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上看見了一個帖子,原本就是一個女博士絮絮不休指摘男朋友的種種不靠譜,可是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又擔心分手了會不會單身一生。學習
這樣的內容在網上一抓一大把,沒什麼稀奇,可是無奈她取的標題太抓人了:談了四年的男朋友寒心了,我已經是接近30的老女人。對象
「老女人」三字真是格外刺眼,若只是自嘲幽默也能夠理解,但女人字裏行間都透露出深深的擔心和自我懷疑,讀了這麼多年書沒有給她增添半點自信的底氣,日益增加的年齡倒成了她止步不前的最大障礙。方法
前有新聞報道里「1988年的中年婦女」,後有「接近30的老女人」,頭一回以爲中國老齡化程度這麼高,你們仍是主動步入的老年人隊伍。別人看不起你不可怕,可怕的是本身看不起本身。你都以爲本身是老女人了,別人娶你回家當奶奶嗎?職場
先給你們普及一點知識:關於青年和中年的劃分,一直沒有特別統一的標準,心理學上,35-55纔是中年,而世界衛生組織的劃分則更爲寬泛,44歲之前皆爲年輕人。因此之後誰愛誰老,姐妹們咱們還年輕着呢。思維
歲數越大越以爲,年輕不止是一種身體的狀態,更是一種心態。
餘生很長,30歲不到就以爲本身老的,既不適合婚姻,也不適合職場,回家打麻將去吧,還能預防老年癡呆。
女人老是對本身的年齡格外敏感,對待30歲像對待不共戴天的仇人。【歡樂頌】裏,樊勝美喜歡別人喊她「樊小妹」,她一本正經地跟安迪糾正:咱們這個年齡的女人,多一歲少一歲都是原則問題。
但你不多見30以上的男人發出年齡的擔心:我都三十多了還沒老婆怎麼辦?更不會聽他們稱呼本身是「老男人」,他們老是有一種男人四十一朵花,即便七老八十也不缺女人投懷送抱的迷之自信。
這是傳統觀念對女人的一種捆綁,好像她們天生應該屬於家庭:放在舊社會,你的孩子都該打醬油了。
常常都有二十八九的女孩跑來問: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了,應該找我的湊合嫁了嗎?有個女孩,家裏介紹了一個樣樣不如本身,哪兒哪兒都沒看上,脾氣還不好的男人。但是面對這樣一個男人的追求,她竟猶豫了,由於在老家,這是她目前惟一可選擇的對象。
她們活在一種深深的焦慮與惶恐裏:趕不上這趟婚戀末班車,等待本身的就是孤獨終老。
但是嫁了你就不孤獨嗎?別傻了。那些匆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孩,既沒有嫁給金錢,也沒有嫁給愛情,她們嫁給了一個無話可說的男人,生了一個孩子,而後拴住了本身一生,還覺得這就是人生該有的樣子。
你問:那三十多歲的女人,到底應該將就仍是等待?
若是你想愛,就去勇敢追求愛。別抱守着「不將就」三個字,用「鄭人買履」的方法去尋找另外一半,被相親的條條框框束縛,錯過真正適合本身的人。
若是你不想愛,高質量的單身也並無什麼很差。愛不起來的人,不要勉強本身在一塊兒。
單身談不上不光榮,戀愛也不值得歌頌,有能力愛本身,亦有力量愛別人,纔是真的難得。
三十歲,你須要的不是急着結婚,而是讀懂本身的心。上一期奇葩說,姜思達說的一句話莫名打動我,他說:咱們把本身的想法,思惟,故事和經歷,告訴另一我的,另一我的就是咱們本身。
可以和本身對話的人,永遠都不會孤獨。
世人有一種誤區:女人老得比男人快,女人的青春耗不起。那只是由於太多女人爲家庭太早透支了本身。真正掌握本身人生的女人,二十有二十的美好,三十有三十的味道,五十有五十的風采。你看邱淑貞林青霞,哪個會讓你想到「老女人」這三個字?
三十歲之於女人,本來應該是一個特別美好的年齡:你有了閱歷的積累,思惟的沉澱,開始活得愈來愈通透,將來變得更值得期待。
我在和一個朋友聊天時感嘆本身到了這個歲數,已經拒絕再討好任何人,喜歡你就和你玩,不喜歡你,隨時關上個人大門,哪怕有利益也不在乎。我也再也不奢望本身像人民幣,被全部人喜歡。後來她把這段話寫進文裏,沒想到獲得了無數共鳴。
好像終於敢放膽,面對人生的難。
三十歲的我依然不完美,可是已經能夠坦然接受本身的侷限了,再也不患得患失。我欣賞眼前這個,並不完美的本身。而且我能不斷的突破不斷的去學習,報了千鋒PHP培訓,爲本身開闢另外一個新的篇章
這樣的人生,你到底在怕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