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爲 node
自帶的包管理器工具,在 nodejs
社區和 web 前端工程化
領域發展日益龐大的背景下,npm
已經成爲每位前端開發同窗必備的工具。css
天天,無數的開發人員使用npm
來構建項目,npm init
、npm install
等方式幾乎成爲了構建項目的首選方式,可是大多數同窗對於 npm 的使用卻只停留在了npm install
這裏。(相信刪除 node_modules
文件夾,從新執行 npm install
這種事情你應該作過吧)前端
本篇文章主要是結合我以往的經驗,帶你們更深層次的瞭解一下 npm
。vue
npm 目前支持一下幾種類型的依賴包管理node
dependencies
devDependencies
peerDependencies
optionalDependencies
bundledDependencies / bundleDependencies
"dependencies": { "koa": "^2.7.0", "koa-bodyparser": "^4.2.1", "koa-redis": "^4.0.0", }, "devDependencies": { "babel-eslint": "^10.0.3", "cross-env": "^6.0.3", "lint-staged": "^9.5.0", "mysql2": "^2.1.0", "nodemon": "^1.19.1", "precommit": "^1.2.2", "redis": "^2.8.0", "sequelize": "^5.21.3", }, "peerDependencies": {}, "optionalDependencies": {}, "bundledDependencies": []
dependencies
應用依賴,或者叫作業務依賴,是咱們最經常使用的一種。這種依賴是應用發佈後上線所須要的,也就是說其中的依賴項屬於線上代碼的一部分。好比框架react
,第三方的組件庫ant-design
等。可經過下面的命令來安裝:mysql
npm i ${packageName} -S
devDependencies
開發環境依賴。這種依賴只在項目開發時所須要,好比構建工具webpack
、gulp
,單元測試工具jest
、mocha
等。可經過下面的命令來安裝:react
npm i ${packageName} -D
peerDependencies
同行依賴。這種依賴的做用是提示宿主環境去安裝插件在peerDependencies
中所指定依賴的包,用於解決插件與所依賴包不一致的問題。webpack
聽起來可能沒有那麼好理解,舉個例子來講明下。antd@3.19.5
只是提供了一套基於react
的ui
組件庫,但它要求宿主環境須要安裝指定的react
版本,因此你能夠看到 node_modules 中 antd 的package.json
中有這麼一項配置:ios
"peerDependencies": { "react": ">=16.0.0", "react-dom": ">=16.0.0" },
它要求宿主環境安裝大於等於16.0.0
版本的react
,也就是antd
的運行依賴宿主環境提供的該範圍的react
安裝包。git
在安裝插件的時候,peerDependencies 在npm 2.x
和npm 3.x
中表現不同。npm2.x 會自動安裝同等依賴,npm3.x 再也不自動安裝,會產生警告!手動在package.json
文件中添加依賴項能夠解決。
optionalDependencies
可選依賴。這種依賴中的依賴包即便安裝失敗了,也不影響整個安裝的過程。須要注意的是,optionalDependencies
會覆蓋dependencies
中的同名依賴包,因此不要在兩個地方都寫。github
在實際項目中,若是某個包已經失效,咱們一般會尋找它的替代方案。不肯定的依賴會增長代碼判斷和測試難度,因此這個依賴項仍是儘可能不要使用。
bundledDependencies / bundleDependencies
打包依賴。若是在打包發佈時但願一些依賴包也出如今最終的包裏,那麼能夠將包的名字放在bundledDependencies
中,bundledDependencies 的值是一個字符串數組,如:
{ "name": "sequelize-test", "version": "1.0.0", "description": "", "main": "index.js", "scripts": { "test": "echo \"Error: no test specified\" && exit 1" }, "keywords": [], "author": "", "license": "ISC", "dependencies": { "mysql2": "^2.1.0" }, "devDependencies": { "sequelize": "^5.21.3" }, "bundledDependencies": [ "mysql2", "sequelize" ] }
執行打包命令npm pack
,在生成的sequelize-test-1.0.0.tgz
