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時鮮資訊:如何玩轉醫學影像中心?

背景:

志怪之物,有一個特徵即「不知其大」,如題記中的鯤和鵬。因爲體型巨大足以呼風喚雨,興風做浪。近日阿里健康宣佈「以 2.25 億元增資華潤萬東旗下萬里雲公司。阿里健康將持有萬里雲 25%的股份, 開拓第三方影像中心業務, 開展遠程醫學影像診斷及相關服務, 在患者、 大醫院專家、 基層醫院、 影像中心、設備廠商等之間造成鏈接, 構建醫學影像平臺」,阿里巨頭「扇動」,在醫療領域掀起了一陣巨浪,使得遠程醫療、影像中心(這裏單指平臺型輕資產類)、第三方檢驗機構(包括影像檢驗,這裏歸爲重資產類)再一次被推上了頭條。此外國家「十三五」規劃指出「推動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動醫藥分開,實行分級診療,創建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使得時下各種基於醫學影像中心概念的新聞布天蓋地,有醫藥巨頭公司、地產上市公司、傳統器械公司、傳統信息服務商、互聯網醫療創業公司。其實這些概念早已不新鮮,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美國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就已提出了遠程醫療概念,直至近日已發展到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因爲我國是一個幅員廣闊的國家,醫療水平有明顯的區域性差異,特別是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所以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遠程醫療的探索。影像中心(輕資產)和第三方檢驗機構(重資產)是遠程醫療的基層入口,也是」十三五「規劃分級診療的必經途徑。從概念的提出到如今蠢蠢欲動、蓄勢待發,已經積累了半個世紀的遠程醫療彷佛是」萬事俱備只欠孔明的東風「。爲何須要經歷這麼漫長的時間,這是咱們下面須要深刻了解和探索的。html

阿里+萬東==強強聯合?

阿里與萬東的合做,是不是強強聯合,須要分析一下影像中心這個概念二者「炒做」的主要目的,二者的合做方式大體上有兩個方面, 
1)輕資產方面:萬東經過旗下子公司萬里雲醫療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搭建遠程影像雲平臺,以影像雲服務旗艦店的形式入駐阿里健康,借力阿里健康平臺自有優點(①6億商業用戶、精準品牌傳播;②雙11雙12大促推廣,提供總體線上線下解決方案;③市場推廣;④品牌旗艦展現;⑤雙11成果)快速擴大規模,產生規模效益。 
2)重資產方面:萬東投放自有DR、MR、CT設備,建設獨立的檢驗中心,由初期跟大的三甲醫院合做到後期申請興建徹底獨立的第三方檢驗中心;此前阿里收購中信二十一世紀,涉足醫藥零售行業,推出「阿里健康將來藥店合夥人計劃」,與中國百餘家藥品零售企業共同了打通線上線下的B2C+O2O「將來藥店」模式,二者能夠進行無縫整合。 
這裏寫圖片描述 
萬東,做爲國內DR產品龍頭企業,國內銷量僅次於GPS排名全國第四,市場佔有率12%左右。隨着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推動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分級診療被提上日程,將來二三線縣級醫院DR採購量會穩步增長,所以萬東DR的設備利潤空間比較可觀,按照國內三千多個縣一萬家醫院來算,平均保有3臺DR,將來市場空間在120-150億左右。 
此刻萬東經過大力推廣宣傳萬里雲,募集而來的資金主要用於研發高性能DR、MRI、CT影像設備,在魚躍科技新股東入駐時刻銳意改革,但願繼續擴大提高自身在國產影像設備方面的優點。與此同時適當的佈局影像服務產業,爲將來向設備+服務大平臺轉型作準備。因此萬里雲對萬東而言目前還僅僅是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處於講故事階段。 
這裏寫圖片描述後端

