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中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安全
魏武侯當中山君的時候,向李克問道:「吳國之因此滅亡的緣由是什麼呢?」李克回答說:「是由於屢戰屢勝。」武侯說:「屢戰屢勝,這是國家的福分,吳國卻恰恰所以滅亡,這是什麼緣由呢?」李克回答說,「屢次做戰百姓就疲憊,屢次勝利君主就驕傲。用驕傲的君主役使疲憊的百姓,這樣國家卻不滅亡的,天下太少了。驕傲就會放縱,放縱就會用盡所欲之物,疲憊就會怨恨,怨恨就會用盡巧詐之心。君主和百姓都達到極點,吳國被滅亡還算晚了呢。這就是夫差之因此在幹隧自刎的緣由。」安全性
從同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的博弈來看,吳國喜歡訴諸於武力,其餘諸侯國最好的策略是:若是你打我,我拼盡全力;若是你不打我,我發展國力。吳國很難在日益被戰爭消耗的狀況下滅掉全部諸侯國,最可能會敗在一個韜光養晦的諸侯國之手。底層
再者,將整個吳國視爲一個系統,這個系統的整體目標是武力侵略,而吳國裏面的百姓,他們的個體目標是安居樂業、發家致富。系統的整體目標和個體目標是相背離的,吳國的野心必然是難以獲得底層百姓的支持,這是吳國百姓疲憊乃至怨恨的緣由。出現相似狀況的國家,要回頭是岸,及時調整系統整體目標,讓整個國家系統上下一致。所以,對一個國家而言最好的是發展,加強綜合國力,弱國無主權。要有肌肉,要能打,但很差戰。系統
這個道理對我的一樣適用。一我的首先要努力提高本身,讓本身變得強大,這樣才能直接嚇退多數的外來攻擊,提升本身的社會安全性。其次要淨化心裏,抑制易怒、激動、攻擊性等負面情緒和行爲,上善若水,使本身像水同樣謙卑,從而有效避免衝突。
既有實力又懂謙卑的,最佳。既減小了外來衝突,又剋制了本身的衝突慾望。
沒有實力但謙卑的,次之。這是咱們常說的老好人,只能一味退讓,無咎。
沒有實力也不懂謙卑的,大多數人是這樣的。爲芝麻小事吵得不可開交,街坊四鄰圍着看笑話。
有實力但狂傲的,這種人常常在新聞中見到:官員濫用職權、各類欺凌霸弱等等,這類人時常調動體內的激烈情緒,讓身體處於過於亢奮的狀態,我的爭強好勝的行爲與身體系統中各器官、組織須要的平穩環境相背離,容易威脅身體或心理健康。同時,我的爭強好勝的行爲容易讓本身樹敵,長期以往會受到社會系統的排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