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與輸入法——用戶入口的爭奪

一:html

在互聯網行業之中,一個產品的用戶數量決定着這個產品的將來。用戶數量越多,那麼前景就越被看好。而做爲用戶入口的瀏覽器和輸入法便成爲了各大互聯網公司所爭奪的焦點。html5

在瀏覽器行業中,IE能夠算是一個巨人了,固然這得益於window系統的流行。但隨着chrome、奇虎360等一大批瀏覽器的崛起,他的地位受到了挑戰。web

自360瀏覽器自2008年發佈以來就在中國市場上快速的吸取大量用戶,憑藉着安全、高速的宣傳口號,迅速崛起,成爲了中國使用率第一的國產瀏覽器。我認爲這與360已經推行多年的安全保護軟件不無關係,免費的安全軟件所帶來的龐大用戶數成爲了360瀏覽器成功的基石。固然搜狐、騰訊、百度在看到了瀏覽器這塊大蛋糕以後,也紛紛推出了本身的瀏覽器,就連淘寶公司也發佈了淘寶瀏覽器。現現在360瀏覽器仍然緊緊佔據着中國市場的第一名,並宣稱有4億人在使用,而搜狗、騰訊等公司則處於追趕的狀態,不相上下。激烈的競爭就免不了擦槍走火,產生摩擦。chrome

2013年9月25日搜狗向陝西省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狀告奇虎科技公司、奇虎360軟件公司不正當競爭,360在當晚8點左右宣佈向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北京搜狗科技有限公司的不正當競爭。這場大戰的原由是360安全軟件將用戶的默認瀏覽器(搜狗瀏覽器)篡改成360安全瀏覽器或者IE瀏覽器。這場大戰是一場瀏覽器利益的爭奪戰。我認爲奇虎360憑藉着強大的安全軟件覆蓋率,將在將來的瀏覽器爭鬥中佔據着必定的上風。由於用過360安全軟件的人都知道,在安裝安全軟件以後,安全軟件提醒你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安裝360安全瀏覽器。數據庫

360與百度的「3B大戰」,360與騰訊的「3Q大戰」都是經典案例,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想在將來的幾年裏,競爭會更加激烈,尤爲是移動端上的產品。移動端的龐大用戶市場將是各大公司爭奪的焦點。windows

而輸入法上的爭鬥則絲絕不遜於瀏覽器上的競爭。谷歌、搜狗、騰訊都曾是輸入法行業的巨頭。百度、360輸入法也緊隨其後。瀏覽器

提及搜狗和騰訊這兩家的輸入法,那就不得不提2009年著名的輸入法訴訟案了。搜狗輸入法訴騰訊QQ拼音不正當競爭,騰訊則進行了反訴,可是兩家公司在不一樣的法院進行了訴訟。最後的結果也讓我頗爲意外,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定北京搜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行爲構成不正當競爭,而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決騰訊中止「QQ拼音軟件輸入法」的下載服務和虛假宣傳 ,能夠說是兩家打成平手,競爭可謂十分激烈。安全

瀏覽器和輸入法激烈鬥爭的背後又隱藏着什麼呢?網絡

如今的人們已經愈來愈離不開互聯網了,互聯網在生活中扮演着一個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當一個互聯網公司控制了瀏覽器就至關於控制了咱們的眼睛,控制了輸入法就是控制了咱們的雙手,同時控制了瀏覽器和輸入法則至關於控制了咱們與互聯網相鏈接的橋樑和入口,使咱們完徹底全淪爲它們的用戶。而用戶是互聯網公司的依靠,或者說財富的來源。架構

現現在的瀏覽器已經不只僅是單純的用於打開網頁的工具了,它已經開始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你能夠爲你的瀏覽器添加各類各樣的應用和插件,就像在手機上安裝app同樣,經過一個瀏覽器你就能夠實現各類各樣的功能。好比搶票、採集網頁有用信息甚至是快遞的查詢。這就使得瀏覽器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多功能平臺和搖錢樹,基於這個平臺,咱們能夠打造本身的生態圈,創造屬於本身的盈利模式。好比說瀏覽器上的導航、搜索和無處不在的廣告均可能是廣大投資者的投資入口。可能這個比喻不太合適,可是我以爲瀏覽器已經成爲了互聯網高速公路的收費處,根據用戶的多少來決定收費的標準。

輸入法已經成爲了一個互聯網公司必不可少的獲取用戶的手段,由於每臺電腦都少不了輸入法,而輸入法的開發又並非特別複雜,比較容易介入。經過輸入法,互聯網公司能夠推廣本身的品牌影響力,從而推廣本身的其餘真正能夠盈利的產品。好比搜狗輸入法所帶來的是搜狗瀏覽器的大量下載和搜狗搜索的大量使用,我想這纔是搜狗公司的真正目的。同時輸入法的功能也隨着激烈的競爭也變得愈來愈強大,輸入法能夠掃描二維碼、傳輸語音信息。基本的功能競爭已經結束,更多的是在擴展性功能和新穎性方面上下功夫。

在未來,對用戶入口的爭奪將會愈演愈烈,且不只僅侷限於瀏覽器和輸入法了,Google公司就又在瀏覽器的基礎上向操做系統邁出了一步。

試想一下如今還有多少事情是網絡作不到的呢?還有多少事情離得開網絡呢?因而Chrome推出了一個十分具備創新性的產品,開發出了基於Chrome瀏覽器的Chrome OS操做系統。全部的應用程序都是經過瀏覽器完成的。你只須要經過Google帳號登錄以後,就能夠進行各類各樣的操做,平常辦公也能夠經過Google的在線辦公套件完成,十分方便。Google經過瀏覽器到操做系統的掌控,能夠看出它的野心和對用戶入口爭奪的渴望與決心。

必定程度的市場競爭有利於市場的發展與繁榮,我期待在將來的瀏覽器和輸入法上的競爭愈來愈趨於良性化,各互聯網公司可以理性的分析和作決策,經過產品的質量和服務來一較高下,而不是經過非法手段,捆綁安裝、詆譭對方、屏蔽對方軟件等不正當方法來取勝。由於不正當的競爭只會給用戶帶來傷害,並且會對品牌形成負面影響,可謂兩敗俱傷。

二:

用戶入口,一個近年來忽然火熱的一個話題,頻頻出如今各大互聯網媒體上,也成爲衆多廠商爭相爭奪的目標。那麼到底什麼是用戶入口呢?用戶入口,由字面意思來看,它就是用戶準備作事情時,第一個選擇的工具/平臺,入口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佔用戶總數最多那羣人的使用習慣。

不管在什麼平臺,用戶入口都分爲兩個方面,一個是桌面,一個是瀏覽器。桌面是應用用戶量,而瀏覽器是網絡入口。應用用戶量,即各個軟件的用戶人數,因爲各個軟件之間的功能之間具備必定差異且數據不具備遷移性,所以用戶粘性較強,應用用戶量不會有很是大的變更。相比於桌面應用,各個瀏覽器的功能基本都大體相同,用戶對某個瀏覽器不容易產生較強的歸屬感。各個廠家容易展開相應的競爭。雖然瀏覽器的用戶粘性低,可是因爲能夠在瀏覽器加入門戶網站、應用、搜索引擎等各方面東西,它在創造利潤和增長用戶知名度方面有着不小的做用。所以,在現在這個得用戶者得天下的時代,瀏覽器天然成爲了各大廠商的兵家必爭之地。

在瀏覽器發展的早期,瀏覽器僅僅是個瀏覽網頁的工具,用戶上網的入口更多的是門戶網站或者搜索引擎。隨着互聯網的不斷髮展,瀏覽器的入口做用不斷髮揮出來,這裏面有相似hao123等網站經過與瀏覽器首頁綁定推廣其網站,也有搜索引擎不斷開發不一樣類型的搜索引擎插件,以使其入口更前移,更有相似Google和sogou直接切入瀏覽器領域直接佔領用戶的上網入口,但畢竟用戶在互聯網的上網習慣已經造成,瀏覽器對用戶入口的做用已經逐漸顯現出來。

2008年,奇虎360正式進軍瀏覽器,短短半年後就以5.75%的市場佔有率佔據國內瀏覽器市場的第二名,2014年,360安全瀏覽器更以26.75%的市場佔有率緊緊霸佔了瀏覽器蛋糕的一大塊。其實,在這簡單的數據背後,更多的是無窮的利潤和用戶。

根據奇虎360的2014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第一季度營收爲2.651億美圓,在這其中,在線廣告營收就爲1.400億美圓,這些廣告營收主要來源於搜索和移動廣告,而搜索和移動廣告多來源於瀏覽器。再拿360搜索舉個例子,360搜索推出於2012年8月16日,在短短的一週後就拿下了搜索領域約10%的份額,這後面與360瀏覽器不無關係。360瀏覽器推出之初,360瀏覽器主頁導航中的搜索引擎爲Google,在360將默認瀏覽器替換爲本身的360搜索後,Google由2.69%的市場份額迅速下跌爲0.53%,而360搜索迅速上升到4.74%的市場份額。因而可知,瀏覽器在吸引用戶、賺取流量等各方面的重要做用。

到了智能手機時代,手機在人們生活中使用的頻率愈來愈高,有時候甚至已經超過了使用電腦的時間。在這個時代,瀏覽器的做用變得很是重要。與PC不一樣的是,搜索引擎和瀏覽器這兩個同時做爲用戶上網獲取信息的入口,在手機上未來會逐步融合,兩者之間的界限會愈來愈模糊。在目前已有的手機瀏覽器中,首頁集成搜索引擎是瀏覽器的標準配置,對於chrome以及UC等大多數瀏覽器,乾脆把輸入框和搜索框合二爲一,對於用戶來講,省去在網址框輸入一個搜索引擎網址再次進入一個搜索引擎的過程(大多數用戶會在輸入框中直接加入關鍵詞,比較少有用戶會先輸入baidu.com等相似的網址來進入百度的網站再進行搜索),直接在瀏覽器的輸入框中完成搜索和網址導航是最直接和方便的過程,手機瀏覽器和無線搜索引擎從一開始就不分你我。這也就意味着各大廠商的瀏覽器會更加封閉,不可能加入其它廠商的元素,促使各大廠家獨立推出本身的手機瀏覽器。

根據調查,網民的需求是上網購物,瀏覽新聞、看視頻、交友、旅行。可是在同行紛紛涉足這些領域之時,搜狗卻選擇了另外一條路,提出了「三級火箭」戰略。其中之一便是搜狗輸入法,而且被搜狗寄予厚望。

