數據庫的性能優化的一些思考

1,服務器目前的架構 cpu 內存 io 網絡
一主 -》 多從(14) 主服務器宕機 切換從服務器慢
監控指標 :qps和tps (慢sql佔用cpu時間太長,每一個sql只能是一個cpu執行,qps超高形成阻塞)
併發量和cpu使用率 (鏈接數被佔滿,cpu資源耗盡出現宕機)
磁盤IO
網卡IO
大表(千萬行數據,文件10g數據,查詢條件複雜)
查詢慢容易產生慢sql,產生大量的磁盤IO,更改列會很慢,創建索引時間長,主從延遲大
ddl操做會長時間鎖表,形成主從延遲,正常數據會被阻塞,大量的連接超時
分庫分表:主鍵選擇 跨分區數據查詢和統計
數據歸檔:時間點的選擇(歷史數據的查詢作單獨的入口,分離冷熱數據,歷史數據的統計和計算數據作異步處理)
歸檔操做的方式選擇
大事務(關係型數據庫的特性,原子性操做,原子性 一致性 隔離性 持久性)
要麼所有成功要麼失敗回滾,
事務操做前和操做後完整性不能被破壞,
事務未提交以前對事務的操做不可見(未提交讀,已提交讀(默認隔離級別),可重複讀(mysql默認),可串行化)
事務執行完以後持久化到磁盤不會丟失
運行時間比較長,操做數據比較多的事務叫作大事務
鎖定的數據太多,形成大量的阻塞和鎖超時
回滾所需的時間比較長
執行時間比較長,主從同步延遲太大
 
避免一次處理太多數據(分批處理)
移除沒必要要的select操做
 
2,影響性能的幾個方面
硬件
服務器系統
存儲引擎(插件式的存儲引擎選擇)
myisam 不支持事務,表級鎖
innodb 事務,行級鎖 ACID特性
數據庫配置參數
表結構的設計和sql語句
3,硬件的影響
cpu 頻率和核數,
mysql單條sql沒法使用多個cpu,qps:每秒處理sql數量,核數比處理能力重要
內存大小
內存的io大於磁盤不少 熱數據 > 可用內存數據
myisam 把索引緩存在內存中,數據經過操做系統緩存
innodb 同時緩存 數據和索引到內存
讀減小磁盤io,寫減小磁盤io
磁盤IO和網絡資源
存儲大小,傳輸速度,訪問時間,主軸轉速,物理尺寸
RAID技術:磁盤冗餘隊列,小磁盤組成大磁盤,提供數據冗餘保持數據完整性
RAID0 沒有冗餘和數據修復能力,多個磁盤串聯在一塊兒,併發寫入,容量相加
RAID1 磁盤鏡像,生成數據備份鏡像,併發寫同時備份,磁盤冗餘,容量減小50%
RAID5 奇偶校驗磁盤陣列,任何數據失效均可以從奇偶校驗塊中重建
READ10 分片鏡像 RAID1+READ0
 
固態硬盤SSD, PCIE SSD 比機械盤有更好的隨機讀寫的性能,更好的支持併發,更容易損壞
SSD SATA接口 直接替換傳統磁盤,一樣支持RAID技術
PCI-E SSD 沒法使用SATA接口,須要獨特的驅動配置,貴性能更好
 
適用於大量隨機IO,解決單線程負載的IO瓶頸
網絡存儲NAS和SAN
SAN -》服務器-》SAN 經過光纖訪問服務器
緩存 大量順序讀寫 隨機讀寫慢
NAS 使用網絡鏈接,經過文件協議 NFS和SMB訪問
網絡設備 (延遲和帶寬)
高性能高代開網絡接口設備
多個網卡綁定增長可用性和帶寬
網絡隔離 內外網隔離 業務隔離
 
