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教師生涯1:面試輸給了同系同窗

【老楊注】今天,是第25個教師節。做爲一個曾經的教師,我曾經也在講臺上奮戰過三年。那三年的教師生涯,我傾盡了全力,其中的酸甜苦辣,令我終身難忘。一直但願將那段日子記錄下來,但動筆幾回,都稍停下。今天,忽然又來了心情,把已經寫了一半的幾篇文稿翻了出來。我想,也許這種開頭,會讓我一直寫下去吧。
 
    雖然已經十幾年過去了,那個冬天,仍然彷佛就在昨天……
 
    大四的日子對我來講是忙碌的。1996年末,我仍然在備戰考研,雖然自我感受但願不大,但依然不敢懈怠。那一年正逢物價飛漲,但家裏的收入沒有太大變化,很差意思給家裏要錢,因此到了週末還要作家教;宿舍接了個開發項目,我也要承擔一部分工做,一則練手二則也有點收入。剩下的時間,就是和同宿舍的一個一樣考研的兄弟去自習,每週還有兩天晚上去聽考研輔導班——日子過得緊張而豐富。
    如此忙到考研,也就到春節了。回到學校以後,日子一會兒輕鬆了許多,但心情卻更加忙碌了——由於要找工做了。
    我雖然不是師範專業,但我求職的目標仍是以學校爲主,同時也有幾家媒體或出版社——不知道爲何,也許是當時仍是但願能順利留在北京,而這兩個方向相對較容易;或者,冥冥中註定,我彷佛就是和這兩份職業有緣。
    真正和北京十一學校結緣,應該是1996年末的某一天吧。那天十一學校來師大開招聘會,想來好像是個週末,正好沒課,我抱着試試看的態度,穿上二姐專門爲我找工做作的西服,投了份簡歷。那次應該是我第一次去面試教師,出門的時候仍是有幾分忐忑,宿舍的弟兄們正在打牌,彷佛看出了個人不安,還給了我很多祝福。
    記不得參加招聘會的細節了;只記得一位年輕的女領導作了一番鼓動——後來知道當時去的是校長助理李老師,一位很是優秀的領導,咱們後來也有不少共事的機會。我應聘的是計算機教師職位,聽介紹說工做內容是承擔少許教學任務,同時有必定的課件開發任務。我正好作過外部項目,本身又作了兩年的家教,還算比較自信,交了簡歷,也就回去了。
    在我繼續尋找其餘機會的時候,十一學校的面試通知到了。同時得到面試機會的還有同系三班的何春君同窗,因而咱們同去。記得好像剛過春節,我依舊穿着那身西服,來到位於長安街一直向西玉泉路附近的十一學校。
    面試的經歷仍是一波三折的。
    因爲是計算機教師,當時學校稱因此面試也分兩部分。首先是教學面試,記得當時事先通知了,要進行15分鐘實際上課演示。這就顯示了師大在這方面的底蘊。雖然我和春君都不是師範專業,沒有經歷過相似培訓,但後來工做以後聽當時面試個人張老師說,因爲講課的水平差別比較大,講完課就基本內定了我和春君選擇一個。而後是負責招聘的教學處楊主任和咱們聊關於課件開發的經驗。這方面春君就比我優點明顯了,他一直在用Authorware進行課件製做的實習,而這個正是當時學校很是缺少的;我雖然也在進行實際開發項目,可是用Visual Foxpro的開發,和中學教學有必定距離——更麻煩的是當時我沒法進行演示。雖然楊老師當時沒有說什麼,但我明白,在我和春君的「競爭」中,我處於下風。
    不過當時咱們倆誰也沒有過於在乎,當時開玩笑說一週的應聘失敗比食堂葷菜裏的肉塊多很多呢;再說十一學校也一直沒有明確拒絕我——後來我知道他們也在猶豫究竟要一個仍是要兩個。就這麼拖到了3月份的一個早晨,春君告訴我也告訴十一學校,他獲得了師大二附中的機會,十一學校他就放棄了——我一直很感謝春君,很大意義上,是他給我了這樣一個很好的機會。
    剩下的事情就很平淡了,十一學校選擇了我,我也在多方選擇的狀況下認爲十一學校不錯,因而雙方籤協議——我如今還留着當時的協議,上面的日期是:1997年4月1日。
 
    還有一件事情以爲應該記錄一下:當時簽定協議時還須要我交3000元押金,以防我違反協議。這筆錢在當時堪稱「鉅款」,雖然知道家裏很爲難,但向系裏求助未果以後,我仍是給家裏打了電話,我不知道家裏是如何拆借的,但我仍是如期收到了這筆錢。掛了電話以後我發誓,這是我向家裏借的最後一筆錢。不事後來十一學校在報到後立刻就退還了這筆錢,這3000塊錢也成了我第一筆「投資」:我1997年下半年就買了3000元的國庫券,好像是2年期,當時的利率是10%左右!
    不管如何,在1997年春天的一個晚上,我打通了老家鄰居的電話,喊來了媽媽,告訴她:我在北京找到了工做……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