時光回到2006年,當國內搜索市場還被百度和谷歌各執牛耳時,搜狗卻另闢蹊徑,從輸入法入手,踏出在互聯網市場的發展之路。依託於強大的搜狗搜索引擎和多項先進的技術,搜狗拼音輸入法應運而生。截止2013年,搜狗輸入法月活躍用戶已經超過1億人。

輸入法用戶的大量增加一樣帶來了鉅額的利潤,在用戶使用輸入法時,注意了強烈關注在短短不足十釐米的輸入框上,輸入法的聯想功能成爲用戶選擇的第一目標。只要在用戶輸入的時候,企業或者品牌成爲自動聯想詞語,就能大大增長品牌知名率。不只如此,搜狗輸入法的部分皮膚也與相應的品牌結合,製做出對應的皮膚,而這些皮膚在增長企業知名度上發揮了不小的做用。雖然這一平臺還比較小,但仍然推進搜狗進入了媒體廣告前十的地位。

瀏覽器與輸入法,兩者雖然徹底不一樣,但都體現了各大廠商的鬥智鬥勇,得用戶者得天下,這是一個永遠都不過期的理論。

三:

科技改變着咱們的生活。現在互聯網已成爲人們離不開的東西,智能移動終端更是讓上網變得輕鬆快捷。數據顯示,截止到去年年末,中國手機網民已達到4.2億人,手機成爲人們上網終端的第一選擇。而今年一季度,內地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爲204.2億,同比增加75.4%。而瀏覽器做爲上網的入口,已經成爲各IT巨頭的兵家必爭之地。

回顧互聯網的發展史,入口爭奪的戰場上一直硝煙瀰漫。在國際上,IE瀏覽器經過與windows捆綁,幹掉了早期的網景,一直佔據着市場上的主要份額,而08年穀歌推出的Chrome瀏覽器極大的撼動了微軟IE的壟斷地位。在國內,早期對上網的認識受百度的搜索框和騰訊QQ這強大的即時通信軟件及其一站式服務所影響,而現在各家公司更注重瀏覽器及網址導航給用戶帶來更便捷和豐富的上網體驗。

而瀏覽器在全球市場和中國市場的發展路線不一樣,國際上的如IE,火狐,Opera等瀏覽器注重的是對搜索的核心引擎開發,旨在更好的驅動網絡應用。而在中國,自奇虎360的上市才讓人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瀏覽器上。中國的瀏覽器更像是一款生財工具,爲了尋找商業回報而生。以奇虎360爲例,衆所周知360是主打安全軟件的一家公司,但顯然「免費+增值業務」自己並非主要的收入來源,經過安全軟件爲你引入360瀏覽器。讓客戶經過360瀏覽器做爲上網的入口,實現用戶量到流量的變現。首先,360瀏覽器內嵌谷歌搜索框,能夠與搜索引擎進行廣告分紅;其次,360瀏覽器的安全網址導航里加入廣告位,其中的廣告收入纔是總主要的經濟來源。奇虎360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招股書上顯示,2010年奇虎的廣告收入有3882.6萬美圓,佔其總收入的67.3%。

360的這種將「用戶流」變成「現金流」的能力,直接引爆了瀏覽器的爭奪之戰。騰訊在很早就意識到瀏覽器的重要性,在這方面也是用心良苦,可是騰訊的核心業務仍是即時通信。騰訊在pc方面慘淡,在手機方面主要與UC瀏覽器競爭。百度的重點是搜索,在瀏覽器方面作得也不是足夠的好。現在,百度 騰訊在瀏覽器方面上更像是優化平臺戰略的防護性武器。搜狗從搜狐分出以後,致力於輸入法和瀏覽器的製做。輸入法一樣是上網不可或缺的,搶佔輸入法也是對於入口的搶奪。搜狗試圖搭建以瀏覽器,輸入法,搜索引擎三位一體的商業模式並構建開放平臺。UC瀏覽器在手機移動終端上佔據主要份額,UC以「省流量」,「上網快」解決了移動網絡上網的痛點,深受用戶的青睞。阿里也不忘摻合一把,對UC 搜狗等多家瀏覽器進行投資,但願利用最近流行的雲技術作一款淘寶瀏覽器。

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咱們的生活突飛猛進,互聯網的入口之爭也金也將愈來愈激烈。能夠預見,將來咱們生活會有更多人性化的瀏覽器,更豐富的內容供咱們選擇,咱們的上網之旅也會所以變得更加的安全快捷。

四:

2009年,2013年,阿里兩次戰略投資UC,最近,阿里巴巴大手一揮,正式宣佈高價收購UC,整個交易對UC的估計值爲50億美圓。而馬雲親自坐上了UC的董事,在此以前,騰訊,搜狗,奇虎(360),谷歌,百度,等等都推出了本身品牌的瀏覽器。而2013年1月百度對360瀏覽器的封殺更是被炒的沸沸揚揚,滿城皆知。那麼,看似徹底免費的瀏覽器爲何會被這麼多的IT公司看重呢?到底他們能從中獲取什麼利益呢?

首先,瀏覽器是直面用戶的,搶佔瀏覽器市場有助於本身的產品被客戶熟知,例如馬雲收購UC,就是這個道理,用戶只要打開瀏覽器,必然會看到淘寶,天貓等導航在最顯眼的部分。

其次,瀏覽器也會給該公司創造巨大的經濟利益,例如奇虎360瀏覽器,他的綁定主頁是360導航,而導航上面的網站都會交必定的費用給360。固然,瀏覽器能方便不少用戶,讓用戶對該公司更加喜歡,這樣就增長了該公司的品牌和聲譽,對該公司的其餘產品百利而無一害。

還有,各公司推出本身的瀏覽器還有個很是重要的緣由,那就是搶佔網絡入口,衆所周知,流量和用戶是決定互聯網產品可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對於用戶,尤爲是臨時用戶,大部分來自網絡入口,如搜索引擎,網址導航等,若是公司沒有本身的瀏覽器,那麼就會流失至關一部分的用戶。

還有,瀏覽器會彙集很大的用戶基礎,能夠記錄用戶在瀏覽所作的一切事情,好比每一個人的資料,對事物的見解,喜愛,等等,這樣通過數據分析和挖掘,就能夠了解各個階段的客戶到底喜歡什麼類型的產品,還能夠把握用戶的口味,有利於更加針對性的營銷推廣,就像最近很火爆的網易音樂播放器同樣,可以根據用戶的品味推薦歌曲,深受廣大聽衆喜歡。

對於將來來講,瀏覽器依舊具備極大的意義,如今html5等技術能夠把全部

 

的應用軟件都網頁話,若是把全部的軟件用相應的技術都將其網頁化,那麼咱們在電腦桌面上能看到的就只有一個瀏覽器了,而各類軟件應用等只須要經過輸入網址或經過關鍵字索引,導航欄導航等功能加以實現,那麼無疑會使咱們的工做生活更加的高效和簡潔。我認爲這就是瀏覽器對於將來的極大戰略意義。

相對於瀏覽器,輸入法的競爭激烈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衆所周知,輸入法的爭奪其實本質上就是對用戶的爭奪。對於電腦用戶來講,只要使用電腦,必然必不可少的會打字,換句話說,輸入法能夠說是電腦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服務,那麼,全國內有超過4.5億的電腦用戶,就應該有4.5億的輸入法使用者。這就爲各大IT公司提供了極其龐大的用戶入口,因此各大公司都在大力研發屬於本身的輸入法。

除此以外,輸入法也是各大公司吸引用戶,提高用戶體驗的手段之一,例如搜狗輸入法發行以後,馬上被廣大用戶承認,這使得搜狗被廣大用戶熟知,同時也帶動了搜狗瀏覽器的發展.

此外,不一樣於其餘軟件,排他性是輸入法的一個重要特徵,對於大部分用戶來講,只會安裝一款輸入法,那麼若是該IT公司沒有本身的輸入法,那麼在用戶爭奪當中將會處於極大的劣勢。

最後,輸入法還提供了其餘軟件不能提供的數據支持功能,它能夠經過分析你平時輸入的高頻詞和相關的信息等,依靠數據分析,整合出你我的的需求,再綜合不少用戶的需求,從而設計出更符合大衆需求的產品。

總而言之,瀏覽器和輸入法做爲用戶的入口,對於各大IT公司來講具備極大的戰略意義,是產品與用戶直接接觸的一扇門,只有這個門可以吸引足夠多的用戶去打開,那麼門裏面的各類產品才能被用戶所瞭解。這也是各大IT公司爭奪瀏覽器和輸入法份額的意義所在。

五:

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不管是谷歌,百度,騰訊,奇虎360等互聯網巨頭也好,仍是互聯網初創公司也好,免費的應用已經成爲他們爭奪用戶的利器,這裏說說瀏覽器與輸入法這兩款應用。

先來講說瀏覽器,應該說在當前的中國,搜索引擎市場是以百度爲表明的,曾經看過一篇講百度發家史的文章,說如今的百度已經佔據了中國搜索引擎市場80%的份額,搜索引擎和導航網站已經逐漸替代傳統門戶承擔用戶上網入口,同時搜素引擎在廣告推廣方面具備極大優點,而在瀏覽器發展的早期,瀏覽器僅僅是個解析網頁的容器,此時的瀏覽器僅限於PC端,用戶上網的入口是網站,隨着互聯網的發展瀏覽器的入口做用不斷髮揮出來,一方面有像hao123等網站經過與瀏覽器首頁綁定推廣網址,另外一方面,也有搜索引擎不斷開發不一樣類型的搜索引擎插件,使其入口更前移;拿360在PC端的瀏覽器來講,在每次使用360安全衛士是,他總會提示你安裝360瀏覽器來提高上網速度。           隨着智能移動端的普及,瀏覽器已經走出了我的PC的圈子,可能買過手機的朋友都會有這樣的經歷,新買的手機中已經裝有瀏覽器,沒有ROOT權限仍是刪不掉的;還記得百度這樣推廣過本身的瀏覽器,若是你要給手機root,而且你用的是百度開發的root軟件,你就須要下載一款百度的另外一款移動端軟件來獲取積分才能root,好比你下載了百度瀏覽器,那麼在你root以後,你能夠卸載原來的瀏覽器,但當你卸載後來裝的百度瀏覽器上,提示你這是個系統應用,不能卸載。