總結,64位架構運行在64位系統
併發高的場景cpu核數比頻率重要,cpu密集型和複雜sql頻率越高越好
選擇主辦能使用的最高內存,儘量的大
IO子系統 PCIe-》SSD-〉Raid10-》磁盤-〉SAN
3,服務器的影響
mysql比較常見的運行到linux,window對大小寫不敏感,強制使用小寫
window FreeBSD Solaris Linux
 
centos 參數優化
/etc/sysctl.conf
net.core.somaxconn=65535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65535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65535
 
net.ipv4.tcp_fin_timeout=10
net.ipv4.tcp_tw_reuse=1
net.ipv4.tcp_tw_recycle=1
 
net.core.wmem_default=87380
net.core.wmem_max=16777216
net.core.rmem_default=87380
net.core.rmem_max=16777216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120
net.ipv4.tcp_keepalive_intvl=30
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3
 
kernel.shmmax=429497295
vm.swappiness=0
 
/etc/security/limit.conf
* soft nofile 65535
* hard nofile 65535
 
/sys/block/devname/queue/scheduler
磁盤調度策略
 
文件系統
windows (FAT NTFS)
linux(EXT3 EXT4 XFS)
 
4,mysql架構
插件式存儲引擎,數據處理和存儲相分離
cs結構
客戶端(java php c ODBC JDBC),負責鏈接處理,受權認證,安全等,一個鏈接智能化用到一個cpu,全部的操做都是在一個線程操做
服務層 鏈接管理()->查詢緩存-》查詢解析-〉查詢優化 全部跨存儲引擎的功能都在這一層
存儲引擎層 針對於表的,不這對庫文件
myisam: mysql5.5只前的默認存儲引擎,
系統表,臨時表(排序分組操做,數量超過必定大小,由查詢優化器創建臨時表)使用的存儲引擎。
MYD和MYI兩個文件存儲數據,frm存儲表結構。
表級別鎖,讀寫混合的併發性很差;
表修復check table tablename;repair table tablename;
全文索引(mysql5.7以前惟一原生支持全文索引的引擎),對text和blog的前500字符的前綴索引
支持表數據壓縮(myisampack),壓縮表的只讀表不能插入和更新
mysql5.0以前單表最大4G(MAX_Rows AVG_ROW)LENGTH),mysql5.0以後最大256TB
使用場景:非事務應用,只讀類型的併發性好,空間類應用(空間函數 5.0以前的必選)
Innodb:mysql默認存儲引擎,表空間存儲數據,(innodb_file_per_table: on 獨立表空間 .ibd , off系統表空間 ibdataX)
.frm和表空間文件
系統表空間沒法簡單收縮文件大小形成磁盤碎片,獨立表空間使用optimize table命令重建表空間收縮文件系統
系統表空間產生IO瓶頸,獨立表空間能夠同時刷新多個文件數據,mysql5.6以後默認獨立表空間
frm存儲的是服務器層的數據字典跟引擎無關的,系統表空間存放引擎相關的數據字典,回滾段
事務型存儲引擎ACID,redolog和undolog實現;行級鎖,在存儲引擎層實現,服務層不可見
鎖(管理共享資源的併發訪問,實現事務隔離),共享鎖(讀鎖),獨佔鎖(寫鎖)
阻塞:等待其餘的鎖釋放資源,慢查詢產生大量的阻塞
死鎖:事務相互佔用資源,系統自動識別死鎖,並釋放佔用資源較少的事務,使得事務繼續運行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 ;//狀態檢測
除了5.7以前的空間應用和全文索引狀況都要默認innodb引擎
 
CSV存儲引擎 存儲文件.csv文件,一文件方式存儲,myisam和innodb是二進制文件存儲的
.frm表結構 .csv存儲表數據內容 .csm存儲表的元數據 數據量 表狀態等
全部的列不能是null,不支持索引,不適合作發表和在線處理數據,能夠直接對數據進行編輯
適合作數據交換中間表
Archive 以zlib對錶數據進行壓縮,佔用更少的磁盤IO和存儲空間,數據問價 .frm和.arz文件
只支持insert和select操做,行級鎖,專用的緩衝區,支持高併發插入,只支持自增ID創建索引
適合 日誌和數據採集的應用
memory引擎 數據存儲在內存中,表結構保持在磁盤,也叫HEAP引擎
支持HASH(默認)和BTREE索引,等於查詢時hash索引快,btree索引作範圍查找快
全部字段都是固定長度 varchar(10)=char(10)
不支持blog和text字段類型
表級鎖,併發性能有影響,max_heap_table_size決定最大表數據
 
系統自動建立:  tmp-table-size 或  max-heap-table-size 
1,超過限制使用myisam臨時表 2,未超過如今使用memory臨時表
主動建立: create temporary table
 
適用於映射表查找表,保存分析數據的中間表 緩存週期性聚合結果表
federated引擎 提供遠程訪問mysql服務器上表的功能,本地不存儲數據,本地保存表結構和遠程服務器的鏈接信息
默認mysql禁止使用,性能很差。
設置federated=1開啓;
適用於 手動統計分析查詢
 
存儲引擎選擇,沒有特殊需求innodb是最佳選擇
事務支持:innodb最穩定,select和insert 選myisam insert選archive
備份:innodb有在線熱備份方案,mysqldump不是熱備份(會加鎖的邏輯備份)
崩潰恢復 innodb比myisam好不少
特殊引擎特性需求
mysql服務器配置
mysql配置文件 my.conf
參數做用域 全局set global 參數=值
會話 set session 參數=值
內存相關參數:可以使用內存上限(單進程運行)
每一個sql鏈接的使用內存
(sort_buffer_size 須要排序的sql會分配這部份內存)
(join_buffer_size 每一個線程使用的鏈接緩衝區,每一個連表分配一個)
(read_buffer_size 讀緩衝區 全表掃描myisam時分配,4k的倍數)
(read_rnd_buffer_size 索引緩衝區)
緩存池分配的內存
innodb_buffer_poll_size 緩存索引和數據,延遲寫入(合併多個寫入一塊兒寫入磁盤)
總內存 - 單個線程內存*鏈接數 -系統保留內存 建議服務器內存的75%
key_buffer_size 主要是myisam用,緩存索引,數據依賴操做系統緩存
IO相關的配置參數:性能 安全 作平衡 貴啊
innodb:innodb_log_file_size *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事務日誌總大小
innodb_log_buffer_size 事務日誌緩衝區秒級持久化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0秒級寫入chach並flush到磁盤
1每次事務提交都寫入cache並flush到磁盤
2每次都寫入cache,每秒flush到磁盤
innodb_flush_method=O_DIRECT 操做系統不緩存數據
innodb_file_per_table =1 innodb的表空間
innodb_foublewrite = 1 雙寫緩存,避免葉沒寫完整就寫到文件中
myisam:delay_key_write OFF ON ALL
安全相關配置:
expire_log_days 指定binlog自動清理的天數
max_allowed_packet 控制mysql可接收的包的大小
skip_name_resolve 禁用DNS查找
syadate_is_now 確保sysdate()返回肯定日期
read_only 禁止super全縣用戶的寫權限
skip_slave_start 禁止slave自動恢復
sql_mode 設置mysql使用的sql模式
(strict_trans_tables, no_engine_subtitution,no_zero_date,no_zero_in_date,only_full_group_by)
其餘配置的影響
sysc_binlog 默認爲0 ,操做系統決定何時刷新binlog;1,每次事務都會有寫binlog操做
tmp_table_size 和 max_heap_table_size 內存臨時表的大小,超過就會生產磁盤臨時表
max_connections 控制最大鏈接數
結構設計和sql優化
表的列太多,因爲插件式引擎設計,mysql的服務層和引擎層是分離的,在引擎層的api和服務器層須要緩存格式來拷貝數據,而後在服務器層解析轉換成各個列。
關聯太多的表 10個是極限
OLTP環境不恰當使用分區表
外鍵的使用 保證數據完整性,效率低,修改和備份時候,要檢查約束,額外的鎖的開銷
 
