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

    有時我望着鏡子裏的人,懷疑鏡子裏的人是否是我,爲何有一個‘我’的意識存在世上,並寄居在這具叫身體的軀殼裏,我又爲何不是其餘人,這僅僅是一種巧合,仍是冥冥中的安排。學習

    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個哲學問題,「我是誰?」人工智能

    我用了一個簡單的方式分析,人 = 軀體 + 意識,也就是說這種稱爲人的生物,是由軀體和自我意識結合而成的。說到這,咱們會發現軀體並非關注重點,軀體不過是皮毛骨肉血,一個載體,你們都差很少,而把人戴上一個個獨立標籤的,應該是自我意識。xml

    這樣,‘我是誰?’這個問題,彷佛問題裏的‘我’指的是人的自我意識。但這麼分析後,問題好像變得更復雜了,衍生了下面幾個問題。繼承

    「自我意識是一個什麼東西?」io

    「自我意識是如何產生的?」coding

    「被設定爲’我’的意識,是如何覺醒的?」程序

    「自我意識的消亡會去到什麼地方?」經驗

    自我意識是什麼,有說是腦電波、電子信號、神經元集合體之類的科學解釋,也有說是靈魂的惟心解釋。這個問題有些像在問人從哪裏來,從人猿進化,到哺乳動物,甚至到一個單細胞,追本溯源,找出物種起源。或許解答了‘我是誰’的問題,就順帶回答了‘人從哪裏來’。集合

    只不過我以爲從物質方面去了解自我意識,即便是找到它是什麼物質構成,也無法理解到‘我’的意識,有種要往惟心方向走的感受,因此我不關注物質的問題。但不能否認的是,人類進化,從茹毛飲血到農耕時代,再到工業時代,自我意識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外力的促進可以改變人的意識形態以及行爲認知。di

    也就是說,在外界因素影響和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下,自我意識是可以成長。

    到此,前兩個是什麼,如何來的問題,我還不能在我有限的知識裏獲得答案,但也沒那麼失落,由於我最關注的是第三個問題,’我’的意識的覺醒,也就是我怎麼意識到我就是我。

    我記得在五歲之前,個人記憶是混沌的,感知不到本身的存在,但彷佛在某個時刻,天地好像光明起來,我開始察覺到‘我’這意識的存在,開始認識身邊的事物,開始有了記憶。

    彷佛人的存在,他不是從出生開始,而是存在一個混沌期,等待在某個時刻覺醒自我意識,那個時候,那些被稱爲吳某某、張某某等待的人才算真的存在。

    一番思索,我又有想到一個問題,「自我意識的探究是否要剔除年紀的影響因素?」

    想到這個是由於,年少者的意識形態與年長者存在較大的差距,這之中多出來的東西算是自我意識的成長內容,那剔除這些成長過程是否能離答案更近一步,畢竟年少者也有自我意識啊。

    這樣咱們從年少者分析,又可分爲嬰兒、幼兒、兒童、青少年這四個階段。從後往前推,根據我本身的經驗,人能夠在幼兒階段就覺醒自我意識,但是要是這麼作定論的話,又出現一些問題。

    「這算是最爲純粹的自我意識嗎?」

    「這時的’我’跟三十歲的’我’,在自個人本質上是否被悄悄地轉變,我仍是我嗎?」

    「是否自我意識雛形只不過是一個純潔的意識體?」

    這彷佛涉及到一個時空的問題,一我的不能踏入相同河流兩次,不單單是河流在變化,連那我的也在變化。不過不能說這我的就變成兩我的,兩個時刻的同一我的存其實在繼承與發展的關係,算是一我的不一樣時刻的不一樣狀態。那麼幼兒的我與中年的我,其實仍是一我的,自個人本質應是沒有改變。

    人一輩子出來應該不算是一張白紙,初生的意識(純潔的意識體)或許夾帶了一些默認屬性,如活潑、孤僻、暴躁或冷靜等等,甚至是天賦異稟的東西,但初生意識有別於自我意識,初生意識能夠在自我意識未覺醒時就顯露出來,而自我意識必如今認識到自我存在,它才存在。

    這裏面的覺醒時刻,讓我想到人工智能。《機械公敵》中的機器人,一開始只不過一堆程序控制的機器人,被添加機器人三原則的規則,某些機器人在不斷學習進化後達到一個質變,覺醒了自個人存在,成爲另外一種層面的生命體。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會不會人也是如機器這般覺醒的。

    咱們的自我意識,一開始僅僅是一團純潔的意識體,它擁有無限可能,能夠成爲任何人,在未作出選擇前,由初生意識主導本身行爲,這是不可控的,一直到萌生出一個自’我’,作下選擇,’我’就真正是我了。

    也就是說,現在的我,不過是覺醒時剛好誕生的’我’。

    也就是說,個人出現不過是場巧合。

    因此,我是誰?

    我不過是被這具身體的意識體選中的一個自我。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