那麼爲何這麼多公司要竭盡全力的推廣一個免費的軟件呢?應該這樣說,其一,在無線搜索的最終市場格局沒有造成以前,對於開始發力的無線搜索來講,用戶入口的爭奪顯得尤其重要,尤爲是對那些已經在互聯網搜索引擎已經奠基了技術和變形能力優點的公司來講,所以能夠看到傳統搜索引擎谷歌和百度從2007年發力無線搜索以來,紛紛經過與各類合做夥伴包括運營商、終端廠商、瀏覽器、門戶網站等進行合做以獲取儘可能多的用戶;其二,瀏覽器在使用過程當中,也能夠經過分取用戶的上網流量來盈利,假設,360瀏覽器的菜單欄裏有百度的快速搜索框,若是用戶經過該搜索框搜索東西,最後,百度公司就會根據從360瀏覽器走的流量付給360公司一部分錢,除此以外,當你打開360瀏覽器時,能夠看到360網站導航裏所列網址,而這些網站也會根據流量付給360公司一部分錢。

下面再來講說輸入法的戰爭,其實輸入法與瀏覽器相比好像還不是那麼吸引人,但互聯網公司開發輸入法的目的與瀏覽器從本質上是相同的,咱們最熟悉的應該是搜狗輸入法,雖然搜狗輸入法曾經遭到騰訊以虛假宣傳和不正當競爭的名義起訴,但聽說他仍然佔有國內輸入法70%的份額,爲佔據更多市場,搜狗在2013年時,退出智慧版輸入法,所謂智慧版,其實就是用戶在輸入框輸入內容時,輸入法將根據語境,在輸入框旁邊區域提供迷你搜索結果。假設你搜《甄嬛傳》,輸入法將提供相關電視劇的觀看連接,使用十分簡單,只需在完成輸入後按數字‘0’便可。

搜狗將這個功能命名爲「心有靈犀」,可以提供影視、軟件下載、音樂、天氣信息、生活服務等多種關鍵詞的相關搜索。曾經有人質疑輸入框過小,提供的搜索結果用戶體驗會不好,但我通過試驗,雖然搜索結果只提供寥寥數條,但卻很精確,基本上能知足大部分用戶的需求

固然可能輸入法開發公司不會去在意輸入法給他們帶來的那不多的流量利潤,而更在意的多是廣告利潤,咱們在使用搜狗輸入法時,常常會看到他彈出廣告頁面,若是你細心看那些廣告,其中也不乏淘寶、京東、亞馬遜等電商的廣告,也就是說這些廣告能夠經過搜狗輸入法爲入口,將這些廣告推送給70%的網民,須要推廣產品的公司,固然很樂意在該輸入法開發公司投廣告,這樣輸入法開發公司便從中得到利潤,咱們看到這一個小小的輸入法,在打開用戶入口以後,在不斷招攬用戶以後,和瀏覽器同樣,也給開發商帶來了可觀的利潤。

從上面的分析咱們能夠看到,在互聯網行業,對經常使用軟件免費是爭奪用戶的有力手段,特別就瀏覽器和輸入法而言,看似免費,其實背後隱藏的巨大的利潤與效益,這兩款免費軟件,在對打開用戶入口起到了很大做用,他們開始都是免費讓用戶下載和使用,同時不斷更新技術,改善不足,極力爲互聯網用戶提供優質服務,不斷提升用戶體驗,以此來積累用戶,造成本身的用戶羣,在從本身的用戶羣間接獲利。

六:

自從互聯網時代到來後,爲流量入口的爭奪戰就沒有歇過,將來應該也不會停,畢竟從PC端到移動端,流量入口的變化和爭奪是一次大的洗牌,全部互聯網企業都不會放過這樣的入口。從某種程度來講,移動互聯網經濟就是入口經濟。誰優先壟斷了入口,誰就掌握了用戶和現金流。

     PC上瀏覽器的入口重要性想必已經被歷史驗證,瀏覽器早已成爲PC端流量最大入口。微軟94年意識到這點,因此有了今天的IE。國內的狀況分析以下。

國內最先意識到的巨頭是騰訊,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10多年前就出TT瀏覽器,2011年切換成QQ瀏覽器。PC上作得慘淡,移動互聯網卻撿了個便宜。現其正與UC瀏覽器正在激烈交鋒爭奪第三方瀏覽器的份額。能夠看到騰訊在瀏覽器領域的用心良苦,甚至能夠說是韜光養晦。

360和搜狗大器晚成,分別藉助安全客戶端和輸入法,在PC端坐上國內瀏覽器前兩把交椅。中間有個插曲是360上市前低價收購了世界之窗,得到了其團隊、產品、用戶及技術,一筆漂亮的生意。現360和搜狗在PC上藉助安全客戶端和輸入法軟推廣,無線端開始發力移動瀏覽器。

     百度向來是後知後覺,在3B大戰爆發後才倉促地加大百度瀏覽器的推廣。2011年6月推出手機瀏覽器,不過1年半後的2013的數據是2000萬用戶,5%的安卓份額。相比UC和QQ超30%的份額來講,實力懸殊甚遠。

阿里也沒忘摻合還不止一款,阿里雲瀏覽器和淘寶瀏覽器。跟阿里雲同樣,象徵性地作一下,阿里是「數據、平臺和金融」的戰略,不玩網絡流量,玩現金流。

  最近的一個案例就是百度與360。隨着競爭的進一步加重,今年奇虎360將百度告上海淀法院。7月28日,該案宣判,百度被斷定違背誠信原則,構成不正當競爭,需賠償奇虎360五萬元並在公開刊登聲明,以消除影響。,案件原由系用戶用百度搜索360相關軟件,百度經過惡意捆綁、強制安裝的手段,強迫用戶安裝了百度手機助手。

目前,互聯網行業的壟斷行爲主要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具體表現有捆綁搭售、限定交易和拒絕交易、歧視性壟斷等。捆綁搭售是互聯網行業中常見的現象,有的捆綁搭售帶來了便捷,但有的捆綁搭售帶來的是競爭機會的不平等,是利用自身壟斷優點擠壓競爭對手的行爲。衆所周知,手機助手類產品做爲移動互聯網的一個入口,誰佔據了入口,誰就佔據了強大的資源。百度利用其自身搜索平臺的壟斷地位,在用戶搜索其餘家軟件產品時,用野蠻的方式爲本身的百度系列軟件搶佔市場。做爲國內搜索行業的領頭羊,百度不可能不知道這樣違反法律法規,但仍是不顧用戶反對捆綁本身的軟件。

 

     從人類誕生至今,交流是人們最基本的需求,即便是當下最爲火熱的微博或者SNS,體現的也是交流的需求。而在互聯網時代,輸入法是人際交流的第一步,並且是與瀏覽器和搜索結合最爲緊密的終端入口。相對於安全和聊天,輸入法是更爲基礎的需求,帶給用戶更爲寬泛的交流界面。

比搜索功能更爲重要的是輸入法對於用戶需求的把握和信息推進的優點。在用戶使用輸入法時,注意力強烈關注在短短不足十釐米的輸入框上,輸入法的聯想功能成爲用戶選擇的第一注意目標。若是企業成爲自動聯想詞語,將第一時間進入用戶視野,提升企業品牌展示次數。並且,因爲輸入法是用戶需求的直接表達,最接近用戶所思所想,自動展示的企業名稱聯想第一時間進入用戶腦海。

     根據調查,網民的需求是上網購物,瀏覽新聞、看視頻、交友、旅行。可是在同行紛紛涉足這些領域之時,搜狗卻選擇了另外一條路,提出了「三級火箭」戰略。其中之一便是搜狗輸入法,而且被搜狗寄予厚望。

時光回到2006年,當國內搜索市場還被百度和谷歌分執牛耳之時,搜狗卻從輸入法入手,趟出在互聯網市場的發展之路。依託於強大的搜狗搜索引擎和多項先進的搜索引擎技術,搜狗拼音輸入法應運而生,開闢了輸入法的全新時代。今天,搜狗輸入法用戶數超3億,覆蓋83.6%的國內用戶,而且幫助搜狗瀏覽器、搜狗搜索加速進入中國網民視野。

     

      就我本身而言,搜狗輸入法的便利與其不斷帶來的捆綁軟件與廣告推送也讓我數次想卸載掉它。

除了搜狗,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推出了本身的輸入法。

  截至2014年6月,中國手機搜索用戶數達4.06億,使用率達到77.0%,用戶規模較2013年12月增加4080萬人,增加率爲11.2%。其中,手機搜索用戶規模增加迅速,目前已經超過手機新聞,成爲除即時通訊之外第二大手機應用。 移動流量成爲先下爭奪的熱點,從線上到線下,與傳統PC上瀏覽器稱王不一樣的是,各類app與瀏覽器各佔半壁江山,擦出的火花也愈來愈激烈。

七:

說到當前的網頁主流瀏覽器,主要有IE、火狐、360、搜狗、遨遊、谷歌、百度、QQ等,而在這幾種瀏覽器中,IE佔據了瀏覽器的絕大部分市場,其次是火狐,而後谷歌瀏覽器也佔據了一部分的市場份額,其他的瀏覽器則佔有相對較少的份額。從各個瀏覽器的市場佔有率來看,就能夠分析出用戶進行上網主要途徑,更進一步地看出各個公司對用戶的掌控率。

用戶使用瀏覽器上網,便會給瀏覽器公司帶來相應的收益,這也是各個公司想擴大用戶佔有率的一個最爲重要的緣由。那麼,瀏覽器公司是如何賺錢的呢?從相關的資料上來看,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各個瀏覽器公司採起與相關的搜索引擎公司合做分紅的盈利方式,主要也就是導航頁面,經過與搜索引擎公司合做,從相關的廣告分紅中盈利。第二個方面,各個瀏覽器都有本身的網站導航,只要這個瀏覽器的用戶量比較大,在這個頁面的每個連接都是價值千金的,這也是瀏覽器公司收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各個瀏覽器公司爲了擴大本身的用戶量,也是採起了各類的辦法,就拿360瀏覽器來講,經過本身在360衛士方面的知名度和相應的權威性,在安裝360衛士的時候便打包裝上了360瀏覽器,而大多數的用戶在大多數狀況下,只要有了一種上網的途徑,便不會很輕易地去改變,這也保證了瀏覽器用戶的穩定性,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另一個例子即是市場佔有率最高的IE了,IE是微軟公司出品的一款瀏覽器,因爲微軟的windows操做系統的廣泛性,使得微軟在爲windows操做系統裏就自帶了IE瀏覽器,因此,當一個用戶剛買電腦,尚未安裝其它的軟件的時候,那就只有一個選擇,這也是IE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一個根本緣由。