再回頭看阿里,阿里健康雖已與多家醫療公司簽定戰略合做協議,將這些公司做爲其業務的線下落地,但影像學方向萬東是目前惟一一家,這次參與萬東三年期的定增也體現阿里系對於萬東將來的看好。萬東以前基於政府計劃在中山、平谷、山東等地已經開展過相似項目,具備必定經驗,現運營的鄭州中心通過一段時間培育,日閱片量已經超過 100 人次。這次魚躍的加入使得萬東迎來的新的業績拐點,公司總體效率顯著提高,此外相較於同類企業萬東的估值預期良好。 
這裏寫圖片描述 
此刻阿里選擇萬東就有其現實和理論依據,至於爲什麼與萬東結緣,背後深層緣由不得而知(不是親歷者你永遠不知道真相),阿里+萬東==啊,萬里(無)雲,仍是萬里雲,拭目以待網絡

誰該來玩影像?

從事影像多年,對醫學影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有體會,經歷過互聯網的洗禮,本身也研究過、設計過、實施過相關項目。一直有一個擔憂就是「生怕是由於本身對醫學影像和互聯網的雙重熱愛」過分的誇大了影像在醫學診斷中的做用,過分的挖掘了需求。以前博客專欄【醫療時鮮資訊】系列發表過本身對如何創建影像中心,如何玩轉影像的見解,現現在面對鋪天蓋地的消息,生怕本身被矇住了雙眼,也一直反思如何在整個醫學影像鏈條中找好本身的定位,發揮本身的價值。那麼,到底誰該來玩影像?架構

醫療器械廠商(重資產)

從影像數據的源頭來看,設備廠商(DR、CT、MRI、PET-CT等)是數據的第一得到者,擁有處理和挖掘數據的先天優點。但以前影像工做站與設備操做工具連同設備一塊兒銷售,不會對數據進行集中處理,這與醫療器械銷售模式和醫院網絡環境有關。隨着近些年醫療器械市場增速降緩,高端市場被國際器械公司壟斷,國內中低端市場競爭早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這裏寫圖片描述 
相較於國際醫療器械大公司,國內醫療器械起步晚、規模小,此外行業集中度低。據統計,2014 年,國內 20 家從事醫療器械生產的上市公司銷售收入總額爲 372 億元,僅佔行業總銷售額的 14.55%。截至 2013年末,全國共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 15698 家;銷售規模爲 2120 億元,平均每家僅 1350 萬元。 
這裏寫圖片描述 
十三五規劃指出「提升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重點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使得設備製造商魚龍混雜的局面迎來了併購和整合的機遇,但可以發展壯大的少之又少所以由傳統的設備製造轉型「設備+服務」的平臺是各設備廠商看似無奈但又不得不的選擇,目的是爲了繼續擴大設備的銷量(經過自建第三方檢驗中心),與此同時但願藉助影像中心概念募得充足資金提高自身設備研發能力,經過服務來積累醫生資源和患者信息,爲後續醫療總體佈局作準備——這也正是萬東萬里雲募資後的策略。 
但要想真正殺出重圍,從上萬家企業中存活下來,一切還都是未知數,惟有繼續夯實現有業務,維持充足現金流,才能在將來尋求變數,發展壯大。分佈式

醫學影像雲平臺(輕資產)

