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用月薪去衡量程序員時,咱們本身應該談點理想

1爲何要談理想主義?

最近接觸了一些事情,看了一些新聞,以爲如今的技術圈、互聯網圈有點過於現實了。我今年 40 歲,我上大學接觸互聯網的時候,主要的創業者比我更大一些,是 80 年代畢業一羣人。python

80 年代是一個很浪漫的年代,白衣飄飄的年代,那個時候互聯網很是具備理想主義精神,我也是從這個環境裏成長起來的。但如今互聯網的理想主義精神彷佛比之前少了不少,變得更加現實,資本的力量更加突出,而技術產品的力量在減弱。因此我想跟你們談一談技術人的理想主義這件事情。程序員

2014 年的《奇葩說》有這麼個事件,有一位清華的博士生來參加節目,而後被高曉鬆給狠批了一頓。這個博士生背景很是光鮮,嚮導師問的問題倒是我該找一個什麼樣的工做?高曉鬆當時就憤怒了,他說名校是鎮國重器,做爲一個名校生應該胸懷天下,應該考慮的是怎樣去追求真理,而不是糾結在找一個什麼樣的工做上。高曉鬆也是清華的,他是個人學長,被批評的這我的是個人學弟。這件事讓我意識到,原來有些清華的博士生,他腦子裏面想的事情,更多的是該找什麼樣的工做。這和 80 年代高曉鬆那一批人思考的東西已經徹底不同了。web

相同的還有一個關於清華的新聞,前不久浙江的一個高中生去參加清華的自主招生面試,他的高考分數很高,可是在面試的時候,招生老師問了他一道面試題「你的理想是什麼?」,當時他就懵了,他歷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他的理想是什麼?他理想是上清華大學,而後這個面試就沒有經過。面試結束後他寫了很長一篇文章說這件事,他說徹底沒有考慮過,如今的教育徹底不教理想是什麼。這兩個事情對個人觸動都很大。我本人也是清華畢業的,不能說是一個胸懷天下的人,可是我以爲至少我仍是一個有點理想的人。因此看見自主招生會考問理想這件事情,我很開心,以爲這是一個很好的勢頭。面試

固然有人會以爲你說的是清華是名校,那我若是不是清華不是北大的,不是名校的,就是一個程序員,就是由於我會寫程序,我要找一份寫程序的工做,那理想這件事情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我還須要心懷天下嗎?瀏覽器

關於程序員我這邊也有一個例子。前些天和一個朋友吃飯,這個朋友的公司招聘一個程序員,面試的時候以爲挺不錯,而後發了 offer,這個程序員也贊成了。在入職當天正在籤勞動合同,還沒簽字的時候,這個程序員接到了電話,是另一家公司的 HR 打來的。原來給他的 offer 沒有我朋友的公司給的多,如今在電話裏面,HR 說給你加薪,這一調超過了我這朋友給他的薪資,而後這位應聘者就說,那大家給不給我加薪?我朋友說不加。不加,那就不簽了,走了,他去另一家公司了。誰給的薪資高,就去哪家。我在聽到這個消息,就跟朋友說幸虧你沒有加薪留下他,這樣的人不堪大用,發展有限。微信

不少人如今說我要看職業發展的前景,可是他說的這個前景不是那個向前的前景,而是人民幣的那個錢景,他關注的是能掙多少錢,能拿多少的 offer,關注的是這個,同時有幾家公司錄取,他並不關心每家企業在作什麼?是什麼樣的團隊?他們的目標是什麼?他更關心的是誰給的錢更多。網絡

這是一個比較喧囂的時代,這跟當前程序員羣體面臨的環境有很大關係。架構

在知乎上面有一個問題,爲何程序員的薪資比較高?當時個人回答是,由於這是一個以電腦技術、軟件技術爲驅動力的變革的時代。那麼掌握這門技術的人天然而然薪資就會高,由於他是個稀缺資源。因此程序員羣體確確實實如今的薪資比較高。同時程序員羣體門檻又比較低,成爲一個好的程序員,其實不須要通過任何專門的培訓,事實上,你只要經過自學,只要足夠好學,就能夠成長爲一個很好的程序員。因此薪資比較高,門檻比較低的狀況下,很容易涌入了大量的這樣的人羣進來,就會顯得比較浮躁。併發

