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讀者上的一篇文章,是我的最喜歡文章之一,分享給那些和我同樣默默堅持的小人物。原文做者:王鳳。學習
念高中時,常聽班主任提起一個學姐。她幾乎不跟周圍的人說話,也沒什麼朋友,直到高考,她考進全省前10名。市裏去拍攝宣傳片時,你們才發現她家中一窮二白,父親早已過世,母親臥病在牀。 資源
讀高中時,爲了省錢,她常常趁別人吃完飯離開後,去撿剩的饅頭,一邊撿,一邊吃。那時候,有些高校會給優秀高考生數萬元的獎金。她說,她高中3年拼命學習,目標就是拿到那筆錢,這樣她就能賺夠學費了,親人就不再能逼她輟學,早點嫁人。「像我這種出身卑微的人,連任性的資格都沒有,就懼怕一停下來,便被別人狠狠地甩在後面。」 求職
知乎上有個提問:底層出身的孩子,假設當年沒能考上「985」或者「211」大學,你會損失和錯過什麼?什麼是底層?就是除了你本身,一無全部。只能靠本身的人,連個性都是奢侈品。 基礎
有人說,這是一個英雄不論出處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必論出處的年代。龜兔賽跑,若是兔子一直在拼命跑,結果會怎麼樣? 創業
英國BBC曾拍攝紀錄片,展示14個孩子50年的人生軌跡。7歲時,來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經習慣了天天看《金融時報》或《觀察家報》,而貧民窟孩子的理想,則是能少罰站、少被打、吃飽飯。 項目
50年後,幾個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學校,找到好工做。3箇中產家庭的孩子,有一個成爲精英,兩個依舊中產。而幾個來自底層的孩子,包括他們的後代,依然經常與失業相伴。 margin
知識改變命運的背後,也是一場關於家庭的較量。有錢的基礎是,你家庭的資源、背景,加上你的努力和運氣。但大多數人,不過是爲了生計而出賣勞動的人。 招聘
人脈、財富、教育等資源,會父傳子,子傳孫。 分享
據《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農村80%的留守兒童從沒參加過課外輔導;在西部貧困農村,63%的學生甚至沒有高中文憑。中國校友網對全國各省高考狀元開展調查,發如今2007年至2016年間,全國的高考狀元中,近五成狀元的父母是教師(35%)和工程師(12.6%),近兩成的父母是公務員。來自農村、經濟情況欠佳家庭的狀元比例在逐年降低。這種現象,就如同今年北京高考狀元說的:「像我這種生於北京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在教育資源上享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能走不少捷徑。」 di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真的太大了。有時你不得不認可:本身努力的天花板,不過是別人的起點。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有人就出生在羅馬。
人的每一種奢望都是設想「如何能付出最少而獲得最多」,但這個世界並不存在這種極端不公平的交易。因此大學,起碼爲底層人羣提供了可行的前進捷徑,終其一輩子或許談不上逆襲,但在人生的接力賽中,你將是本身孩子的起點。走過這條千軍萬馬的獨木橋,之後的門票會愈來愈貴,你可能再也買不起入場券了。
爲何必定要上名校?
