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by zhj:php
若是宿主機是win7,那VirtualBox建議安裝4.3.12,再高的版本在Windows7上運行會報錯,從4.3.14到5.0.xx版本,一直報錯,搞了半天也解決不了。若是你想安裝64位Ubuntu,那要在BIOS中設置一下,開啓intel虛擬化技術。我成功安裝了64位的Ubuntu14.04桌面版(鏡像下載地址),注意是14.04,而不是14.04.x,由於曾嘗試安裝14.04.5,但沒法安裝加強功能,致使沒法全屏顯示。對於第23和24步,我我的感受沒有什麼用處,其實Ubuntu安裝好後,root用戶就能夠用了,只不過沒有密碼而已。操,win7與Virtualbox的兼容性太差了html
若是宿主機是win10,那安裝最新版的VirtualBox就行,至上寫這篇文章時,最新版是5.1.8,我成功安裝,並在上面安裝了Ubuntu14.04.5桌面版,貌似不須要安裝增長功能(能夠全屏,能夠調整分辨率)linux
原文:http://www.cnblogs.com/zhcncn/p/3987301.htmlweb
NOTE: 一開始安裝的Ubuntu12.04,後來又從新安裝了14.04。截圖基本使用了安裝12.04時的截圖,後來安裝14.04時又補充了幾張。該安裝過程對Ubuntu12.04和14.04都是適用的。ubuntu
桌面版與服務器版,只要發佈版本號一致,這二者從核心來講也就是相同的,惟一的差異在於它們的預期用途。桌面版面向我的電腦使用者,能夠進行文字處理、網頁瀏覽、多媒體播放和玩遊戲。本質上說,這是一個爲普通用戶所定製的多用途操做系統。另外一方面,服務器版旨在充當web服務器,可用來託管文件、網頁及類似內容。【1】vim
我的電腦上必備的組成部分是GUI(圖形用戶界面)。Ubuntu的桌面版默認帶有Gnome GUI,不過,若是你有須要,也可轉換爲KDE或X。而服務器版是不安裝GUI的。除了平常維護,服務器不打算用於本地交互,於是GUI不只沒有存在的必要,並且還會消耗服務器多餘的資源。對於其餘軟件,如辦公軟件、媒體播放軟件、瀏覽器等等,道理也是同樣。在服務器版上這些通通找不到。centos
因爲是面向服務器的,服務器版Ubuntu包含了全部你須要啓動託管站點的軟件。LAMP(Linux、Apache、MySQL和PHP),列出了與web服務器相關的軟件。除非你自行安裝,不然這些在桌面版上是找不到的。瀏覽器
以上區別並不是一成不變,經過安裝和卸載軟件包,你也能夠將桌面版定製爲服務器版,反之亦然。多數想裝服務器的人仍然須要GUI的便利,那麼能夠從任何一個版本起步,而後只需安裝GUI或LAMP便可。安全
總結:服務器
1. 桌面版爲我的電腦所配置,而服務器版適用於web服務器。
2. 桌面版預裝了GUI,而服務器版沒有。
3. 桌面版已經安裝了許多服務器版沒有的軟件。
4. 桌面版缺乏Apache、MySQL和PHP,而這些在服務器版中是標準配置。
因此,咱們仍是選擇桌面版吧。
在Ubuntu官網,你若是下載32位的,那麼ISO文件是以i386.iso結尾。若是是下載64位的,那麼ISO文件是以amd64.iso結尾。
i386是x86系列的32位處理器。
amd64是64位處理器。intel有自家的64位的,但不向下兼容,64位以amd64最早推出,習慣稱爲amd64。
1. 點擊new,彈出一個建立新虛擬機的窗口。
2. 給虛擬機分配內存大小。
分配給VM的內存只有在加電啓動VM的時候纔會被分分配,不啓動的時候是不會被分配的。
3. 建立一個虛擬硬盤文件。
4. 選擇VDI格式,這是VirtualBox本身的格式。
5. 虛擬硬盤文件的類型:選擇動態分配。
6. 選擇磁盤文件存放的位置,和磁盤的最大容量。
默認存放在「C:\Users\xxx\VirtualBox VMs\ubuntu_14_04」下,爲不佔用C盤空間,能夠將其移到盤新建的文件夾下。
(NOTE:關於磁盤的最大容量,後來安裝Ubuntu14.04的時候分配了32G,但因爲沒有從新截圖,所以截圖顯示的仍然是20G。)
7. 虛擬磁盤的Summary信息
8. 整個建立過程的Summary信息。
9. 點擊Create後,會回到VirtualBox的主窗口。
10. 修改啓動順序:去掉軟驅,硬盤放在光驅前面
11. 插入光盤映像到虛擬電腦
