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對象編程的英文縮寫是 OOP,全稱是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對應地,面向對象編程語言的英文縮寫是 OOPL,全稱是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Language。程序員
面向對象編程中有兩個很是重要、很是基礎的概念,那就是類(class)和對象(object)。若是不按照嚴格的定義來講,大部分編程語言都是面向對象編程語言,好比 Java、C++、Go、Python、C#、Ruby、JavaScript、Objective-C、Scala、PHP、Perl 等等。除此以外,大部分程序員在開發項目的時候,都是基於面向對象編程語言進行的面向對象編程編程
通常來說, 面向對象編程都是經過使用面向對象編程語言來進行的,可是,不用面向對象編程語言,咱們照樣能夠進行面向對象編程。反過來說,即使咱們使用面向對象編程語言,寫出來的代碼也不必定是面向對象編程風格的,也有多是面向過程編程風格的。設計模式
理解面向對象編程及面向對象編程語言兩個概念,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理解面向對象編程的四大特性。這四大特性分別是:封裝、抽象、繼承、多態。服務器
若是按照剛剛咱們給出的嚴格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的定義,前面提到的有些編程語言,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好比 JavaScript,它不支持封裝和繼承特性。編程語言
實際上,面向對象編程從字面上,按照最簡單、最原始的方式來理解,就是將對象或類做爲代碼組織的基本單元,來進行編程的一種編程範式或者編程風格,並不必定須要封裝、抽象、繼承、多態這四大特性的支持。可是,在進行面向對象編程的過程當中,人們不停地總結髮現,有了這四大特性,咱們就能更容易地實現各類面向對象的代碼設計思路。工具
好比,咱們在面向對象編程的過程當中,常常會遇到 is-a 這種類關係(好比狗是一種動物),而繼承這個特性就能很好地支持這種 is-a 的代碼設計思路,而且解決代碼複用的問題,因此,繼承就成了面向對象編程的四大特性之一。可是隨着編程語言的不斷迭代、演化,人們發現繼承這種特性容易形成層次不清、代碼混亂,因此,不少編程語言在設計的時候就開始摒棄繼承特性,好比 Go 語言。可是,咱們並不能由於它摒棄了繼承特性,就一刀切地認爲它不是面向對象編程語言了。學習
實際上,只要某種編程語言支持類或對象的語法概念,而且以此做爲組織代碼的基本單元,那就能夠被粗略地認爲它就是面向對象編程語言了。優化
至因而否有現成的語法機制,徹底地支持了面向對象編程的四大特性、是否對四大特性有所取捨和優化,能夠不做爲斷定的標準。基於此,咱們纔有了前面的說法,按照嚴格的定義,不少語言都不能算得上面向對象編程語言,但按照不嚴格的定義來說,如今流行的大部分編程語言都是面向對象編程語言。編碼
實際上,跟面向對象編程常常放到一起來說的還有另外兩個概念,那就是面向對象分析(OOA)和面向對象設計(OOD)。
面向對象分析英文縮寫是 OOA,全稱是 Object Oriented Analysis;
面向對象設計的英文縮寫是 OOD,全稱是 Object Oriented Design。
OOA、OOD、OOP 三個連在一塊兒就是面向對象分析、設計、編程(實現),正好是面向對象軟件開發要經歷的三個階段。spa
之因此在前面加 「面向對象」 這幾個字,是由於咱們是圍繞着對象或類來作需求分析和設計的。
分析和設計兩個階段最終的產出是類的設計,包括程序被拆解爲哪些類,每一個類有哪些屬性方法,類與類之間如何交互等等。它們比其餘的分析和設計更加具體、更加落地、更加貼近編碼,更可以順利地過渡到面向對象編程環節。這也是面向對象分析和設計,與其餘分析和設計最大的不一樣點。
簡單點講,面向對象分析就是要搞清楚作什麼,面向對象設計就是要搞清楚怎麼作,面向對象編程就是將分析和設計的的結果翻譯成代碼的過程。
提到面向對象分析、設計、編程,咱們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個概念,那就是 UML(Unified Model Language),統一建模語言。