除了這些pc端的瀏覽器,因爲最近的手機的普及,移動端的手機瀏覽器也不斷地興起,目前國內主流的手機瀏覽器有uc、opera、qq等,其中uc佔據了絕對的領導地位,據相關的統計,現在的uc手機瀏覽器在全球以每月600億次的訪問量稱霸手機瀏覽器市場,這是個很是強大的數目,顯示了將來手機瀏覽器的潛力。手機瀏覽器就以uc爲例,uc的主要的功能包括:智能適應屏幕、語音識別功能、閱讀模式,智能預讀、安全功能、極速模式和塗鴉功能。而uc給個人整體感受是簡單,可是不缺少美感,導航首頁有着數目適量的連接,uc一樣有着很快的瀏覽速度,這也是得到大衆喜好的一個重要緣由之一。隨着手機的不斷普及,將來的手機瀏覽器市場確定是活力無限的,是很是有潛力的。

討論了瀏覽器,接下來就是輸入法。說到輸入法,無論是pc端,仍是在手機上,目前最主要的輸入法包括:搜狗輸入法、百度輸入法、qq輸入法、還有訊飛輸入法。不光是各個瀏覽器公司爭搶用戶,作輸入法的公司仍然搶佔用戶,並且更加激烈。在最新的統計數據中,使用拼音輸入法的用戶佔大多數,而搜狗輸入法佔第三方輸入法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其次是百度輸入法,而後是QQ輸入法。

一樣,又牽扯到了輸入法公司賺錢的問題,經過查詢資料能夠發現,沒有隻作輸入法的公司,這些作輸入法的公司確定會有其餘的業務,而對於搜狗來講,前期是主要作輸入法,可是都是爲了創建本身的知名度,等本身的名聲傳出去了,就開始研製其餘的產品,好比說搜狗瀏覽器,上面的廣告,連接什麼的確定會有一大筆的收入。對於百度和騰訊之類的公司,他們確定不會主要依靠輸入法賺錢,百度依靠搜索引擎賺錢,而騰訊依靠qq之類的產品賺錢,他們推出本身的輸入法最主要的目的應該是擴大本身的知名度,同時也是使本身的公司更加的多元化,愈來愈具備競爭力。總的來講,輸入法的市場佔有率也體現了用戶對於這個公司的信任程度,以及這個公司的知名程度。這些也都是將來各個公司競相爭搶的市場,將來的輸入法市場確定會風起雲涌,挑戰重重,固然這也是促進輸入法不斷改進的動力。

在瀏覽器和輸入法爭奪用戶的同時,這些公司首先應該瞭解到用戶的需求是什麼,以更加準確的提供優質的服務,就拿瀏覽器來講,用戶確定不但願打開瀏覽器以後是慢慢的一頁的連接,各式各種的廣告,這樣會擾亂用戶的心情,產生對瀏覽器的厭惡感。同時,瀏覽器應該有較爲快速的瀏覽速度,不能說點擊一個連接半天都加載不出頁面的狀況(除了由於網速方面的緣由),同時,瀏覽器不能說一味地爲了賺錢而打一些虛假的廣告,這樣作的後果是會致使一些用戶上當受騙,這樣對於用戶口碑來講絕對是不利的,久而久之下去,市場的佔有率絕對會下滑。而最爲關鍵的一個因素是安全問題,瀏覽器應該作到讓用戶的一些隱私信息不泄露,連接以前必須檢查該網站的準確性,保證用戶上網的安全。

而對於輸入法方面,用戶須要的是輸入法的記憶功能和準確性。搜狗輸入法爲何可以佔據這麼大的市場份額,就是由於它輸入的準確性和由於記憶功能提供的快速性。而因爲記憶性,一樣用戶常用的一些詞語也是有着隱私的,不能使其泄露,不然便會失去用戶的信賴。

將來的瀏覽器和輸入法市場一定不會是風平浪靜的,將來一定會有各類各樣的挑戰出現,各個公司應該努力提高本身的實力,以便不會被市場而淘汰。

八:

現現在,瀏覽器和輸入法承擔了咱們桌面端和移動端極大比例的任務,咱們天天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我想大部分校園網使用者和我同樣都是打開瀏覽器,網頁登錄認證而後才上網。若是你使用的是Win8以前的微軟操做系統,而且對聯網沒有需求,那你可能還對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有另外一種選擇,可是若是像我使用的是win8.1的系統,那麼只要你是須要認證登陸才能上網的,你每次開機後,系統都會自動秒彈瀏覽器打開你的認證界面讓你進行登陸(固然你也能夠選擇關閉瀏覽器)。至於輸入法,已經由過去的全拼、五筆、智能ABC發展到瞭如今的搜狗、QQ、谷歌等等的輸入法,雖然五筆輸入法在必定程度上優於拼音輸入法,可是我想對於已經熟悉拼音輸入法的年輕一代再去學習使用五筆輸入法是一件困難的事,由於五筆輸入法打字速度快,而如今的主流輸入法的聯想功能和其強大的詞庫已經不用你在全拼的狀況下才找到那一個你須要的字詞,便利性獲得了極大的提高。你對瀏覽器和輸入法的選擇愈來愈多,那些網絡巨頭們就越難保持住用戶的注意力和黏性,他們爲了爭奪用戶入口,確定也是絞盡腦汁,不斷地更新產品以此迎合用戶的口味。用戶一旦對某個瀏覽器和輸入法產生習慣,我想再去更換另外一個瀏覽器和輸入法,再去適應他們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除非那個瀏覽器和輸入法廠商固步自封,讓用戶實在感覺不到新鮮氣息,徹底厭倦。用戶入口的爭奪日益激烈,接下來就讓咱們細說瀏覽器和輸入法。

首先讓咱們談談輸入法,現現在輸入法的選擇有不少,但無外乎幾大互聯網廠商的產品,搜狗、QQ、谷歌、百度,國內輸入法方面領先的公司是搜狐。2000年,那時還在Chinaren工做的王小川由於併購進入了搜狐公司,負責搜索項目,2004年搜狗搜索正式推出,當時百度已經佔據了國內搜索的極大比例,由於種種壓力搜狗搜索走偏了,在百度沒有考慮到用本身搜索創建起來龐大的數據庫和用戶量作點什麼的時候,搜狗已經蠢蠢欲動。2006年,王小川採納了將搜索引擎與輸入法結合起來的創意,推出了搜狗輸入法,以解決傳統輸入法詞庫不全的問題,並所以一炮走紅,短短3年以後,這款當時並不起眼的輸入法爲其招攬來了一億的用戶量。在搜索上的嘗試的不成功,搜狐必須找到新的用戶入口,輸入法無疑爲其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搜狗在搜狐公司總體戰略中的地位也獲得了極大提高。搜狗輸入法的成功必然招來各大互聯網廠商的追趕,谷歌、騰訊、百度後於搜狗紛紛推出了自家的中文輸入法產品,就連阿里巴巴也在內部進行測試,就像阿里旺旺、淘寶瀏覽器同樣,阿里巴巴認爲憑藉他們極其龐大的網購用戶數量來支撐一款讓你網購時搜索你想要的商品名稱時更爲便捷的輸入法不會是一件難事。就目前來看各大廠家的輸入法產品都是以客戶端的方式進行包裝,咱們須要安裝輸入法並常常更新本地詞庫,至於更加適應將來的雲輸入法什麼時候會普及,我想只有當巨頭們累積了必定數量的用戶以後纔會進行推廣,畢竟雲輸入法不須要你安裝客戶端和更新詞庫,徹底基於網頁。就我我的的輸入法體驗來講,使用win7時,搜狗的確是我接觸的第一個智能輸入法,但我對它的啓動速度和反應速度並不滿意,配置稍微差點的電腦運行內存佔用大的遊戲或程序時,當你調用輸入法時頗有可能卡機,QQ輸入法的話我喜歡它原始皮膚的極簡風格,其餘的話跟搜狗仍是有點距離,搜狗很早注意到了用戶體驗,皮膚盒子很好的知足了用戶個性需求,無論是他們喜歡的明星仍是動漫人物,均可以用皮膚來搞定。如今我用win8.1,內置輸入法已經很好完成了任務,我也不須要再安裝其餘輸入法。所以,輸入法方向的用戶入口的爭奪仍是很激烈的,畢竟用戶量證實一切。

至於瀏覽器方向的用戶入口爭奪,相比較於輸入法則更爲激烈。先說國際流行的瀏覽器,IE早已經是微軟操做系統的內置瀏覽器,並且在至關一段時間內佔據業內龍頭寶位,蘋果的safari也是內置可是操做系統的小衆化也意味着safari瀏覽器只能在小衆之間流行,Google的Chrome瀏覽器在近年來勢頭漸猛,併成爲了國內國外煊赫一時的一款瀏覽器,Firefox瀏覽器仍然以其安全性和開源特徵享有其用戶量,而Opera瀏覽器註定是Geek的最愛。國內瀏覽器方面,有搜狗瀏覽器,360的安全瀏覽器和極速瀏覽器,獵豹瀏覽器,百度瀏覽器,UC瀏覽器,QQ瀏覽器等等。爲何瀏覽器會比輸入法在用戶入口方面爭奪更加激烈呢?衆所周知,每一個廠商的瀏覽器必然搭配自家的導航主頁,這一點連進入國內的Firefox也沒法避免,只有Opera和Chrome依然保持他們的空白頁。固然稍微懂電腦的都會去更改本身須要的主頁,但不得不認可的是至關一部分人欣賞導航主頁的便利。有些瀏覽器甚至會暗中修改用戶自定義的主頁讓它變爲初始的導航頁面,他們的說法是主頁保護,爲了避免讓用戶被可能的掛馬連接欺騙,但我想首先他們考慮的必定是用戶入口。國內瀏覽器的智能化是先從瀏覽器啓動速度和加載速度開始優化,逐漸由IE內核轉向開源的webkit內核再是雙核、「四核」……開源意味着插件,但剛開始的插件都是從Google應用商店照搬,普及以後各大廠家開始根據中國特點逐漸開發自家插件,如各類搶票插件,網購價格比較插件等等。速度有了,安全性也提到了風口浪尖,360公司在將國內的殺毒軟件免費化後,憑藉其流氓的特徵,喊着安全的口號推出了360安全瀏覽器,利用其安全軟件和殺軟鞏固的用戶量不斷向他們推薦自家瀏覽器,這種推銷方式不得不說是流氓但也是最有效的。通常用戶電腦除了IE通常都只會再裝一款瀏覽器,所以瀏覽器的用戶入口爭奪必然激烈萬分,並且用戶習慣的養成會使他們更換瀏覽器的可能性變得微乎其微,由於自定義標籤頁有着用戶常常訪問的連接,書籤有着他們須要的網站,換一個瀏覽器意味着全部的一切又要從新再來,我想這麼麻煩的事情確定少有人作。

瀏覽器和輸入法的用戶入口爭奪,我想在從此的幾十年都是各大互聯網廠商着重發展的重點,用戶量就意味着公司的收益,就意味着公司在推出新產品後,可否第一時間讓更多的人知道並使用,你在某一方面的用戶入口爭奪給力,就意味着你頗有可能在另外一方面爭奪到更多的用戶入口。各個廠家之間的良性競爭受益的也是咱們這些用戶,但願他們也能給咱們帶來更多有趣便利的體驗吧。

一  爲何要進行用戶入口的爭奪?