12. 點擊OK後,回到主窗口
13. 點擊Start,開始安裝
(1)選擇語言:English
(2)點擊 Install Ubuntu。
14. Prepare to install Ubuntu
保持默認選項,Continue。
15. Install Type
選擇「其它選項(Something else)」,自定義手動分區。
16. 下面就是最重要的分區了。
(1)點擊「New Partition Table...」,此時會彈出一個對話框,詢問你是否將一整個磁盤建立爲一個空分區,選Continue。
(2)這時,一個20G的free space就會被建立出來了。
17. 點「Add」,添加磁盤。
將鼠標點到「free space」上,而後再點擊「Add」。
add by zhj : 若是硬盤有100G,那分區以下
/ 16G
/home 20G
/usr 20G
/var 40G
swap 4G
參考鳥哥的Linux私房菜的作法【2】,作以下的分區:
(這裏按照32G的硬盤空間大小來分配的。)
這裏有2點須要注意:
a. 若是將/boot單獨分區,務必讓該分割槽在整顆硬盤的最前面部分。所以,咱們針對/boot就選擇「Primary」,使其爲主分區。,而"/"分區沒必要是主分區。
b. 分區時不能參照【2】中給出的分區順序:
"/"分區(邏輯) -> "/boot"分區(主分區) -> "swap"分區(邏輯) -> "/home"分區(邏輯)
由於Ubuntu中不會主動調整主分區的位置到最前面。這樣劃分分區後,最後剩下的 free space硬盤空間會顯示爲 不可用,無法再繼續分區了。
Ubuntu中應該按照先建立「主分區」,再建立「邏輯分區」的步驟,並且通常將swap分區放於最後,所以,分區的順序應當爲:
"/boot"分區(主分區) ->"/"分區(邏輯) -> "/home"分區(邏輯) -> "swap"分區(邏輯)
(1)/boot分割槽
分配102M空間。(填入100M或101M的話,最終分配99M,因此這裏填入102M,系統最終會給根目錄分配100M)
(2)根目錄(/)的分割槽
根目錄分配10001M的大小
(3)/home目錄的分割槽
分配10001M空間
(4)內存置換空間(swap)
分配2002M空間(通常爲分配內存大小的1.5-2倍)
由於swap是內存置換空間,所以不須要有掛載點。因此,請如同下圖所示,在『檔案系統類型』處挑選爲『swap』吧!
(5)最終的分配結果如圖所示。
最後還剩餘12253M留做之後做練習磁盤操做的命令使用。
分區完成後,點擊Install Now,開始安裝系統。
能夠看到,按照"/boot"分區(主分區) ->"/"分區(邏輯) -> "/home"分區(邏輯) -> "swap"分區(邏輯)的順序建立分區後,sda的命名順序是:sda1 -> sda5 -> sda6 -> sda7。
若是按照 "/"分區(邏輯) -> "/boot"分區(主分區) -> "swap"分區(邏輯) -> "/home"分區(邏輯) 的順序建立分區,sda的命名順序會是:sda5 -> sda2 -> sda3 -> sda4。最後剩下的 free space硬盤空間會顯示爲 不可用,無法再繼續分區了。
18. 開始安裝後,地點選擇「Shanghai」
19. 鍵盤佈局選擇「中文」。
20. 而後輸入計算機名,並建立一個用戶名。
21. 此時開始安裝系統了。
22. 安裝完成後,須要重啓系統。注意須要點擊一下回車鍵,才能完成重啓。
23. 激活root賬戶(add by zhj: 這一步能夠不設置)
(1)Ubuntu 12.04安裝完成後,系統默認的Root帳號是關閉的。
這主要是爲了保護系統的安全性,但有些時候爲了安裝軟件或進行其它操做時須要得到Root權限,就得使用Root帳號。
首先須要打開超級終端:Ctrl + Alt + T 快捷鍵打開超級終端
而後輸入sudo passwd root
系統會提示你首先輸入當前用戶的密碼,而後提示你爲root帳戶輸入新密碼,並再輸入一次確認。
(2)root用戶和普通用戶之間的切換
普通用戶切換到root用戶:執行sudo root便可,它會提示你輸入root的密碼。
Root用戶切換回普通用戶,有3種方法: su XXX(XXX是你本身安裝時候的用戶名),或是直接輸入exit,也可Ctrl+D組合鍵退出。
24. 如何以root用戶登陸?
