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 我怎樣走上程序員這條不歸路

題目是從別人的文章沿用的, 同類文章:
https://weibo.com/ttarticle/p...

編程以前的經歷

我第一次碰電腦是在三年級, 大約 2000 年, 學校機房,
由於有臺商捐助學校的緣由, 有了個新機房, 班主任帶着咱們體驗了一下.
Windows 電腦, 純色的桌面, 印象深就是就演示了一下繪圖板之類的.
別的地方, 好像老家看到過一次年紀大的回來玩遊戲, 電腦, 可是還不懂.
後來轉學到縣城, 在老爸單位碰過幾回, 畫圖板, 知道了能夠打印.
五年級, 大約 02 年, 學校課程有 Flash, 上了, 學了基礎操做, 後來幾乎忘光.html

第一次知道百度是初中, 大概初二, 04 年左右, 在老師辦公室,
忘了什麼課表明, 跟外地回來的同窗去交做業啥啥, 有事借用了一下,
當時看過第一推進那本弦論書, 很好奇但沒消息, 結果在百度上搜到不少,
第一次遇到這樣科技, 感受仍是極爲奇妙的, 可是初中基本沒有相關的課程.
初中學業重, 要說學校上過, 大概也是一些辦公軟件相關的.
中考結束之後同窗帶 MP3 到學校, 那是我第一次親眼看人戴 MP3.前端

第一次碰代碼是高中教的 VB, 大約是 07 年, 一兩個學期的課程,
基本的控制結構彷佛都上過, 至於界面, 是拖出來的.
難度不怎麼樣. 但要說記憶最多的, 仍是同窗折騰班級電腦的事情,
玩極品飛車, 被熊貓燒香感染, 魂鬥羅, 谷歌地球, 還有各類小視頻,
由於沒有多少操做電腦的經驗, 那臺電腦我也極少碰, 特別是遊戲.
後面由於同窗買電腦報的雜誌, 老是接過來看, 雖然不懂, 可是意識到有多強大.
個人 QQ 號是有次去同窗家而後幫我註冊, 當時我也是不懂.
最初那些基礎知識是回家在我爸單位訓練出來的, 看各類東西, 認識了瀏覽器.
由於在外地上學, 這種經歷上的差距很讓人受刺激的, 算是惡補的狀況.
由於這些事情, 我媽還抱怨我回家就知道電腦, 明明回家都不多.
後來由於一些不愉快的經歷, 我高三時候終於家裏買電腦了, 對我媽是負擔.
高考之後心態就差, 因此暑假折騰了幾個月電腦, 經常使用的軟件終於熟悉了, 19 歲.git

這些經歷大部分跟編程自己無關, 到大學前也沒本身寫過程序的.
可是這些決定了後來的我, 玩遊戲最初對我來講是極爲奢侈的,
如今環境固然改變了不少, 可是也讓我對於遊戲的興趣點的閾值極高.
更重要的是面對計算機無窮的知識量和算力, 感到本身多麼無能.
後來我很迫切須要作的就是學會更深刻使用計算機的能力, 不論叫作什麼.程序員

第一段程序

"如何成爲黑客"的文檔對個人影響很大, 文章鮮明指出要學 Linux, Python, HTML,
https://translations.readthed...
學校大一不讓帶電腦, 我都是在學校圖書館機房上網, 天天有限額,
由於機器會自動格式化, 因此我還得用 U 盤保存不少我的配置,
當時試着在 U 盤上裝過 Ubuntu, 綠色版 Chrome, 各類繁瑣的東西,
藉助搜索引擎看了不少東西, 之前沒看過, 也對國外有些瞭解, 英文內容還沒接觸.
從那時候開始試着用 Ubuntu, HTML 也開始學了.github

大二開始帶電腦了, 裝了雙系統, 不過 Linux 因爲學校網絡問題, 長期鬥爭,
dr.com 會自動斷開的問題, 致使個人上網體驗極爲不佳,
直到後來我加入社團不少時間呆在社團辦公室, 纔算是解決了 Linux 上網問題.
提及來, 當時社團還有人買比特幣, 2013 左右, 當時對錢不懂徹底沒注意到.
我最開始學的是 HTML, 慢慢發現不夠又學了 CSS, 固然仍是不夠的.編程

學 Python 主要就是數學運算的事情, 後來的 Octive 也是相似的.
前面折騰過雙平衡三進制這個東西, 就須要程序來實現計算功能,
學校課程裏面, 那幾年有 C, Matlab, R, 基本上對我來講用不上,
而 Python 提供了很簡單豐富的數據結構和計算功能, 正好能夠用.
我用 Python 斷斷續續實現了一個簡單版本的四則運算, 當時頗有成就感. 21 歲.
https://github.com/dual-balan...segmentfault

學 JavaScript 原本是爲了動效的, 當時因爲 Node.js 興起, 有一些想法,
並且對於聊天室這種東西很着迷, 因此當時用原始的手法寫了一個聊天室,
https://github.com/jiyinyiyon...
當時在論壇上跟阿里 NAE 的人聊上了, 就用了他們的平臺跑起來,
結果上線沒幾分鐘被刷屏, 沒多久把應用整個弄崩了, 後面再沒有好好用起來.瀏覽器

中間是經過社區接觸了 CoffeeScript, Node.js 這些東西, 慢慢在學,
加上用了幾年 Linux, 到大三快結束的時候認識了學校技術社團的人,
跟社團的同窗混在一塊兒之後, 接觸到的東西也愈來愈多了, 網上的東西也愈來愈多.
因此那幾年攢了最初編程從業的相關技能和知識面, 固然還有 Git.
前端來講, 當時只是 jQuery 的水平, 複雜度徹底不夠, Backbone 學了沒學會.
其餘的一些, 在 Hacker News 是接觸到的有不少了,
Haskell, Clojure 雖然不會寫, 看是看過很多別人扯淡和評價的.
後來被室友拉去學校招聘會, 遇到有人招我就去了, 程序員不歸路開始了.網絡

回顧

最近看到社區裏一些朋友的經歷, 時不時感到感慨, 如今真太快了,
拋開家境來講, 如今這代人遇上了國家強大向外輻射影響力的時候,
社區跟國外科技巨頭的互動愈來愈多的, 想象和發揮的空間也是很是大.
並且個人將近成年的時候纔開始學編程, 中間經歷很多的思惟的轉換,
可是更年輕的人來講, IT 這些東西, 就是生活當中天然而然存在的東西,
不管是設備, 教程, 仍是幫助的渠道, 甚至隊友, 都多得多得多.
更讓人羨慕的固然仍是在人生在有創造力的年紀, 已經具有了大量的技能了.數據結構

固然我在同齡當中已經很幸運了, 我參與了早期的 Node.js 中文論壇,以及後來的 React 中文社區在線上的工做, 還有如今的 Clojure 中文等等.能力有限, 只是作各類邊角的推進工做, 後來逐漸認識這麼多人.如今生活和心態上的負擔逐年增長了, 參與社區的深度基本上就會減小.仍是但願本身投入了精力的那些技術棧和工具之後能發揚光大吧.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