近日健康報發表了「遠程影像中心怎樣從雲端落地」的報道,本人也斗膽跟記者噴了噴本身的觀點。雖然文中提到醫學影像雲平臺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傳輸技術已相對成熟,可是並不能說沒有技術壁壘,互聯網+醫療始終玩不轉有他的難點在,所謂的打造醫療「Fackbook」(輕問診+社交類)、醫療「12306」(掛號類)、醫療「大衆點評」(醫患互評類)的願景都在醫療海量數據複雜度醫療環境錯綜複雜的現實面前停滯不前。2014年的互聯網醫療元年僅僅過去兩年,資本市場已經開始畏首畏尾,看不出個因此然來,轉而保守的投資擁有現金流的傳統企業。 
玩轉醫學影像從技術上來講有幾大難點: 
- 1)DICOM標準精通程度和兼容性【難度四星:★★★★☆】:DICOM3.0做爲醫療領域國際標準,內容複雜,牽扯到的設備類型衆多、工做流程複雜,要想真正實現後期的雲平臺,啃下這塊硬骨頭是必要的,這關乎到平臺的兼容性,後端服務的業務邏輯。這方面國際設備大公司有本身長久的積累,頗有優點。國內尚未造成有影響力的DICOM相關社區,但願本人的博客能盡一點綿薄之力吧。 
- 2)海量數據存儲和處理【難度五星:★★★★★】:醫學影像數據量巨大,傳統的DR二維片大小也在幾十兆~百兆數量級,單次CT、MR等三維甚至四維數據量在百兆~G級。所以影像中心在歸檔和處理數據時難度較大,不一樣於現有的海量小文件分佈式存儲解決方案(可參考FaceBook的HayStack架構),醫學影像雖然單個文件在K級,可是單個文件一般沒有意義,而應當是一次檢查(Study)的一個序列(Series)總體才能提供診斷價值。所以醫學影像的雲存儲系統須要兼具傳統DFS分佈式存儲系統快速存儲和歸檔大數據的特色和海量小文件存儲系統解決元數據過多的優勢,才能提升閱片的體驗。 
- 3)數據挖掘和分析【難度未知:○○○○○】:目前單純的影像平臺公司還未造成規模,所以即便對於單病種單個地區,也沒法給出統計學上的參考意見,更何談醫療大數據和精準醫療了。雖然大數據在AlphaGO打敗李世乭後又風光了一把,可是真正在產業中發揮做用還未顯現,在醫療領域尤爲是。這方面IBM的沃森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算佼佼者,技術壁壘極高。工具

以前動脈網有一個影像專場系列報告,報道了近幾年興起的醫學影像創業公司(詳情參見醫學影像系列專場)。目前階段來看你們同質化嚴重,故事重合度高,究其根源在於做爲輕資產運行的醫學影像服務具備先天的劣勢。1)相較於傳統設備製造商,醫學影像服務公司沒有現成的銷售渠道,沒有可靠穩定的數據來源;2)與傳統信息服務商相比,現階段接入醫院成本高,效率低;3)與臨牀醫療手段相比,常規影像診斷單價低,屬於諮詢篩查,不能直接解決患者問題。 
這裏寫圖片描述 
所以醫學影像創業公司起步階段只能靠融資來拓展業務,但願在不久的未來夯實本身的技術,造成技術壁壘從而活下來,主要的突破點是我上文提到的三個難點。這三個階段的突破是須要資金、數據雙方的支撐,即便可以存活下來也須要規模足夠大才能實現盈利,所以做爲影像領域的創業者處境都很尷尬,有些時候不是本身不想夯實技術,搞高大上的研究,而是爲了活下去。oop

其餘行業混戰

看到國內醫療器械魚龍混雜,醫學影像概念漫天飛舞的大環境,諸多地產和藥企也紛紛巨資進入佈局大健康產業。 
這裏寫圖片描述 
這使得本來浮躁的大環境變得更加複雜,與此同時阿里攜手萬里雲又破壞了這種混沌狀態的微平衡,使得本來須要小器械公司、新創公司相互拼殺博弈、大浪淘沙的進程加快了,直接進入到了巨頭經過資本戰略佈局的階段,這對於創業公司來講不是很好的一個信號,新創公司的命運將如何,拭目以待吧。佈局

參考資料:

備註:參考資料皆來自網絡公開資料,你們可自行檢索下載。本博主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合法性,僅供參考! 
- [1] 國金證券:行業變革催生獨立醫學影像中心大機遇 
- [2] 東興證券:醫學影像龍頭整裝再出發——華潤萬東動態報告(600055) 
- [3] 平安證券:卡姆醫療(430633 ) 體外碎石與X射線影像系統龍頭企業 
- [4] 慧博資訊:廣宇集團,肯定大健康轉型方向,影像診斷邁出第一步 
- [5] 國金證券:獨立醫學影像中心受益分級診療,迎來發展新機遇性能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