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從功能測試的層面上來說的話,APP 測試、web 測試 在流程和功能測試上是沒有區別的。web
web項目,通常都是b/s架構,基於瀏覽器的
app項目,則是c/s的,必需要有客戶端,用戶須要安裝客戶端。
web測試只要更新了服務器端,客戶端就會同步會更新。App項目則須要客戶端和服務器都更新,APP就須要卸載、安裝、更新測試。chrome
web頁面主要會關注響應時間
而app則還須要關心流量、電量、CPU、GPU、Memory這些。
它們服務端的性能沒區別,都是一臺服務器。瀏覽器
web是基於瀏覽器的,因此更傾向於瀏覽器和電腦硬件,電腦系統的方向的兼容,不過通常仍是以瀏覽器的爲主。而瀏覽器的兼容則是通常是選擇不一樣的瀏覽器內核進行測試(IE、chrome、Firefox)。
app的測試,不只要看分辨率,屏幕尺寸,還要看設備系統。系統總的來講也就分爲Android和iOS,不過國內的Android的定製系統太多,也是比較容易出現問題的。通常app的兼容測試三種方法,雲測試,請團隊測試,真機測試。這裏說說真機的選擇。首先要選擇主流的機型,其次要選擇不一樣的分辨率,尺寸,而後就是不一樣的操做系統。服務器
一些異常場景的考慮以及弱網絡測試。這裏的異常場景就是中斷,來電,短信,關機,重啓等。網絡
而弱網測試是app測試中必須執行的一項測試。包含弱網和網絡切換測試。須要測試弱網所形成的用戶體驗,重點要考慮回退和刷新是否會形成二次提交。須要測試丟包,延時的處理機制。避免用戶的流失。這些在前面的弱網測試那篇已經講過,這裏再也不講了。架構
web測試是基於瀏覽器的因此沒必要考慮這些。而app是客戶端的,則必須測試安裝、更新、卸載。除了常規的安裝、更新、卸載還要考慮到異常場景。包括安裝時的中斷、弱網、安裝後刪除安裝文件,更新的強制更新與非強制更新、增量包更新、斷點續傳、弱網,卸載後刪除app相關的文件等等。app
(除了按需求說明書外的 功能測試 以外還須要進行以下測試)工具
1: 適配性測試(也叫兼容性測試,不一樣的安卓版本,不一樣廠商,不一樣手機品牌)性能
2: 不一樣網絡測試 (2G網絡/3G網絡/4G網絡/WIFI網絡)測試
3:在線升級測試
4: 中斷測試(電話、短中消息打擾)
5: 耗電量測試
6: 弱網測試(信號差,信號屏蔽實驗室)
7: 安裝卸載 (C/S)
8: 流量測試
如今app產品的用戶都是使用的觸摸屏手機,因此測試的時候還要注意手勢,橫豎屏切換,多點觸控,事件觸發區域等測試。
剩下的可能就是使用的工具的不一樣吧。
就自動化來說,web大多用的selenium、webdriver,而app則是appium。
性能使用的工具web則是LR,app使用Jmeter要多一點。
這裏只是講的一個大體的區別。有些東西我到如今也沒了解到。因此也只能寫成這樣了。
總的來講區別並無多大。測試的產品變幻無窮,測試的思想是不變的。工具即便不一樣,只要理解原理作起來並無什麼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