在CNNIC發佈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情況統計報告》中截至2014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6.32億,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44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爲46.9%,較2013底提高1.1%。經過這些數據咱們能夠感覺到在中國如此龐大的互聯網用戶羣背後蘊藏的巨大的用戶潛力及其帶來的各類利益以及商機。能夠說只要掌握了互聯網的入口咱們就能夠得到大量的用戶,而在得到大量的用戶、流量及數據以後,就能夠得到巨大的財富,這就是咱們爲何要爭奪互聯網入口的真正緣由。

二  什麼是互聯網的入口?

  目前,隨着網絡購物,網絡電子交易,各類聊天工具以及各類電子商務的不斷髮展,網絡也漸漸的走近咱們身邊,咱們的生活和它也是密不可分的。而咱們就是從互聯網的入口中開啓這一切的。

   那麼究竟什麼是互聯網入口呢?對於所謂的互聯網入口,個人理解是當人們要鏈接到互聯網絡的時候,第一個使用經過的工具或者網站。好比說,當在PC端時,人們上網的時候一定得用瀏覽器、IM(即時通信)、或者各類其餘的聯網的工具。 由於你們上網最主要的就是瀏覽網頁獲取信息,因此瀏覽器就是一個重要的互聯網接口。而在移動端時,多種瀏覽器,輸入法,各種APP均可以成爲一個獨立的入口,因此在手機,ipad上互聯網入口的分佈就很是不集中了。對於各類多元化的互聯網入口,咱們就有了更多的選擇。不過目前尚未一家企業能夠徹底控制終端入口,而快速增長的互聯網新用戶的選擇會讓將來的競爭充滿變數。

   互聯網用戶入口的意義是讓用戶經過它就能夠自由快捷的選擇各類互聯網服務。好比阿里經過淘寶客戶端,新浪經過微博,騰訊經過QQ,這些都是互聯網的入口。互聯網入口的商業價值使互聯網公司不斷加大入口的爭奪戰。

三 瀏覽器與輸入法

1瀏覽器

    瀏覽器和智能輸入法均可以是互聯網用戶入口。互聯網用戶即網民分爲手機網民和PC網民。手機網民也是目前的重要組成部分。與PC瀏覽器是互聯網入口同樣,手機瀏覽器也是移動互聯網的一個重要入口。雖然App的發展會對手機瀏覽器形成衝擊,但每個App都像是一個信息孤島。並且隨着HTML5的發展和webApp的興起,瀏覽器入口的做用將進一步提高。將瀏覽器做爲互聯網接入的入口始終是主流。

瀏覽器排行

搜索到的2014年最新的瀏覽器市場份額報告。

 

 

IE瀏覽器佔據着國內瀏覽器市場份額的52%,而谷歌的Chrome市場份額依舊爲25%。接下來就是搜狗瀏覽器,佔不足5%,但距離以前的仍相距很遠。

2014年第二季手機瀏覽器市場報告,從市場滲透率和下載量中能夠看出UC瀏覽器第一,QQ手機瀏覽器和百度手機瀏覽器則分爲2、三,以後的360手機瀏覽器也遠高於其餘瀏覽器。我的認爲UC瀏覽器第一位置十分牢固,且短時間內手機覽器的市場格局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瀏覽器究竟如何盈利?

   之前在接觸瀏覽器不久時,我就一直在想瀏覽器既然下載安裝是免費的,使用搜索時也不要錢,那麼究竟靠什麼賺錢呢?後來才知道它是依靠瀏覽器的各類搜索流量來賺錢的。另外,瀏覽器的起始頁裏有不少的網站,其中一部分是有償的收錄其餘須要收錄的網站。這是盈利的一部分。不過,其中最主要賺錢的部分是導向百度 谷歌 等搜索引擎的搜索流量,另外瀏覽器地址欄的直接搜索的流量,導向淘寶,亞馬遜等網購平臺的搜索流量也佔很大比重。

   雖然瀏覽器已有不少年的歷史,在許多人看來早已經是成熟市場。可是我認爲瀏覽器仍然是一個足夠大的市場,只要咱們能找到並抓住商機,咱們仍能夠從中得到巨大利益。搜索引擎百度和谷歌曾由於是互聯網的入口而成爲互聯網巨頭,後來直到360安全瀏覽器推出纔打破了由搜索引擎和客戶端軟件把持互聯網入口的局面。360在2010年來自流量變現的廣告收入有3882.6萬美圓,它將虛擬的網站流量變成真正的財富,告訴你們瀏覽器能夠將「用戶流」變成「現金流」,奠基了瀏覽器做爲互聯網入口的地位。而如今搜狗今年第二季網址導航業務的收入爲700萬美圓。而搜狗瀏覽器的使用率只有7.74%,從這兩個例子中咱們就能夠知道互聯網入口瀏覽器市場的巨大利潤。

2輸入法

輸入法和瀏覽器同樣也是互聯網入口之一,其下載也是免費的,輸入法如何做爲入口呢? 以下圖當我想要搜索武則天時,只要輸入一部分就能夠聯想出來別的東西然後點擊進入就能夠搜索到。

 

簡單的搜索輸入法以後獲得的排行

   輸入法在開始時並不會盈利,可是當其軟件使用的人多以後其自身的價值也會提升,再利用廣告費,彈窗,安裝時的插件,搜索時的排序等,就能夠盈利。目前輸入法已經開始和搜索鏈接,例如一些剛發生熱點事件搜狗輸入法均可以流利打出,不用打開搜索頁面也能夠查找到一些相關信息。用戶輸入一個詞,搜狗輸入法能夠迴應一些的搜索結果,比網頁搜索更加便捷。輸入法將來或許能夠成爲第一入口。

十:

近年來,隨着網絡的流行起來,愈來愈多的人開始接觸網絡,在上網時,通常會根據瀏覽器或者輸入法的提示進入網頁,不一樣的進入方法,便產生了不一樣的用戶入口,而隨着互聯網商業氛圍的造成,瀏覽器和輸入法漸漸找到了本身的商業模式。

首先,當咱們瀏覽網頁時會用到的第一個工具即是瀏覽器,如今你們主要是用的瀏覽器有:IE瀏覽器、360瀏覽器、搜狗瀏覽器、QQ瀏覽器、歐朋瀏覽器、火狐瀏覽器、谷歌瀏覽器,而手機上比較經常使用的瀏覽器即是UC瀏覽器,不一樣的幾乎都是由不一樣的公司在製做的。瀏覽器會盡可能的製做的更加適合用戶使用,以此來吸引用戶使用。

360瀏覽器在安全上作的相對比較好,它擁有全國最大的惡意網址庫,採用惡意網址攔截技術,能夠攔截部分惡意網站,在安全方面作得較好,而當用戶在使用360瀏覽器時,最開始瀏覽器會加載不少360的網站,而且把360導航設置爲默認網站,或者有時當搜索不到內容時,便會自動用360搜索所需的內容,360後來也慢慢拓展,開始有了360輸入法,從而更加有全面的用戶入口,從而直接或間接爲360增長了訪問 ,並經過帶流量給各網站收渠道費、推薦廣告和網址導航位置、webgame聯合運營收益等進行獲利。

搜狗瀏覽器實現雙核,搜狗的雙核主要是針對中國國情。搜狗的雙核,一個是IE內核,另外一個是Webkit。支持IE內核,主要是考慮到國內網站的兼容性。如今,國內不少網銀、政府網站都是基於IE內核,使用其餘瀏覽器內核打開時就會出現錯誤,使用戶在訪問上更加方便,在搜狗瀏覽器上,默認的網址是搜狗網址導航,當有疑問時,通常默認使用的是搜搜這個網址,談到搜狗,用戶也很容易聯想到搜狗拼音,搜狗拼音在國內輸入法中佔主要的份額,靠着搜狗拼音和搜狗輸入法的一塊兒使用,用戶既能更加快捷的上網,也一樣的,只要用戶使用搜狗瀏覽器,便幫助搜狗直接或間接的增長流量的訪問,一樣的經過帶流量給各網站收渠道費等進行獲利。

提及騰訊,我本最熟悉的即是QQ,騰訊是由於QQ發展起來的,後來不斷的擴大規模,後來騰訊也有了本身的輸入法,固然對於喜好登QQ的網民來講,QQ瀏覽器無疑是首選了,而瀏覽器的獲利方式也都差很少。

除了瀏覽器以外,網民在上網時常用的另外一款工具就是輸入法,當要搜索某個文字或者某個網站時,咱們便會輸入相關內容,而不一樣的輸入法,有不一樣的用戶提示,在國內所佔比例最大的輸入法即是搜狗輸入法,在2006年之時,當國內搜索市場被百度和谷歌佔領之時,搜狗從輸入法開始下手,趟出在互聯網市場的發展之路。依託於強大的搜狗搜索引擎和多項先進的搜索引擎技術,搜狗拼音輸入法應運而生,開闢了輸入法的全新時代。今天,搜狗輸入法用戶數超3億,覆蓋83.6%的國內用戶,而且幫助搜狗瀏覽器、搜狗搜索加速進入中國網民視野,搜狗在輸入法的發展方面也是不斷進步的,從升級日誌來看,從2006年的第一個搜狗輸入法誕生到如今已經更新到第七版了,而輸入法的每次更新,一方面使用戶使用更加方便,好比輸入法的更新支持圖片表情的輸入,這使得用戶在聊天之時,只用輸入相應的文字,即可產生本身須要的表情,在2014年8月的更新中新增「經常使用網址,點擊直接打開;常見問題,直接獲取答案」這兩項功能無疑方便了用戶的使用,而另外一方面,搜狗的更新,使搜狗輸入法成爲了用戶的入口選擇,而輸入法和瀏覽器的入口爭奪都向着一個方面,既要知足用戶的需求,也增長本身流量的訪問。

