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眼中,「互聯網+」會給你的專業帶來哪些新變化?(形勢與政策小論文)網絡
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總理在政府工做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ide
放眼我國的互聯網發展歷程,從1987年,北大錢天白向德國發出第1封電子郵件--當時中國還未加入互聯網。到1989年, 中國開始建設互聯網 --- 5年目標 ---國家級四大骨幹網絡聯網。1994年, 中國終於獲准加入互聯網並在同年5月完成所有中國聯網工做。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5億,達到5.13億,整年新增網民5580萬。互聯網普及率較上年末提高4個百分點,達到38.3%。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56億,佔總體網民比例爲69.3%,較上年末增加5285萬人。農村網民規模爲1.36億,比2010年增長1113萬,佔總體網民比例爲26.5%。網民中30-39歲人羣佔比明顯提高,較2010年末上升了2.3個百分點,達到25.7%。2011年,網民平均每週上網時長爲18.7個小時,較2010年同期增長0.4小時。工具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域名總數爲775萬個,其中.CN域名總數爲353萬個。中國網站總數爲230萬個。大數據
能夠說,中國乃至世界出現「互聯網+」,是必然,而不是偶然。網站
「互聯網加一個傳統行業,意味着什麼呢?實際上是表明了一種能力,或者是一種外在資源和環境,對這個行業的一種提高。」「互聯網+」是一個趨勢,加的是傳統的各行各業。過去十幾年,互聯網的發展很清楚地顯示了這一點:加媒體產生網絡媒體,對傳統媒體影響很大;加娛樂產生網絡遊戲;加零售產生電子商務,已經很大;互聯網金融很是熱,互聯網將讓金融變得更有效率,更好地爲經濟服務,符合「普惠金融」的精神。 騰訊CEO馬化騰如是說。雲計算
網民規模增加。2011年網民整年增加5580萬,普及率提高四個百分點,相比2007年以來平均每一年6個百分點的提高,增加速度有所回落。過去五年內助推網民規模快速增加的幾 類人羣中,互聯網普及率即將觸頂,而其餘年齡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羣對互聯網的接受速度很難達到年輕和高學歷羣體的水平,導致總體網民規模增加進入平臺期。spa
轉折點。截至2011年12月底,.CN域名總數達到353萬個,較2011年6月上漲0.7%,中國網站總數經歷一年多的降低以後,目前也穩步回升至230萬個。我國.CN域名數和網站數均結束了跌勢,開始穩步回升。orm
電子商務發展。包 括網絡購物、網上支付、網上銀行、旅行預訂在內的電子商務類應用在2011年繼續保持穩步發展態勢,其中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1.94億人,較上年末增加20.8%,網上支付用戶和網上銀行整年用戶也增加了21.6%和19.2%,目前用戶規模分別爲1.67億和1.66億。視頻
用戶增幅明顯。網絡視頻行業的發展勢頭相對良好,用戶規模較上一年增長14.6%,達到3.25億人,使用率提高至63.4%,是中國網民繼即時通訊、搜索、音樂、新聞以後的第五大應用。xml
運用重點。娛樂、信息、社交類 使用比例 較高,除論壇/BBS外,這 三類 網絡應用 在網民中 的 普及率均在50%以上,娛樂類 網絡 應用 在 長期 高速 增加後 趨於 穩定,網絡音樂應用排名 保持第一,使用率半年增加1.8%,網絡視頻用戶規模 增加迅猛,半年內 增加高達10%。
網上交易。網絡購物用戶 在經濟危機中 逆勢上揚到 8788萬,半年增長1400萬用戶,使用率 增長4.8個 百分點,不過 交易類 網絡應用水平 仍然較低,相對滯後。
以前都說,應該把互聯網看成一個工具,僅僅是一個工具,可如今否則,互聯網是能讓鳳凰涅磐的烈火,是兩個懸崖之間的獨木橋。傳統行業要麼就這樣低調的傳統下去,直至消亡,要麼嫁給「互聯網+」,實現真正的突破自身的變革,顛覆傳統同類行業。
互聯網+」行動計劃將重點促進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爲表明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
城市擁擠的交通訊號燈,施以「互聯網+」,利用大數據對車流量即便的分析,在車流量較多的時刻,有科學依據的,減小紅燈的秒數,延長綠燈秒數,對疏散車輛的擁擠有極大的幫助。浦東正在積極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而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徵正是「互聯網+」,邏輯樞紐是「政務雲+」,突破急需「雲調度+」。
智能家居,就是咱們家裏普普統統的傢俱,施以「互聯網+」,聯合物聯網技術,實現對家裏的各類傢俱進行遠程智能控制,檢測。
大到國家政府的政務公開,能夠使用大數據,進行民意調查,及時獲取民衆對新政策的意見建議,在智慧民生服務當中,強調用戶體驗,利用「互聯網+」能夠促進市民真正參與到服務創新中來;小到家裏買菜,物物聯網,及時獲取大棚中新採摘的蔬菜瓜果的各類溫度溼度信息,以後能夠放心大膽的實用。
中關村下一代互聯網產業聯盟祕書長張建寧:「互聯網+」的提出具備承前啓後的做用。近兩年,特別是隨着移動互聯網的加速發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更快融入傳統產業以及金融理財、打車等民生領域。而PC互聯網時代升級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後,互聯網技術與兩化融合相結合會有更多看點,並推進以工業4.0爲表明的新工業革命。
萬物皆可「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