包中,將包含mysql2
和sequelize
。
須要注意的是,在
bundledDependencies
中指定的依賴包,必須先在 dependencies 和 devDependencies 聲明過,不然打包會報錯。
爲了在軟件版本號中包含更多意義,反映代碼所作的修改,產生了語義化版本,軟件的使用者能從版本號中推測軟件作的修改。npm 包使用語義化版控制,咱們可安裝必定版本範圍的 npm 包,npm 會選擇和你指定的版本相匹配 的 (latest
)最新版本安裝。
npm 採用了semver
規範做爲依賴版本管理方案。版本號由三部分組成:主版本號
、次版本號
、補丁版本號
。變動不一樣的版本號,表明不一樣的意義:
主版本號(major)
:軟件作了不兼容的變動(breaking change
重大變動)次版本號(minor)
:添加功能或者廢棄功能,向下兼容補丁版本號(patch)
:bug 修復,向下兼容下面讓咱們來看下經常使用的幾個版本格式:
"compression": "1.7.4"
表示精確版本號。任何其餘版本號都不匹配。在一些比較重要的線上項目中,建議使用這種方式鎖定版本。
"typescript": "^3.4.3"
表示兼容補丁和小版本更新的版本號。官方的定義是可以兼容除了最左側的非 0 版本號以外的其餘變化
。這句話不是很好理解,舉幾個例子你們就明白了:
"^3.4.3" 等價於 `">= 3.4.3 < 4.0.0"。即只要最左側的 "3" 不變,其餘均可以改變。因此 "3.4.5", "3.6.2" 均可以兼容。 "^0.4.3" 等價於 ">= 0.4.3 < 0.5.0"。由於最左側的是 "0",那麼只要第二位 "4" 不變,其餘的都兼容,好比 "0.4.5" 和 "0.4.99"。 "^0.0.3" 等價於 ">= 0.0.3 < 0.0.4"。大版本號和小版本號都爲 "0" ,因此也就等價於精確的 "0.0.3"。
"mime-types": "~2.1.24"
表示只兼容補丁更新的版本號。關於 ~
的定義分爲兩部分:若是列出了小版本號(第二位),則只兼容補丁(第三位)的修改;若是沒有列出小版本號,則兼容第二和第三位的修改。咱們分兩種狀況理解一下這個定義:
"~2.1.24" 列出了小版本號 "1",所以只兼容第三位的修改,等價於 ">= 2.1.24 < 2.2.0"。 "~2.1" 也列出了小版本號 "2",所以和上面同樣兼容第三位的修改,等價於 ">= 2.1.0 < 2.2.0"。 "~2" 沒有列出小版本號,能夠兼容第二第三位的修改,所以等價於 ">= 2.0.0 < 3.0.0"
"underscore-plus": "1.x"
"uglify-js": "3.4.x"
除了上面的x
、X
還有*
和(空
),這些都表示使用通配符的版本號,能夠匹配任何內容。具體來講:
"*" 、"x" 或者 (空) 表示能夠匹配任何版本。 "1.x", "1.*" 和 "1" 表示匹配主版本號爲 "1" 的全部版本,所以等價於 ">= 1.0.0 < 2.0.0"。 "1.2.x", "1.2.*" 和 "1.2" 表示匹配版本號以 "1.2" 開頭的全部版本,所以等價於 ">= 1.2.0 < 1.3.0"。
"css-tree": "1.0.0-alpha.33"
"@vue/test-utils": "1.0.0-beta.29"
有時候爲了表達更加確切的版本,還會在版本號後面添加標籤或者擴展,來講明是預發佈版本或者測試版本等。常見的標籤有:
標籤 | 含義 | 補充 |
---|---|---|
demo | demo 版本 | 可能用於驗證問題的版本 |
dev | 開發版 | 開發階段用的,bug 多,體積較大等特色,功能不完善 |
alpha | α 版本 | 預覽版,或者叫內部測試版;通常不向外發布,會有不少 bug;通常只有測試人員使用。 |
beta | 測試版(β 版本) | 測試版,或者叫公開測試版;這個階段的版本會一直加入新的功能;在 alpha 版以後推出。 |
gamma | (γ)伽馬版本 | 較 α 和 β 版本有很大的改進,與穩定版相差無幾,用戶可以使用 |
trial | 試用版本 | 本軟件一般都有時間限制,過時以後用戶若是但願繼續使用,通常得交納必定的費用進行註冊或購買。有些試用版軟件還在功能上作了必定的限制。 |
csp | 內容安全版本 | js 庫經常使用 |
rc | 最終測試版本 | 可能成爲最終產品的候選版本,若是未出現問題則可發佈成爲正式版本 |
latest | 最新版本 | 不指定版本和標籤,npm 默認安最新版 |
stable | 穩定版 |
咱們都知道,執行npm install
後,依賴包被安裝到了node_modules
中。雖然在實際開發中咱們無需十分關注裏面具體的細節,但瞭解node_modules
中的內容能夠幫助咱們更好的理解npm
安裝依賴包的具體機制。
在 npm 的早期版本中,npm 處理依賴的方式簡單粗暴,以遞歸的方式,嚴格按照 package.json
結構以及子依賴包的 package.json
結構將依賴安裝到他們各自的 node_modules
中。
舉個例子,咱們的項目ts-axios
如今依賴了兩個模塊: axios
、body-parser
:
{ "name": "ts-axios", "dependencies": { "axios": "^0.19.0", "body-parser": "^1.19.0", } }
axios
依賴了follow-redirects
和is-buffer
模塊:
{ "name": "axios", "dependencies": { "follow-redirects": "1.5.10", "is-buffer": "^2.0.2" }, }
body-parser
依賴了bytes
和content-type
等模塊:
{ "name": "body-parser", "dependencies": { "bytes": "3.1.0", "content-type": "~1.0.4", ... } }
那麼,執行 npm install 後,獲得的 node_modules 中模塊目錄結構就是下面這樣的:
這樣的方式優勢很明顯, node_modules
的結構和 package.json
結構一一對應,層級結構明顯,而且保證了每次安裝目錄結構都是相同的。
可是,試想一下,若是你依賴的模塊很是之多,你的 node_modules 將很是龐大,嵌套層級很是之深:
從上圖這種狀況,咱們不可貴出嵌套結構擁有如下缺點:
爲了解決以上問題,npm 在 3.x
版本作了一次較大更新。其將早期的嵌套結構改成扁平結構。
安裝模塊時,無論其是直接依賴仍是子依賴的依賴,優先將其安裝在 node_modules
根目錄。
仍是上面的依賴結構,咱們在執行 npm install 後將獲得下面的目錄結構:
此時咱們若在模塊中又依賴了 is-buffer@2.0.1
版本:
{ "name": "ts-axios", "dependencies": { "axios": "^0.19.0", "body-parser": "^1.19.0", "is-buffer": "^2.0.1" } }
當安裝到相同模塊時,判斷已安裝的模塊版本是否符合新模塊的版本範圍,若是符合則跳過,不符合則在當前模塊的 node_modules
下安裝該模塊。
此時,咱們在執行 npm install
後將獲得下面的目錄結構:
對應的,若是咱們在項目代碼中引用了一個模塊,模塊查找流程以下:
node_modules
路徑下搜索node_modules
路徑下搜索node_modules
假設咱們又依賴了一個包 axios2@^0.19.0
,而它依賴了包 is-buffer@^2.0.3
,則此時的安裝結構是下面這樣的:
因此 npm 3.x 版本並未徹底解決老版本的模塊冗餘問題,甚至還會帶來新的問題。
咱們在 package.json
一般只會鎖定大版本,這意味着在某些依賴包小版本更新後,一樣可能形成依賴結構的改動,依賴結構的不肯定性可能會給程序帶來不可預知的問題。
爲了解決 npm install
的不肯定性問題,在 npm 5.x
版本新增了 package-lock.json
文件,而安裝方式還沿用了 npm 3.x
的扁平化的方式。
package-lock.json
的做用是鎖定依賴結構,即只要你目錄下有 package-lock.json
文件,那麼你每次執行 npm install
後生成的 node_modules
目錄結構必定是徹底相同的。
例如,咱們有以下的依賴結構:
{ "name": "ts-axios", "dependencies": { "axios": "^0.19.0", } }
在執行 npm install
後生成的 package-lock.json
以下:
{ "name": "ts-axios", "version": "0.1.0", "dependencies": { "axios": { "version": "0.19.0", "resolved": "https://registry.npmjs.org/axios/-/axios-0.19.0.tgz", "integrity": "sha512-1uvKqKQta3KBxIz14F2v06AEHZ/dIoeKfbTRkK1E5oqjDnuEerLmYTgJB5AiQZHJcljpg1TuRzdjDR06qNk0DQ==", "requires": { "follow-redirects": "1.5.10", "is-buffer": "^2.0.2" }, "dependencies": { "debug": { "version": "3.1.0", "resolved": "https://registry.npmjs.org/debug/-/debug-3.1.0.tgz", "integrity": "sha512-OX8XqP7/1a9cqkxYw2yXss15f26NKWBpDXQd0/uK/KPqdQhxbPa994hnzjcE2VqQpDslf55723cKPUOGSmMY3g==", "requires": { "ms": "2.0.0" } }, "follow-redirects": { "version": "1.5.10", "resolved": "https://registry.npmjs.org/follow-redirects/-/follow-redirects-1.5.10.tgz", "integrity": "sha512-0V5l4Cizzvqt5D44aTXbFZz+FtyXV1vrDN6qrelxtfYQKW0KO0W2T/hkE8xvGa/540LkZlkaUjO4ailYTFtHVQ==", "requires": { "debug": "=3.1.0" } }, "is-buffer": { "version": "2.0.3", "resolved": "https://registry.npmjs.org/is-buffer/-/is-buffer-2.0.3.tgz", "integrity": "sha512-U15Q7MXTuZlrbymiz95PJpZxu8IlipAp4dtS3wOdgPXx3mqBnslrWU14kxfHB+Py/+2PVKSr37dMAgM2A4uArw==" }, "ms": { "version": "2.0.0", "resolved": "https://registry.npmjs.org/ms/-/ms-2.0.0.tgz", "integrity": "sha1-VgiurfwAvmwpAd9fmGF4jeDVl8g=" } } }, } }
最外面的兩個屬性 name
、version
同 package.json
中的 name
和 version
,用於描述當前包名稱和版本。
dependencies
是一個對象,對象和 node_modules
中的包結構一一對應,對象的 key
爲包名稱,值爲包的一些描述信息:
version
: 包惟一的版本號resolved
: 安裝來源integrity
: 代表包完整性的 hash 值(驗證包是否已失效)requires
: 依賴包所須要的全部依賴項,與子依賴的 package.json
中 dependencies
的依賴項相同。dependencies
: 依賴包node_modules
中依賴的包,與頂層的dependencies
同樣的結構這裏注意,並非全部的子依賴都有 dependencies
屬性,只有子依賴的依賴和當前已安裝在根目錄的 node_modules
中的依賴衝突以後,纔會有這個屬性。
經過以上幾個步驟,說明package-lock.json
文件和node_modules
目錄結構是一一對應的,即項目目錄下存在package-lock.json
可讓每次安裝生成的依賴目錄結構保持相同。
在開發一個應用時,建議把package-lock.json
文件提交到代碼版本倉庫,從而讓你的團隊成員、運維部署人員或CI
系統能夠在執行npm install
時安裝的依賴版本都是一致的。
腳本功能
是 npm 最強大、最經常使用的功能之一。
npm 容許在package.json
文件中使用scripts
字段來定義腳本命令。以vue-cli3
爲例:
"scripts": { "serve": "vue-cli-service serve", "build": "vue-cli-service build", "lint": "vue-cli-service lint", "test:unit": "vue-cli-service test:unit" },
這樣就能夠經過npm run serve
腳本替代vue-cli-service serve
腳原本啓動項目,而無需每次都敲一遍冗長的腳本。
這裏咱們參考一下阮老師的文章:
npm 腳本的原理很是簡單。每當執行 npm run,就會自動新建一個Shell
,在這個 Shell 裏面執行指定的腳本命令。所以,只要是 Shell(通常是 Bash)能夠運行的命令,就能夠寫在 npm 腳本里面。
比較特別的是,npm run 新建的這個 Shell,會將當前目錄的node_modules/.bin
子目錄加入 PATH 變量,執行結束後,再將 PATH 變量恢復原樣。
在原有腳本後面加上 --
分隔符, 後面再加上參數,就能夠將參數傳遞給 script 命令了,好比 eslint 內置了代碼風格自動修復模式,只需給它傳入 -–fix
參數便可,咱們能夠這樣寫:
"scripts": { "lint": "vue-cli-service lint --fix", },
除了第一個可執行的命令,以空格分割的任何字符串(除了一些 shell 的語法)都是參數,而且都能經過process.argv
屬性訪問。
process.argv
屬性返回一個數組,其中包含當啓動 Node.js 進程時傳入的命令行參數。 第一個元素是process.execPath
,表示啓動 node 進程的可執行文件的絕對路徑名。第二個元素爲當前執行的 JavaScript 文件路徑。剩餘的元素爲其餘命令行參數。
若是 npm 腳本里面須要執行多個任務,那麼須要明確它們的執行順序。
若是是串行執行,即要求前一個任務執行成功以後才能執行下一個任務。使用&&
符號鏈接。
npm run script1 && npm run script2
串行命令執行過程當中,只要一個命令執行失敗,則整個腳本將馬上終止。
若是是並行執行,即多個任務能夠同時執行。使用&
符號來鏈接。
npm run script1 & npm run script2
這裏的鉤子和vue
或react
裏面的生命週期有點類似。
npm 腳本有pre
和post
