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的一些路子

按老規矩,我應該是在週二推文的,可是由於週一夜,跟一個剛剛出來創業不久的老闆聊了一兩個小時,以爲受益勝多,因此就一直在思考,怎麼分享給大家數據庫

跟他的談話,是由於我以前公司的老領導以爲這老闆如今的項目很不錯,推薦我過去跟他聊聊後端

跟這位申總短暫的接觸了兩小時後,驗證了我以前的一些想法,而且也獲得了一些新的啓發框架

今天就跟大家說說,小公司老闆對員工的一些關注點,以及創業的一些準備工做運維

我就先跟大家說說大家感興趣的,小公司的老闆們更關注什麼工具

更注重我的貢獻

我的貢獻這個東西不用我提,我想你們內心都清楚,無論公司大小,都重視這東西測試

可是由於公司大了以後,主要仍是以團隊爲核心,我的貢獻須要極其突出,才能被跨了多個層級的老闆知曉優化

可是小公司不同,由於橫豎就是那幾我的,我的產出高不高,老總一眼就能看到,甚至你只要比身邊的同事高出那麼一點,老闆都能感知到職業規劃

在這種極其扁平化的管理之下,咱們的一舉一動老闆都是看在眼裏,記在內心設計

而咱們所作的一切超預期表現,最終都會在收入上進行體現。這是在小公司裏工做實打實的好處cdn

因此想去小公司的各位,或者已經在小公司的讀者大人們。若是大家老闆老是誇你,卻不給你相應的好處,這就得注意了。要想一想到底他是真心以爲你好,仍是由於如今沒招到能代替你的人

公司體量小,老闆的心裏其實更願意與員工分享收益

而願意與員工分享收益無非2個緣由

第一點是項目真的能賺到錢,老闆須要在穩定現有老員工的基礎上,擴張業務規模,還須要招更多的人

而給錢,是職場上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激勵方式之一,你們來小公司,沒幾個是不想賺錢的。所謂提高本身的能力,只是順便的事情了。我們大多數人想盡辦法提高能力的最終目的不就是爲了賺錢嗎?

第二點就是合夥人機制,參與項目分紅。其實這意味着項目能賺錢,可是賺不到大錢,還處在作口碑的階段

由於小公司的成本就是命根子,一樣的項目,一樣的價格,本身的成本能比別人少一點,就意味着能多賺點

而合夥人分紅的機制,就是基本工資加上項目收入分紅。咱們本身要是想賺更多的錢,也會逼着本身壓縮本身的工做成本,提升本身的產出,從而取得更多的收益

基本不存在虧錢這個說法,剛起步不久小公司若還虧錢,別說三年了,可能三個月都活不下去

從這點來看,**那些跟你說不加班的小公司都是假的。**可能你是真的不加班,可是你的不加班,老闆內心的小本本都記着的呢

固然,公司確實沒項目的時候,不加班那也不要緊的

一人多用是常態

公司小,人數也很少。前面也說了,成本就是小公司的命根子,若是每一個崗位都要招一兩我的,老闆賺的那點錢還不夠發工資的

因此基本上就是一人頂多崗,找的基本都是全棧。先後端以及數據庫通吃的開發工程師是標配

能作運維,會作測試,能把一些重複性工做給工具化,這是關鍵點

要會搭框架,會設計框架,會數據庫的結構設計,會作優化,會設計頁面等等這纔是加分項

說小公司成長快不假,可是我像我以前寫的「小公司的坑,能躲一個是一個!」,這對咱們職業發展前期有必定的提高,能夠開闊咱們的眼界,但對於咱們高速成長的時候,這些事情,只會分散咱們的注意力,讓咱們本身沒法深度發展

小公司不是不能夠去,可是在小公司,要深度觀察,觀察什麼呢?公司的成長與本身的職業規劃,是否在同一條跑道上

略有誤差其實沒什麼關係,關鍵是求同存異,若能共同成長,這是最好不過的選擇,若不能共同成長,那仍是儘早的互不打擾吧

由於我的是沒法對抗組織的,只有組織才能對抗組織。而組織與我的的區別就是「組織有共同的理念」

咱們若與公司沒有共同的理念,若是隻是爲了賺錢而去,可能短期內咱們確實能賺到錢,但這錢拿的不開心啊。所謂心神不定不過如此了

因此咱們選擇公司的時候(無論是大公司仍是小公司),必定要想清楚,咱們爲什麼而戰

創業的一個共性

說了一下小公司老闆對員工的關注點,咱們再來聊聊創業吧

申總如今已經快四十了,有老婆有孩子,全家就靠他一我的的收入,在互聯網行業打拼了20年,如今本身獨自出來創業

在他這樣一個家庭背景以及如今這個大環境之下,若說他的項目不賺錢,那是不可能的。創業投入以及風險這麼高,要是回報還不夠,那還不如回去打工呢,按他的資質在大公司當個領導人,年入30W+是隨隨便便的事情

