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新增硬盤的分區,格式化與掛載html
本篇教程內容爲怎樣對Linux新增硬盤進行掛載,因此若是有準備新增硬盤可是有各類問題的,請參看本篇教程。node
咱們先說說什麼是掛載?windows
咱們知道Linux中的全部設備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儲的,因此掛載是將一個存儲設備掛接到一個已存在的目錄上,而咱們要訪問存儲設備中的文件,必需要將文件所在的分區(注意須要先分區)掛載到一個已存在的目錄上,經過目錄來訪問存儲設備中的文件。ide
掛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以前還須要分區和格式化,那麼爲什麼要進行格式化呢?緣由在於操做系統必需要按照必定得方式來管理磁盤,而只有格式化才能使磁盤的結構被操做系統識別。 工具
因爲本人的Linux是CentOs並安裝在虛擬機中,全部將在虛擬機中演示硬盤掛載過程。oop
找到虛擬機設置,點擊進入。以下圖:spa
點擊硬盤,點擊下面的添加。選擇默認推薦的SCSI磁盤格式:操作系統
一路點擊下一步:命令行
咱們仍爲其分配20G的大小。orm
完成後能夠看到硬件中有一個新硬盤,大小爲20GB,咱們點擊肯定便可開機啓動。
分區:
下面咱們進入Linux系統中,下面來進行磁盤的分區,在Linux中一般使用的磁盤分區工具爲fdisk。fdisk分區工具中有一些經常使用的子命令,咱們先來熟悉一下。
Fdisk <硬盤設備名>: 對指定的硬盤進行分區操做
Fdisk -l :顯示指定硬盤分區表信息
Fdisk -d:刪除一個硬盤分區
Fdisk -n:建立一個分區
Fdisk -p:列出硬盤分區表
Fdisk -q:退出fdisk,不保存更改
Fdisk -w:把設置寫入硬盤分區表,而後退出。
熟悉了這些命令後,咱們就能夠開始進行分區了。
[root@localhost ~]# fdisk -l
磁盤 /dev/sdb:21.5 GB, 21474836480 字節,41943040 個扇區
Units = 扇區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區大小(邏輯/物理):512 字節 / 512 字節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節 / 512 字節
使用上面的命令能夠獲得剛纔咱們添加的那塊硬盤信息。
咱們的要求是分一個主分區,一個擴展分區,和兩個邏輯分區
首先咱們添加一個主分區:
咱們爲主分區設置的大小爲:2GB
分區號 (1-4,默認 1):
起始 扇區 (2048-41943039,默認爲 2048):
將使用默認值 2048
Last 扇區, +扇區 or +size{K,M,G} (2048-41943039,默認爲 41943039):+2G
分區 1 已設置爲 Linux 類型,大小設爲 2 GiB
咱們將剩下的磁盤大小所有留給擴展分區,以下圖:
下面咱們來分邏輯分區,將5號邏輯分區設爲2GB,6號邏輯分區設爲16GB:
咱們使用子命令p命令能夠看到剛纔的分區:
注意此時咱們退出到命令行時,必定要注意使用子命令w:該命令的含義是將設置寫入磁盤分區表,而後退出。若是直接退出,則以前的內容不保存更改。
格式化:
分區以後,咱們將主分區格式化爲fat32的文件系統,兩個邏輯分區格式化成ext3的文件系統。
咱們使用mkfs命令,經常使用格式爲:mkfs [option] device
其經常使用參數爲:-t:是指將文件系統轉爲其餘格式。例如:mkfs -t vfat /dev/sdb1
是指將目錄/dev/sdb1掛載的文件系統轉化爲fat32類型
[root@localhost ~]# mkfs -t vfat /dev/sdb1
mkfs.fat 3.0.20 (12 Jun 2013)
[root@localhost ~]# mkfs -t ext3 /dev/sdb5
mke2fs 1.42.9 (28-Dec-2013)
文件系統標籤=
OS type: Linux
塊大小=4096 (log=2)
分塊大小=4096 (log=2)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131072 inodes, 524288 blocks
26214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第一個數據塊=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536870912
16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819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Allocating group tables: 完成
正在寫入inode表: 完成
Creating journal (16384 blocks): 完成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完成
[root@localhost ~]# mkfs -t ext3 /dev/sdb6
mke2fs 1.42.9 (28-Dec-2013)
文件系統標籤=
OS type: Linux
塊大小=4096 (log=2)
分塊大小=4096 (log=2)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1048576 inodes, 4193536 blocks
209676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第一個數據塊=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4294967296
128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819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819200, 884736, 1605632, 2654208,
4096000
Allocating group tables: 完成
正在寫入inode表: 完成
Creating journal (32768 blocks): 完成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完成
這樣便可將將主分區與邏輯分區格式化爲合適的文件系統。
掛載:
作完了分區和格式化,下面終於該掛載了,爲什麼要掛載?咱們在前面的內容中已經說明。下面咱們來了解一下掛載命令:mount
格式:mount [-參數] [設備名稱][掛載點]
-t vfstype:指定文件系統的類型,一般沒必要指定,由於mount會自動選擇正確的類型。
經常使用類型有:vfat(Windows 9x fat32),ntfs(windows NT ntfs)
-o option:主要用來描述設備或檔案的掛接方式
經常使用類型有:loop(用來把一個文件當成硬盤分區掛接上系統)
Ro:採用只讀方式掛接設備
Rw:採用讀寫方式掛接設備
咱們用mount命令掛載sdb1和sdb5到/mnt/sdb1和/mnt/sdb5
首先建立目錄:[root@localhost ~]# mkdir /mnt/sdb1 /mnt/sdb5
掛載:
[root@localhost ~]# mount -t vfat /dev/sdb1 /mnt/sdb1
[root@localhost ~]# mount -t ext3 /dev/sdb5 /mnt/sdb5
輸入mount回車,在輸出裏能夠看到系統裏全部掛載的文件系統:
能夠看到剛纔掛載的分區已成功掛載到所建立的兩個目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