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數字化轉型升級,就是以數字技術優化傳統資源,企業須要謹慎地選擇合適的技術逐步完成本身的數字化戰略。以推出輕舟微服務平臺的網易云爲表明,雲計算公司正在微服務領域發力,促進企業數字化創新。那麼,微服務對數字化轉型意味着什麼?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爲何必定要引入微服務?html
所謂微服務架構,根據微服務架構大神Martin Fowler的描述,就是以業務域或業務功能爲邊界,將一個大而全的應用拆分爲能夠獨立開發、獨立部署、獨立測試、獨立運行的一組小的應用,而且使用輕量級,通用的機制在這組應用間進行通訊。簡而言之,微服務就是把一個大型系統分割成多個小而自治的系統,這體現了一種化整爲零的思想(分治),實現業務、數據和物理資源的分散化管理。「服務」與傳統的「組件」很類似,都是構造軟件的「零部件」。以傳統軟件研發的視角來看,微服務的就是傳統組件技術在雲端以插件化形式的天然映射。固然,微服務圍繞業務分工的粒度更細,整個分佈式系統的協做也更爲複雜。架構
與微服務架構相對應的是單體架構,單體架構的特色是組件高度耦合致使開發部署效率低、單體結構致使可用性差、單體部署致使彈性缺失,微服務架構則具有迭代更快(各模塊獨立開發、部署)、質量更好(去雪崩效應,秒級恢復)、應對爆發(架構到資源全彈性伸縮)等優點,能夠快速響應業務需求,靈活應對業務峯值,實現業務服務永不宕機。併發
不管國內外,微服務技術在互聯網公司快速發展的過程當中已經發揮了重要的做用。國外早期的表明是Netflix公司,在2008年由於全站癱瘓被迫停業3天后,Netflix痛下決心進行服務化架構改造,通過將近10年的努力,該公司實現了從單體架構到微服務化的變遷,支撐了業務的千倍增加,併產生了一系列的最佳實踐,開源了大量的微服務工具。框架
國內的如網易考拉,日活迅速增加到千萬級,這項電商業務面臨快速迭代和高併發的挑戰,通過不斷的服務化改造,拆分紅了400多個工程,不只實現了61八、雙11所需的彈性擴容,產品迭代次數也從天天2次變動到天天1000次變動的飛躍,而且輕舟微服務平臺的服務治理、自動化測試、APM等工具的支持下,軟件產品質量提高了52%。運維
來自互聯網的最佳實踐,是否符合傳統企業業務的需求,這是CIO思考的問題。一些傳統企業核心業務上雲動力不足,就在於這些業務在集中式架構上運行穩定,遷移到分佈式架構沒有價值,反而要承擔遷移的風險。但微服務不一樣,從企業內部來看,採用不一樣技術建設的孤立的信息化系統須要有效整合,此前傳統的基於ESB(企業服務總線)的SOA的嘗試,本質上就是要解決企業內部異構系統集成的問題,只是粗粒度的服務和複雜低效的通訊方式使得SOA難以大規模應用,而微服務架構採用輕量的API調用服務,通過了互聯網公司大規模業務的驗證,不存在相似的問題。分佈式
更好的機遇是,當前互聯網公司已經在實踐中造成了成熟的微服務工具平臺,能夠幫助傳統企業解決微服務化的各類挑戰。例如,網易雲輕舟微服務平臺是誕生於網易內部的一套面向微服務化架構的基礎設施,重點解決微服務管理、註冊發現、服務治理、應用性能監控和鏈路跟蹤等問題,是網易考拉、網易雲音樂、網易雲課堂等各產品微服務化架構的基礎,該平臺已經產品化,應用於各個行業。微服務
從外部因素來看,數字化的衝擊和業務創新的需求是不可避免的,傳統IT對創新支撐不足也無需爭議,微服務架構支持更快的響應與上線速度、資源與應用的全面彈性伸縮、應用服務的高可用、細粒度的資源配置等能力,正是企業探索創新業務、應對需求不明確的挑戰的必備能力。另外一方面,大型互聯網公司對產業互聯網的探索,也倒逼傳統行業從新思考敏捷迭代、DevOps的軟件工程,對接到互聯網業務,以維持企業的行業競爭優點。將應用拆分紅多個很小的微服務以後,CIO可讓小團隊在幾周或者幾天內開發、測試和部署一些新特性,並在測試結束後以最快的速度投入生產,加速創業業務孵化,而在傳統單體架構下,新版本的發佈是不可能這麼容易實現的。高併發
因此,當前CIO須要思考如何將微服務引入現有的IT體系。事實上,Gartner於2014年就提出了「雙模IT」的理念,很多CIO雖然對於這個概念並不敏感,卻出於業務發展須要,天然而然地造成了雙模IT的部署,穩態面向核心業務,支撐企業業務穩定、可靠、低成本的運行,敏態面向互聯網業務需求,解決增量的問題。根據Gartner的調研數據,目前私有云的應用方向之一是True Cloud,不一樣於用虛擬化+自動化的方式把傳統應用遷移到私有云的Cloud-Inspired模式,使用True Cloud模式的用戶主要利用開源與互聯網相關的技術構建類公有云的私有云,特色是敏捷、快速交付、快速迭代,可以應對未知的需求。目前,這類私有云用戶佔到了15%。工具
敢於探索微服務與自身業務相結合的行業先鋒,已經從微服務技術應用中獲益匪淺。以網易雲輕舟微服務平臺爲例,該平臺已經在物流、工業和金融等領域獲得了深度應用。在物流行業,輕舟微服務平臺幫助客戶實現了服務化開發框架及容器化部署平臺,以支撐更大的業務量,更快知足能業務靈活變更須要,使得項目從需求到交付週期縮短40%,並經過實時監控和調度,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節約了大量的成本。post
在工業領域,企業客戶利用輕舟微服務平臺,根據工業業務場景的實際需求,搭建了應用全生命週期管理的一站式工業互聯網雲平臺,以落實其智能製造的戰略目標。客戶將傳統工業業務抽象成一個個業務服務,造成業務中臺,經過業務服務的總和以及數據的有效利用創造出新的價值。同時,客戶基於工業互聯網雲平臺創建統一的研發中心,將分散在多個廠區的開發人員集中利用起來,在同一架構上快速協做,改變了傳統的溝通模式,大大下降了人力成本。
在金融領域,客戶藉助輕舟微服務平臺,搭建了統一的容器雲,提升了資源利用率和彈性伸縮能力,並經過容器的快速部署和啓停能力,提升了產品的部署效率和迭代效率。同時,客戶將業務系統進行微服務改造,簡化了運維複雜度,提高了產品開發效率、應用性能和穩定性,並優化了開發、測試以及運維流程和工具,有效縮短了開發測試周期,並提升了IT運維水平。
綜上所述,微服務架構能夠爲業務帶來加快業務迭代速度、提高業務可用性、靈活應對業務峯值、促進業務系統互通等價值,這些價值對於傳統行業實現數字化創新、獲取競爭優點也是不可或缺的,而網易雲輕舟微服務平臺等通過大規模業務驗證的微服務工具,能夠幫助企業快速完成微服務化的改造,得到微服務帶來的好處。
相關文章:
【推薦】 NGUI可展開列表的實現
【推薦】 CopyOnWriteArrayList源碼解析
【推薦】 數據分析入門:如何訓練數據分析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