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m -y install samba
cat /etc/samba/smb.conf
查看主配置文件感受內容太多時,能夠執行如下命令過濾掉註釋信息數據庫
// 先將主配置文件作一個備份 mv /etc/samba/smb.conf /etc/samba/smb.conf.bak // 過濾掉以井號 「#」、分號 「;」 、空行,並覆蓋主配置文件 cat /etc/samba/smb.conf.bak | grep -v "#" | grep -v ";" | grep -v "^$" > /etc/samba/smb.conf // 再次查看主配置文件 cat /etc/samba/smb.conf
// 先建立一個系統用戶 (用戶名能夠隨意寫,只要本身記得就好,這裏爲 sambauser) // Samba服務程序的數據庫要求帳戶必須在當前系統中已經存在,不然往後建立文件時將致使文件的權限屬性混亂不堪,由此引起錯誤。 useradd sambauser // 建立 samba 服務程序的用戶 (執行如下命令後會提示輸入密碼,這裏的密碼用於建立共享時驗證,所以須要牢記) pdbedit -a -u sambauser
// 建立共享資源的文件目錄,這裏建立的文件名爲 smb-share,文件名能夠自由建立 mkdir -p /mnt/smb-share // 設置文件夾權限 chown -Rf sambauser:sambauser /mnt/smb-share // 設置該目錄的 SELinux 安全上下文 semanage fcontext -a -t samba_share_t /mnt/smb-share // 執行 restorecon 命令,讓應用於目錄的新 SELinux 安全上下文當即生效。 restorecon -Rv /mnt/smb-share // 設置 SELinux 服務與策略 // 先篩選出全部與Samba服務程序相關的SELinux域策略 getsebool -a | grep samba // 根據策略的名稱(和經驗)選擇出正確的策略條目進行開啓便可: // eg:若是你的共享目錄在家目錄 /home 下,那麼就須要開啓 setsebool -P samba_enable_home_dirs on // 這裏我使用的共享目錄在 /mnt 目錄下,所以暫時不須要設置
vim /etc/samba/smb.conf
寫入如下內容vim
# 共享名稱爲 smb-share [smb-share] # 共享信息 comment = smb-share # 共享目錄爲 /mnt/smb-share path = /mnt/smb-share # 關閉「全部人可見」 public = no # 容許寫入操做 writable = yes
// 重啓 samba 服務 systemctl restart smb // 將 samba 服務加入到開啓啓動項中 systemctl enable smb // 清空 iptables 防火牆 iptables -F // 保存 iptables 防火牆設置信息 service iptables save
至此,samba 服務器已經配置完畢windows
運行
,並輸入 samba 服務器的 ip 地址// 這裏個人虛擬機的 ip 地址爲 192.168.127.3,請換成你本身的 samba 服務器的 ip 地址 \\192.168.127.3
肯定
,就會跳出須要你輸入帳號和密碼,這裏的帳號須要填寫你 samba 服務程序的帳號和密碼,我這裏已經剛剛輸入一次了,所以第二次打開的時候,就沒有提示要我輸入帳號和密碼。我這裏應該輸入的帳號爲:sambauser進入 /mnt/smb-share
目錄查看文件centos
more /mnt/smb-share/fad.txt
還能夠將共享文件夾映射爲網絡驅動器,這樣下次就能夠直接在 個人電腦
中打開了。
映射網絡驅動器的方法爲,直接對着共享文件夾,右鍵 => 映射網絡驅動器 => 直接肯定 便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