不少講解面向對象或設計模式的書籍,經常使用它來畫圖表達面向對象或設計模式的設計思路
經常使用的有 7 種:類圖、序列圖、組件圖、部署圖、用例圖、狀態圖和活動圖。
類圖是最多見的 UML 圖形,用來描述類的特性和類之間的靜態關係。
一個類包含三個部分:類的名字、類的屬性列表和類的方法列表。
類之間有 6 種靜態關係:關聯、依賴、組合、聚合、繼承、泛化。把相關的一組類及其關係用一張圖畫出來,就是類圖。
類圖主要是在詳細設計階段畫,開發工程師只須要按照類圖實現代碼就能夠了,只要類方法的邏輯不是太複雜,不一樣的工程師實現出來的代碼幾乎是同樣的,這樣能夠保證軟件的規範、統一。
在實踐中,咱們一般不須要把一個軟件全部的類都畫出來,把核心的、有表明性的、有必定技術難度的類圖畫出來,通常就能夠了
具體推薦的學習連接:http://www.uml.org.cn/oobject/201610282.asp
序列圖則用來描述參與者之間的動態調用關係。每一個參與者有一條垂直向下的生命線,這條線用虛線表示,而參與者之間的消息也從上到下表示其調用的先後順序關係,這正是序列圖這個詞的由來。每一個生命線都有一個激活條,只有在參與者活動的時候纔是激活的。
序列圖一般用於表示對象之間的交互,這個對象能夠是類對象,也能夠是更大粒度的參與者,好比組件、服務器、子系統等,總之,只要是描述不一樣參與者之間交互的,均可以使用序列圖,也就是說,在軟件設計的不一樣階段,均可以畫序列圖。
組件是比類粒度更大的設計元素,一個組件中一般包含不少個類。組件圖有的時候和包圖的用途比較接近,組件圖一般用來描述物理上的組件,好比一個 JAR,一個 DLL 等等。在實踐中,咱們進行模塊設計的時候更多的是用組件圖。
組件圖描述組件之間的靜態關係,主要是依賴關係,由於組件的粒度比較粗,一般用以描述和設計軟件的模塊及其之間的關係,須要在設計早期階段就畫出來,所以組件圖通常用在概要設計階段。
部署圖描述軟件系統的最終部署狀況,好比須要部署多少服務器,關鍵組件都部署在哪些服務器上。
部署圖是軟件系統最終物理呈現的藍圖,根據部署圖,全部相關者,諸如客戶、老闆、工程師都能清晰地瞭解到最終運行的系統在物理上是什麼樣子,和現有的系統服務器的關係,和第三方服務器的關係。根據部署圖,還能夠估算服務器和第三方軟件的採購成本。
部署圖是整個軟件設計模型中,比較宏觀的一種圖,是在設計早期就須要畫的一種模型圖。根據部署圖,各方能夠討論對這個方案是否定可。只有對部署圖達成共識,才能繼續後面的細節設計。部署圖主要用在概要設計階段。
用例圖主要用在需求分析階段,經過反映用戶和軟件系統的交互,描述系統的功能需求
圖中小人形象的元素,被稱爲角色,角色能夠是人,也能夠是其餘的系統。
系統的功能被一個矩形框框起來,這個矩形框被稱爲用例的邊界。框裏的橢圓表示一個一個的功能,功能之間能夠調用依賴,也能夠進行功能擴展。由於用例圖中功能描述比較簡單,一般還須要對用例圖配以文字說明,造成需求文檔。
狀態圖用來展現單個對象生命週期的狀態變遷。
業務系統中,不少重要的領域對象都有比較複雜的狀態變遷,好比帳號,有建立狀態、激活狀態、凍結狀態、欠費狀態等等各類狀態。
這些狀態的變遷描述能夠在用例圖中用文字描述,一張狀態圖描述一個對象生命週期的各類狀態,及其變遷的關係。狀態與變遷關係用一張狀態圖就能夠搞定。
活動圖主要用來描述過程邏輯和業務流程。UML 中沒有流程圖,不少時候,人們用活動圖代替流程圖。
活動圖和早期流程圖的圖形元素也很接近,實心圓表明流程開始,空心圓表明流程結束,圓角矩形表示活動,菱形表示分支判斷。此外,活動圖引入了一個重要的概念——泳道。活動圖能夠根據活動的範圍,將活動根據領域、系統和角色等劃分到不一樣的泳道中,使流程邊界更加清晰。活動圖也比較有普適性,能夠在需求分析階段描述業務流程,也能夠在概要設計階段描述子系統和組件的交互,還能夠在詳細設計階段描述一個類方法內部的計算流程。
因爲狀態圖和活動圖設計和表達有相似的地方,有時合在一塊兒表達在一張圖上
推薦畫圖工具:https://www.processon.com/ :能夠邀請夥伴一塊兒繪圖,支持導出導入
舒適提示:要想徹底掌握,而且熟練運用UML 圖,確定要花不少的學習精力,本質是讓團隊更清晰地理解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