在輸入法與瀏覽器的用戶入口爭奪中,瀏覽器是用戶上網的必備工具,但瀏覽器的種類愈來愈多,競爭也愈來愈激烈,在上網時,因爲IE瀏覽器是系統自帶的,使用的人數較多,其次是谷歌和火狐瀏覽器,在瀏覽器的爭奪中,因爲國內公司沒法制做屬於本身的內核,所以在瀏覽器的爭奪中,國內瀏覽器處於略勢,並且用戶可能由於某些需求而更換瀏覽器,但對於輸入法來講,雖然有系統自帶的輸入法,但自帶輸入法的缺點不少,很難適合大多數人的需求,所以,國內輸入法便佔領了市場,對於輸入法而言,因爲其小巧,只要用起來方便,通常用戶不回去留意,只要使用起來方便,都不會進行更換,而在輸入法的市場上,搜狗是起步最先的,但搜狗開始在用戶電腦上普及知識,其餘廠商纔開始作輸入法,但當用戶的輸入成爲習慣時,便很難去想改變,雖然360、騰訊等都開始作輸入法,爲了讓用戶可以使用自家輸入法,有些公司便實行了捆綁安裝的方式,雖然這種方式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可是當用戶發現這一「祕密」以後,便會迅速的卸載掉,在輸入法不斷更新新功能後,其使用也愈來愈人性化,所以在瀏覽器與輸入法的爭奪中,輸入法顯然走在了前面。

       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瀏覽器與輸入法對用戶入口的爭奪中,輸入法已漸漸超越了瀏覽器,雖然瀏覽器依然會繼續是用戶入口的一種方式,但更多的用戶入口選擇是輸入法。

十一:

摘要:

       隨着網絡的快速發展,安全性、便攜性的要求,愈來愈多的桌面級應用轉向經過瀏覽器提供服務,如如今已不多見到郵箱的客戶端。應用由CS(Client-Server)過渡到瘦客戶端(Thin Client)再到BS(Browser-Server),瀏覽器的做用日顯突出。另外,輸入法做爲目前電腦必備的工具也擁有數量龐大的用戶羣。瀏覽器和輸入法做爲當今計算機、移動設備的應用、網絡、社交的用戶入口,均面臨着激烈的爭奪。

正文:

一.瀏覽器發展、分類

自Tim Berners-Lee發明超文原本分享資訊且將其發明免費公之於衆,瀏覽器的發展便與網絡的發展聯繫起來。第一個Web瀏覽器也是Berners-Lee開發,原取名WorldWideWeb,後改成Nexus、libwww。上世紀90年代出現了許多瀏覽器,後來便有了著名的軟件巨頭微軟與網景之間瀏覽器的大戰,微軟將瀏覽器與操做系統一併出售,網景則選擇開放源代碼,戰爭以網景被收購而結束,但以後由網景的Mozilla及其衍生出的Phoenix即如今的Firefox也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目前知名的瀏覽器有IE、Chrome、Firefox、Safari、Opera等,國內百度瀏覽器、搜狗瀏覽器、獵豹瀏覽器、360瀏覽器、QQ瀏覽器、UC瀏覽器、傲遊瀏覽器、世界之窗瀏覽器也有很多的市場份額。瀏覽器按引擎區分有基於Gecko排版引擎、基於WebKit排版引擎、基於Presto排版引擎、基於KHTML排版引擎、基於Trident排版引擎等,按內核區分有IE內核、Chrome內核、雙核(IE和chrome/webkit內核)、firefox等。

二.瀏覽器盈利模式

       如今瀏覽器層出不窮,大多數都是免費的,但必定也有其盈利模式,下面作一些分析(以Firefox爲例):

       1.企業定製。與諸多其餘互聯網應用同樣,主流瀏覽器基本秉承着IE瀏覽器「延續」的「用戶免費,企業付費」的模式。經過針對不一樣企業的特殊需求,爲企業用戶提供區別於通常瀏覽器的定製服務,以期制定出更好的上網體驗方案而獲取利益。Firefox 3.5正式版發佈後,以容許企業用戶(目前已包括我的用戶)徹底定製Firefox瀏覽器。

       2.與搜索引擎合做分紅。搜索引擎須要客戶點擊盈利(參見AdWords和AdSense),而瀏覽器做爲用戶的入口天然會吸引搜索引擎的關注。如Google與Mozilla從2004年起達成合做關係成爲Firefox瀏覽器的默認搜索引擎,爲此Google每一年將支付大約1億美圓。這筆錢是Mozilla收入中最大的一部分,大約佔80%。今年雙方合做終告結束,Mozilla正在將瀏覽器默認搜索引擎切換到一系列不一樣的搜索引擎供應商。在美國雅虎已經成爲Firefox瀏覽器默認的搜索引擎,在俄羅斯將採用Yandex,固然在中國百度搜索是其必然選擇。

       3.起始頁導航欄和應用程序推薦分紅,即經過在起始頁導航欄提供信息、連接、推薦應用程序得到第三方企業、應用程序商店的分紅。特別是在手機瀏覽器上,此項特徵極爲明顯。

       4. 因爲開發一款瀏覽器的成本至關的高,一些OEM廠商以及運營商更傾向於使用第三方的瀏覽器做爲本身的補充。目前的OEM廠商很是的多,除了內置OS廠商的瀏覽器產品以外,都但願本身的產品可以體現個性化,這也是他們喜歡和火狐合做的一個重要緣由。

5.Add-On插件合做,「Firefox 的擴展中心有幾萬個擴展和插件,已被累計下載安裝高達 40 億次!」(火狐主頁數據),擴展和插件提供者一定也會給Firefox帶來很多收益。

三.輸入法概述

關於輸入法的較近數據是移動互聯網第三方數據公司艾瑞諮詢發佈的《2012-2013年中國手機輸入法用戶行爲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第三方輸入法搜狗手機輸入法已接近70%的用戶市場份額,成爲該領域的絕對領導者。根據報告,數據輸入速度和記憶功能是用戶首要考慮的因素,這也顯示出了百度輸入法市場份額近年來大幅增長的緣由。

關於輸入法的盈利模式,比起網頁型產品,輸入法能夠在不開網頁不登陸態下,掌握用戶輸入習慣、經常使用詞庫,掌握用戶上網的精確時間,爲用戶畫像。用戶畫像越精確,在將來的網頁搜索、廣告投放優點越大;另外,利用詞庫,調整默認初始排序,也能夠成爲拼音輸入法的一種盈利模式呢,特別的,對於用戶來講,詞庫的默認初始排序能夠說是沒有任何異議的。

四.綜述

瀏覽器和輸入法做爲用戶入口,特別是在當今網絡即服務日漸成型的時代背景下,瀏覽器的地位將逐漸顯得更加劇要。

本文重點是在瀏覽器與輸入法的獲利模式上,並未涉及較多的「爭奪」,經過對二者獲利模式的分析,側面解釋了目前瀏覽器行業的巨大競爭態勢的造成緣由。相較於瀏覽器,輸入法的獲利顯得很小,但輸入法的龐大的用戶基礎也有其潛在的巨大利益。

對將來的展望:當今網絡應用逐步取代傳統的CS應用,而且近幾年「雲計算」、「雲服務」的快速發展,相信不久的未來會出現僅僅是基於一個瀏覽器的移動設備,整臺設備只是鏈接互聯網,經過瀏覽器來提供全部的用戶應用。在那時,瀏覽器做爲「真正的用戶入口」將起到目前操做系統和瀏覽器共同起到的做用,其地位也將會提高到史無前例的水平。

十二:

我國做爲一個互聯網大國,每一年都有上億規模的網民經過互聯網來進行各種的活動。據統計,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3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46.9%。面對如此龐大的用戶量,那麼各廠商對於網民用戶入口的爭奪也尤其激烈,經過對用戶入口的佔有,有利於引導用戶更多的使用本身的產品,從而從方方面面得到收益。這裏主要討論一下瀏覽器和輸入法這兩種常見的用戶入口。

       首先討論瀏覽器。如今市場上大多數的瀏覽器都是免費爲用戶提供的,那麼他們是怎麼盈利的呢。首先是「用戶免費,企業付費」的模式,經過面向各企業不一樣的需求,提供不一樣的定製服務,從而獲取利益。其次是與各大搜索引擎合做,從而從搜索引擎中獲取廣告分紅。還有一項則是經過推廣第三方的服務而從第三方處獲取盈利。不過,爲了從以上模式中獲利,各瀏覽器首先必須擁有大量的用戶羣體,沒有足夠龐大的用戶羣體,就不可能有廣闊的市場。

       綜上所述,瀏覽器做爲用戶進行網上衝浪的必經之地,對於各大廠商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對於計算機市場,市面上的瀏覽器種類繁多,各自有不一樣的特色。其中比較常見的有IE瀏覽器,Google Chrome,Firefox瀏覽器,Safari瀏覽器等。它們安裝好後,若不自行指定瀏覽器首頁的話,各自指向不一樣的瀏覽器首頁,以達到爭奪用戶入口的目的。IE做爲全球使用人數最多的瀏覽器,據市場調查機構Net Applications發佈的2014年11月份全球瀏覽器市場份額分佈報告顯示,其市場佔有率達到了驚人的58.94%。IE的默認主頁通常爲空白頁,須要手動設置主頁,不過也有至關一大部分的軟件在安裝時會修改IE的默認主頁爲其指定網頁,以達到搶奪用戶的目的。Google Chrome全球市場佔有率爲20.57%,僅次於IE。我國國內默認的搜索引擎爲www.google.com.hk,Chrome經過將用戶引導至Google公司本身的搜索引擎,從而獲得大量的用戶資源。目前國外主流的搜索引擎即是www.google.com,其中很大一部分訪問量即是由chrome瀏覽器引導的。Firefox全球市場佔有率爲13.26%,其默認主頁爲www.google.com.hk/?client=firefox-a&rls=org.mozilla:en-US:official&gws_rd=cr,ssl。是Google搜索的又一利器。Safari瀏覽器是蘋果系列產品的自帶瀏覽器,市場份額爲5.9%,從MAC到i phone,再到i pad,都默認使用Safari瀏覽器,使得蘋果公司掌握了大量的用戶羣體,其中大多數爲移動終端用戶。固然,市面上並不只僅只有這幾項瀏覽器,我國常見的瀏覽器有百度瀏覽器,360瀏覽器,騰訊QQ瀏覽器等,但僅僅在我國有較高的市場,這裏就不在詳細敘述。

