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寫好技術文章的幾點小技巧

簡介:其我自己並不喜歡寫字,以前寫的幾篇文章,涉及的話題自帶流量,因此閱讀量多了一些,談不上有多擅長。不過我仍是分享一下我本身寫文章時用到的一些小技巧吧,但願對你們有幫助。

image.png

做者 | 門柳
來源 | 阿里技術公衆號程序員

去年成爲了內網技術分享平臺的年度做者,受邀寫一篇關於「如何寫好文章」的文章。我自己並不喜歡寫字,去年寫的幾篇文章,涉及的話題自帶流量,因此閱讀量多了一些,談不上有多擅長。不過我仍是分享一下我本身寫文章時用到的一些小技巧吧,但願對你們有幫助。小程序

一 最重要的是內容

和全部人強調的同樣,好文章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內容,好的技術文章要讓讀者有益。若是你想寫一篇爆款文章,可是又以爲沒有內容可寫,那就不要勉強了,放下筆,合上電腦,有這個時間不如去看書打遊戲。瀏覽器

如何讓本身有源源不斷的內容可寫?這與平時的積累有關,多閱讀,多思考,多寫做,真正的技巧無外乎這些。方法論層面的東西再也不贅述,我重點講幾個具體的小技巧,直接「授之以魚」。架構

二 優秀技術文章的特色

1 閱讀量 ≠ 文章質量

有些文章標題比較吸引眼球,有些話題自帶流量,有些內容的受衆比較廣,因此有很高的閱讀量,但這並不表明文章自己的質量。app

前幾天無心翻到一篇《超長用戶行爲建模在躺平家居內容推薦中的應用實踐》,我以爲寫得不錯,可是內容我徹底看不懂,是專業領域的文章,受衆很少,有上千的閱讀量就已經很不錯了。可是另外一篇《如何畫好一張架構圖?》就有超過 3W 的閱讀量。固然反例也有不少,就再也不列舉了。我本身寫的幾篇講技術細節的文章,就沒有講技術對比、討論技術發展的文章閱讀量高。內容越專越細,能讀下來的人就越少,但並不表明文章質量不高,反之亦然。框架

技術文章盲目追求閱讀量和點贊數不是件好事,因此第一個小建議就是不要太關注閱讀量和點贊數,寫的文章對別人有用,纔是最有成就感的。至於除了閱讀量和點贊數之外,還有什麼指標能夠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壞,歡迎你們留言討論。佈局

2 文章要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也別太長)

我翻了幾篇阿里技術公衆號裏閱讀量較高的文章,各類話題都有,風格差別很大,可是有一個共同點:文章寫得很長。這並不表明文章寫了不少字就是好文章,背後的真實含義是:好文章的內容足夠豐富。學習

內容豐富詳實,這是一篇好文章的必要條件。還有一個條件是要包含真正有價值的內容,不能含太多水分。優化

提供一個小技巧:若是你寫了一篇文章可是以爲內容很單薄,能夠先當成一篇筆記存起來,等有了更豐富的積累以後再整理成文章。擴展文章內容的方法,並非添加無心義的空話套話,而是根據文章探討的問題延展開來。阿里雲

好比說介紹本身解決的一個老大難 Bug,可能真正修改的代碼並無幾行,把過程講出來也不過寥寥幾段。這時候你就能夠再分析一下 Bug 存在的緣由,爲何一直拖到如今,再思考一下如何避免這類問題,遇到同類 Bug 怎樣快速排查。這樣本身想問題的角度更全面了,文章內容也更豐富了。

好比你想介紹一項本身在學的新技術,發現本身寫的東西其實就是官方文檔的簡化版,去重以後幾乎什麼都不剩了。這時候不要再繼續抄文檔了,把本身的思考總結先記下來,繼續學習技術,持續記錄新的內容,有更全面的瞭解以後,再寫文章。

