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挖礦摘抄】2018-08-22 筆記

1.安全

 這就是比特幣發行和運做的基本原理。礦工貢獻算力進行大量計算來保持比特幣網絡的運行和穩定,而在計算過程當中礦工能夠獲得新發行的比特幣。雖然實際上發生了通脹,但我錢包裏的錢沒變少是不?而比特幣一個巧妙的設計就是新發行的比特幣是愈來愈少的,新增比特幣的發行是衰減的,因此雖然比特幣不是大多數人所認爲的通縮貨幣,但它的通脹率確實是愈來愈低,最終趨向於零的,而比特幣一旦發生了不可找回的丟失,它就會發生通縮。

2. 

舉個栗子,假設有10我的,其中9個好人,1個壞人。9個好人每一個人各有一個節點,而1個壞人偷偷註冊了10個節點(由於這是在互聯網上,註冊節點的成本約等於0),這樣總共有19個節點。若是按照最簡單的輪流(或隨機)進行記帳,壞人有超過50%的機率能夠得到記帳權,若是剩下9個好人節點對記帳有疑義了,由於壞人控制了10個節點,超過了總節點的一半,那他就能夠強行把有問題的帳記錄下來而且讓別人必需要接受這個帳本。網絡

看到這裏你們應該都明白了,由於在互聯網上創造節點的成本約等於零,因此壞人(攻擊者)能夠用近乎於零的成本創造大量節點,就能夠擁有整個系統的話語權(這也就是俗稱的「女巫攻擊」)。分佈式

若是用輪流(或隨機)進行記帳的模式,核心的問題就是:創造節點的成本約等於零→贏得大量記帳權的成本約等於零→攻擊系統的成本約等於零。致使極易產生攻擊!!!編碼

這個問題困擾了分佈式帳本發展多年...加密

...直到中本聰橫空出世!spa

中本聰的思路很簡單,就是不能按照輪流(或隨機)的模式進行記帳,而是每個節點必須要作必定的工做後才能贏得記帳權,這也就是所謂的工做量證實(Proof of Work,簡稱PoW)。這樣,攻擊整個系統的成本,就會從基本爲零的成本變爲很是高的成本(由於要執行必定的工做)。設計

3.
比特幣的機制會自動調節解題難度,從而保證區塊與區塊的出塊間隔在10分鐘左右,這也就是比特幣的出塊速度。
 
4.

整個過程當中,主要依靠的是算力,算力越強,就能夠在同等時間驗算更多的解,從而能夠更快的找到正確的解。這樣,要攻擊這個系統,就須要很是強的算力(通常來講認爲須要整個系統51%以上的算力),從而使比特幣的體系安全性很是高效率

而爲了鼓勵你們進行記帳,一方面贏得記帳權節點,能夠得到一次性的必定數量的比特幣獎勵,同時能夠得到記帳的交易手續費。這也就是俗稱的挖礦比特幣

 5.
礦池會集合許多礦工的計算能力來挖礦。當挖到block的時候,根據每一個人的算力佔總算力的比例來進行分成。因此你纔會獲得微量的比特幣。
 
6.
 
-1.目前比特幣所有帳本信息能很好的保存在一臺普通的電腦上,這也是Core他們堅持不擴容的緣由之一。另外根據摩爾定律,就算小擴容其實影響不大。
-2.僅僅下降交易費那麼曠工沒有動力,交易將更擁堵。固然這裏有目前比較承認的取代方案POS。上面說的是挖礦是工做量證實即POW(Proof of Work),而POS的全稱Proof of Stake,即股權證實。簡單來講,就是一個根據你持有貨幣的量和時間,給你發利息的一個制度,有利於刺激所有用戶參與,更去中心化。
-3.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是匿名的,雖然你能看到紀錄,可是你不知道是誰,一樣你能夠有多個匿名帳戶,中心化的你肯定你能保密部分信息?
-4.不知道你這數據哪裏來的,確實如今交易量少,緣由不少,有支付場景弱,幣價過高,大多數人持幣待漲等多種因素。忽然想到另外一個因素,目前大量的幣集中在交易所,不少交易所其實是虛擬交易,當你要提幣的時候纔是真實交易,這樣也大幅下降了真實交易量。
 
 
7.
挖礦的風險不只於此,16年7月開始,比特幣網絡發行比特幣數量就減半了,即每10分鐘,每一個區塊只包含12.5個比特幣,意味着相同算力挖出的比特幣也會相應減小。但另外一方面,幣價也有上升可能。同時還伴隨着斷電、機器維護折舊等風險。
 
