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服務商到了認真考慮「自動化」的時候了

一些企業或機構在採用雲計算架構以後發現,IT系統的響應速度不只沒有顯著提升,反而變慢了,這從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採購雲服務的積極性。形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緣由是雲解決方案或雲服務缺少自動化的能力。「通過十多年的發展,當雲計算從最開始的局部應用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化,已經在不少領域獲得***,雲的複雜性伴隨規模性也逐漸顯現出來,尤爲對以大型數據中心爲承載的綜合雲計算系統尤爲如此,這時就迫切須要加強雲的自動化能力和敏捷性。」無錫華雲數據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如下簡稱華雲數據)首席技術官鄭軍表示,這纔是深化雲應用的正確途徑。算法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雲計算產品有不少特徵,常常被人說起的包括高性能、安全性、穩定性、可用性等,但其中很是重要但又不多有人說起的還有自動化這一特性。爲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安全

雲計算從誕生到走向成熟有一個過程,簡單歸納起來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用戶最早了解雲計算的基礎架構,談論最多的是IaaS和各廠商推出的雲主機產品;第二階段,用戶但願將更多的應用和數據遷移到雲中,所以廠商推出了更多種類的雲計算產品,除了雲主機之外,雲存儲、數據服務、軟件定義的網絡等產品也日漸流行;第三階段,也就是當前這個階段,雲計算已經從最初的小規模嘗試發展到大規模應用,規模化是雲計算髮展的必然特徵。單個雲計算產品已經很難知足用戶的需求,用戶須要功能更豐富、部署速度更快、使用更方便的雲解決方案和服務,這就要求一個完整的雲計算解決方案必須在後臺將全部單個的雲計算產品無縫組合,根據用戶的需求實現自動部署、配置和運維,下降Capex投資成本與Opex運營成本。目前的技術趨勢也正在驗證這一點,從早些年的Web Service到分佈式計算到如今諸如「微服務」概念和技術的出現。服務器

「之前,用戶關心的是有或沒有某些雲功能。如今,用戶更關注的是如何用好已有的這些功能,充分發揮其價值。」鄭軍表示,「這和智能手機的發展有些類似。之前,在非智能手機佔據主流的時代,人們即使擁有一部功能簡單的智能手機就很是知足。如今,智能手機已經成了主流,人們更關注哪一種智能手機操做系統更易用更流暢,更能全面知足用戶的需求。」網絡

Gartner進行了一項調查,74%的受訪者認爲,要實現業務的增加,迫在眉睫的任務是提升基礎架構的自動化程度。架構

企業在搭建統一資源池和虛擬化方面已經有了質的突破,如今更須要縱深化的私有云產品,能夠打通IaaS和PaaS層,提供應用驅動的綜合資源服務,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虛擬化的階段。從用戶的需求看,他們對雲的敏捷性、高效性和彈性的要求愈來愈高,須要更加自動化的雲。框架

「自動化是雲的高級功能,同時也是辨識雲計算是否成熟的重要標準。」鄭軍認爲,「無論是用戶仍是開發者,如今已經到了要認真考慮自動化這一問題的時候。」運維

像生產流水線同樣重要

爲何如今纔將自動化這個問題提上議事日程?分佈式

在雲計算應用的初始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實現虛擬化。可是如今,企業用戶對雲的需求已經遠超虛擬化,須要雲計算提供對硬件、軟件和服務等各方面的支撐已經遠遠超越了虛擬化。隨着移動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應用的興起,大多數企業開始業務轉型,從一個傳統的IT管理者逐漸轉型爲對外的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和對內的業務服務提供者。ide

「雲計算髮展到必定階段,應用從簡單到複雜,若是沒有自動化,雲的運維將是很是困難的。」鄭軍一語中的,「若是沒有自動化,企業想上線一個大數據的複雜應用,學習曲線很高,實施的難度會增長。福特汽車公司的創立者亨利·福特對於汽車工業的最大貢獻就是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條汽車生產流水線。這種自動化的生產方式對於汽車工業的規模化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做用。今天,自動化對雲的重要性也是如此。」微服務

試想一下,用戶只要輸入簡單的命令行或者「拖拉拽」這樣的直觀簡單的交互式操做,後臺成千上萬臺機器就能自動建立各類複雜服務。這就是自動化的魅力所在。對於用戶來講,自動化的最大價值在於,它能夠屏蔽IT後臺的技術複雜性。用戶最關心的仍是SaaS應用、App應用,而不會在乎IaaS或PaaS層是如何對雲應用進行支撐的,更沒必要知道OpenStack、Docker這些技術是如何發揮其做用的。「自動化能夠屏蔽技術的複雜性。用戶只要提出需求便可,後臺能夠自動化地提供用戶所需的各類雲資源和功能。」鄭軍告訴記者。