回想一下本身,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一次選擇,也是作的最滿意的一次選擇,是在 2006 年的時候決定加入豆瓣,成爲豆瓣的第一名正式員工。當時豆瓣尚未辦公室,我和豆瓣的創始人 CEO 阿北在咖啡廳見面,阿北問我以爲應該給我開多少工資?我當時還在還房貸,說房貸每月要還多少錢,而後我如今還信用卡,每月的開銷是多少錢,你把我這兩個數 cover 住就能夠了,保證個人生活質量不降低就 OK 了。而後他說行,我給你再往上加一千,而後你來吧。這個比個人上一份公司的薪資大概少了三四千塊錢,因此我是等於降薪加入豆瓣,可是如今我認爲這個是我到目前爲止作的最好的一個決定。由於我在豆瓣的身上看到了理想主義的光芒。app

2什麼是技術人的理想主義?

對於技術人員而言,咱們說的這個理想主義指的是什麼?

我查了下百度百科對理想主義的定義,以爲還不錯,理想主義通俗點講是基於信仰的一種追求,理想主義必定是以精神層面爲核心的,但它並不排斥物質,這個詞並不時尚,理想主義和信仰牢牢聯繫在一塊兒,有信仰的地方理想主義纔會造成,有信仰有追求的人,咱們通常稱之爲理想主義者。這個定義我以爲還不錯,它強調了一個理想主義者要有信仰,要有追求。可是信仰這個詞有的時候會和宗教聯繫在一塊兒,因此我嘗試着用另一種語言來解釋今天要講的理想主義,就是高曉鬆那句話:生活不僅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那麼理想主義就是眼睛要看到詩與遠方,而且嘗試着把詩與遠方變成生活。這是我想今天要講的理想主義。

爲何說技術人這個羣體須要理想主義?

由於技術人是一個特殊的羣體。從文藝復興到如今,咱們所能看見的人民的生活質量的提升,咱們的政治、經濟的發展,其實本質上最大的推進力是技術。咱們一共經歷了四次工業革命,第四次正在經歷。每次工業革命都使得社會向前推動了一大步。

第一次的工業革命是機械的革命,蒸汽機的誕生使得原來大量須要經過人力來作的事情,能夠經過機器的能力來完成。大量的工廠的創建,無產階級的建成,經濟的發展,到後來的社會主義陣營、資本主義陣營,這麼多事情,它本質上是從何時發生的呢?歸根結底,我以爲是從一個叫瓦特的小孩看見他家的煤氣爐上的水壺蓋子在跳,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固然我並不知道這個故事的真假,但我以爲這個寓意頗有意思,瓦特是個工程師,一個技術人,他的關注點引發了咱們的社會這麼大的變化,這是技術推進世界的一個很是簡單的例子。

第二次工業革命就是電力革命,關於愛迪生和特斯拉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相信技術人已經太熟悉了,我就不重複了。電力革命又進一步的擴大了人的能力,機械擴大了人的手和腿的能力,電力使得手和腿的能力產生數量級變化,咱們只要按一個按鈕就能夠作出原來人類根本作不到的事情,好比起重機把一個很重的東西從底下搬到很是高的地方,這個事情擴張了人的體力。

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信息革命,標誌是電腦的發明及互聯網的出現。我以爲此次革命比前兩次革命有更大的意義,咱們知道網絡效應是很是可怕的,可使一件事情的影響力達到指數級的增長。互聯網就是作了這麼一件事情,把一個一個的個體鏈接在一塊兒,連成了一張大網絡,因此從互聯網出現以後,人類科學技術的進展比之前有了指數級的增長。因此咱們一直說人類的科技進步是一個指數性上升的一個過程,愈來愈快,這張互聯網系統有很是大的功勞。

第四次工業革命,就是咱們正在進行的叫智能革命,這些纔剛剛開始。前面說的機械革命和電力革命是擴大了人的體力,人的手和腳,信息革命至關因而擴充人的眼睛,咱們能夠坐在家裏,就能看到全世界的東西,那麼這個智慧革命就是在擴大人的腦力的智慧的能力,可使得咱們比之前更加聰明。總體上來講,這個世界如今的發展就是靠着技術進步來完成的。