1.你身邊人的優秀程度,會影響你。
過去20年來,北大前後有500餘名保安考學深造,有的甚至考上研究生,當上了大學老師。每一個學校都有保安,但爲何這種三五成羣的考學行爲,在名校發生的機率更大?在媒體採訪北大保安第一人張俊成的報道里,或許就藏着答案。
張俊成說,有次站崗,看到一位老人騎車過來,快到門崗前,老人下車,推車走過。通過門崗時,老人點頭跟他說:「你辛苦了。」張俊成感到受寵若驚,他問旁人:「這是誰?怎麼這麼尊重咱們?」別人告訴他,老人是北大校長。在保安崗位上,張俊成也曾一度迷失,他說:「那個時候很是無知、愚昧。」但他卻獲得了多位北大教授的熱心幫助。在教授們的建議下,他纔開始從新讀書學習。
心理學博士採銅在《精進》一書中談道:「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本身的標準會不禁自主地下降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小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作法對他們人生的影響也許是致命的。」但在一片向上的氛圍中,周圍的人都在努力,本身也會用相對嚴格的標準來要求本身,不斷自省。哪怕最後變不成最牛的,也能夠優秀出衆。
2.名校的光環,是一種優秀的傳遞。
現在,大學生如同韭菜,收完一茬又會有一茬,已經不怎麼搶手了。在這種狀況下,「名校」就是一塊招牌。稍微想想,就不難理解,親戚家有孩子考上名校,周圍的人會口口相傳,「誰家的孩子,上××學校了!了不得!」即使八竿子打不着的關係都要掰扯清楚,好像有了這層關係,本身的身價也能水漲船高。
名校在人心中的地位始終不通常,它的聲望是由多年來源源不斷的人才輸入和輸出造成的。因此用人單位選擇名牌大學的求職者,成本無疑是最低的。在他們看來,一我的出身名校,起碼意味着智商高或者有毅力。而如今,國內大公司招聘時,幾乎都會明確地寫明崗位的學歷要求,有些崗位要求至少是本科以上學歷。
3.人脈的擴張,是一我的能力與資源的擴張。
好大學能給你接觸更普遍圈子的機會。人脈的擴張,也是一我的能力與資源的擴張。
有次和一位正在創業的學長聊天,他說他如今的團隊,基本是研究生時期的同窗,而且導師以爲他的項目前景不錯,主動幫他作宣傳。當年北大畢業的陸步軒,以賣豬肉爲生,全國譁然。別人只看到才子賣豬肉不光鮮,但陸的校友陳生卻注意到:一個檔口,本身一天只能賣1.2頭豬,陸步軒卻能賣出12頭,簡直太牛了。
陳生邀請他作品牌顧問,兩人合做成立「屠夫學校」,養殖土豬。後來,他們開了幾百家連鎖店,陳生的身家也過百億。不光是創業上的資源,爲何名校畢業生大多能找到外人眼中不錯的工做?除了自己的能力,校友的做用也很明顯。好比前輩在大型企業上班,那你進入他的圈子實習和求職的機會,必定會比其餘學校的學生多。
4.薪酬待遇。
更功利性一些,若是你以賺更多錢爲目標,學歷絕對是決定因素之一,在薪資這件事上,國內外都保持了一致。福利待遇好的公務員、事業編制、國企員工等崗位,都有硬性的、比較高的學歷要求。
2010年,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對學歷的要求,碩士以上學歷的職位有294個,佔職位總數的54.55%,而專科學歷能夠報考的職位只有1個。
5.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經過嫁娶來改變命運將愈來愈難。
從相同或類似的階層羣體中挑選配偶,這種門當戶對式的婚姻匹配,被稱爲「同質婚」。反之,跨越社會等級、社會羣體壁壘的婚姻,爲「異質婚」。據《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6年)》,20世紀80年代之後,相同和相近文化程度的婚姻匹配比例顯著提升。
「男高女低」的異質婚配模式減小,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羣更加難以經過婚姻實現階層流動。女性選擇比本身受教育程度高的男性的空間愈來愈小,愈來愈集中在比本身僅僅高一個層次的梯度,也就是如今人們常說的「你是誰,就會嫁給誰」。而受教育程度低的農村男性,在擇偶時面臨更爲嚴峻的困境。
一張高校文憑,不能確保讓人站上頂峯,卻會讓大多數人免於跌落谷底。那些說它「沒用」的人,不過是一直處在谷底上方,但這毫不等於「谷底」不存在。曾看到一位網友的跟帖,他說:「其實我沒參加高考,沒讀過大學,如今也過得不錯,但這是我幾年來起早摸黑努力獲得的結果。不能夠說讀書無用。其實讀好大學,人生確定會有個好的起點,同時能更好地認識世界。」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人一輩子。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不是何時要用到了,咱們纔去學什麼。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中曾發表過這樣一段演說:「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湯勺,有些人出生後連爸媽都沒有,人生跟人生是沒有可比性的。咱們的人生怎麼樣,徹底取決於本身的感覺。你一生都在感覺抱怨,那你的一輩子就是抱怨的一輩子;你一生都在感覺感動,那你的一輩子就是感動的一輩子;你一生都立志於改變這個社會,那你的一輩子就是鬥士的一輩子。」
這個世界就是,一些人總在晝夜不停地運轉;而另一些人,起牀就發現世界已經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