3 清晰的敘事結構

優秀的技術文章,結構必定是清晰的,有可能目錄就表明了某個技術體系,或者表明瞭解決問題的思路。

優秀的內容 + 清晰的結構 = 好文章

能把技術問題講清楚,就很考驗表達能力,這是大部分程序員比較欠缺的。對於技術類文章,常見套路也很少,我簡單介紹兩類吧:

  • 線性敘事,逐步推動:適用於介紹排查問題的過程、分享設計思路、介紹項目的迭代進展。
  • 結構化敘事,層層展開:適用於講規劃、作總結、畫大圖、介紹一整套技術方案。

4 線性敘事,逐步推動

對於這類文章,讀者是應該按順序一段一段看的,寫的時候腦海中模擬讀者的視角來寫。這類文章的小技巧就是:模擬讀者視角,設定一條主線,有節奏的向前推動。和講故事差很少,每一步的推動要有邏輯,要保持思路不要斷掉。

有時候稍微加點趣味也是不錯的,好比《Flutter Widget 和 CSS 佈局原理 PK》這篇文章,目標是分析 Widget 和 CSS 的設計差別,我把文章寫成一場比賽,先介紹參賽選手,而後分了 5 個 Round 開始 Battle,而後是 Love&Peace,最後一個 Happy Ending。

另一篇《記一次完整 C++ 項目編譯成 WebAssembly 的實踐》介紹了本身嘗試新技術的心路歷程,先介紹背景,再分析需求作拆解,而後講嘗試了什麼方案,遇到了什麼坑,又繼續試其餘方案,最終是什麼結果。讀起來比較流暢。

5 結構化敘事,層層展開

除了按順序看的,還有不按順序看的文章嗎?有的,尤爲在專業的技術文章裏很常見,大部分是「總-分」的結構,先講總體框架,再分章節介紹各個部分。

比較常見的是那種總結型的文章,好比《平臺建設的7大問題:螞蟻AI平臺實踐深度總結》和《救火必備!問題排查與系統優化手冊》,就是翻閱性質的書,能夠通讀一遍,也能夠只看其中一段,以後遇到相關的問題,根據目錄跳着閱讀。

對於文思泉涌的人,能夠一口氣把整篇文章寫完。但實際狀況是,不少時間被碎片化,可能還要引用一些專業內容,可能須要查資料,寫文章的過程會被中斷。這類文章不是一口氣寫完的,是先搭架子再填充完整的。其實寫起來也很簡單:先想好標題,再劃分好目錄結構,再一段一段的填充內容,最後再潤色一下鏈接部分。文章能夠不按順序看,也能夠不按順序寫。

我本身寫的《關於瀏覽器、Weex、Flutter 的比較和思考》這篇文章就是先劃分好了目錄,再一點一點填充的,寫文章的時間跨度也比較長,想起來一點寫一點。

線性敘事是個鏈表,結構化敘事是樹。

三 提高寫做技巧

我初高中的時候比較喜歡看閒書,偶爾本身寫點東西,可是我做文考得並不高,這裏大言不慚地聊一下怎麼寫做文吧哈哈哈哈哈。只講怎麼寫技術文章,並不能提高任何文學功底,但說不定能幫你避開一些小坑。

1 碎片化記錄,結構化整理

大部分人的問題是不知道該寫什麼,即便已經有足夠的積累,有明確的話題要寫,也不知道該如何下筆。這就要靠平常的積累了。

在平時工做的時候,能夠建個文檔庫,把平常的一些瑣碎的想法記錄下來,隨時寫隨時存。我是用手機的便籤 App 隨手記東西,比較喜歡它的語音轉漢字功能,工做相關、生活相關,隨時隨地想起任何話題均可以記錄下來。

在有了明確話題,準備寫文章以前,先把各類碎片化的記錄收集起來,造成一份「素材」文檔,而後梳理文章脈絡,把素材應用進去。操做起來很簡單,剛開始的時候會遇到先後不通暢的問題,那就不要直接複製素材的內容,從新換個表達方式寫出來。多練習練習就行了。