       接下來討論一下輸入法。輸入法做爲用戶必不可少的一款重要軟件,也蘊涵着巨大用戶市場,經過爭奪這些用戶,掌握大量的用戶資源,從而從不一樣的方式獲取利潤。輸入法有類似於瀏覽器的盈利模式,經過內嵌搜索引擎,第三方服務推廣,競價排名等正常的方式盈利,固然也有如同捆綁軟件,修改默認搜索引擎等令廣大用戶厭惡的生存方式。

       這裏以中文輸入法爲例,據《漢字輸入發展報告》顯示,搜狗輸入法以83.6%的市場滲透率和超過3億的用戶遙遙領先於其餘輸入法,QQ輸入法以24.6%佔據第二,微軟輸入法以20.8%位列第三。這裏主要講一講做爲搜狐子公司的搜狗公司。搜狗如今的業務主要分爲三個板塊:搜索引擎,瀏覽器和輸入法。據搜狐CEO張朝陽對外發布的信息,搜狗搜索的收入佔了其業務營收的絕大部分,70%-80%,瀏覽器佔了10%-15%,輸入法直接創收則基本能夠忽略不計。那麼是否是意味着輸入法就沒有什麼價值呢?答案是否認的,搜狗輸入法的價值遠遠大於其表面所顯示的價值,其隱藏價值包含在搜狗的其餘業務之中。搜狗輸入法先是佔有市場,經過積累足夠的用戶,提高本身品牌的價值。現現在,搜狗輸入法已經積累了3億多的用戶。而後是內嵌搜狗搜索和每日熱詞推薦,這兩項都直接指向了搜狗搜索,爲搜狗搜索引擎提供了很多的用戶。再是捆綁安裝搜狗瀏覽器,提高搜狗瀏覽器的市場份額,而搜狗瀏覽器又爲搜狗搜索提供了80%的流量來源,在這一點上,搜狗輸入法的做用是沒法取代的。搜狗的搜索引擎,瀏覽器和輸入法三者相輔相成,構建了一個穩固的盈利架構,爲搜狗帶來了龐大的用戶羣體,佔有了巨大的用戶入口,使得搜狗輸入法成爲中文輸入法市場不可撼動的巨頭。

       瀏覽器和輸入法,其根本目的都是盈利,直接目的都是彙集廣大的用戶羣體,爲各自的其餘服務提供入口,從而創造巨大的利益。在現在的信息時代,用戶羣體就更是重中之重,只有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經過引導其使用各大廠商提供的方方面面的服務,才能創造無盡的財富。所以,做爲網絡用戶的龐大入口,瀏覽器和輸入法更顯得尤其重要,其市場爭奪也將愈演愈烈。

十三:

用戶入口之爭意義在於用戶入口是電腦手機等設別的用戶不可繞過不可避免要使用的應用。因此潛在的市場幾乎是全覆蓋,掌握了用戶入口就掌控了龐大的用戶羣。對於輸入法商來講,其一方面能夠經過搜索嵌入、廣告等方式獲取利益;另外一方面能夠經過對海量的用戶輸入用戶身份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將分析的結果用於更普遍的商業用途上。而對於瀏覽器來講這個商業的目的甚至更爲普遍。網絡流量、搜索嵌入、廣告嵌入、數據、平臺都可以成爲瀏覽器的賣點。

說道用戶入口之戰,說白了也是一種市場經濟下的市場競爭,各軟件大公司根據本身須要爲了爭取更多的用戶資源而進行的博弈。利益一詞確實讓人們心有慼慼,但網上有評論說這些公司都是爲了利益——「但不是用戶的利益」這就讓人不認同了。市場競爭自有其好處,一味的見到利益薰心就批判也是無稽。

首先關於輸入法大戰,有所耳聞的就是搜狗與谷歌輸入法之間的一場大戰。這場戰爭源於搜狐在推出搜狗輸入法不久谷歌也推出一款谷歌輸入法,而谷歌輸入法在許多錯詞上與谷歌如出一轍,甚至搜狗輸入法詞庫中有部分員工的名字也在谷歌輸入法中打了出來。因而搜狐坐不住了,用着咱們的技術來搶咱們的用戶,說這明顯是抄襲。但也有說搜狗輸入法的詞庫是開放下載的,谷歌只不過是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再者說詞庫抄襲不抄襲的真的難以判斷,不能以部分冷的偏僻的詞彙就說是抄襲。結果是就如此不只兩家公司吵得不可開交,網上的各類評論也是焦灼難解。最終畢竟是谷歌理虧,搜狗不能說是大獲全勝也是大佔優點。又是在同時,谷歌也憑藉這一場戰爭走進了許多人的眼界裏。隨着信息時代的不斷變遷,現在輸入法日趨多元化,一個又一個的輸入法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百度、騰訊、阿里等等許多網絡方面的大佬都開始挖掘輸入法這一片寶庫。而對於用戶來講呢?用戶但願的是我可以使用一個順手的輸入法,也就是一般所說的用戶體驗。更多的用戶不會關注大家輸入法怎麼抄來抄去、吵來吵去。站在用戶的角度,咱們不想要的是各類彈窗廣告,各類捆綁下載,喜歡的是流暢的輸入和漂亮的界面以及耳熟能詳的品牌。這也就詮釋了輸入法大戰的另外一方面,用戶體驗,這也是如今輸入法戰爭的主流陣地。隨着人們認知力的增強,輸入法的多元化,用戶至上纔是輸入法發展的主流。不在意用戶體驗的輸入法終將被遺棄,哪些真正爲用戶着想的才能掌握用戶。

相較起來,所知道的瀏覽器之爭更加激烈更加普遍,同時也更能詮釋用戶體驗的重要性。在瀏覽器之戰的初期,IE無疑靠着捆綁的方式佔領了絕大部分用戶的設備打敗了網景的導航者,而今這一優點正逐漸顯出其頹勢。就我我的的體驗來講,最先接觸到的無疑是IE,然後是Firefox、Chrome前些日子還在用Chrome由於它起網頁挺快,後來又滾回去IE了,我沒有接觸騰訊TT、360瀏覽器等等IE核的瀏覽器,由於我這種如今只查資料看視頻玩遊戲的學生用不到這麼多功能。固然這隻關乎我的問題。但我的問題每一個人都有,如何抓住大部分人的心理纔是這場爭奪戰中須要關注的問題。如今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端的瀏覽器將是瀏覽器之爭中重要的戰場。Uc無疑在這場戰爭中有着很大的優點。其進入市場早,並且在2G時代裏爲許多人實現了省流浪,加速度的願望。而今的手機端的瀏覽器雖然漸漸在增長,可是Uc的地位並未所以立刻就掉落。不管是手機仍是PC端,從此的發展趨勢必定是多元化跨平臺,不大可能一家獨大也不大可能一端獨大,瞄準用戶的心理作出更好更優質的應用來才能更好的在爭奪戰中取得優點。

不只僅是輸入法和瀏覽器,如今全部的應用都應該重視用戶。利益是雙方所共有的,長遠的來看你不能用劣質的東西永遠的糊弄用戶,也不可能用不改進的機制適應不斷在變化的時代和人羣心理。從軟件開發商的角度,保證產品的質量才能在入口之戰中走的更遠;而從用戶的角度,也應當挑剔的去選擇你所須要的入口才能促使開發者更加謹慎。兩方各有心思,各自尋找本身的利益,結果會是皆爲利來皆爲利往,但這上面毫不存在長遠的自私自利。

利益要爭,但若你們都是聰明人,這裏面就只存在一個適度的問題。博弈大部分都不是爭個你死我活,也不必定要一瞬就完成,都在一個社會裏生存,共贏的出產是你們都願意看到的。

十四:

若是咱們使用電腦和手機,那咱們必定會常常用到瀏覽器和輸入法這兩種產品。若是咱們使用過其中的多種,那咱們會對它們的特色有本身的認知,產生好或很差的印象,最終每每咱們會選中適合咱們的一種進行使用。許多人沒有意識到,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場用戶入口的爭奪戰已經悄然打響。

咱們比較熟知的瀏覽器多是QQ、獵豹、搜狗、360、UC、遨遊等,輸入法有QQ、搜狗、百度等。在它們身後,咱們不難看到百度、360、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身影。這些產品彼此之間競爭激烈,都在努力爭奪更大的市場份額。問題是,它們爲何要進行激烈的競爭,難道僅僅是爲了推廣它們的這件免費的產品?

答案固然不是這樣。正如前文所說的,瀏覽器和輸入法之爭,實質上是用戶入口的爭奪。這場戰爭是怎樣的狀況呢?咱們不妨以一個場景爲例進行說明。在這個場景中,咱們重點考慮與瀏覽器關係密切的主頁。

假設一個場景:咱們想看新版《神鵰俠侶》。那咱們該怎麼作?一般,咱們會先打開瀏覽器,瀏覽器彈出主頁,這時可能在主頁上咱們就能夠看到《神鵰俠侶》的視頻連接,點開看就行,這樣咱們的目的已經達成。而萬一咱們在主頁上沒找到,那可能咱們就要進行搜索,在搜索框中輸入關鍵字(注意,輸入法登場了),在搜索的內容中找就會找到,至此,一個動做就結束了。

這個過程,是否是隨便哪一個瀏覽器均可以完成?彷佛是這樣。從用戶的角度講,咱們好像用哪一個都行。區別就是,在使用360瀏覽器時,呈現給咱們的主頁是360導航,而在使用搜狗瀏覽器時,呈現給咱們的主頁是hao123網址導航。能夠看出,不一樣的瀏覽器使用各自的主頁,本身的主頁上呈現本身認爲用戶可能會感興趣的內容。

講到這裏,咱們或許對瀏覽器之爭能明白一二了。從主頁這個角度,巨頭們推出本身的瀏覽器搭載上本身的主頁,再在本身的主頁上搭載本身的內容,逐漸將用戶的流量轉化成廣告收入等實際財富。

咱們不妨幻想一下,若是有一家公司能夠將本身的主頁放在每個瀏覽器上,那打開瀏覽器後看到的就是這家公司的主頁,這會怎樣?我想,必定會有不少不少的公司但願將本身的網站放在這張主頁上,而後這家作瀏覽器的公司就能夠拿到不少的廣告費、推廣費,掙不少不少錢……好了,夢該醒了,這怎麼可能作到呢,錢但是你們都想掙得,爲何我不作一個主頁用在本身的瀏覽器上呢?

