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常常收到一些學生或職場新人,有關工做機會選擇方面的諮詢。
互聯網做爲如今工資最高的兩個行業之一,特別適合普通家境的年輕人來搏一把,快速積累經濟基礎。
下文是一些真實案例,若是你還在校園,或者職場初期,不妨借鑑他們,來規劃本身的職業生涯。
6個例子,他們都是985或211大學,本科或研究生畢業,進入當時的名牌外企,或國內互聯網公司。程序員入行,到業務骨幹,再轉管理,從大公司跳槽到上升期的小公司,頭銜上升,跟公司一塊兒成長,憑藉期權,早早財務自由。
如下是他們的職場履歷,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不保證必定準確,僅供參考和借鑑。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2001-2005,本科就讀於北航,計算機系,跟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南開大學)同一級,推測一樣83年先後生人。
2005-2014,一共在百度工做了9年,後期負責搜索架構工做,完整經歷了百度的黃金增加期,14年從大搜索副總監位置,被張一鳴挖到字節跳動。
2014.04-至今,在字節跳動負責推薦、廣告算法方面的業務,目前是高級副總裁。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楊4月入職,6月字節跳動公佈C輪融資,融資前估值6000萬美金。C輪融資1億美圓,投後估值5億美金, 紅杉領投,微博跟投。按目前750億美金估值算,楊在字節跳動期間,公司估值增加了1249倍。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2004-2008,本科就讀於北郵,計算機專業,推測86年先後生人,畢業前就開始在百度實習。
2008-2013,就任於百度貼吧,經歷了百度的黃金增加期,從技術經理崗位跳槽到小米。離職時貼吧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內部管理混亂,洪走得正是時候。
2013-2014,就任於小米,總監職位,這正是小米的高光時刻,小米2014年那輪融資估值450億美金,5年後的今天市值260多億美金。
2014年跳槽到字節跳動,總監職位,後面一路開掛,目前高級副總裁。洪具體幾月去的不清楚,當時頭條的研發團隊應該100多號人,由於15年4月,頭條的朋友告知那時候總共700多人,技術團隊不到200人。
目前,洪定坤主管搜索與發展業務。據字節跳動的朋友說,超過一半的技術人員都在他的管理之下,差很少是事實上的CTO。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字節跳動如今重點發力搜索,奇怪的是,楊震原在百度就是作搜索的,搜索是百度的鎮廠之寶,楊是這方面的資深從業專家。
從公開履歷看,洪定坤以前並無搜索從業經驗,搜索跟楊震原如今主管的推薦和廣告業務,底層技術自然相通,這塊業務沒讓楊來負責,回味無窮。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2003-2010,在北航讀了7年,研究生畢業,計算機專業,推測85年左右生人。
2010-2014,在網易有道雲筆記工做,離職時是雲筆記服務端技術負責人。
2014年2月,跳槽到字節跳動,負責廣告技術。比楊震原去的還早(後面向楊彙報),這個時候,字節跳動的技術團隊,50-60人。這就是去得早的優點,以他當時的資歷,如今去字節,只能作個普通的研發。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2006-2010,本科就讀於合肥的中科大,計算機專業,推測87年生人。2010-2013,碩士就讀於北京的中科大自動化研究所。
嚴強研究生時期分別在百度,hulu實習,方向是個性化推薦。他還有組隊參加推薦系統業內的比賽,讀書期間就比較出名了,美團外賣商業技術負責人王興星也是他們隊友之一。
中科院自動化全部搞推薦系統的傳統。《推薦系統實踐》這本廣爲人知的入門書籍,做者項亮,正是2011年從中科院自動化所畢業的博士,博士研究方向爲機器學習和推薦系統。
今年3月份,字節跳動七週年慶典,張一鳴作過一次演講,其中有說道:
2012年末,頭條App發佈後不久,某晚在錦秋家園6樓辦公室,我叫上全部的PM和RD開會。核心議題:要作一個信息平臺,看來勢必要把個性化推薦引擎作好。咱們如今啓動不啓動這個事情?當時很是多的人擔憂咱們沒有「基因」和能力,紛紛表示擔憂。android
我說,推薦咱們不會,但能夠學啊。因而我找到了《推薦系統實踐》這本書的做者,問他要一本電子版看看。他說書還沒出版,不願給我,嚴重耽誤了咱們公司推薦能力的進度。我只能網上找資料,本身想象着寫出了初版的推薦引擎。如今他已經加入咱們公司。程序員