我再舉個更細節的例子,以上這幾個革命跨度在幾百年,可能你們理解不太深,我就拿最近的一次例子,第三次工業革命信息革命,咱們來更加詳細地剖析一下。2016 年我和王守崑一塊兒梳理了最近的 30 年,也就是互聯網出現後一些重要的技術事件。咱們發現差很少 10 年一個週期,這件事情也很奇妙。

1986 年或者說是 80 年代末,互聯網商用是一個很是大的事件。互聯網最開始是軍方項目,後來擴充到大學,學術機構。而後在 1980 年代末的時候,也開放了商用權限,當時不少商業公司開始在上面作網站,提供普通人的接入。從這個時候開始,我稱之爲互聯互通時代,就是剛纔說的整我的類鏈接在一塊兒,造成了一個共同體,任何一我的的一個思想,能夠很容易地擴散到整個網絡裏面去。當時尚未 Web,經過電子郵件、BBS、FTP 等進行溝通。

而後過了十年,到了 1996 年左右,開始進入 Web 時代,瀏覽器出現了。這使得每一個上網的人,得到信息的能力變得更加的簡單。我在家裏拿鼠標點,就像擁有一個全世界的圖書館同樣,隨時能夠得到信息。再到後來出現了 Web2.0,我不光能夠隨時隨地得到信息,我還能發佈信息,每一個人都成爲信息的一個貢獻者。

再過十年,2006 年 2007 年這兩年之間出現了三件比較重要的事件,一個是 Google 三駕馬車的論文,關於分佈式系統的 GFS,Bigtable,以及 mapreduce,這使得幾乎全部的互聯網企業很快地就可以擁有處理大數據的能力。第二個是亞馬遜發佈了 AWS,這使得雲計算這個概念成爲現實,若是要處理這麼大的數據量,須要的算力從哪來?從雲上摘就能夠,變得很是的簡單。第三個大事就是 2007 年蘋果發佈了 iPhone,使得人類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每一個人隨時隨地都掛在互聯網上,能夠作到 24 小時在線,咱們在線的時長,消費的信息量,產生的信息量都遠遠的大於原來的 web 時代,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和雲計算時代。

而後又過了十年,2016 年 AlphaGo 打敗李世石這件事情。咱們以爲這是一個很是重要的標誌事件。這意味着什麼?偏通用的人工智能技術,真正的發揮了它的價值,你們看到它的威力,AI 時代正在到來。咱們剛剛經歷了第三次工業革命,而後立刻要開始進行第四次。對,咱們會看到天翻地覆的變化,咱們是一個頗有福的羣體。

咱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實際上都是由技術在推進。那麼技術是由誰來創造的?就是由咱們來創造的,技術人來創造的。好比說程序員,程序員就是創造者。程序員的工做是純粹的邏輯性工做,基本上一個程序寫出來,它要麼是對的,要麼是錯的。把它放在任何一個環節運行,它的結果都是同樣的。因此他會更加有點相似於數學家的工做,就是純粹的邏輯的,不依賴物理世界的,只要你能想的到就能把它作出來。但它和數學有不同的地方,數學作出來的一個成果,好比證實一個定理,可能這個定理要等到幾百年之後,它才能產生實際的價值。程序員作的東西當時馬上就能發揮價值。好比說 Google 馬上就可使得全部人得到信息變得簡單。好比豆瓣可使得每一個人能夠快速的知道一個電影好很差看,值不值得去電影院看。

因此說程序員這個羣體就像名校生同樣,在這個社會裏面擁有很是特殊的地位。這個世界的發展,這個世界的進步正是由咱們這樣的一羣人在創造。因此咱們就相似於《蜘蛛俠》裏面那句話: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咱們既然具備這樣能力,那就應該想想,咱們是否是應該揹負着一些責任。當你去想這樣的責任時候,去試圖實現它的時候,那麼你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整個互聯網的發展其實就是伴隨着理想主義發展起來的,剛纔也說咱們中國最先一批互聯網人,實際上是 80 年代畢業的那羣人,那些白衣飄飄的人。我在上大學的時候讀得很是有感觸的一本書是比爾蓋茨的《將來之路》,當時比爾蓋茨已是世界首富了,可是他在那本書裏面不多談他怎麼利用微軟來掙錢,更多的是談科技進步給人們帶來的變化。他設想了在將來不少會發生的事情,並且不少事情如今已經變成了現實。他提到一個叫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就是說將來計算機體系會使得咱們的信息快速流通,暢通無阻,每一個人均可以很是容易得到信息。我以爲讀那本書讓我第一次感覺到了程序員這個羣體是在創造歷史,由於我原來僅僅是由於興趣以爲寫程序很好玩。

