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1篇。
Web系統、Mobile APP和運營系統,這3個系統,整體上來講,很是類似。
核心職責:界面、用戶操做、響應事件、數據、頁面渲染。
Web端和運營系統:
界面:HTML、CSS
事件:JS綁定
用戶操做:瀏覽器,點擊、拖動、滾動
數據:後端同步時就得到了,AJAX得到
頁面渲染
同步模版,Freemarker,支持變量,函數等
異步用的模版:JS組件,支持變量和函數
界面組件:分頁、對話框、圖片上傳、圖片輪播
移動端
界面:Android原生,iOS,HTML
事件:原生,全部開發平臺如今基本都是「事件驅動」
用戶操做:原生APP之類
數據:HTTP請求
頁面渲染:頁面+數據
界面組件:老一套
寫到這裏,發現上面的「好囉嗦」。
以前寫過的這篇,更詳細點。
AJAX請求/HTTP請求
發送過程:動畫效果、是否跨域JSONP
處理:會話過時、請求超時、服務器錯誤、業務錯誤(每一個模塊,能夠有本身單獨的業務錯誤處理函數)
沒有數據:提示
畫界面
面向消費者的Web系統和APP,界面要求比較高,不少公司都是本身設計。
然後臺運營系統,可使用網上比較流行的「管理系統模版」,自帶樣式和各類JS組件。
界面部分,最關鍵的是和服務器端,定好交互接口,全部請求,尤爲是異步請求,按照一套模式。
方便統一處理錯誤提示等。
後臺定義統一的對象,code表示請求狀態,bizCode表示業務錯誤,msg僅供參考的「消息提示」,
數據都放在data對象中。
把Result對象轉換成JSON,前端拿到JSON數據,轉換成JS對象。
public class Resul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3997124446365032582L;
private Integer code = ResultCodeEnum.OK.getCode();
private Integer bizCode;
private String msg;
private Object data;
}
和後端交互模式定好以後,前端人員就能夠專一畫界面,綁定事件,處理事件了。
前端的不少組件均可以在不一樣項目中複用,驗證、表格、對話框,太多太多了。
今天又扯了一堆大白話,感受之前都寫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