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 Export
我是一個普通二本學生,差10分本一,可是我一點也不可惜,由於對於那些年貪玩的我來講,能上二本,說明爹媽的香火已經夠足了,因而我就瓜熟蒂落的服從了家人的意見,去學了機械這種萬金油的專業,美其名曰什麼都能作,其實是什麼都不會。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也算坎坷,可是順利畢業了,也順利通過了幾回大公司的offer提供,體會了找工做的不容易,想抱着野心想去上海或者其餘地方闖一闖,那年是我第一次有點野心去社會,以爲社會是一個年輕人的世界,對人都是公平的。
可是事情並無那麼簡單,由於我在大學時期談戀愛處對象,讓個人心思開始有了誤差,一開始我並不會以爲這對於找工做有什麼影響,畢竟個人成績和我對象比起來,差太多了,我以爲她確定會工做的比我要好,然而機械這個行業彷佛是反向的,個人工做反而是更容易找到的,這些不是主要矛盾,她的家人和個人家人但願我能安定的組成家庭,不要像他們同樣這麼多年在外工做,外表光鮮心裏卻對家庭充滿了渴望,人也許就這樣吧,那幾天幾夜,個人思考甚至比我9年義務教育的思考還多。最終,我選擇留下,留在三線城市,放棄全部的未知可能。事實證實,當時的我是天真的,如今的我也是。編程
永遠不要對二級企業或者國企有任何指望,那不是一個成長的地方,或者說更多的是讓你去適應環境,不是去改變環境的。我入職的國企在當地已是一個老牌國企了,甚至比個人年齡還要大,裏面的風氣能夠說是固化的,沒有所謂的招聘的大餅以後,我甚至懷疑這是一個無情的機器工廠,嗯,就是的,沒有必要懷疑。這是一個柴油機廠,不點名了,我被分配在物流部,總體環境和待遇都比不上實驗室、質量部,工做條件僅次於生產部的一個部門。在這個部門的人素質也比不上生產部門,能夠說是老弱病殘的集中營,沒法體會個中關係的我,還指望能改變這個百人的部門,我任職的崗位是物流規劃,在我工做的環境裏,我促成了兩個大型信息化項目,然而越是接觸底層信息系統,越是瞭解箇中數據,你會發現一個企業,一個地方國企的羸弱之處,它的內部被太多不熟悉的系統開發者留了坑,各類各樣的領導把思惟方式灌輸進去,國際化被邊緣化,地方化被放大化,多年後的領導安穩退休,留下應屆生面面相覷,直到信息部門處理不了了,只能給各個環節的人本身自行處決的時候,個人體會是無奈加無奈吧,畢竟上一屆領導沒有解決的問題給了下一屆領導,下一屆領導又有了新的思路,致使系統越作越誤差,讓手下的員工無法工做的企業,真的很少吧。既然改變不了環境,那就跳出環境吧,我這樣安慰本身。
跳出環境須要硬性的技能,不然沒有談論的資本,那什麼去適應你的微薄薪水呢,可是個人漲薪並無預期的那樣,在轉行去互聯網以前,我努力學習了半年,從編程python開發到數據分析機器學習,這些內容也是我至今的熱愛的東西,我天天8小時的硬性學習時間,讓個人技術能力獲得了鍛鍊,我很自信,我終於能夠跳出這個圈子了,一刻我都不想多呆的圈子。機器學習
進入一家大數據公司的創業工做,說來也是很有緣分的,和公司的boss聊的很開心,在星巴克的那個晚上,如此酣暢淋漓的談論技術和將來,是我全部的指望,也是我進入公司的目的。我任職的崗位是數據分析師,然而不少時候由於是創業公司的緣由,我沒辦法真的作到這樣的工做,以人配崗這樣的想法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崗位隨時會調整,你的技術棧得不到晉升,你的工做是爲了調整而調整,沒有人整理你的工做,不會有人關注你的指望,即便你們都是在忙碌,讓你無所適從,哪一種無力感對於國企的無奈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創業公司在我內心最後剩下的也就只有短暫的同事之間的互相欣賞,僅此而已。心累了,逐漸放棄野心了。學習
離職回家的想法愈加萌生出來,我很淡定的作了這個決定,即便我僞裝問了不少同窗和前輩的意見,其實越問,個人自我心理想法是越清晰的,由於是知道,三項城市沒有什麼高新技術產業,也不會有,沒有互聯網企業,也不會有,惟一能作的就是安穩的在這裏生活,不要太多的想法和野心,順應企業發展,審時度勢就好,別人的平庸會拖累你的優秀,何況你都沒辦法作到優秀呢,離職回家以後我很快就找到了新工做,我決定安穩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裏,我會努力上進,爭取考證,實現自我價值,過好這個小家。大數據
大學的戀愛對象如今已是我媳婦了
第一家國企如今在地方企業是首屈一指的信息化企業,即便它仍是個製造業
第二家創業公司業務更廣闊了,將來也會更好,畢竟裏面的員工都很優秀
第三家民營公司,是一個汽車電子企業,一切是未知數
努力 認真 作本身 勿忘初心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