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用例評審總結與規範

什麼是用例評審?後端

用例評審主要是產品、開發和測試人員針對測試用例可否用於項目的測試而作的工做。

·用例評審的目的工具

爲了減小測試人員執行階段作無效工做;(執行無效case,提交無效問題)
爲了不三方需求理解不一致;
爲了每一個測試人員的質量標準與項目要求標準達成一致。

 

測試用例評審加入測試流程規範並試用2個多月了,期間根據各方人員的反饋,及爲了提升用例評審的效率,特制定如下用例評審規範:測試

1、評審前須要作哪些準備工做設計

一、需求評審結束後,就能夠着手把需求拆分爲功能點 。開發

工具:建議用XMind,需包含預期結果和測試結果,Android和iOS測試結果可用標籤區分標註。 優勢:用畫思惟導圖的方式,邏輯清楚,便於評審人員(產品和開發人員)快速查看,評審效率高。同步

這裏須要說明的是,不少測試者喜歡用Excel設計用例,我也不例外,可是根據一段時間的試驗,和開發產品溝通後,你們都以爲用XMind寫思惟導圖的方式更好,看起來更便捷。因此具體用什麼工具方法,你們可依我的愛好而定,不過目標是同樣的,讓用例評審高效快捷的開展,併產生價值。產品

二、把功能點再分解爲具體的測試用例 。   思維導圖

這裏需在思惟導圖上補全預期結果和實際測試結果,便於測試結果跟進。class

三、用例寫完後,本身先作好自檢,自檢中,針對有疑問的點羅列出來,可事先跟產品開發討論,肯定結果後完善用例,仍有疑問的可先作標記,評審會上拋出一塊兒討論。效率

四、和評審人員(開發和產品)肯定好具體的評審時間並提早把測試用例發給參會人員查看。

2、用例評審參加人員

主要是產品、開發(客戶端和後端)、測試、項目負責人、運營。

注:以上人員爲必須參加人員,其餘和項目質量、進度有關人員,根據實際狀況可邀請參加。

3、用例評審時間

對於敏捷開發項目,建議控制在半小時之內。

若是你認爲需求複雜,功能點太多,半小時講不完,那麼建議你對功能點劃分優先級,優先評審優先級高的用例,再針對疑問多的用例評審,最後對於功能簡單的用例可簡單帶過。時刻記住咱們用例的評審目標,不能流於形式。

4、用例評審的形式

一、對照測試用例,從上而下,從左到右,逐條念。

這是目前不少公司的作法,若是你也這麼作過,相信你並不必定喜歡這種方式,由於它費時,不分主次,參會人員的熱情與注意力逐漸下降,整個用例評審效率低,做爲主持人也講的口乾舌燥,事倍功半。

二、先對功能複雜,優先級高,疑問多的用例進行評審,再評審功能簡單,優先級低的功能點。

對於評審過程當中,一時半會沒有結論的問題,能夠記錄下來,做爲會後討論跟進的重點。

這種作法,有不少優勢,評審剛開始的一段時間,你們注意力集中,參與激情高,這段時間討論有難度有疑問的問題,效率高。最重要的事最早作。

另外,整個評審會主次分明,有高潮有緩點,能夠更高效的達到咱們評審的目的。

5、正式評審

正式評審過程當中須要注意幾個細節,若是你都作到了,那麼能夠說整個評審是成功的,有價值的。

一、評審要按用例的優先級,功能的複雜程度進行;

二、評審過程當中儘可能作到,思路清晰,用最簡潔的語言闡述每個功能點;

三、超過5分鐘沒法肯定結果的問題留做會後討論跟進。

6、評審結束後須要作些什麼事?

不是說評審會結束了,就完事了,其實對於整個用例評審,這才作了一半。     

評審結束後,第一時間整理測試用例,把修正的內容從新整理補全。

會上未肯定的內容,會後繼續跟進,直到肯定結果。

沒有任何有疑問的地方了,再作個簡單的用例評審會議總結(如修正了哪些功能點,補全了哪些?哪些模塊功能有變更?哪些功能推遲到下一期作?等),這個總結是給本身整個用例評審工做總結,同時需同步給項目組其餘成員,作好信息共享,這點很重要。

好了,整個完整的用例評審及須要注意的地方大概就是這些,但願測試組人員認真去看,並落實到具體的工做中。個別地方根據項目實際狀況可靈活變更,最後,有問題歡迎隨時交流溝通。 

做者:木木0524 連接:https://www.jianshu.com/p/3a89f0ffc1ab 來源:簡書 簡書著做權歸做者全部,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繫做者得到受權並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