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網絡服務之DNS

1」DNS拓撲圖
LINUX網絡服務之DNS
1,安裝包:yum install -y bind bind-utils
2,主要文件:/etc/named.conf 主配置文件 /usr/lib/system/named.service DNS服務控制單元
2」編輯配置文件/etc/named.conf
LINUX網絡服務之DNS
3」配置項說明
1,options:全局服務器的配置選項,即在options中指定的參數,對配置中的任何域都有效。
2,listen-on port:DNS服務實際是一個監聽在本機53端口的TCP服務程序。該項用於指定域名服務監聽的網絡端口。br/>3,directory:指定named從/var/named目錄下讀取DNS數據文件,這個目錄用戶能夠自行指定並建立,指定後全部的DNS數據文件都存放在此目錄下。
4,dump-file:當執行導出命令時將DNS服務器的緩存數據存儲到指定的文件中。
5,statistics-file:指定named服務的統計文件。當執行統計命令時,會將內存中的統計信息追加到該文件中。
6,allow-query:容許那些客戶端能夠訪問DNS服務,此處「any」表示任何主機。
7,zone:每個zone就是定義一個域的相關信息及指定了named服務從哪些文件中得到DNS各個域名的數據文件。
「**4**」編輯DNS數據文件/var/named/benet.com.zone
![](https://s4.51cto.com/images/blog/201712/26/d90c2b79dc37a42acf4a6f0d3b5347b6.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size_16,text_QDUxQ1RP5Y2a5a6i,color_FFFFFF,t_100,g_se,x_10,y_10,shadow_90,type_ZmFuZ3poZW5naGVpdGk=)
「**5**」參數說明
1,TTL:表示域名緩存週期字段,指定該資源文件中的信息存放在DNS緩存服務器的時間。(單位:秒)
2,@:表示本域,SOA描述了一個受權區域。
3,serial:表示區域文件的版本號。
4,refresh:指定了從域名服務器將要檢查主域名服務器的SOA記錄的時間間隔,單位爲:秒。
5,retry:指定了從域名服務器的一個請求或一個區域刷新失敗後,從服務器從新與主服務器聯繫的時間間隔,單位爲:秒。
6,expire:指在指定的時間內,若是從服務器還不能聯繫到主服務器,從服務器將丟去全部的區域數據。
7,Minimum:若是沒有明確指定TTL的值,則minimum表示域名默認的緩存週期。
8,A:表示主機記錄,用於將一個主機名與一個或一組IP地址相對應。
9,NS:一條NS記錄指向一個給定區域的主域名服務器,以及包含該服務器主機名的資源記錄。
10,CNAME:用來將一個域名和該域名的別名相關聯,訪問域名的別名和訪問域名的原始名稱將解析到一樣的主機地址。
6」啓動DNS並測試
1,使用 systemctl start named.service 命令進行啓動操做,若是啓動失敗可經過查看 " man named.conf " 查看幫助。
2,測試:客戶端配置/etc/resolv.conf : nameserver 192.168.1.1
3,域名測試能夠使用 ping , nslookup , dig命令: nslookup www.benet.com
4,先使用server命令確認是否使用本機做爲解析DNS:> server
5,再次輸入:> www.benet.com
(當顯示Address:192.168.1.1即爲解析成功)
至此DNS服務搭建完成!緩存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