環境安裝好後,你重啓系統時只有2個用戶可供選擇:安裝系統時設置的用戶,和一個Guest用戶,無法使用root用戶登陸。然而只有root用戶纔有權限設置、安裝加強功能。因此咱們須要把root用戶調出來。
(1)一開始參照的是【4】中的方法:
因爲 ubuntu 12.04 的登陸器改成 lightdm ,已經把 root 用戶給屏蔽了,須要將登陸器換成 gdm ,纔可使用 other 選項。
安裝 gdm: sudo apt-get install gdm
執行完後,最終會彈出以下對話框,選擇gdm。(若是沒有自動彈出以下對話框,執行 sudo dpkg-reconfigure gdm ,這時將會彈出以下對話框,將登陸管理器修改成 gdm,)
(2)但上面【4】的方案問題很大,最後改用【5】中的方案。
但【5】中步驟中 vi /etc/lightdm/lightdm.conf 使用的vi編輯器。但vi編輯器的上下左右鍵不起做用(按向上鍵會打出字母D),經查資料【6】,只有在Ubuntu下才會出現這種情況,須要安裝vim。
(3)安裝vim:
sudo apt-get install vim
確保虛擬機能上網。由於apt-get須要root權限,因此加上sudo,而後提示輸入當前用戶的密碼。固然先切換到root用戶,而後直接執行 apt-get install vim 也能夠。
(4)安裝完成後,按照【5】的方案設置:
a.切換到root 登錄,
su root
b. 輸入vim /etc/lightdm/lightdm.conf
Ubuntu14.04 中的位置換爲【7】: /usr/share/lightdm/lightdm.conf.d/50-ubuntu.conf
c. 編輯文件。
首先,使用向下按鍵將光標移動到最後一行。
而後,鍵入命令"o":在當前行之下新開一行。
而後,增長以下2行:
# manually input user when login, so root can be input greeter-show-manual-login=true # disable guest user allow-guest=false
而後,編輯完後按ESC鍵,按:w是保存不退出,按:wq是保存退出,按:q是沒有對文件進行編輯的狀況下退出,按:q!是對已編輯過的文件不保存退出。這裏,按:wq保存退出。修改後的文件爲:
[SeatDefaults] greeter-session=unity-greeter user-session=ubuntu # manually input user when login, so root can be input greeter-show-manual-login=true # disable guest user allow-guest=false
d. 重啓登錄便可。
shutdown -h now 如今當即關機
shutdown -r now 如今當即重啓
shutdown -r +3 三分鐘後重啓
e. 重啓以後,點擊Login,輸入用戶名:root。回車後,再輸入密碼。便可登陸進系統。
Ctrl + Alt + T快捷鍵打開超級終端。此時能夠看到界面提示符顯示爲root用戶。
25. 安裝加強功能
建議安裝以前先sudo apt-get update,而後設備->安裝加強功能...。但總提示安裝加強功能失敗,總提示強制釋放。這是由於虛擬光驅裏面已經有光盤(iso),並且正在使用中沒法umount,致使addition.iso沒法掛載,關閉虛擬機,在虛擬機管理界面釋放虛擬光盤。 注:其實若是加載的是VBoxGuestAdditions.iso,那其實不用umount,咱們手動經過執行腳原本安裝加強功能,直接進入/media/<username>/VBOXADDITIONS_4.3.12_93733/目錄,執行./VBoxLinuxAdditions.run便可,這個腳本就是安裝加強功能。
而後啓動虛擬機進入Ubuntu,重啓以後,再安裝加強功能。
但安裝的過程當中出錯,錯誤信息爲:
Verifying archive integrity... All good. |
這是因爲VirtualBox的版本太老致使的【8】。個人VirtualBox版本爲:4.1.18。
須要下載最新的4.3.2版本的VirutalBox和VirtualBox Extension Pack。覆蓋安裝。
26. 升級VirtualBox版本
升級VirtualBox版本很簡單,一路Next便可完成安裝。此時你若是「Start」虛擬機的話,它會提示你以下信息:
"Implementation of the USB 2.0 controller not found! The device will be disabled. You can ignore this warning but there will be no USB 2.0 support in your VM. To fix this issue, either install the 'Oracle VM VirtualBox Extension Pack' or disable USB 2.0 support in the VM settings" |
這是因爲沒安裝對應版本的VirtualBox Extension Pack形成的【9】。安裝4.3.2版對應版本的VirtualBox Extension Pack便可。
打開VirtualBox程序,File->Preferences->選擇Extensions選項。
