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技術團隊目前有超過4000名員工,2013年市場交易額達到1255億元,信息系統涵蓋交易、供應鏈、倉儲、配送、客服和售後全流程,電商業務、物流平臺、技術平臺和互聯網金融「四架馬車」戰略基本完善。 程序員
京東研發系統原來按職能劃分組織結構,包括產品部、研發部、測試部和運維部。2014年京東研發系統調整爲9大模塊,主要按客戶、事業部的組織形式劃分,任命高級副總裁李大學負責。整個研發體系的組織架構將更加扁平化。另外,這次調整將移動、雲平臺、大數據部門獨立。 數據庫
2003年北京非典,中關村客流稀少,京東開始網上論壇營銷,沒想到效果良好,因而劉強東邀請外企程序員曹鵬用ASP開始自建網站,曹鵬還邀請了另外一個程序員,當時購買了一套ASP在線商城軟件,略做修改。 編程
2004年初,「京東多媒體」網站上線,只能陳列商品和下單,其餘都是人工,當年銷售額飛速增加,這套系統支持到了2008年。 緩存
2005年,劉強東展示出驚人的魄力,據理力爭關閉12家門店。 安全
2007年8月,京東獲得第一筆風投。 服務器
2008年5月,Donny加入京東擔任研發部負責人,京東商城開始從ASP轉向.Net,10月份新版系統上線,以後支持了3年。我從2000年上大學Java開始流行,這時候Java已經比較成熟了,並且前有淘寶案例,08年已經埋下了之後技術路線大轉換的伏筆。好似蘇寧易購開始也是.Net架構,之後又轉Java,而那已是又過了幾年的事,不知技術領導腦殼是否是被門夾了,除了要支付大把的受權費用,市場上的技術人才Java系也要更多,這還不說基於JVM的大批各有特點的編程語言。 架構
2010年,開始有一些系統使用Java開發。 併發
2011年,圖書採銷部門的一次全場5折搶購壓垮了系統,出現了老劉微博請研發部「喝咖啡」事件,還有那把著名的刀,該事件在淘寶系的圖書中也有說起,我記得給的結論是京東研發當時還未理解大規模併發網站的本質,覺得增長几臺服務器就能線性增長訪問量。 框架
2012年,.Net已所有過渡到Java平臺,MS SQL Server替換爲MySQL Server和其餘分佈式存儲。 運維
2014年,京東合併QQ網購、拍拍網全部股權,收購易訊網部分股權,騰訊全面開放入口給京東。
電商這塊的拆分思路都比較相似,服務化、靜態化、多級緩存、異步化。
按業務切分爲一堆系統
網站類:首頁、列表、頻道、單品、搜索。
交易類:價格、購物車、結算、支付、訂單。
服務類:庫存、促銷、商品、用戶。
訂單類:管道、生產、分發。
這個系統在別的公司不必定有,用於隔離訂單系統和倉儲系統之間的複雜性,並且部門規模不小,有30多人。
開放平臺百度、阿里、騰訊、人人等互聯網公司全都有,對外模式差很少都是OAuth2.0+Restful服務,我也給本身公司的項目作過。業務模式別人很容易複製,生態鏈是搶不走地。
京東這個開放平臺相似於亞馬遜的,不光是技術平臺,也是業務平臺,包括了4種和商家合做的模式,簡單說一種:商家能夠直接把貨物委託給京東,之後所有由京東負責,但費用確定要支付地。至於京東和亞馬遜具體有何不一樣沒有深究過。
包括一系列基於大數據的應用,例如智慧訂價、銷量預測、自動補貨、數據羅盤。
京東WMS從2009年開始,到目前已發展到5.0版本,能夠爲社會提供倉儲服務。
青龍系統自2011年9月開始啓動,到2014年發展爲3.0,業務模式從京東內部物流系統轉變爲社會化物流。
包括客戶關係管理(CRM)、售後服務管理、備件庫管理。