他靠着如今手上這項目起家的,這是他在職期間就弄的一個項目,因此他出來創業,並非低着大腦瓜子就衝出來了

而是當本身的項目通過市場驗證,確實能賺錢,也確實賺到錢了以後,才跑出來單幹的

創業起步,全是依靠本身手上的資源,以及朋友的資源,爲水務局以及水務公司提供水務管理系統

固然了,作這種項目的,手上沒有過硬的資源,基本上連起步都起不了

不只僅侷限於這一個行業,在全部行業創業都是同樣的,必須在平時就有所嘗試,而且有着肯定性,咱們才能創業。憑着一腔熱血就跑出來創業,一千個能死掉九百九十九個,剩下一個仍是運氣好

後來我跟他聊了一個風險問題,若是哪天人家有了更好的供應商,或者做爲公司項目來源的你,由於人際關係沒處理好,又或者生病了。那公司的存亡問題怎麼辦?

對於第一個問題只能算是常規回答吧,不能一條腿走路,儘量的作多個項目,一個項目沒了還有別的項目撐着

對於第二個,說實話,很無解。由於自己就是依賴老闆我的IP起家的公司,老闆我的倒下了,那公司天然也倒了

只能是在作大作強後,公司有了本身的體系以後,纔有破局之道。但這事對小公司來講,活下來纔是當下重點,這些都是後話了

彙集效應

彙集效應是什麼呢?簡單來講就是抱團取暖

你們都是作同一個行的,也是作同一個業務的,扎堆才能最高效的達成信息共享

就好比申總跟他的朋友們,一塊兒租了一個辦公樓層,由於小公司的項目不穩定性,誰家的項目多了作不過來,就向另一家去借人

若是項目多的接不過來,那麼也能夠選擇轉讓給其它公司

這樣就避免了項目多時要招不少人,公司不景氣了以後,多招的這些人又無處安放的尷尬境地

這樣作既節約了人力成本,也不至於裁人致使公司口碑很差

同時又由於你們都是作同一個業務的,你們業務往來也方便,誰從外面接不到項目了,也能從同行手中接下業務,這樣至少能養活團隊,公司也更容易活下來

不去拖欠工資的小公司

最後再說下注意事項吧。這事情我已經強調過好些次了

拖欠工資無非就是那倆緣由:一、老闆發不出;二、老闆不緣由發

反正無論是出於哪個緣由,只要被拖了工資,你們就趕忙想辦法找下家吧

無論是大公司仍是小公司,都是要講誠信的。這個圈子其實真的不大,誰家資金鍊很差了,工資發不下來,你們都知道

我讓你們走的理由說了好些次了,此次就借用申總的話說「拖員工工資,實際上是件很丟人的事情,不只影響招人,更是影響接項目

我們換位思考一下,若是咱們做爲甲方,想要找靠譜的供應商,而這家供應商連本身員工的工資都拖着不發,那他們是要倒閉了嗎?我把這個項目給他們,他們會不會從我這吸血?

若是不是要倒閉了,那會不會是由於老闆人品很差,有錢卻不給員工發下去?那對給本身賺錢的員工都很差,那他會考慮到甚至知足個人真實需求嗎?

這也就是不少老闆願意賣房賣車,也要先把員工的工資給發了的緣由。第一方面是由於心疼員工,第二方面確實也是要在行業內保持信譽

因此一家公司,一旦拖工資,若沒有貴人相助,很難再起死回生

當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是與公司共存亡,仍是趕忙跑路。你們都是成年人, 該怎麼選擇都是本身的事情,我在這就不過多談論了

寫在最後

對於我的來講,若是一直以爲本身懷才不遇,在大公司辛辛苦苦作事,又得不到相應回報,那盡能夠去小創業公司試一試

這種公司是最磨礪人的地方,你有沒有用,有沒有價值,基本上一個月就見真章了

當只有一家公司給你開5K一個月的時候,你能夠說是那老闆眼瞎,可是全部的公司都只願意給你開5K的時候,那隻能證實你只值5K

市場承認你有價值,你纔是真的有價值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