中國第一次接上互聯網時候,對全世界發了一封郵件,郵件內容很是具備詩意,Across the Great Wall,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咱們越過長城,咱們能夠觸達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這是很是有詩意的一句話,它體現的是什麼?信息的流通,咱們的信息能夠到達海外,海外的信息能夠進來,咱們中國從一個孤島和世界連在了一塊兒。這是一件很是理想主義的事情,若是要去破壞他,要去折斷,把它變成一個孤立的東西,去拒絕信息的流通,這樣的事情,在我看來是違反理想主義的,是反動的。互聯網同時帶來了另一個思潮的興起,那就是開源軟件。開源要更早的時候叫作 free software 自由軟件,也體現了信息的自由流通。

在豆瓣也能體現這種自由,我以爲豆瓣是一個很是理想主義的公司。豆瓣作過不少理想主義的實驗,好比說在豆瓣咱們會稱小組爲組長的咖啡館,小組的組長會在豆瓣上面開一個咖啡館,你們能夠到小組來聊天,豆瓣做爲站方並不以爲是我提供了這樣的一個網站,因此這個地方是個人,他不會去強行干涉你們的行爲,除非你違反了這個站站務的一些規則,影響了豆瓣自己的生存,不然在裏面說什麼均可以。

總體來講,中國互聯網發展過程當中,信息自由流通,每條信息的權利是對等的,每個人的權利是對等的,很是扁平的權力結構,這個是伴隨着中國互聯網產生的理想主義的根源。我很是敬重的一位博客的博主叫霍炬,他在幾年前寫過一篇文章,分析微博的評論機制和推特的評論機制的不一樣,分析結果是推特的評論機制,每條信息是對等的,他認爲那樣子纔是正確的作事方式。我並不可以評價微博的方式和推特的方式在商業上面哪一個會更成功,可是我很是認同霍老爺對於這個事情的價值判斷。這就是互聯網最先的這羣人身上所擁有的理想主義。

3理想主義如何影響技術選型和職業規劃

剛纔說了不少社會發展的事情,互聯網在中國的興起,顯得比較空一些,下面我結合一下本身的經驗,說一下理想主義如何影響技術選型和職業規劃

我在創業以前,是一名架構師,架構師要作不少技術選型的事情,選擇的時候,其實不少選擇不存在對錯,它更多的是一種價值的傾向,好比我會傾向於使用開源軟件。說實話並不必定開源的東西就更好,可是開源可使得全世界的程序員彙集在一塊兒作一件事情,而且能夠回饋給社區,能夠用網絡效應的方式來發揮更大的價值。因此一個開源方案,一個閉源方案,從情感上面,從價值判斷上面,你會傾向使用開源的方案,不是做爲一個攫取者,不是別人作好的東西拿來用,你會想我作完這個東西之後,可以把它回饋到技術社區去,讓整個技術社區由於這件事情而獲得技術進步。

再好比在一個公司裏面,你們該怎麼協做?工做流程該怎麼去作?也有不一樣的狀況,有的時候咱們說應該要可控,作事情以前應該有人要先看一眼,容許了這個事情才能作,這樣的話不至於出亂子。在有些場景下面,我以爲這是合理的,可是在一個理想主義的狀況下,會以爲程序員是創造者,咱們須要解放創造力,這個時候你若是用各類各樣的條條框框去限制他,不讓他作這個,不讓他作那個,作任何事情以前都須要一個管理者來審批,他的創造力就會受限,這就是一個資源的浪費,那麼在這個狀況下,你會去推動更加流暢的工做體驗,會去考慮使用各類各樣的方法提升工程師的生產效率,讓他把精力放在創造價值這件事情上面。這個事情背後也蘊含着理想主義的思惟。

在職業規劃方面也是同樣的。一開始我寫程序純粹出於興趣愛好。一直到上大學,一個是剛纔說讀了比爾蓋茨的《將來之路》這本書,另一點是接觸到了開源軟件運動,這時候發現原來程序員是社會的推進力,咱們是創造世界的一羣人,個人理想主義開始造成。以後在工做的時候我會積極地投入,擁抱開源這個事情,會盡量的使用開源的東西來作事情,以本身曾經使用盜版軟件爲恥。