《推薦系統實踐》這本書我也讀過,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2012年6月初版,頭條12年末開會討論是否要上推薦系統,張一鳴問項亮要電子版,項亮說書還沒出版。
不過項亮目前在字節跳動工做卻是真的,向楊震原彙報。
項亮博士畢業後在hulu負責視頻推薦方面的工做,跟嚴強在hulu實習的時間對得上。
2013.07-2016.10,嚴強在淘寶作商品推薦,阿里星入職,P6,通常研究生入職都是P5,可見嚴強畢業時水平已經很高了。3年內升到P8,這在阿里很是罕見。
跟他研究生階段,在兩家業內知名的企業實習,以及比賽,打下的堅實基礎密切相關。
2016年10月,跳槽快手,負責廣告方面的業務,後面晉升到負責整個商業化的副總裁。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2006-2010,本科就讀於北郵大學,計算機專業。洪定乾聽說是洪定坤的雙胞胎哥哥,比洪定坤晚了兩年上大學,看來上大學前經歷了一些挫折。
2010.07-2015.01,在微軟工做,離職時是高級工程師。10年本科畢業,去微軟工做是很不容易的,在北郵的網站上看到一則2008年10月份的舊聞。
本報訊 在10月26日結束的第33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預選賽北京賽區競賽中,計算機學院學生洪定乾、向旻和郝霄虹組成的Tracer隊得到金獎。廖寶華、劉一洲和郭佳同窗組成的Sapphire隊得到銅獎。(計算機學院供稿)面試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洪定乾爲首的團隊,在大三的時候,得到了ACM北京賽區預選賽的金獎,足以說明其在編程方面非同通常的實力,有這份經歷本科畢業去微軟也就不足爲奇了。
2015.12去了借貸寶,離職時是技術副總裁。微軟到借貸寶以前,有一年左右的空缺,他的履歷上沒有寫。
大廠積累了能力和資歷,以更高的title去小廠變現,思路是對的,惋惜借貸寶沒有作起來。
2018.08跳槽去了做業本,一課技術負責人。再次去上升期的明星公司變現。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2004-2008,就讀於北郵,通訊工程專業,跟洪定坤同一屆,推測一樣86年左右生人。
2008-2011,繼續在北郵讀研究生,不過轉到了計算機專業。讀研期間在微軟,百度實習過。上面的舊聞能夠看到,廖寶華研一的時候,帶隊得到過ACM北京賽區預選賽的銅獎,編程功底也是過硬的。
2011-2018,在谷歌工做了7年。2011年穀歌的面試難度,遠超BAT,在谷歌時間有點長,18年纔出來,錯過了國內移動互聯網野蠻生長的紅利期。
2018年6月,跳槽到字節跳動,帶好幾百號人團隊,向洪定坤彙報。這兩人在北郵讀本科時是同一屆,廖跟洪定乾參加過同一年的ACM比賽,推測廖跟洪定坤也是認識的。這個級別的跳槽,業務能力和履歷重要,被老闆信任更重要。
以上這些案例,以及我本身多年的工做經歷,給在校學生和職場新人說說個人思考,不必定對,你們看完一笑置之就好。
一、程序員職業生涯短暫,競爭慘烈,若是有條件,早入行早脫離一線崗位,儘早跟同齡人拉開距離。
本科能去大廠(不容易),不建議繼續讀研讀博(不差錢隨意),一方面大廠的工做環境更有利專業方面的成長,另外一方面也爲後續職場贏得了寶貴的年齡優點。
字節跳動研發方面職位最高的兩位高級副總裁,楊震原、洪定坤都是本科畢業就參加工做。
楊震原負責推薦、廣告算法方面的業務,這一塊對學歷的要求最高,團隊下面一大票名校碩士博士。楊受益於早入行,並進了當時的頭部企業百度。
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快手CEO宿華,美團創始人王興,都是程序員出身,都是本科學歷。
楊震本來來是想讀博的,沒讀成,真讀博了,財務回報遠沒有如今高。
楊曾經面試過一位候選人,這位候選人過後寫了一篇《那些年的求職——今日頭條》,流傳於網絡,其中有一段是以下:
面試官也說了本身的過去,他本科畢業2005年加入百度,原本他拿到直博的機會,大四在實驗室裏學習,可是由於跟導師意見不和,導師給了評語「今生不宜繼續培養」,而後被踢實驗室,那個時候都是三月份了,錯過了秋招,畢設也沒着落,沒辦法去社招,面試了百度,經過後主管見他是個本科生不想要,最後他的monter給了他機會,以後在百度幹到今年。算法
洪定乾、洪定坤兩兄弟,都是北郵本科畢業參加工做,確定有讀者說,他們差很少都是10年前畢業的,如今狀況早就不同的了。
業內人應該知道,19年校園招聘,互聯網大廠算法崗位競爭極其慘烈。個人知識星球中,有一位西部985院校的本科生,順利進入了頭條的廣告部門,作算法相關的工做。
