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數據的分頁怎麼破?

1、背景

分頁應該是極爲常見的數據展示方式了,通常在數據集較大而沒法在單個頁面中呈現時會採用分頁的方法。
各類前端UI組件在實現上也都會支持分頁的功能,而數據交互呈現所相應的後端系統、數據庫都對數據查詢的分頁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以幾個流行的數據庫爲例:數據庫

查詢表 t_data 第 2 頁的數據(假定每頁 5 條) json

  • MySQL 的作法:
select * from t_data limit 5,5
  • PostGreSQL 的作法:
select * from t_data limit 5 offset 5
  • MongoDB 的作法:
db.t_data.find().limit(5).skip(5);

儘管每種數據庫的語法不盡相同,經過一些開發框架封裝的接口,咱們能夠不須要熟悉這些差別。如 SpringData 提供的分頁接口:後端

public interface PagingAndSortingRepository<T, ID extends Serializable>
  extends CrudRepository<T, ID> {

  Page<T> findAll(Pageable pageable);
}

這樣看來,開發一個分頁的查詢功能是很是簡單的。
然而萬事皆不可能盡全盡美,儘管上述的數據庫、開發框架提供了基礎的分頁能力,在面對日益增加的海量數據時卻難以應對,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查詢性能低下!
那麼,面對千萬級、億級甚至更多的數據集時,分頁功能該怎麼實現?app

下面,我以 MongoDB 做爲背景來探討幾種不一樣的作法。框架

2、傳統方案

就是最常規的方案,假設 咱們須要對文章 articles 這個表(集合) 進行分頁展現,通常前端會須要傳遞兩個參數:dom

  • 頁碼(當前是第幾頁)
  • 頁大小(每頁展現的數據個數)

按照這個作法的查詢方式,以下圖所示:性能

由於是但願最後建立的文章顯示在前面,這裏使用了**_id 作降序排序**。
其中紅色部分語句的執行計劃以下:測試

{
  "queryPlanner" : {
    "plannerVersion" : 1,
    "namespace" : "appdb.articles",
    "indexFilterSet" : false,
    "parsedQuery" : {
      "$and" : []
    },
    "winningPlan" : {
      "stage" : "SKIP",
      "skipAmount" : 19960,
      "inputStage" : {
        "stage" : "FETCH",
        "inputStage" : {
          "stage" : "IXSCAN",
          "keyPattern" : {
            "_id" : 1
          },
          "indexName" : "_id_",
          "isMultiKey" : false,
          "direction" : "backward",
          "indexBounds" : {
            "_id" : [ 
              "[MaxKey, MinKey]"
            ]
         ...
}

能夠看到隨着頁碼的增大,skip 跳過的條目也會隨之變大,而這個操做是經過 cursor 的迭代器來實現的,對於cpu的消耗會比較明顯。
而當須要查詢的數據達到千萬級及以上時,會發現響應時間很是的長,可能會讓你幾乎沒法接受!大數據

或許,假如你的機器性能不好,在數十萬、百萬數據量時已經會出現瓶頸

3、改良作法

既然傳統的分頁方案會產生 skip 大量數據的問題,那麼可否避免呢?答案是能夠的。
改良的作法爲:

  1. 選取一個惟一有序的關鍵字段,好比 _id,做爲翻頁的排序字段;
  2. 每次翻頁時以當前頁的最後一條數據_id值做爲起點,將此併入查詢條件中。

以下圖所示:

修改後的語句執行計劃以下:

{
  "queryPlanner" : {
    "plannerVersion" : 1,
    "namespace" : "appdb.articles",
    "indexFilterSet" : false,
    "parsedQuery" : {
      "_id" : {
        "$lt" : ObjectId("5c38291bd4c0c68658ba98c7")
      }
    },
    "winningPlan" : {
      "stage" : "FETCH",
      "inputStage" : {
        "stage" : "IXSCAN",
        "keyPattern" : {
          "_id" : 1
        },
        "indexName" : "_id_",
        "isMultiKey" : false,
        "direction" : "backward",
        "indexBounds" : {
          "_id" : [ 
            "(ObjectId('5c38291bd4c0c68658ba98c7'), Object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
      ...
}

能夠看到,改良後的查詢操做直接避免了昂貴的 skip 階段,索引命中及掃描範圍也是很是合理的!