剛纔說的我作的最好的一個選擇,就是在 2006 年的時候加入豆瓣,我原來作嵌入系統的軟件開發,當時除了從阿北身上看到了理想主義的光芒,另一點緣由也是偏理想主義,就是互聯網行業是開源軟件最佳的應用場所,基本上在互聯網這個行業使用開源軟件,你能夠作到一切的事情,這和原來我從事的嵌入式軟件行業很不同,因此當時沒有任何的猶豫,就選擇加入豆瓣。

在豆瓣,個人工做愈來愈偏向平臺,偏向技術底層。這個緣由一方面是由於大數據、高性能、高併發,這些東西自己對技術人是很是好的挑戰,很是願意去作,作這件事情很是有樂趣。同時當時也以爲作平臺有一個好處,它可以提高工程師的的價值,它可以把好的一些技術實踐沉寂下來,可以讓工程師利用這個平臺更好地發揮價值,因此當時就在作平臺這件事情上作了不少努力。

後來到了宜信。當時宜信大數據創新中心的老大 Joyce 說想用技術的方式使得 p2p 中間管理的成本下降,而後以更低的價格、更低的利率向須要借貸的人發放貸款,以更高的收益去支持理財的人,那麼這就是一個很是有價值的事情,可以作到真正的普惠金融。當時我聽了,以爲很是的打動我,同時在技術上面也頗有挑戰,由於宜信是一個多技術站的公司,它有主要是 Java、Python、Go 等各類技術,當時我對容器技術也特別的着迷,因此就很是但願可以用容器技術對這樣子一個大型的企業架構提供平臺級的支持。

再後來創業,也和理想主義有關,由於 Joyce 對普惠金融的暢想讓我意識到,純粹的技術要結合應用、結合業務才能發揮更好的價值,這是後來我作創業的一個出發點。同時我看到 AI 是下一屆大的技術變革,我不想在這個事情上面脫節。我但願投身到 AI 的技術推動當中去,雖然如今很早期,可是它的技術發展必定就是由於不少人投入精力去作事情,去發現它的應用場景,去提高它的技術水平,這個事情才能發展起來,我但願我本身作這樣一我的。同時我也但願通過創業,個人身份從一個架構師變成一個企業家,一個創業者,打造一個理想當中的企業,在這個企業裏面,信息可以自由流通,工程師可以過得很是的幸福,同時咱們能產生很是好的價值。

4什麼時候與現實妥協?如何妥協?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前面一直說要有理想主義,可是實際作事情的時候必定要面對現實,要腳踏實地去作事情。作架構這件事情本質上是一個妥協的過程,爲何?咱們前面說寫程序是純邏輯的,可是在現實生活當中,運行程序的計算機是物理的,它有各類各樣的物理限制,使得一個程序跑的不夠快,或者是須要的內存沒有,或者在作分佈式系統的時候,咱們會遇到 CAP 的問題,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區容忍性三個東西,咱們不可能所有知足。因此就要根據當前的業務狀況,作出各類各樣的取捨,好比說在線業務,咱們就可能更加關注它的響應時延,它的併發量。對於離線業務,咱們可能更加關注它的吞吐,它的可靠性。

因此說作架構,實際上是一個妥協的過程。包括像開發速度、運行速度,好比說咱們爲了開發,會選擇用 python,python 這門語言開發速度很是快,也是如今 AI 的首選語言。可是所有用 python 也不現實,由於 CPU 的速度在那裏,爲了達到足夠好的響應速度,可能就須要使用 go 語言,或者使用 C 語言。可是咱們要知道理想在哪裏,把最重要的事情理解清楚,而後去作出最適合它的妥協方案,這個本質上是一個最優化問題,最優化問題其實仍是屬於理想主義的範疇。