總結:數據庫結構設計 和 sql優化 > 數據庫的存儲引擎和參數配置 > 系統參數的優化 > 硬件的升級
 
 
5,mysql性能測試
基準測試 直接簡單,易於比較,評估服務器處理能力,不涉及邏輯處理
壓力測試 正式業務數據進行測試,得到真實的業務系統的壓力
指標:TPS QPS 響應時間(最大 最小平均 響應時間 各個時間百分比) 併發請求數量(同時操做的數量 不是同時存在的進程)
收集信息:cpu使用率 IO 網絡流量 狀態 計數器信息等
工具:ab,mysqlslap(mysql5.1以後自帶),sysbench ,Super Smack
 
6,表結構設計對性能的影響
良好的數據庫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是數據庫良好性能的jichu
目標:減小數據的冗餘,避免數據的依賴維護異常,節約數據的存儲空間,提升查詢效率
步驟:需求分析(存儲需求,處理需求,安全性和完整性)
邏輯設計(設計數據的邏輯存儲結構,數據實體之間的邏輯關係,解決數據冗餘,維護數據異常)
物理設計(表結構的設計)
維護優化(根據實際業務狀況進行索引,存儲結構的優化)
 
表邏輯設計 範式+反範式結合 = 高性能
範式:...... 減小冗餘,體積小,更新快
查詢關聯表多,查詢效率低;索引優化更加困難
反範式化: 空間換時間,更加方便查詢條件的設計,提升查詢效率,減小關聯表,更好的索引優化(覆蓋索引等)
物理設計
命名規範:庫,表,字段的命名規範,不能用大小寫區分,可讀性,表意義的表達,完整單詞
存儲引擎:沒特殊要求就用innodb,上邊寫過各個引擎的使用場景
表字段:合適的數據類型
數字》日期〉二進制》字符 (字符的比較排序等是根據字符集排序規則相關的,數字二進制日期等不用二進制大小能夠直接比較)
同時佔用空間越小越好(數據處理以頁爲單位的 innodb是16k,列越小每頁的數據量就越多)
tinnyint 1字節 -128,128 0,255
smallint 2字節
mediuint 3字節
int 4字節
bigint 8字節
 
float 4字節
double 8個字節
decimal 每4字節存儲9個數字,小數點佔一個字節
 
varchar 變長字符串,只佔用必要的存儲空間
額外的字節存儲字符串長度,列的長度超過255須要兩個字節存儲字符串長度,最大就是65535長度,因此不可能用3個字節
使用最小符合需求的長度(改變長度會鎖表,5.7以後不超過255不會鎖表)
varchar(5)和varchar(200)性能比較,mysql在加載數據到內存中使用的是固定寬度,緩存和內存臨時表的時候消耗的內存比較多
適合存儲長度比較分散的數據,不多被更新的數據(字符長度變化,可能引發存儲頁的分裂,產生磁盤碎片),多字節字符集
char 固定寬度字符串,末尾的空格會被過濾刪除,最大寬度255
適合存儲長度比較集中,長度短小的字符串,常常被更新的字符列
日期類型 datetime類型 以yyyy-mm-dd hh:mm:ss 存儲,與時區無關,佔用8個字節存儲空間
date 和 time 類型
timestamp類型 時間戳,顯示格式yyyy-mm-dd hh:mm:ss,只佔用4個字節,依賴時區,自動修改更新
存儲空間比字符串少,日期能夠對比,日期函數方便計算;不要用int來代替timestamp存儲時間,並無什麼好處
7,mysql架構設計
主從複製:分擔mysql的讀負載,高可用,災難恢復備份,經過二進制日誌同步數據,異步處理,有延遲
二進制日誌增量進行復制,不須要太多帶寬,基於行的複製在大批量修改時會帶來帶寬壓力
mysql的二進制日誌,慢查詢日誌,通用日誌屬於服務層日誌,innodb的重作日誌和回滾日誌屬於引擎層日誌
二進制日誌:記錄了mysql數據庫的修改事件,增刪改事件和表結構變化
binlog_format=STATEMENT 基於段的日誌格式,記錄sql和上下文信息,日誌量少,節約磁盤和網絡io
可是使用非肯定性函數,致使上下文信息沒法肯定的狀況時沒法複製的、
binlog_format=ROW 基於行的日誌格式 默認格式 官方推薦,記錄每行數據的修改
更加安全的複製,複製的效率高,下降主從延遲時間
日誌的量比較大,binlog_row_image = FULL | MINIMAL | NOBLOB
binlog_format=MIXED 混合行和段的日誌格式 系統根據sql內容必定的算法肯定
 