性能對比

爲了對比這兩種方案的性能差別,下面準備了一組測試數據。

測試方案

準備10W條數據,以每頁20條的參數從前日後翻頁,對比整體翻頁的時間消耗

db.articles.remove({});
var count = 100000;

var items = [];
for(var i=1; i<=count; i++){
  
  var item = {
    "title" : "論年輕人思想建設的重要性-" + i,
    "author" : "王小兵-" + Math.round(Math.random() * 50),
    "type" : "雜文-" + Math.round(Math.random() * 10) ,
    "publishDate" : new Date(),
  } ;
  items.push(item);
  
  
  if(i%1000==0){
    db.test.insertMany(items);
    print("insert", i);
    
    items = [];
  }
}

傳統翻頁腳本

function turnPages(pageSize, pageTotal){

  print("pageSize:", pageSize, "pageTotal", pageTotal)
  
  var t1 = new Date();
  var dl = [];
      
  var currentPage = 0;
  //輪詢翻頁
  while(currentPage < pageTotal){
      
     var list = db.articles.find({}, {_id:1}).sort({_id: -1}).skip(currentPage*pageSize).limit(pageSize);
     dl = list.toArray();
     
     //沒有更多記錄
     if(dl.length == 0){
         break;
     }
     currentPage ++;
     //printjson(dl)
  }
  
  var t2 = new Date();
  
  var spendSeconds = Number((t2-t1)/1000).toFixed(2)
  print("turn pages: ", currentPage, "spend ", spendSeconds, ".")  
    
}

改良翻頁腳本

function turnPageById(pageSize, pageTotal){

  print("pageSize:", pageSize, "pageTotal", pageTotal)
  
  var t1 = new Date();
  
  var dl = [];
  var currentId = 0;
  var currentPage = 0;
      
  while(currentPage ++ < pageTotal){
     
      //以上一頁的ID值做爲起始值
     var condition = currentId? {_id: {$lt: currentId}}: {};
     var list = db.articles.find(condition, {_id:1}).sort({_id: -1}).limit(pageSize);
     dl = list.toArray();
     
     //沒有更多記錄
     if(dl.length == 0){
         break;
     }
     
     //記錄最後一條數據的ID
     currentId = dl[dl.length-1]._id;
  }
  
  var t2 = new Date();
  
  var spendSeconds = Number((t2-t1)/1000).toFixed(2)
  print("turn pages: ", currentPage, "spend ", spendSeconds, ".")    
}

以100、500、1000、3000頁數的樣本進行實測,結果以下

可見,當頁數越大(數據量越大)時,改良的翻頁效果提高越明顯!
這種分頁方案其實採用的就是時間軸(TImeLine)的模式,實際應用場景也很是的廣,好比Twitter、微博、朋友圈動態均可採用這樣的方式。
而同時除了上述的數據庫以外,HBase、ElastiSearch 在Range Query的實現上也支持這種模式。

4、完美的分頁

時間軸(TimeLine)的模式一般是作成「加載更多」、上下翻頁這樣的形式,但沒法自由的選擇某個頁碼。
那麼爲了實現頁碼分頁,同時也避免傳統方案帶來的 skip 性能問題,咱們能夠採起一種折中的方案。

這裏參考Google搜索結果頁做爲說明:

一般在數據量很是大的狀況下,頁碼也會有不少,因而能夠採用頁碼分組的方式。
以一段頁碼做爲一組,每一組內數據的翻頁採用ID 偏移量 + 少許的 skip 操做實現

具體的操做以下圖所示:

實現步驟

  1. 對頁碼進行分組(groupSize=8, pageSize=20),每組爲8個頁碼;

  2. 提早查詢 end_offset,同時得到本組頁碼數量:
db.articles.find({ _id: { $lt: start_offset } }).sort({_id: -1}).skip(20*8).limit(1)
  1. 分頁數據查詢以本頁組 start_offset 做爲起點,在有限的頁碼上翻頁(skip)
    因爲一個分組的數據量一般很小(8*20=160),在分組內進行skip產生的代價會很是小,所以性能上能夠獲得保證。

小結

隨着物聯網,大數據業務的白熱化,通常企業級系統的數據量也會呈現出快速的增加。而傳統的數據庫分頁方案在海量數據場景下很難知足性能的要求。 在本文的探討中,主要爲海量數據的分頁提供了幾種常見的優化方案(以MongoDB做爲實例),並在性能上作了一些對比,旨在提供一些參考。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