點擊「Remove Package」將之前的4.1.18版的VirtualBox Extension Pack刪掉,而後點擊「Add Package」,選擇剛下載的4.3.2版的VirtualBox Extension Pack。按肯定後它會自動安裝。安裝完畢就能夠了。
27. 繼續安裝加強功能。
此時,啓動Ubuntu虛擬機。注意:在啓動虛擬機以前,先打開Ubuntu虛擬機的Settings,選擇「Storage」,將以前加載的虛擬鏡像移除。而後再啓動Ubuntu虛擬機。
啓動虛擬機後,選擇「Devices」菜單->選擇「Insert Guest Additions CD Images」選項,它會提示你是否安裝加強功能。點擊「Run」,會自動安裝。安裝成功後,會顯示以下的信息:
28. 設定與Host OS共享目錄
選擇「Devices」->「Share Folder Settings」->點擊最右面的「+」按鈕,添加一個共享
29. 重啓Ubuntu,完成安裝和設定
設定完成後,重啓Ubuntu,此次你能夠發現,啓動後的Ubuntu的屏幕大小和分辨率變大了,和Host OS同樣。代表加強功能安裝成功。
另外,/media目錄能夠訪問Host OS的D盤了,代表設定共享成功。
29.1 設置共享 Updated:
後來發現使用普通用戶登陸Ubuntu後,所設置的共享目錄沒法訪問,提示權限不夠。下面是另一種設置辦法。
a. 把要共享的文件夾掛載到虛擬機某一個文件上 【10】
(1)首先須要保證VirtualBox加強功能已安裝完成,由於後面的 vboxsf 是加強功能中提供的。
(2)首先在mnt下建立一個文件夾,做爲掛載的目標文件夾,而後執行 sudo mount -t vboxsf 共享文件夾的名字 虛擬機的掛載點
sudo mkdir /mnt/shared sudo mount -t vboxsf F_DRIVE /mnt/shared/
以後進入/mnt/shared,能夠發現共享文件夾下的文件能夠複製了。
注意:共享文件夾的名字不要與掛載點的名字相同,好比上面,F_DRIVE 與mnt下的shared文件夾不能相同。不然會出現以下錯誤:
/sbin/mount.vboxsf: mounting failed with the error: Protocol error
(3)卸載命令
sudo umount -f /mnt/shared
(4)以後每次要用的時候,都須要手動掛載,sudo mount -t vboxsf F_DRIVE /mnt/shared/
這樣太麻煩了,有沒有自動掛載的方法?有的。在/etc/fstab 的最後添加一項【11】:
F_DRIVE /mnt/shared vboxsf rw,gid=1001000,uid=1000,auto 0 0
而後重啓系統。
UPDATED:
(1)上面的groupid=100是錯的,應該爲1000.修改成1000後,重啓並驗證,發現不起做用。
(2)修改/etc/fstab的方法沒起做用的可能緣由以及解決方法:The solution I found was to force the vboxsf module to be loaded early, before the mounting of file systems. Just add vboxsf on a line of its own in /etc/modules.【13】
修改後的/etc/modules文件爲:
# /etc/modules: kernel modules to load at boot time. # # This file contains the names of kernel modules that should be loaded # at boot time, one per line. Lines beginning with "#" are ignored. lp rtc vboxsf
修改後重啓系統,仍然不能正常工做。
(3)繼續查資料,有說可能跟當前用戶沒有添加到vboxsf用戶組中有關【14】。
首先查看用戶組,發現當前用戶確實沒在vboxsf中。
cat /etc/group ->result: vboxsf:x:1001:
而後將當前用戶添加到用戶組中:
sudo usermod -a -G vboxsf leige
再次檢查,發現已將當前用戶添加到用戶組中了。
cat /etc/group -> result vboxsf:x:1001:leige
以後重啓電腦,仍然不能正常工做。
(4)經過查看VirtualBox官方文檔得知【15】:
Starting with version 4.0, VirtualBox can mount shared folders automatically, at your option. If automatic mounting is enabled for a specific shared folder, the Guest Additions will automatically mount that folder as soon as a user logs into the guest OS. The details depend on the guest OS type:
With Linux guests, auto-mounted shared folders are mounted into the /media directory, along with the prefix sf_. For example, the shared folder myfiles would be mounted to /media/sf_myfiles on Linux and /mnt/sf_myfiles on Solaris.