主從複製過程:
1,開啓主服務器二進制日誌,主服務器將寫入更新寫入二進制日誌
2,從服務器讀取主服務器二進制增量寫入到relay_log中,io線程,轉儲線程
3,從服務器從新執行relay_log的內容
基於日誌的複製創建過程:初始化從庫數據(mysqldump 等工具)-》啓動複製(指定 master 用戶 密碼 二進制文件 偏移量)
基於GTID的複製:GTID全局事務ID,每一個主庫上提交的事務生成惟一ID,從服務器會告訴主服務器已執行的事務的GTID值,主庫會告訴從哪些GTID事務沒有被執行。
故障處理麻煩,沒有skip衝突的操做
GTID = source_id:transsction_id
 
mysql5.7以後支持多主多從
一主多從 mysql5.7以前一直支持
配置簡單,
多個從庫分擔讀負載,分擔主庫的讀負載
不一樣的業務使用不一樣的從庫,不一樣的業務使用不一樣的索引
雙主複製 互爲主從
容易產生衝突,儘可能分開每一個庫操做的表
主備複製 高可用方案
一臺mysql只讀,作熱備份,主庫故障纔會切換成主服務器
一臺mysql作主服務器,切換後做爲備份服務器的從庫
主從延遲 主從延遲不可避免
主庫寫入二進制的時間(大事務),控制事務的大小,分割成小事務
二進制的傳輸時間(日誌量,磁盤IO,網絡帶寬),設置給予MIXED的日誌格式
從庫重放sql,單線程串行處理重放sql(主庫的併發寫入從庫變成串行),mysql5.6後支持單庫的多線程複製
mysql5,7支持邏輯時鐘的多線程複製
主從複製中斷
數據損壞丟失,主從的二進制日誌損壞
從庫數據被修改,形成數據衝突
不惟一的server_id,server_uuid
 
高可用 High Availability 縮短故障和系統維護的停機時間,提升可用性
服務器磁盤空間耗盡,性能糟糕的sql,表結構索引沒有優化,人爲操做失誤,主從故障等
創建完整的監控系統,備份數據的恢復測試,及時歸檔和清理不須要的數據
增長系統的冗餘,避免單點故障,主從切換故障轉移
 
單點故障
利用SUN共享存儲或DRDB磁盤鏡像解決mysql單點故障
多寫集羣(pxc)或NDB集羣解決單點故障
主從複製來解決單點故障
MMM(perl):監控管理mysql主主複製的拓撲,切換主備服務器的切換和故障轉移,提供讀寫虛擬ip
同一時間只有一臺主mysql對外服務,其餘的事只讀模式
監控主從中斷,延遲過大時,進程故障轉移
MHA(perl) : 監控主從複製的拓撲,切換主從服務器完成故障轉移
監控主服務器是否可用,不能夠就從衆多的從服務器選舉出一個作主服務器
讀寫分離 負載均衡
寫操做在主服務器進行,讀操做在多個從庫進行負載均衡
程序實現讀寫分離,更靈活控制鏈接主從數據庫,直接鏈接效率高,可是增長工做量程序複雜,人爲控制容易出錯
讀寫中間件實現 mysql-proxy maxScale 根據語法分析解析出時讀操做仍是寫操做,存儲過程等直接算主操做,多程序透明,節約開發成本;可是增長了中間層,對查詢效率損耗很大,對延遲敏感的業務沒法在主庫執行
負載均衡:程序輪循,軟件(LVS Haproxy MaxScale) ,硬件F5等
 
