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8 年初,就與 VSCode 結下了不解之緣,從一份選型報告開始,一蹉跎就是 2 年多前端
期間反覆思索着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定製化 IDE 產品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小程序
事實上,答案並不惟一,從不一樣角度看就有不一樣的價值理解前端工程化
首先,IDE(集成開發環境)是一種通用工具,可以解決兩大塊問題:微信
一鼓作氣、順滑流暢的開發體驗,嘬着咖啡、高效產出的工做效率是每一個開發者都想擁有的。一款通用 IDE 比如一張書桌,文件夾、稿紙、鉛筆、橡皮擦全都在手邊,書籍文獻、咖啡、檯燈也陳列在側,坐在這樣一張書桌前創做,體驗和效率必定不會太差運維
而定製化的專用 IDE 一般是爲了知足特殊須要,解決特定問題的,例如:frontend
P.S.一些專用 IDE 同時解決了以上幾方面的問題,好比支付寶小程序 IDE同時解決了前三項問題ide
所以,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看,定製化 IDE 的核心價值在於:工具
從一款產品發展的角度來看,定製化 IDE 要經歷這些階段:佈局
在不一樣階段具備不一樣的核心價值性能
這個階段的定製化 IDE 可能存在諸多不完善,好比:
價值方面幾乎沒有明顯的體現,所以其核心價值是聽話,便可塑性強
由於此時產品還只是初具雛形,既沒有造成用戶習慣,也不用擔憂歷史包袱,只要不是很是不合理的需求,就均可以作,前期少許用戶的需求得以快速知足,做爲一種正向反饋傳遞給寶貴的早期嚐鮮用戶,同時保持快速迭代,盡一切努力贏得一些核心用戶
P.S.聽話,難道不會被用戶帶偏嗎?事實上,早期問題一抓一大把,用戶提出的大可能是明顯的功能、體驗問題,本就應該優先解決,只是順帶附送積極的正反饋
生存下來以後,開始擁有了一少部分核心用戶,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戶從通用 IDE 轉換過來是該階段的首要目標,經常使用策略好比:
定製化 IDE 貼合業務場景的定製程度越高(與通用 IDE 的區別越大),業務開發對定製化 IDE 的依賴程度就越高,所以這一階段的核心價值在於鏈接開發人員與工具/平臺,將關鍵工具/平臺接入到開發工做流中,觸手可及。接入越多,工做流越完備越順暢,整合提效的價值就越大
關鍵工具/平臺接進來以後,定製化 IDE 的專用功能已經相對完整,而且積累了必定規模的用戶量,接下來更進一步的價值要經過融合互補來發掘:
工具鏈與集成開發環境(或者叫工做臺)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只是承接,然後者可以實現融合。此時定製化 IDE 的價值已經不只限於解決特定環節的開發體驗和效率問題了,而是着眼於整個工做流,集全工程鏈路之力解決以前難以解決的問題
融合互補的下一階段是渠道生態,進入該階段的標誌是定製化 IDE 服務了 80%以上的目標用戶,用戶量增速變緩,平臺屬性凸顯出來,此時可能的價值方向有:
這一階段,大要發揮大的優點,定製化 IDE 的能力支持從大場景轉入小場景,從封閉走向開放,開啓更多可能性,對應的核心價值是孵化生態,持續產生價值
前端工程化歷經了這樣幾個階段:
從百花齊放的 CLI 工具時代進入短暫的 GUI 客戶端時期,接着掀起定製化端 IDE 的浪潮,或許最後將歸於雲 IDE 的巨幕之下
開源端 IDE 的日趨成熟,大幅下降了定製成本,貼合業務場景定製專用 IDE 成爲可能,以源碼爲中心的開發環節被正式歸入了前端工程化體系,做爲提高工程效率的下一個突破點
時至今日,以雲 IDE 爲中心的全雲研發模式已經依稀可見:
基於 FaaS 的端雲一體化開發是 IDE 上雲的主要推力,伴隨着 FaaS 帶來的 BFF、SSR 技術升級、研發模式變化,雲 IDE 做爲雲研發工做臺,核心價值是讓前端工程化體系更進一步,提供需求-開發-測試-運維
的完整鏈路支持
關注「前端向後」微信公衆號,你將收穫一系列「用心原創」的高質量技術文章,主題包括但不限於前端、Node.js以及服務端技術
本文首發於 ayqy.net ,原文連接:http://www.ayqy.net/blog/%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