2 刻意練習,先寫再改

有了素材以後,平時能夠專門練習寫做能力,先寫一小段話,明確的描述一個觀點,而後不斷修改。其實寫週報就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機會(如今不要求寫了,自行練習),練習把作的事情描述清楚,說話的方式簡單點,不要用太多高大上的詞彙。最關鍵的部分在於:寫完花五分鐘再改一遍!讀一下是否通順,有沒有把問題講清楚。反覆修改纔是提高寫做技巧的關鍵。

用週報舉例有點奇怪,畢竟是郵件類型的東西,和寫文章差異很大,仍是不要亂改週報了,改本身之前寫的文章吧。找一篇本身之前寫的,內容很不錯可是寫得不太行的文章,重寫一遍!這個過程既溫習了技術,又鍛鍊了寫做技巧。不要以爲無聊浪費時間,親測頗有效的。

3 注意排版和語法細節

對於不拘一格的程序員來講,寫出來的文章沒有排版,就是屢見不鮮。不須要追求高級的排版技巧,稍微注意一下幾個常見的問題就行了。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沒想到我竟然在講這個……)

大部分的文章裏就只有逗號和句號,逗號和句號也是看心情隨意劃分,鍵盤上按到哪一個是哪一個。其實還有單雙引號、頓號、冒號、分號、歎號、破折號、省略號、書名號、中文括號「」【】等等…… 使用方法能夠去網上搜,這部分我以爲問題很常見,就單獨多講了兩句。對了,中文文章要用全角標點符號,儘可能不要混用英文標點符號。

添加多種展示形式,可參考 GitHub 的 Markdown 語法

若是全都是普通段落,看起來太平,能夠加上無序列表、有序列表、段落引用、表格等等。行內排版能夠加上粗體、斜體、代碼標記等,偶爾還能夠用刪除線。

其餘還有一些小的建議:

  • 區分大標題小標題,分配的均勻一些,最多不要超過三層。
  • 每一個章節的長短也儘可能均勻一些,太長的內容就拆個小標題。
  • 重要數據給出明確的數據源,擴展信息給出資料鏈接。
  • 中英文混寫的時候,在中間加一個空格。
  • 注意英文的大小寫,尤爲是專業名詞的縮寫。
  • 英文喜歡長句,複合從句一層套一層;中文追求言簡意賅,錯落有致,能夠多加標點符號,把長句分隔開。
  • 寫完以後通讀一遍,儘可能少寫錯別字……

最後一個小技巧:多用圖片。即便圖片裏只有文字,信息量也遠超文字。

image.png

然而我這篇文章並無加不少圖片,由於這並非一篇技術文章,你們在講技術原理的時候要多用圖片,一圖勝千言!

四 寫在最後

最後一個小建議:文章寫多了就能夠逐漸造成本身的風格,讓全部文章都保持某種共性。

好比我每篇文章最後都會發招聘信息!

歡迎優秀的你加入淘系技術部-跨平臺技術團隊!一塊兒打造靠譜的跨平臺方案。這裏有手淘核心鏈路在使用的 DinamicX、淘系的 H5 容器、Weex、淘寶小程序容器。淘系的基礎架構、研發支撐是隔壁的兄弟團隊,咱們在普遍的支撐新零售的業務。技術深度足夠深,業務場景足夠豐富,歡迎優秀的小夥伴來一塊兒搞事情,手淘跨平臺技術團隊歡迎你的加入!(請聯繫 hanks.zh@alibaba-inc.com )

本文內容由阿里雲實名註冊用戶自發貢獻,版權歸原做者全部,阿里雲開發者社區不擁有其著做權,亦不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具體規則請查看《阿里雲開發者社區用戶服務協議》和《阿里雲開發者社區知識產權保護指引》。若是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填寫侵權投訴表單進行舉報,一經查實,本社區將馬上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