8,索引查詢的優化
索引做用是快速查找到須要的數據(太多,太少的索引都會損耗性能),mysql在存儲引擎層實現的索引,不一樣的存儲引擎索引的使用是不同的;減小存儲引擎掃描的數據量(innodb的每次io以頁爲單位默認16k),幫助排序避免臨時表的產生,把隨機i 哦轉變爲順序io。
同時,索引會增長更新插入成本,要維護索引和統計信息,innodb引入了插入緩存把屢次插入操做合併操做;同時mysql的查詢優化器會分析索引選擇合適的索引,太多的索引也會增長查詢優化器的時間。
 
b-tree索引:以B+樹的結構存儲數據,是一個平衡查找樹。能加快查找數據的速度,更加合適範圍查找
每一個葉子到根的距離是相同的,每一個節點按照鍵值的大小順序存放
全值匹配查詢,匹配最左前綴查詢,匹配列前綴的查詢,匹配範圍值的查詢,精確匹配左前列並範圍匹配下一列,索引覆蓋,order by 排等;
not in, != ,<> 等否認查詢在b-tree不會用到索引(網上查的待求證 跟引擎有關)
索引列上不能使用表達式和函數
innodb 索引最大大小不能超過767個字節,myisam是1000個字節,大字符串要使用前綴索引,前綴索引就要考慮到索引的選擇性
聯合索引 mysql5.0以前一條sql只能使用到一個列上的索引;mysql5.0以後引入了索引合併,能夠合併多個列上的索引進行過濾,可是須要更多的內存和磁盤IO來緩存這些索引獲取的數據,聯合索引更好;
列的順序:常常被使用的列優先,選擇性高的列優先,寬度小的列優先
覆蓋索引 除了where條件以外,能夠直接經過索引獲取查詢的數據,也就不必去讀取數據行的數據了,避免innodb主鍵索引的二次查詢,避免myisam的系統調用
 
hash索引:基於hash表實現,只有查詢精確匹配到hash索引全部的列纔會用到索引,存儲引擎會爲每一行計算hash碼,hash索引存儲的就是hash碼,就是說查找會很快,必須二次查找;存儲順序是按照hash碼的大小存儲的,不能用於排序、範圍查找等;hash衝突
 
索引優化排序:經過索引掃描數據,索引的順序和order by字段徹底一致,排序方向也要徹底一致,連表查詢必須在主表中
索引優化鎖:減小鎖定的行數量,加快處理速度,加快行釋放的速度
 
刪除重複和冗餘的索引,查找不會被使用的索引,更新索引的統計信息,減小索引碎片(analyze table table_name, optimize table會鎖表)
 
9,sql查詢的優化
獲取性能有問題的sql:經過用戶反饋,慢日誌獲取,實時獲取性能有問題的sql
慢日誌 開銷主要是磁盤的IO和磁盤存儲空間
慢查詢開啓 slow_query_log
慢查詢日誌存儲路徑 slow_query_log_file
慢查詢日誌sql時間伐值 long_query_time
是否記錄未使用索引的sql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mysqldumpslow ,pt-query-digest慢日誌分析工具
實時獲取有問題的sql show processlist
infomation_schema 數據庫下的processlist表:SELECT user, host, time, command, time FROM [mysql|information_schema].processlist WHERE user = 'me' and state IS NOT NULL;
 