8.
在比特幣的世界裏,大約平均每10分鐘會產生一個區塊。全部的挖礦計算機都在嘗試打包這個區塊並提交,而第一個成功生成這個數據塊的人,就能夠獲得一筆比特幣報酬。最初,大約每10分鐘就能夠產生50個比特幣的比特幣報酬。可是該報酬每4年減半,如今每10分鐘比特幣網絡就能夠產生25個比特幣。

 9.
評論區有人問,這 500元是哪兒來的?我這裏也簡答講一下。

1. 比特幣平均差很少每10分鐘產生一個區塊,這個區塊能打包的交易數量是有限的,咱們就算800筆吧。可是呢,曠工不會無緣無故給你打包交易到並廣播,因此須要收取手續費。並且,因爲交易的人不少, 先打包誰的交易也取決於手續費的高低。因此你能夠看到,如今比特幣火熱了,手續費水漲船高

2. 咱們都知道比特幣總量2100萬個,發幣機制是逐年遞減。當曠工第一個成功打包這個區塊並廣播,而且是最長的鏈的話,那麼他還會得到獎勵,目前只有12.5個比特幣。最開始是50個,已經衰減2次了。這裏固然還有小問題,好比爲何要最長鏈,怎麼肯定是最長鏈,哪些鏈會被拋棄?若是你們有興趣再深刻說說。

以上就是曠工的獎勵。2017/12/8更新。 
 
10.
 

比特幣會一直增長下去,豈不是會嚴重通貨膨脹

比特幣會一直增長下去,豈不是會嚴重通貨膨脹

中本聰說,這一點我也想到了。前面忘了說了,我給礦工組織的操做細則手冊會說明,剛開始咱們協議每生成一頁帳簿,獎勵小組50個比特幣,後面,每當 帳簿增長21,000頁,獎勵就減半,例如當達到210,000頁後,每生成一頁帳簿獎勵25個比特幣,420,000頁後,每生成一頁獎勵12.5個, 依次類推,等帳簿達到6,930,000頁後,新生成帳簿頁就沒有獎勵了。此時比特幣全量約爲21,000,000個,這就是比特幣的總量,因此不會無限 增長下去。原理

沒有獎勵後,就沒人作礦工了,豈不是沒人幫忙確認交易了

到時,礦工的收益會由挖礦所得變爲收取手續費。例如,你在轉帳時能夠指定其中1%做爲手續費支付給生成帳簿頁的小組,各個小組會挑選手續費高的交易單優先確認。

礦工若是愈來愈多,比特幣生成速度會變快嗎

不會。中本聰解釋,雖然能夠任意加入和退出礦工組織,致使礦工人數變化,每一個礦工也會拿到一個編碼生成器,不過我已經在編碼生成器中加入了調控機制,當前工做的編碼生成器越多,每一個機器的效率就越低,保證新帳簿頁生成速率不變。

雖然每一個人的代號是匿名的,但若是泄露了某我的的代號,帳簿又是公開的,豈不是他的全部帳目都查出來了

確實是這樣的。例如你要和某人交易,必然要要到他的代號才能填寫交易單。由於收款人一欄要填入那人的代號。不過中本聰說能夠提供無限制的保密印章,建議每一次交易用不一樣的保密印章,這樣查帳簿就追查不到同一我的的全部帳目了。

答疑完畢。

11.
越到後面,靠的都是交易之間的手續費維持。
 
12.
目前(UTC2017年8月20日)BTC大體的狀況是從2016年11月起每確認一個區塊確認者能夠得到12.5個BTC;轉帳手續費是低於0.01BTC必須支付最少0.0001BTC的手續費,能夠自選多付,目前最可能是0.0005;實際使用場景。。呃
 
到2044年,確認一個區塊能獲得的獎勵就會降到0.09765625個,事實上到2032年每一個區塊的獎勵就小於1個了(0.78125),真要等到2140年全挖完了礦工們能得到的收入就只有轉帳手續費了,
 
13.
 交易有手續費,區塊獎勵減小會引發手續費的上漲。
 

礦工收入=新區塊獎勵+交易手續費。

因此,只要有人在用,比特幣就挖不完。

剛查了一下,新塊獎勵12.5,某塊總手續費5.6,下次獎勵減半兩者就接近了。

屢次減半以後新塊獎勵將會低於0.0001BTC,小於任意一筆交易的手續費,多年以後將會減到0.00000001BTC,再減半=0.00000000BTC。

新區塊獎勵=幣初始發行

交易手續費=幣銷燬重鑄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
本站公眾號
   歡迎關注本站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