事實上,上述過程極可能是反着的,那就是先有了主頁,而本身的主頁沒法放在別人的瀏覽器上,然後才作的瀏覽器。但事實就是,做爲一個用戶入口,用別人的永遠是受人牽制,更況且這其中蘊藏着巨大的財富呢。在互聯網巨頭眼中,瀏覽器是不只一個重要入口,也是變現渠道。瀏覽器不斷拓展應用範圍、豐富功能、增長受衆等,其中商業價值也日趨顯現。

在現在,各大互聯網巨頭正力圖將瀏覽器作成一個平臺化的產品,在其中呈現本身的各類產品。加上爲其餘網站提供連接,爭取廣告費、推廣費等,這勢必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更有甚者,有人說瀏覽器是將來的操做系統(感受這條路還很遠,並且當前的國內主要瀏覽器都是殼瀏覽器),那瀏覽器之爭就顯得更加必要。

總之,瀏覽器之爭,實質上是在爭取用戶入口。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引導用戶進入本身設定的區域,等因而變相賣本身的產品。在此過程當中,不斷改進用戶體驗,強化品牌,以此吸引用戶長期駐留,並吸引新用戶加入,以此造成用戶—產品的良性循環。

輸入法的狀況也大抵如此。如今的輸入法均有連接的搜索、推薦功能,藉此推廣,在此很少贅述。

問題是,如今雖然競爭激烈,但沒有哪家是一枝獨秀,瀏覽器市場仍然處於羣雄逐鹿的狀態之中,這種狀態何時會被打破呢?咱們沒法知道,但借用楊洪濤先生(搜狗桌面事業部總經理)的話講,「獨立瀏覽器若是不能實現平臺化,那麼將來的成長空間是有天花板的。對產品和市場的專一是平臺化產品可否大踏步前進的基礎。至於將來市場的競爭格局,不一樣的商業目標和不一樣的價值觀都會有不一樣的詮釋,惟一可以確定的是,競爭的激烈程度將愈來愈高。」對此,咱們惟有期待,能夠有劃時代的產品產生。

十五:

十年前,當時的IE、火狐、智能ABC、微軟拼音輸入法——這些頗具表明性瀏覽器與輸入法,還僅僅被視爲基本工具;其後,搜狗、QQ等融入「互聯網基因」的輸入法面世,大批瀏覽器工具欄類的輔助應用紛紛涌現;在以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又一次激起了互聯網公司搶佔移動設備的狂潮;前兩年瀏覽器的井噴式發展與緊隨其後的是新產品的大量消亡。這一系列的更迭都在傳遞一個很明顯的信號:國內逐漸成熟起來的互聯網公司,已經愈來愈重視控制「用戶入口」中重要性。

所謂「用戶入口」,能夠理解成用戶的一種優先習慣,一種默認選擇——用戶想要作某件事情時,越先想起的那類東西,就越接近這件事情的「入口」。例如,「在用戶想要使用互聯網服務時,第一選擇應該是手機、平板仍是PC?」這個問題,就是硬件市場的互聯網入口爭奪戰爭的核心。而在應用層面,用戶想要瀏覽網頁時,瀏覽器就是天然而然的入口;用戶須要輸入文本時,輸入法就是天然而然的入口。

如今市面上能夠見到的瀏覽器與輸入法,幾乎都是以避免費的形式向用戶提供的,直接從銷售產品自己獲利幾乎不可能。可是,瀏覽網頁和輸入文本幾乎是最經常使用的幾項功能之一,而漢字輸入繁複準確率低、瀏覽器表現與我的習慣不符又幾乎是國內每一個互聯網用戶的一大痛點。若是一款易瀏覽器/輸入法產品可以有效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那麼它就有能力快速積累用戶,而且維持用戶的忠誠度,使得本身成爲多數用戶的第一選擇,從而最終實現對用戶入口的控制。

除去這樣的「自然優點」以外,瀏覽器和輸入法仍是「互聯網服務」與「用戶」之間距離最近的入口。就互聯網服務而言,比起PC、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硬件設備,瀏覽器、輸入法這樣的「基本應用」與用戶的距離要近得多;比起依託O2O發展起的商用Wi-Fi,瀏覽器和輸入法的適用範圍又要大得多。這些特色更使得它們成爲互聯網廠商的競相角逐的熱點。

在輸入法和瀏覽器這兩大戰場,誘發用戶入口爭奪戰的核心是「流量」二字。這的「流量」是指網站的訪問量,而「訪問量」是一個關乎網站生死存亡的詞語,與網站的價值和收益相關的一切,用戶數、廣告價格、品牌價值,幾乎都所以而起。

爲了方便討論互聯網廠商經過瀏覽器和輸入法來引導流量的方法,我製做了下面這張瀏覽器-輸入法-搜索引擎關係的簡表,其中前五項瀏按照百度流量研究院公佈的2014年11月PC端瀏覽器市場份額排序,後三項做爲面向移動設備/跨平臺產品的補充。

 

瀏覽器

對應公司旗下的輸入法產品

對應公司旗下的搜索服務

IE

拼音/五筆

必應搜索

Chrome

拼音/註音/吳語

Google

搜狗瀏覽器

拼音/五筆

搜狗搜索

獵豹瀏覽器

QQ瀏覽器

拼音/五筆

搜搜搜索

360旗下的瀏覽器們

360搜索

百度瀏覽器

拼音/五筆

百度搜索

UC瀏覽器

無,部分版本內嵌百度輸入法

神馬搜索,依託阿里雲搜索

 

如此多的廠商同時提供瀏覽器、輸入法和搜索服務,其緣由在於這三項產品/服務之間剛好構成一個完整的流量控制的鏈條,能夠把用戶引導到對廠商更有利的方向上去,從而在無形之中爲廠商提供更大的主動權。

若是把「用戶」和「用戶所見的互聯網服務」之間的交互歸結於視聽、觸摸、點選、錄入,進而歸約爲輸入和輸出,那麼瀏覽器和輸入法恰好分處於輸入與輸出這兩道人機交互的關口。控制瀏覽器市場,則能夠以更低的成本作入侵性更低的推送與推廣,如諸多瀏覽器所提供的「首頁推薦」、「智能推薦」;控制輸入法,則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獲知用戶所想,如快速搜索,雖然只是省去了一個主動搜索的動做,但「每減小一步操做都足以對用戶體驗產生質的影響」幾乎是每一個應用開發者、用戶體驗工程師的共識。

回到表格自己,單看其中的互聯網公司(排除微軟),BAT中的BT、搜狗、Google都同時提供了瀏覽器、輸入法和搜索引擎,而且,無一例外的,其輸入法產品均提供了快速搜索、統一用戶接入;百度、騰訊、搜狗的輸入法又大量提供了諸如「網址直達」等功能,尤以搜狗所作爲最甚,不做爲漢語拼音首字母的i鍵和v鍵在搜狗拼音輸入法中幾乎成爲了全部非錄入功能的接口。這一系列的便捷操做,在優化用戶的操做的同時,也天然會把更多的互聯網流量導向自家旗下的網站,導向互聯網企業的客戶們,導向更能爲企業產生利潤的方向。這就是瀏覽器-輸入法-搜索引擎鏈條控制互聯網流量的方式。

此外,瀏覽器和輸入法同居「第一用戶代理」之位,擁有獲知用戶偏好的最有利條件。上表中除微軟外的每一個廠商,都在其旗下的產品上提供了統一的身份系統,在提供「同步設置」、「用戶詞庫」、「雲備份」之類的便捷以外,也是收集用戶信息的絕對利器。可以獲取用戶信息,就可以更有針對性的進行主動推送,以謀求最大化的利益。

此前的幾回熱潮,評論媒體們成就了「誰掌握了xx,誰就掌握了將來的大數據和用戶入口」這樣的經典句式,那麼,在這裏就能夠說「誰掌握了瀏覽器與輸入法,誰就掌握了將來的大數據和用戶入口」。

互聯網廠商爭奪「用戶入口」的動機是「流量」,那麼這場戰爭的主力武器就是「用戶體驗」。用戶體驗之於瀏覽器,如流暢度、易用度、對網站的兼容能力、響應速度、渲染質量;用戶體驗之於輸入法,則如智能斷句、組句正確性、對簡拼和簡寫的支持能力、對鍵入錯誤的容忍能力、對英語提供補全與糾錯等等。一言以蔽之,在瀏覽器和輸入法領域,用戶體驗集中體如今「快速、高效、可靠、智能」之上。前三者是應用自身素質的考量,軟件技術發展至今,具備同等水準的團隊所提供的產品在這些方面難分伯仲,而「智能」二字卻考驗着廠商對用戶的瞭解。所謂「瞭解」,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收集用戶偏好信息的能力。

誠然,這種「收集用戶偏好信息」的過程不會是無害的,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百度日語輸入法的由於收集用戶輸入數據而遭到的抵制。如何在「隱私」與「智能」之間進行調和,這須要的是道德約束、法律監管,但這些話題已經偏離了本文的討論核心,在此不作詳述。

另外一方面,各個互聯網公司的平臺戰略也頗爲值得討論。以下是一張記錄產品所覆蓋的操做系統的簡表。

提供瀏覽器和輸入法的互聯網公司

產品支持平臺

百度

Windows/Android/iOS

騰訊

Windows/Android/iOS

Google

Windows/Linux/OS X/Android/iOS

搜狗

Windows/Linux/OS X/Android/iOS

 

以「快速搶佔用戶入口」這樣的目標來衡量,各廠商的平臺戰略保持了高度一致:輸入法上主推拼音輸入法並竭力優化輸入體驗,在瀏覽器上主要基於Chromium/WebKit定製並提供IE兼容能力,以易用與健壯換取長期生存;優先支持Windows/iOS/Android平臺以求最快覆蓋最多用戶;第一時間同步熱點,特別是那些構成用戶痛點的熱點事件,如近日的「搶票」,雙11期間的「秒殺」等等。

綜上所述,發生在瀏覽器與輸入法領域的用戶入口的爭奪,其最終結果是優質的產品控制市場,互聯網廠商從中獲利,而普通用戶也得到了更好的互聯瓦使用體驗,雖然有必定的隱私風險,但能夠預見的是,在據聯網企業逐步走向健康發展的今天,這一切帶給中國的,將是一個更易用的互聯網。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