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要使用RTP

一提到流媒體傳輸、一談到什麼視頻監控、視頻會議、語音電話(VOIP),都離不開RTP協議的應用,但當你們都根據經驗或者別人的應用而選擇RTP協議的時候,你可曾想過,爲何咱們要使用RTP來進行流媒體的傳輸呢?爲何咱們必定要用RTP?難道TCP、UDP或者其餘的網絡協議不能達到咱們的要求麼?html


本文就是根據我在RTP協議的學習和應用過程當中整理出來的思考,但願對你們有所啓發,同時,也歡迎你們留言探討,提出本身的想法和思考。ios


1.      維基百科的相關解釋算法


Reliable protocols, such as the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guarantee correct delivery of each bit in the media stream. However, they accomplish this with a system of timeouts and retries, which makes them more complex to implement. It also means that when there is data loss on the network, the media stream stalls while the protocol handlers detect the loss and retransmit the missing data. Clients can minimize this effect by buffering data for display. While delay due to buffering is acceptable in video on demand scenarios, users of interactive applications such as video conferencing will experience a loss of fidelity if the delay that buffering contributes to exceeds 200 ms.安全


像TCP這樣的可靠傳輸協議,經過超時和重傳機制來保證傳輸數據流中的每個bit的正確性,但這樣會使得不管從協議的實現仍是傳輸的過程都變得很是的複雜。並且,當傳輸過程當中有數據丟失的時候,因爲對數據丟失的檢測(超時檢測)和重傳,會數據流的傳輸被迫暫停和延時。服務器


或許你會說,咱們能夠利用客戶端構造一個足夠大的緩衝區來保證顯示的正常,這種方法對於從網絡播放音視頻來講是能夠接受的,可是對於一些須要實時交互的場合(如視頻聊天、視頻會議等),若是這種緩衝超過了200ms,將會產生難以接受的實時性體驗。微信


2. 爲何RTP能夠解決上述時延問題網絡


RTP協議是一種基於UDP的傳輸協議,RTP自己並不能爲按順序傳送數據包提供可靠的傳送機制,也不提供流量控制或擁塞控制,它依靠RTCP提供這些服務。這樣,對於那些丟失的數據包,不存在因爲超時檢測而帶來的延時,同時,對於那些丟棄的包,也能夠由上層根據其重要性來選擇性的重傳。好比,對於I幀、P幀、B幀數據,因爲其重要性依次下降,故在網絡情況很差的狀況下,能夠考慮在B幀丟失甚至P幀丟失的狀況下不進行重傳,這樣,在客戶端方面,雖然可能會有短暫的不清晰畫面,但卻保證了實時性的體驗和要求。app


3. 多播功能tcp


多播在網絡視頻會議方面有着很普遍的應用,它主要應用於這樣一種環境,即:ide



假設紅色的圓爲存放有視頻數據的流媒體服務器,其餘的圓爲鏈接到該服務器的各個客戶端,當全部的綠色的客戶端要求同時觀看紅色服務器上的某一個視頻時,若是服務器爲每一路客戶端單獨創建鏈接進行數據的傳輸,這樣明顯不太合理浪費帶寬,所以,多播技術能夠很好地解決這種問題,即同一份數據,由服務器發送到公共的多播地址,各個客戶端均監聽同一個多播地址來獲取數據,這樣,既節省了帶寬,同時也保證了各個客戶端所觀看的視頻的同步。


這樣的多播應用TCP協議是不支持的,而RTP協議在最初就是爲了實現相似的視頻會議的應用而誕生的,對其有很是好的支持。


4. RTP包頭中的流媒體特性


首先,咱們看看RTP的包頭。



V 版本。識別 RTP 版本。


P 填充。設置1時,數據包包含一個或多個附加填充比特,填充比特不屬於有效載荷。

X 擴展位。設置1時,在固定頭後面,跟隨一個頭擴展。

CSRC Count 包含 CSRC 標識符(在固定頭後)的數目。

M 標誌。標誌由描述文件(profile)文件定義。容許在比特流中標記重要的事件,如幀邊界。


Payload Type 負載類型。由具體的應用決定其解釋。某些profile 文件規定了從 Payload 編碼到 Payload 格式的缺省靜態映射。另外的 Payload Type 編碼也能夠經過非 RTP 方法實現動態定義。