另外,創業是一個很理想主義的事情,同時它也是個很現實主義的事情。創業就是在摸索中前進。首先沒有願景或者說理想的公司都是作不長的。好比微軟公司,它的願景是讓每一個家庭的桌面上都有一臺計算機,Google 的願景是要組織全球的信息,讓每個人能夠隨時隨地的得到信息。那麼對於愛因互動,咱們的願景是什麼呢?是鏈接機器和人,用最天然的方式鏈接,因此咱們會更加關注在交互上,咱們選擇的解決方案是用對話的方式,更增強調深度溝通、時間感、個性化的內容,在這件事上咱們會花不少精力,在對話交互上作研究,作探索,由於咱們公司有願景,因此咱們會作這樣的事情。

可是光有願景是不夠的,由於創業更像是在迷霧當中探路,願景就像是遠處的一個目的地,腳下有不少條岔路,而後再往前是一片白茫茫的霧,咱們並不知道這些岔路當中,哪一條通往咱們最終要去的那個願景。因此這就是現實主義的地方,咱們無法飛過去,咱們只能一步步走過去。這時候對一家創業公司而言妥協是什麼?是這麼多岔路里面選擇一條,這條路可能真的通往願景,也可能通往一個大坑。而後,咱們若是發現這是一個坑,就要及時轉身,去作其餘的嘗試。可是有那個目標存在,只要你持續不斷進行探索,那麼就必定可以走到目的地。

咱們如今在走的路是什麼?咱們要作 to B 的事情,to B 的事情是目前最合適落地的場景,咱們要作多輪的對話,由於多輪的對話符合咱們剛纔說的更加天然的人機交互這個願景,而後咱們要作這個售前的部分,它在商業上面的價值更大,使得咱們公司更容易存活下來,而後咱們還要作行業切入,這是由於若是要讓機器人可以更好的去響應用戶,可以獲得更天然的交互,它須要有足夠多的知識,積攢知識的過程,咱們必需要從行業的角度來積攢。

5面向將來,理想是什麼?

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發生,咱們站在這樣的一個時間點,面向將來,一個技術人應該秉持什麼樣的理想?這個理想是什麼樣的?我以爲做爲有能力的技術人的理想主義不該該退縮到宗教,或者說退縮到一個只管本身的狀態,而應該是一個更積極的、能用技術推進的理想主義。咱們該怎麼作呢?

首先要創建一個科學思惟,科學思惟咱們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一直在接受這樣的思惟鍛鍊,可是我感受仍是不夠,仍是有不少人沒有創建起科學思惟的習慣。咱們分析問題的時候,使用邏輯去分析去質疑,科學很是重要的一個特色是說它持續在質疑,科學不是結論,不是說一個科學結論它就必定是對的,而是持續不斷地質疑這個東西是否是有問題。而後質疑的方法就是用邏輯的方法去質疑,我以爲這是到目前爲止人類所找到的最好的推進社會進步的方法。

另外,除了不斷訓練本身的科學思惟,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是找到好的信源,就是信息的來源。咱們知道在微信朋友圈各類各樣的謠言滿天飛,但其實你若是擁有質疑和邏輯這兩個能力,仍是比較容易分辨出來哪些是可信的,哪些不可信,而後你就能找到更好的信息來源,而不至於把大量時間都消耗在毫無心義的一些謠言上面。好的信息來源,隨便舉幾個,比知乎、果殼、極客時間,都是很是好的信息來源,但並不表明好的信息平臺上面的信息必定都是對的,仍然要帶着質疑的眼光,帶着邏輯思惟的判斷能力去分析,從當中挑選出來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另外要保持對真理的好奇心,一我的何時會放棄技術理想?就是當用悲觀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的時候,以爲這事情沒救了,我去信一個神,一個真主。這時候他喪失了對真理的好奇心,就是他再也不去試圖用本身的方式尋找真理了,而是選擇了放棄,去相信一個別人告訴個人真理。因此必定要保持對世界真相的好奇心,這樣子纔可以去去鍛鍊本身的科學思惟。

在工做生活中,要考慮作什麼樣的事情對人類是有益的,若是你如今正在作一些阻礙信息溝通,正在作一些使得人類進步受阻的事情,那麼你應該考慮是否是中止這個事情,換一個更好的地方,Google 的那句話我以爲很是好,Don’t be evil。

最後,保持理性,這件事情很重要,現代科學是創建在理性基礎上的,但願你們可以保持住理性,對事情要有本身的判斷力,好比對於此次直播我講的內容,是否正確,是否相信我,也須要你用本身的思考去判斷!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