兩個鉤子。在執行 npm scripts 命令(不管是自定義仍是內置)時,都經歷了 pre 和 post 兩個鉤子,在這兩個鉤子中能夠定義某個命令執行先後的命令。
好比,在用戶執行npm run build
的時候,會自動按照下面的順序執行。
npm run prebuild && npm run build && npm run postbuild
固然,若是沒有指定prebuild
、postbuild
,會默默的跳過。若是想要指定鉤子,必須嚴格按照 pre 和 post 前綴來添加。
npm 腳本有一個很是強大的功能,就是可使用 npm 的內部變量。
在執行npm run
腳本時,npm 會設置一些特殊的env
環境變量。其中 package.json 中的全部字段,都會被設置爲以npm_package_
開頭的環境變量。好比 package.json 中有以下字段內容:
{ "name": "sequelize-test", "version": "1.0.0", "description": "sequelize測試", "main": "index.js", "scripts": { "test": "echo \"Error: no test specified\" && exit 1" }, "keywords": [], "author": "", "license": "ISC", "devDependencies": { "mysql2": "^2.1.0", "sequelize": "^5.21.3" } }
那麼,變量npm_package_name
返回sequelize-test
,變量npm_package_description
返回sequelize測試
。也就是:
console.log(process.env.npm_package_name) // sequelize-test console.log(process.env.npm_package_description) // sequelize測試
npm 從如下來源獲取配置信息(優先級由高到低):
命令行
npm run dev --foo=bar
執行上述命令,會將配置項foo
的值設爲bar
,經過process.env.npm_config_foo
能夠訪問其配置值。這個時候的 foo 配置值將覆蓋全部其餘來源存在的 foo 配置值。
環境變量
若是 env 環境變量中存在以npm_config_
爲前綴的環境變量,則會被識別爲 npm 的配置屬性。好比,環境變量中的npm_config_foo=bar
將會設置配置參數 foo
的值爲 "bar"
。
若是隻指定了參數名卻沒有指定任何值的配置參數,其值將會被設置爲 true
。
npmrc文件
經過修改 npmrc
文件能夠直接修改配置。系統中存在多個 npmrc 文件,這些 npmrc 文件被訪問的優先級從高到低的順序爲:
項目配置文件
只做用在本項目下。在其餘項目中,這些配置不生效。經過建立這個.npmrc 文件能夠統一團隊的 npm 配置規範。路徑爲/path/to/my/project/.npmrc
。
用戶配置文件
默認爲~/.npmrc/
,可經過npm config get userconfig
查看存放的路徑。
全局配置文件
經過npm config get globalconfig
能夠查看具體存放的路徑。
npm 內置的配置文件
這是一個不可更改的內置配置文件,爲了維護者以標準和一致的方式覆蓋默認配置。mac
下的路徑爲/path/to/npm/npmrc
。
默認配置
經過npm config ls -l
查看 npm 內部的默認配置參數。若是命令行、環境變量、全部配置文件都沒有配置參數,則使用默認參數值。
set
npm config set <key> <value> [-g|--global] npm config set registry <url> # 指定下載 npm 包的來源,默認爲 https://registry.npmjs.org/ ,能夠指定私有源
設置配置參數 key 的值爲 value,若是省略 value,key 會被設置爲 true
。
get
npm config get <key>
查看配置參數 key 的值。
delete
npm config delete <key>
刪除配置參數 key。
list
npm config list [-l] [--json]
查看全部設置過的配置參數。使用 -l
查看全部設置過的以及默認的配置參數。使用 --json
以 json 格式查看。
edit
npm config edit
在編輯器中打開 npmrc
文件,使用 --global
參數打開全局 npmrc 文件。
以上就是我關於 npm 的一些深度挖掘
,固然有不少方面沒有總結到位,後續我會在實戰的過程當中,不斷總結,隨時更新。也歡迎大佬隨時來吐槽
!
你能夠關注個人同名公衆號【前端森林】,這裏我會按期發一些大前端相關的前沿文章和平常開發過程當中的實戰總結。固然,我也是開源社區的積極貢獻者,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Jack-cool,歡迎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