要知道即便頭部985的研究生,拿大廠的算法崗offer都很難。我問他怎麼作到的,他說自學了機器學習,上了不少網課,去頭條以前在嘀嘀出行的AI Lab部門實習過。
他還告訴我,他們作算法的同事中,還有京外二本本科應屆生,一樣是有大廠實習或者比賽經歷。
因此,事在人爲,京外的本科生能作到,在京滬廣深杭,互聯網發達城市讀書的學生,更有地利優點。
這實際上是一個意識,或者認知問題,有些人在大三就開始爲求職作準備,打比賽,實習。有些人隨大流上了研究生或者博士。
自認爲有想法,喜歡折騰,甚至想創業搞事情的,早點出來好。
自認爲是普通人,或本科學校不夠好,爭取上個好學校的研究生比較保險。
二、職場初期不急於賺錢,學本事長經驗,爲後續發力鋪墊。
職場早期目標是進大廠、核心部門鍛鍊,攢資本。翅膀硬了,視野認知人脈都有了,尋找上升期的小廠變現。
上面6個例子中,楊震原、王奉坤、洪定坤、14年去頭條,嚴強16年去快手,都是很是好的時間窗口。能力有了,後東家的業務進入指數增加期,被投資人追着下一輪融資,同時老闆求賢若渴。
另外兩位畢業時專業能力毫無疑問都很是強,平臺也好,沒有及時換車或者換錯車,財務回報就遜色一些。
朋友圈有幾個,畢業3-5年,百度T6或者阿里P7,14年末15年初,跳槽去頭條,目前都管理100-300號人的團隊,一上市,都財務自由了。
還有一種也比較成功。985碩士畢業,2008-2012在百度,升的很慢,12年T5(或者T4)離職去360,小組長,14年離職去深圳的小公司,技術總監,15年跳槽杭州的中型電商公司技術總監,18年跳槽到網易某產品線,高級技術總監,如今是這個一級部門數據智能方面的負責人。
大概模式是:大廠積累經驗(升不上去),跳小廠,title提高,幹幾年,平級跳大廠。
業務增加放緩,停滯,甚至下坡,一旦內功練成,絕不猶豫,趕忙換車。
有幾個朋友在百度呆了不少年,15-17年,我屢次建議看頭條快手的機會,他們一直呆在百度沒動,人各有志吧。
某大廠一位技術出身的副總裁告誡後輩:工程師把合適的技術放在合適的位置,解決好麻煩的問題就好,不要爲了技術而技術,弄得高大上,實際上就是繡花枕頭。
我看到太多的程序員早期醉心於技術出不來,戴上耳機,寫起代碼來一副極客範,凡塵煙火今後與我無關。等到30多反映過來,屁股沒上去,家庭負擔上升,熱情逐漸逝去,技術上又經不起後輩的衝擊,非常尷尬。
四、市場化的行業,業務能力是底色,首先要成爲一個有用之人,纔有立錐之地。人脈能錦上添花,職場中後期,某些關鍵節點,能帶來質變騰飛。
不管求學仍是在職場,作好份內事,廣結善緣,職場中後期,抱對大腿。
李彥宏曾經把本身在美國Infoseek打工時的同事威廉·張,請到百度作首席科學家。
張一鳴把本身在酷訊的老闆謝欣,請到字節跳動作主管企業效率的副總裁。
印奇把本身在微軟實習的老師孫劍,請到曠視科技作首席科學家。
而一旦謀取高位,招募原來的同僚或下屬就更常見了,楊震原、洪定坤到字節跳動後,招來了一大票原來百度大搜或者貼吧的部下。嚴強到快手後,也招了一大票原來中科院的同窗。
肖金梅,張一鳴九九房時代的HR,後跟着去了字節跳動,聽說是中國互聯網行業,最有錢的HR。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有些幸運兒坐上了PC互聯網時代的高鐵,又順勢跳上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火箭。好像早生幾年,晚生幾年都不容易抓住時代技術浪潮的紅利。
如今是什麼狀況?互聯網流量見頂,4G紅利消逝,5G還將來,廠家之間,APP之間都在存量搏殺,處處優化裁人,呆在大廠修煉內功,保住飯碗比較保險,固然也不要忘了留意新機會。
六、從此幾年,大齡互聯網從業人員失業,必將是慘烈的。
由於需求端再也沒有了12-17年這麼大的增量,供給端年輕畢業生一茬一茬從各大院校流水線出廠,排隊求福報。
基層的執行崗,本質上跟工地上的搬磚工沒有區別,在大中型公司都是標準化的螺絲釘,或帶通用接口的乾電池。新人進來幹2-3年就能成爲熟練工,相對要價還低。
紀錄片《美國工廠》都看過吧,讓工人舒服的通用工廠倒閉了,不聽話、效率低、成本高的工人,都被開掉了。影片的最後,還有一些崗位的工人,即將被成本更低的機器人取代。
在這一點上,中國資本家,比美國資本家更直截了當,且絕不含糊。
若是工做幾年,職場能力與增加的年齡不匹配,儘早考慮後路。
附:字節跳動主要融資時間和估值。編程
從201三、201四、201六、2017年到2018年最後一輪融資,估值分別增加了1249倍、149倍、5.8倍、2.4倍。5年間增加1249倍,歷史罕見。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掃描二維碼,關注「IT爛筆頭」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