Sequence Number 序列號。每發送一個 RTP 數據包,序列號增長1。接收端能夠據此檢測丟包和重建包序列。


Timestamp ―時間戳。反映了RTP 數據包中第一個字節的採樣時間。時鐘頻率依賴於負載數據格式,並在描述文件(profile)中進行描述。


×××C 同步源。該標識符隨機生成,旨在確保在同一個 RTP 會話中不存在兩個同步源具備相同的 ×××C 標識符。


CSRC 貢獻源標識符。識別該數據包中的有效載荷的貢獻源。


RTP包頭的規定中,咱們能夠很是清晰地看出,在RTP協議中,添加了很是多專爲流媒體傳輸所使用的特性,更加有助於應用於流媒體的傳輸。


好比用於幀邊界標記的M標誌位,方便接收端快速定位幀邊界;好比負載類型字段,用來告訴接收端(或者播放器)傳輸的是哪一種類型的媒體(例如G.729H.264MPEG-4等),這樣接收端(或者播放器)就知道數據流是什麼格式,而後使用對應的×××去解碼或者播放;好比時間戳字段,標識了數據流的時間戳,接收端能夠利用這個時間戳來去除由網絡引發的信息包的抖動,而且在接收端爲播放提供同步功能,等等。


所以,相比於直接使用TCP或者UDP來進行流媒體傳輸,這樣一個專門爲傳輸音視頻而誕生的網絡協議更加合適。


5. RTPprofile機制


RTP爲具體的應用提供了很是大的靈活性,它將傳輸協議與具體的應用環境、具體的控制策略分開,傳輸協議自己只提供完成實時傳輸的機制,開發者能夠根據不一樣的應用環境,自主選擇合適的配置環境、以及合適的控制策略。


這裏所說的控制策略指的是你能夠根據本身特定的應用需求,來實現特定的一些RTCP控制算法,好比前面提到的丟包的檢測算法、丟包的重傳策略、一些視頻會議應用中的控制方案等等(這些策略我可能將在後續的文章中進行描述)。


對於上面說的合適的配置環境,主要是指RTP的相關配置和負載格式的定義。RTP協議爲了普遍地支持各類多媒體格式(如 H.264, MPEG-4, MJPEG, MPEG),沒有在協議中體現出具體的應用配置,而是經過profile配置文件以及負載類型格式說明文件的形式來提供。對於任何一種特定的應用,RTP定義了一個profile文件以及相關的負載格式說明,相關的文件以下所示:

《RTP Profile for Audio and Video Conferences with Minimal Control》(RFC3551)

《RTP Payload Format for H.264 Video》(RFC3984)

《RTP Payload Format for MPEG-4 Audio/Visual Streams》(RFC3016)

等等,想了解更多能夠點擊這裏:http://en.wikipedia.org/wiki/RTP_audio_video_profile


說明,若是應用程序不使用專有的方案來提供有效載荷類型(payload type)、順序號或者時間戳,而是使用標準的RTP協議,應用程序就更容易與其餘的網絡應用程序配合運行,這是你們都但願的事情。例如,若是有兩個不一樣的公司都在開發因特網電話軟件,他們都把RTP合併到他們的產品中,這樣就有但願:使用不一樣公司電話軟件的用戶之間可以進行通訊。


6. RTP其餘的一些良好特性


(1)RTP協議在設計上考慮到安全功能,支持加密數據和身份驗證功能。


(2)有較少的首部開銷

TCP和XTP相對RTP來講具備過多的首部開銷(TCP和XTP3.6是40字節,XTP4.0是32字節,而RTP只有12字節)


7. 相關資源列表


這裏有些相關的RTP資源,但願對你們有所幫助。


(1)維基百科對RTP的介紹: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al-time_Transport_Protocol


(2)維基百科對流媒體的介紹: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reaming_media


(3)stackoverflows論壇關於RTP vs TCP的討論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361943/why-does-rtp-use-udp-instead-of-tcp


(4)關於RTP的負載類型和時間戳的講解

   http://ticktick.blog.51cto.com/823160/350142


(5) RTP FAQ

   Som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RTP


有任何疑問或者建議歡迎留言或者來信lujun.hust@gmail.com交流,或者關注個人新浪微博 @盧_俊 或者關注個人微信公衆號(@Jhuster)獲取最新的文章和資訊。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