mysql的執行sql的生命週期分析
客戶端經過mysql的接口發送sql給服務器
這個影響微乎其微
 
服務器檢查查詢緩存是否命中該sql,命中則直接返回結果
打開查詢緩存,優先查詢緩存是否命中,經過一個大小寫敏感的hash查找實現,hash是全值匹配,因此sql必須徹底同樣,每次更新查詢緩存涉及的表時緩存都會被刷新,並且在緩存查詢是否命中時候會對緩存加鎖,在併發高和讀寫太頻繁的系統中極可能是下降查詢處理效率
query_cache_type = ON | OFF | DEMAND
query_cache_size 查詢緩存內存大小1024 * n
query_cache_limit 查詢緩存可存儲的最大值
query_cache_wlock_invalidate 數據表鎖住是否返回緩存中的數據 默認關閉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 查詢緩存分配的內存最小單位
在sql上加sql_no_cache 不去查詢緩存
 
服務器對sql進行解析,預處理,優化器生成執行計劃
mysql的解析器經過關鍵字對mysql進行語句解析,使用mysql的語法規則和解析查詢,生成一顆解析樹
預處理是進一步檢查解析樹是否合法(查詢中涉及的表和數據列是否存在,名字別名歧義等)
查詢優化器生成查詢計劃,一條sql可用有不少執行方式,優化器會對每種執行方式存儲引擎提供的統計信息進行比較,找到成本最低的計劃;可能從新定義表的關聯順序,將外鏈接轉化爲內鏈接,等價變換,將表達式轉換爲常數表達式,子查詢轉換爲關聯表
索引太多會致使優化器耗時太多;
存儲引擎提供的統計信息不許確、執行計劃的成本骨斷可能並非實際執行計劃的成本,服務層並不知道存儲層的全部信息,那些數據是在內存中仍是磁盤上,那些數據是順序讀仍是隨機讀,就會錯誤的選擇讀區數據少的執行計劃
優化器認爲的最優結果可能不是想要的(執行時間,資源利用最少)
優化器不會考慮併發問題,也就是鎖的問題對執行的影響
優化器會基於一些固定的規則生成執行計劃,不會考慮執行成本
 
根據執行計劃,調用引擎api查詢數據
這個影響微乎其微
返回客戶端結果
這個影響微乎其微
 
獲取sql執行各個階段的時間 profile(官方要廢棄) performance_schema(mysql5.5官方推薦的性能分析存儲引擎)
set profile = 1
執行sql
show profiles;
show profile for query N;
show profile cpu for query N;
...
 
開啓performance_schema 會記錄全部sql的階段執行時間監控
update `setup_instruments` SET enabled='YES' where NAME like 'stage&';
update `setup_consumers` SET enabled='YES' where NAME like 'event%';
sql執行優化
大表的數據修改要分批次處理,中間有間隔時間
大表結構的修改(表中的字段類型和寬度)會鎖表,先從從服務器修改,再主從切換,再修改老的主服務器再切換回來;
(pt-online-change-schamel)
not in 和 <> 等優化 ,使用連表等方式重寫sql
使用匯總表優化查詢
 
10,分庫分表
分擔數據庫的讀負載,可用作主從讀寫分離;數據量激增,數據庫的性能急劇降低,可用把服務器拆分
把一個實例的多個庫分到不一樣的數據庫
把一個實例中一個庫中不一樣的表拆分到多個庫
表水平拆分到不一樣的實例中
分區鍵的選擇,儘可能避免跨分片查詢發生,儘量平均分配數據到分片中,熱數據也要平均
分區鍵的hash值取模來分片,範圍分片,分區鍵和分片的映射表來分配數據
redis生成全局id並緩存
 
11,數據庫監控
數據庫的穩定性決定系統的穩定性,監控軟件有nagios和zabbix等。
可用性聯通監控 mysqladmin -umonitor_user -p -h ping
telnet ip db_port
代碼模擬真實應用鏈接數據庫
監控數據庫鏈接數
數據庫性能監控 QPS和TPS
 
數據庫的併發數量監控
 
數據庫的innodb的阻塞監控
 
主從複製的監控
pt-table-checksum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