The guest property /VirtualBox/GuestAdd/SharedFolders/MountPrefix determines the prefix that is used. Change that guest property to a value other than "sf" to change that prefix; see Section 4.6, 「Guest properties」 for details.
Note
Access to auto-mounted shared folders is only granted to the user group vboxsf, which is created by the VirtualBox Guest Additions installer. Hence guest users have to be member of that group to have read/write access or to have read-only access in case the folder is not mapped writable.
To change the mount directory to something other than /media, you can set the guest property /VirtualBox/GuestAdd/SharedFolders/MountDir.
To have any changes to auto-mounted shared folders applied while a VM is running, the guest OS needs to be rebooted. (This applies only to auto-mounted shared folders, not the ones which are mounted manually.)
自VirtualBox 4.0以後,就提供了auto mount的功能,當你在「Devices」->「Share Folder Settings」->點擊最右面的「+」按鈕,添加一個共享時,若是選擇了「Auto Mount」複選框,那麼該共享就會自動被mount到/media目錄下,併爲該共享目錄添加了一個sf_前綴。若是沒有自動mount,那麼多是因爲用戶沒有添加到vboxsf用戶組中,那麼按照上面(3)中的辦法,將其添加到vboxsf用戶組中。添加完後,重啓系統(自動mount須要重啓,手動mount不須要),這時就能夠在media目錄下訪問共享目錄了。
經過驗證,上面UPDATED中的(1)(2)是沒有必要的,我將/etc/fstab 和/etc/modules還原,發現/media目錄下仍能夠正常auto mount。
(5)爲何修改fstab不能auto mount呢?有人跟我遇到的相同的問題【16】。
我用 sudo mount命令查看,也發現所設置的共享文件夾被映射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地方。
sudo mount -> E_DRIVE on /mnt/E_Shared type vboxsf (uid=1000,gid=1000,rw) E_DRIVE on /media/sf_E_DRIVE type vboxsf (gid=1001,rw)
該做者認爲: 勾選"auto-mount" 攪亂了(messes with)事情:Apparently, I had "auto-mount" enabled in VirtualBox configuration for the instance. This messes with things, so I simply added my user to the vboxsf
group (in addition to www-data
) and pointed Apache to /media/sf_web
.
