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她把全世界的學術期刊都黑了

學術圈的海盜灣——她把全世界的學術期刊都黑了

  扣小米,經濟學博士生,在德國

今天來說一則學術圈的八卦事件。html

搞學術的同窗都知道,不少學術論文都不能免費得到,而是須要經過學校的網絡才能下載,由於學校購買了相關的數據庫。但有些還沒有購買的數據庫中的文章依舊沒法查看。因此有一件很讓人惱火的事情就會時不時的發生: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找到一篇和本身論文相關的文章,而恰恰學校沒有購買這個數據庫,你要麼眼看着這篇文章的摘要而沒法閱讀正文內容,要麼處處找人問是否有權限下載這篇文章。程序員

世界上學術論文主要由這幾家最大的學術期刊出版商管理: JSTOR, Springer, Sage, Elsevier。若是你從私人電腦上搜索一篇英文論文,一般會跳轉到這幾家網站中的一家,而後網頁上會出現一個下載的連接,不過很差意思,你須要先支付 30 多美圓。不知道是否有人看到這個價格會高呼:「搞學術的真是耍流氓啊!幾頁破紙就敢賣這麼貴!明擺着搶錢啊!」數據庫

其實這真不是學者們的錯,他們發表了文章也不會從中獲得稿費和分紅。這麼高的價格徹底是這幾家學術期刊管理機構定的,具體爲何定這麼高的價格就不得而知了。大學等學術機構一般會打包購買整個數據庫,可是數據庫一樣價格不菲,學校也並非錢多到會把全部數據庫都買下來。並且學術期刊出版商最近幾年進行了屢次提價,這讓哈佛大學和康奈爾大學這樣的名校都有些吃不消 [1][2],而科學家也會時不時的作出抵制學術出版商的舉動 [3]。網絡

有人呼籲就有人行動,儘管這些行動看起來並不合法。一位在俄羅斯工做的哈薩克斯坦女科學家 Alexandra Elbakyan 於 2011 年創建了一個名爲 Sci-Hub 的網站,她經過技術手段越過了出版商的付費環節,實現了 4800 萬篇各學科的學術論文的免費下載ide

這個網站的運行機制大概是:網站在獲得一個搜索請求後,先從另一個(非法)免費論文數據庫 LibGen 中搜索論文,若是查詢到則直接反饋出論文,若是沒有,則使用某些學術機構的匿名賬號進入期刊網站下載論文。這裏的學術機構的賬號聽說科研工做者自願提供的 [4]。工具

我搜索了幾篇試了一下,確實能夠下載:網站

不過有些文章會顯示錯誤,但整體上來講已經很不錯了。Sci-Hub 如今被稱做是「科學界的海盜灣」(Pirate Bay of the science world)。「海盜灣」(Pirate Bay)由瑞典人創建,是一個很著名的影視做品共享網站,也就是免費下載電影電視劇。可是海盜灣由於涉嫌侵犯知識產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封掉,可是過不了多長時間,網上又會出現一個或多個新的域名以供網友們下載電影。與海盜灣的境遇相似,Sci-Hub 須要面臨法律的指控。2015 年,出版業巨頭 Elsevier 認爲 Sci-Hub 非法使用學生和學術機構的賬號,登陸他們的網站 ScienceDirect 免費下載學術文章,因而對 Sci-Hub 進行起訴 [5]。同年 10 月,紐約一家法院認定 Sci-Hub 涉嫌違反美國法律,侵犯版權。但 Sci-Hub 的建立者 Alexandra Elbakyan 表示,她毫不會關閉這個網站,並認爲本身並無違反美國法律,由於她的網站既不在美國,她本人也不是美國公民 [6]。同時她也以爲本身作的事情沒有錯,由於「學術論文不一樣於電影和音樂,論文撰寫的人並不會從論文中獲得版權收益」 [7]。實際上,即便 Elsevier 贏得了官司,法院也暫時拿 Sci-Hub 沒什麼辦法,由於 Sci-Hub 這家網站是在俄羅斯,Elbakyan 本身在美國也沒有什麼資產能夠扣押,Elsevier 根本從 Elbakyan 拿不到任何賠償,何況這個時候想讓俄羅斯與美國進行合做根本是不可能的。this

其實 Sci-Hub 並非第一個讓學術論文實現免費下載的網站,除了上面提到的網站 LibGen,還有一個更加知名也更加傳奇的人也作過一樣的事,那就是著名的程序員 Aaron Swartz(亞倫·斯沃茨)。我想 IT 圈的人應該對他十分熟悉,Aaron Swartz 曾在斯坦佛大學讀書,後來輟學創業,曾參與了 RSS、Markdown、Reddit 等的開發 [8]。他曾在 2010 年在另外一家學術期刊媒體 JSTOR 上經過麻省理工大學的賬號下載了 400 萬篇論文,但願可以將這些文章免費提供給公衆。隨後 JSTOR 向 Swartz 提起指控。但遺憾的是,Swartz 於 2013 年自殺身亡,年僅 26 歲。Swartz 一輩子致力於網絡自由和信息流通,他豐富多彩的一輩子後來被改變成電影《互聯網之子》(The Internet's Own Boy: The Story of Aaron Swartz)。spa

我在這裏並非想說我贊同 Sci-Hub 他們的行爲,相反,我是十分支持版權保護,特別是當我知乎上的文章被某些公衆號和微博賬號非法抄襲的時候。可是問題在於,可否有更好的辦法促進知識的傳播。從創新研究的角度來看,知識和技術的傳播是促進創新的重要途徑,但同時,專利保護對全社會研發的影響、壟斷對創新的做用又存在着不一樣的觀點。對知識的壟斷固然屬於壟斷的一種,學術期刊出版商對學術文章這類最前沿知識的壟斷,究竟是保護了版權,仍是給知識傳播豎起了高牆,很難簡單的下定論。可是我想,學術文章不該只成爲象牙塔內學者們用來自娛自樂的工具,應該有更好的辦法和途徑將這類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而不是讓陰謀論和謠言大行其道。Sci-Hub 的首頁上有一句話使人印象深入:to remove all barriers in the way of science ——「清除科學之路上全部的障礙」。htm

這就須要咱們共同的努力了。

參考資料:

[1]Harvard University says it can't afford journal publishers' prices

[2]Cornell axes Elsevier journals as prices rise : Article : Nature

[3]科學界與出版界再燃戰火

[4]Researcher illegally shares millions of science papers free online to spread knowledge

[5]Elsevier acts against research article pirate sites and claims irreparable harm

[6]Pirate research-paper sites play hide-and-seek with publishers : Nature News & Comment

[7]

[8]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