主要包括對供應商的結算系統,對客戶的發票系統,內部的資金管理系統。
目前是2013年12月上線的「京東人@work」。
包括基於問題的ITSV系統(就是ITIL、ITSM的京東版本)和流程中心繫統(咱們常說的OA)。
應用間通信的基礎中間件,架構複雜後SOA化是必然的趨勢。
京東原各個系統之間調用協議五花八份,有WebService、RMI、Hession、Rest、Thrift等,後有淘寶跳槽來的帶隊開發了SAF(兼容淘寶Dubbo),傳統的生產者、消費者、註冊中心模式。現已在京東總體採用。
基於開源框架Activiti開發的工做流平臺,上層應用開發經常使用的基礎中間件,目前已經受到Activiti制約。
估計之後會自行開發,但原書未表,我本身猜想。
京東的消息中間件經歷了關係數據庫、ActiveMQ、自行實現三個階段,目前基於JFS(京東文件系統,相似於GFS、TFS,發展雲服務的基礎之一)和HBase等實現。
也曾經歷過自建OLAP數據庫,甚至用過Oracle的ExaData一體機,目前基於Hadoop平臺,Hive、Storm全用上,又開發了不少工具、模型。其實這方面技術不是難點,業界已經有不少實踐,本人也作過幾個數據倉庫項目,公司自身也有行業幾個T的數據,但效果都沒作出來或很差,主要在於沒有專門的建模人才,光靠幾個開發倒騰不出個個因此然來,客戶方也不是真心要幹事,因此也沒信息反饋回來,閉環就走不起來。京東這方面有統計學學霸,真心想提升業績的採銷隊伍,專業的技術團隊,羨慕啊。
這塊書中寫的很粗,並且IaasS層圖上畫的竟然基於KVM、OpenStack,OpenStack不提了,但主要廠商選擇開源HyperVisor的話都是Xen,阿里雲也是。
這方面京東起步太晚了,阿里雲的機房已經遍及全國,從IaaA、PaaS到SaaS佈局完整,甚至收購了最大域名提供商萬網(系統目前已打通,有壟斷之嫌),總體租用費用並不高,並且還在逐漸下降。百度、騰訊、華爲等一羣餓狼環伺周圍,甚至我目前在的某中關村科技園本身園區都搞了個雲計算公司,買了兩個HP的集裝箱和虛擬化方案就想賣服務了,那員工素質和服務價格毫無競爭力可言。總之,京東雲前行之路不樂觀。
京東的主業發展方向頗有眼光,老劉也頗有魄力,將來光明。
但我的對大規模發展雲持保留意見,提供給自身和上下游的生態圈使用得了。這種業務投入巨大,並且要突破某個臨界點才能換來利潤和成本的平衡。但這塊業務正在羣雄逐鹿,而當年作B2C是藍海,誰如今要搞個全品類B2C電商試試,沒有能突破的一個單點誰肯投資,有土豪投了也熬不到勝利的那一天,老劉如今再從頭本身搞一家B2C我也不相信能成功,天時地利人和不在矣。
技術方面京東處於能應用開源精華到徹底有能力實現和創造的中間狀態,起步畢竟比阿里繫系晚了幾年,還有過.Net更換Java平臺的周折,阿里系幾年前已有能力給JVM提交代碼、實現本身的MySQL分支,金融團隊彙集的安全專家和對接幾百家銀行的經驗也不是短期能得來的,京東金融也有很長的路要走。
另外,阿里系在中國Java開源圈的貢獻和影響也很強,這方面公司文化比同是互聯網巨頭的其餘幾家強多了。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一家科技公司惟有靠吸引業界頂尖人才不斷加盟保持領先地位,封鎖技術、競業限制等手段都是歪門邪道,這也是電動車巨頭特斯拉勇於開放最新技術的底氣所在。
楊福東
2014年12月17日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