不少調查顯示,目前阻礙中國用戶上雲的最大問題是雲的安全性。其實,雲的安全性、可靠性並非技術不能解決的問題,而是用戶心理上的問題。不過,雲的複雜性這個問題倒是能夠經過技術手段解決的,那就是實現雲的自動化。在不少企業中,IT人員是不懂業務流程的,這就在業務應用與IT解決方案之間設立了一道屏障。只有讓應用與IT相匹配,才能理順業務流程,創造價值。可是,要讓每一個企業都配備既懂IT又懂業務的人是很難的,並且培養這樣的人才成本很高。舉例來講,假如一個企業購買一個大型ERP系統就花費了上千萬元,實施和系統整合又要花去兩年時間,那麼在一個須要業務快速創新的時代,這樣的速度恐怕不能令企業滿意。自動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拿來主義」與定製化開發

目前,國內雲服務提供商的自動化水平還有待提升。雖然各雲服務商均可以提供數十種甚至更多的雲計算產品,但並不能徹底作到將這些產品的技術後臺打通,實現自動化的資源供給和運維。華雲數據將發佈一些與資源管理相關的新產品,不斷提高自身雲平臺的自動化水平。

之前,應用相對較少且部署簡單,企業的IT人員能夠採購軟件和硬件,而後經過人工部署和管理。可是如今,隨着應用增多,軟件升級日益頻繁,手工配置已經跟不上應用發展的速度。IT系統要具備根據應用的需求自動升級、橫向擴展的能力。在非自動化的狀況下,企業管理100臺服務器設備,可能須要幾我的甚至更多的專職團隊,但在實現自動化後,管理一樣多的設備可能只須要一兩我的,不只減小了人工干預可能形成的錯誤,並且運維成本更低。自動化既是用戶的需求,也是廠商努力倡導的技術發展方向。

「之前在企業中,IT運維要由兩組人完成,一組負責系統運維,另外一組負責網絡運維,兩組人專職不一樣。如今,雲計算要把全部系統、軟硬件打通,實現總體運維的自動化。」鄭軍強調說。

這是一個開源時代。爲了打造更優化的雲平臺,實現自動化,須要用到開源技術。使用開源技術能夠避免用戶被廠商綁定。但須要注意的是,任何開源技術不能拿來就用,而要在開源技術的基礎之上針對企業的特定需求進行定製化的開發、優化和測試,這樣才能保證開源技術用到刀刃上。對於研發企業應該如何選擇適合本身的開源技術,鄭軍給出了建議:第一,企業要掌握一些核心的算法,並將開源技術與公司的開發戰略緊密結合;第二,企業要在開源技術的基礎之上進行定製化開發,進行必要的系統級優化與工程測試,將開源技術融入本身的產品體系中;第三,企業要利用敏捷開發的方式,進行迭代式創新,不斷豐富產品的功能。

「OpenStack是一個優秀的平臺,並且也是業界的一個標準,聽從這個標準進行開發能夠保證與業界的主流趨勢同步。不過,OpenStack平臺自己的穩定性還要再提高,並且它只提供基本的Framework框架平臺,企業基於這一平臺進行復雜高級功能的開發,必須掌握必定的技術方法。」鄭軍表示。

夯實雲數據中心基礎架構

如今的一種趨勢是IaaS和PaaS會進一步融合。鄭軍認爲:「從技術發展的趨勢看,IaaS與PaaS要融合,但有時爲了知足不一樣客戶的需求,IaaS、PaaS也要分開,由於有的客戶須要單獨的IaaS或PaaS。但更多用戶關心的是應用,而不是具體的技術實現方式。咱們的雲計算系統爲App應用提供統一的資管和服務,IaaS、PaaS都是一種資源組織形式。對於像華雲數據這樣的綜合雲服務提供商來講,必需要作的是打通IaaS和PaaS層,提供一個總體的雲計算解決方案。」

Gartner的調查數據顯示:自2013年以來,混合雲在全球的採用率逐步提升,亞太和日本地區混合雲的採用率已達24%;基礎架構的自動化和基於混合雲的創新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不少用戶之因此選擇混合雲,就是由於混合雲具備敏捷性和靈活性。

一些已經創建了私有云的用戶逐漸認識到,一些非關鍵性的應用和數據能夠放到公有云中,不只使用方便,並且成本較低。鄭軍認爲,混合雲服務比拼的是可靠性和可用性。華雲數據已在全國的15個城市擁有20個數據中心,能夠提供多樣化的雲化產品組合,以及領先的雲化支撐運營能力。「經過互聯網服務,雲計算不區分地域。但綜合考慮具體的實際狀況,區域雲數據中心的選擇能夠優化服務。好比,華雲數據在武漢的數據中心能夠爲當地客戶提供就近服務。而有些雲服務商因爲在當地沒有數據中心,只能依靠異地的數據中心提供服務,從服務的可靠性、鏈接性、成本等方面綜合考慮,華雲數據佔據優點。」鄭軍介紹說。

2015年,華雲數據的業務重點之一是不斷優化和壯大現有的雲數據中心基礎資源,同時提高自身的研發能力,夯實雲數據中心基礎架構,爲客戶提供更好網絡資源、計算資源和不一樣種類的雲服務。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