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8下備份linux系統

linux系統可使用tar來備份。<br><br>
我在FC8上裝好了totem, mplayer, audacious, 並搞定了wifi後,我以爲該備份一下FC8系統。<br><br>
IBM R31+TP-LINK 310G<br>
Windows XP+FC8<br><br>
備份前在FC8下卸載了Windows分區(NTFS or FAT32),在網上參考了其餘兄弟的建議,命令以下:<br>
cd /<br>
tar cvpzf backup.tgz / --exclude=/proc --exclude=/lost+found --exclude=/backup.tgz --exclude=/mnt <br>
--exclude=/sys --exclude=/media<br><br>
恢復時應該採用(還沒有使用):tar xvpfz backup.tgz -C /<br><br>
而後從新建立剔除的目錄。<br><br>
另,個人backup.tgz已刻錄到DVD+R中,還有FC8 liveCD(32位)光盤以備急需。

做爲一個從Windows過渡而來的Linux新手,咱們最擔憂也是常常發生的事情就是,咱們改亂了設置,在本身解決無效的狀況下,無奈的重裝系統。而更加無奈的是,Linux系統的重裝過程十分漫長而艱苦。因此,咱們天然而然的想到了系統的備份與恢復。

   在Windows下有不少優秀的系統備份與恢復軟件,功能十分完備,而在Linux下則要費一番牛勁。Windows下數一數二的備份軟件 Ghost2003具備備份LinuxEXT2文件系統的能力,但是,最近4年以來安裝的Linux系統大可能是基於EXT3文件系統的,我使用 Ghost2003進行了嘗試,即便用EXT2格式備份其實是EXT3格式的文件系統。備份過程比較緩慢,但多少仍是完成了,但是到了恢復的時候就出了 問題。在Ghost2003中,Linux分區(包括多種格式)都是灰色的,沒法選中,因此也根本沒法進行恢復。

  因而我上網查閱了n多網頁,結果是推薦使用磁帶備份工具tar。這也是一個在各個Linux系統中都含有的歸檔工具,有如vi同樣無處不在。有這等好事豈能不用,下面咱們來看看tar的使用方法。

  1,備份,爲了簡化說明,咱們只提供了系統備份與恢復相關的tar使用方法,具體請查閱manual。此命令與參數用來備份當前文件夾中的全部文件到a.tgz中,備份過程包括子文件夾,備份文件有壓縮。

  tarczvfa.tgz*

  2,恢復,把a.tgz中的文件恢復到當前文件夾,遇到同名文件直接覆蓋。

  tarxzvfa.tgz

  3,查看a.tgz文件中的壓縮文件列表。

  tartzvfa.tgz

  這裏所用的擴展名.tgz在Linux系統下不是必須的,可是爲了容易識別和適應Windows用戶,仍是保留的好。這個擴展名是原來.tar.gz擴展名的縮寫,意義是,使用tar進行歸檔後使用Gzip壓縮。

  這樣就夠了麼?尚未,同Windows同樣,Linux在運行時,不少文件都是打開狀態的,因此根本沒有辦法備份和恢復,因此你須要製做一張啓動盤。在啓動盤下操做,進行備份和恢復。固然,Fedora直接爲咱們準備了系統故障修復盤,無需自制。

  另外就是選擇須要備份的目錄和文件,此部分與RHLinuxFedora相關。在/下執行ls-a能夠看到根目錄系統下的全部文件夾和文件。以下:

  ...binbootdev
  etchomeinitrdliblost found
  miscmntoptprocroot
  sbinselinuxsystmpusr
  var.automount.autofsck
  .fonts.cache-1

  其中.automount是一個隱藏文件夾,內容爲空。.autofsck和.fonts.cache-1是隱藏文件。備份時,有一些文件夾須要排除,由於其中的數據實在是沒有用的,或者會引發訪問錯誤或者遞歸存取。這些文件夾包括以下:

  /mnt,這個文件夾下面是掛載的其餘分區,通常咱們備份的時候也是備份到此其中的分區,因此,若是包括會引發遞歸存取,使你的備份文件忽然增大一倍上下。

  /proc,這個文件夾是保存着運行時的進程相關信息,沒有保存的必要,並且佔用200MB以上的空間。

   /usr,這個就要看你的我的愛好了。一些專業的安裝中,這個文件夾是放在一個專門的只讀分區中,佔用空間巨大,並且長期運行中並不修改。因此,我我的 認爲也就沒必要備份了。何況,在個人安裝方式中約85%的空間都要被他佔去了。若是不備份這個文件夾,個人備份文件就由3.4GB減小到300MB上下,看 了這個數據,我想你本身就有主意是否要備份了。