UPDATED2:
從新驗證了一下,新添加一個共享,在設置「Devices」->「Share Folder Settings」->點擊最右面的「+」按鈕,添加一個共享時,不勾選「Auto Mount」複選框(僅僅勾選「Make Permanent」),同時保持另外一個共享勾選「Auto Mount」複選框。
而後按照UPDATED1中的(1)(2)(3)操做,發現/mnt/D_Shared可以共享。而/mnt/E_Shared不能共享。說明「Auto Mount」複選框覆蓋了在/etc/fstab下的掛載。經過UPDATED1(5)中的sudo mount命令也能看出來。
b. 經過網絡訪問【12】
沒有嘗試,感興趣的同窗能夠參考【12】的設置。
30. 設置Host OS和 Guest OS之間Clipboard共享
Ubuntu14.04中虛擬機和主機之間不能相互複製內容,是因爲VirtualBox默認禁止了。
點擊"Machine"->Settings->General->Advanced->Shared Clipboard
選擇 Bidirectional,能夠雙向複製。
31.修改默認文件夾
Virtual Box安裝虛擬機後,默認文件夾是放在C盤下的,能夠將其改到其它盤。
修改File->Preferences->General->Default Machine Folder:
C:\Users\msi\VirtualBox VMs
->D:\LinuxVirtual
修改 "Machine"->Settings->General->Advanced->Snapshot Folder:
C:\Users\msi\VirtualBox VMs\ubuntu_14_04\Snapshots
->D:\LinuxVirtual\ubuntu_14_04\Snapshots
將VirtualBox升級到 4.3.16 版本後,當Start啓動VirtualBox中的虛擬機鏡像時,發現沒法啓動,跳出一個錯誤框:
failed to open a session of the virtual machine. The virtual machine 'ubuntu_14_04' has terminated unexpectedly during startup with exit code 1 (0x1). More details may be available in 'C:\Users\Administrator\VirtualBox VMs\ubuntu_14_04\Logs\VBoxStartup.log'. Result Code: E_FAIL (0x80004005) Component: Machine Interface: IMachine {480cf695-2d8d-4256-9c7c-cce4184fa048}
緣由是VirtualBox 4.3.14添加了安全性檢測,影響了虛擬機的啓動,4.3.14之後的版本好像都有問題【17】。
從新覆蓋安裝VirtualBox 4.3.12的版本就能解決問題了。注意覆蓋安裝後,要按照上面步驟26和27,繼續安裝4.3.12的版本對應的加強功能包。
【1】Ubuntu桌面版與服務器版的區別(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63202/149829)
【2】磁碟分割(http://vbird.dic.ksu.edu.tw/linux_basic/0157installcentos5_2.php#centos5_4)
【3】大硬盤配合舊主機(http://vbird.dic.ksu.edu.tw/linux_basic/0130designlinux.php#largehd)
【4】Ubuntu 12.04 怎麼使用 root 用戶登陸(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8aed2001015pw8.html)
【5】正宗的 ubuntu 12.04 12.10 root 登陸(http://blog.csdn.net/happyteafriends/article/details/7518893)
【6】我用虛擬機linux,命令界面時,想在vi編輯器裏打東西,怎麼老是出錯(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8969068.html?qbl=relate_question_1)
【7】ubuntu 14.04 root用戶登陸(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ae15e90101pwq4.html)
【8】關於虛擬機中ubuntu的安裝加強功能(http://bbs.chinaunix.net/thread-3586960-1-1.html)
【9】VirtualBox4.1.0 安裝VirtualBox Extension Pack,支持USB 2.0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3440786-id-3575575.html)
【10】VirtualBox ubuntu虛擬機共享文件夾設置(http://wenku.baidu.com/link?url=GXaAcqQCypJCnR4B-_DXuKZ7rlFskEMAae7V2fIZVAP6tJz18yFEPrBEt15pz7lXTn8NVeWPJXFMrDGJvmn-JYB0Il6FJg8VxAx-33n3gqG)
【11】Virtualbox下實現Ubuntu虛擬機和win7主機文件共享(http://wenku.baidu.com/link?url=TAicjTKkZEYK0_FWRkQUNeHD5F3z_ZGeFJ5DFgJD0KwFP3Il_VZj7mrQGdZ93EHGoKl9lSG-Xc0ayrGNSpUz432N97_VmvGR58Bz9E-8kAi)
【12】如何把主機的文件複製到virtualbox的BT5(ubuntu)裏(http://www.cnblogs.com/hqucth/archive/2012/08/28/2660301.html)
【13】Virtualbox shared folder mount from fstab fails; works once bootup is complete(http://askubuntu.com/questions/365346/virtualbox-shared-folder-mount-from-fstab-fails-works-once-bootup-is-complete)
【14】auto-mounting shared folders in VirtualBox(http://superuser.com/questions/267599/auto-mounting-shared-folders-in-virtualbox)
【15】4.3.2. Automatic mounting(https://www.virtualbox.org/manual/ch04.html#sf_mount_auto)
【16】fstab not mounting VirtualBox shared folder?(http://unix.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68631/fstab-not-mounting-virtualbox-shared-folder)
【17】在win7的環境下用VirtualBox安裝ubuntu後啓動時報錯(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66521232174561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