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測試用例設計-正交試驗方法(七)

6.正交試驗方法測試

       第4節結尾提到,因果關係很是龐大,致使由此獲得的測試用例數目多大。於是引入正交試驗法,從大量的試驗數據中挑選適量的、有表明性的點安排測試,來有效地、合理地減小測試的工時。設計

(1)   正交試驗設計法3d

       通常用L表明正交表,經常使用的有L8(27)、L9(34)、L16(45)、L8(4*24)、L18(2*37)、等。此符號各數字的意義以下。blog

       以L8(27)爲例,其中7爲此表列的數目(最多可安排的因子數);2爲因子的水平數;8爲此錶行的數目(試驗次數)。方法

       又如L18(2*37),7列是3水平的,有1列是2水平的,用它來安排試驗,作18個試驗最多能夠考察1個2水平因子和7個3水平因子。im

       ·試驗次數(行數)=∑(每列水平數-1)+1,如L8(27),8=7*(2-1)+1,利用上述關係式能夠從所要考察的因子水平數來決定最低的試驗次數,進而選擇合適的正交表。好比要考察5個3水平因子及1個2水平因子,則起碼的試驗次數爲5*(3-1)+1*(2-1)+1=12(次),可選用既有2水平列又有3水平列的正交表,L18(2*37)。d3

       ·正交表的兩條性質:每一列中各數字出現的次數都同樣多;任何兩列所構成的各有續數對出現的次數都同樣多。因此稱之爲正交表。數據

 

(2)   正交試驗測試用例設計步驟img

利用正交試驗設計測試用例的步驟以下:co

·感興趣的同窗能夠進一步查看因果圖的例題:

例題1:

例題2: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