  另外再除去一些空文件夾,個人實際備份列表以下:

  binbootdevetchome
  librootsbinvar.fonts.cache-1

  如今你就能夠按照這個列表中的文件夾依次進入,並壓縮生成各個.tgz文件,把這些.tgz文件保存起來便可。恢復時也是將這些文件依次複製到各個文件夾,而後解壓覆蓋源文件便可。

  若是你實在不喜歡這種依次備份/恢復的方式,也可使用以下命令備份系統。生成的備份文件爲all.tgz。注意,要在/目錄下執行

  tarczvfall.tgz/bin/*/boot/*/dev/*/etc/*/home/*/lib/*/root/*/sbin/*/var/*.fonts.cache-1

  嘿嘿,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若是願意你就要輸入這麼使人做嘔的命令行。固然,恢復的時候就要簡單得多了。

  tarxzvfall.tgz

  固然也是在/文件夾下面了。對於空文件夾,通常不須要理會便可。

  個人問題麼,包括以下:
  1,initrd文件夾裏面是什麼東東啊,爲何在系統運行時有內容,而在另外一個Linux系統下訪問時,倒是空文件夾?

  2,tmp是一個臨時文件夾,我沒有把它包括在個人備份列表中,不知這樣會不會有問題?

  3,sys文件夾是幹什麼用的,我即使是在另外一個Linux系統下訪問,也沒法備份其中的文件。

  4,我在備份root文件夾時發現,其中有不少.開頭的文件或文件夾,這些都是隱藏的。我備份了之後也沒法在備份文件中找到這些文件,請問如何把他們也加入到備份文件中。這些文件中包括小企鵝輸入法fcitx的配置文件夾.fcitx。

  第一次安裝Linux是在一年前的RHLinux8,而真正開始認真學纔是最近一個月的時間。由於有點編程功底,理解的比較快,本身也成功的解決過幾個問題。而這個系統的備份與恢復問題是一直沒有解決的,探索中的一些發現也就寫在了上面。

Windows 系統備份能夠用ghost工具軟件完成,Linux系統不能徹底依賴於ghost工具,一則是ghost自己是有版權的軟件,二則 ghost只支持ext二、ext3文件系統的Linux分區,不支持reiserfs、xfs等比較高級的文件系統,ghost自己並不備份mbr,因 此常形成恢復後的系統grub出錯的問題。

  linux自己自帶有着優秀的備份工具,傳統如:tar、cpio、dd,新的有:bzip二、afio等。這裏介紹兩款備份整個Linux系統,相似於ghost的工具:ghost for linux和partition image for linux。

  g4l和partition image軟件都有光盤映像版。相關網址:www.feyrer.de/g4u/g4l.html   先介紹g4l,放入g4l光盤,啓動畫面顯示:   F1 選擇核心版本 F2 準備映象 F3 啓動 F4 條款說明   g4l要求有一塊空閒的硬盤或者分區以保存映象文件,g4l原理是利用dd命令備份硬盤分區信息及存有數據的扇區,空閒的扇區並不被保存。g4l提供了fg4l控制檯圖形前端,採用ncures GUI庫編寫,初次用g4l能夠用fg4l熟悉操做。   選擇一個核心啓動進入g4l系統,出現sh#提示符時,輸入fg4l命令進入操做界面,或者執行g4l命令,格式以下: g4l FTP服務器IP 映象文件全名 用戶名:口令 dhcp 目錄   以指定的賬號備份linux系統到指定FTP服務器的指定目錄下的映象文件。   像:g4l 192.168.0.1 test.lzo user:pass dhcp /img   partition image軟件易用性比g4l好一些,全圖形界面,帶嚮導。採用它備份一臺安裝好的Linux系統,再將映象恢復到其餘有着相同硬件配置的電腦上,則能夠 快速克隆一套如出一轍的Linux系統。此軟件速度上比g4l快,建議使用此款軟件做linux系統備份。   多是因爲晚上上網的緣由,partition image官方網站一直上不去,沒有下載,在此不繼續作使用討論,以屏幕截圖來看,此款軟件好於g4l。   以上兩款軟件都要求有FTP服務器,以存放備份映像文件。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