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A之二層交換與STP

摘要:本篇主要學習交換與STP知識數據庫

名詞解釋:網絡

第二層交換:在LAN上使用設備的硬件地址對網絡進行分段過程ide

交換技術:是用來交大的衝突域分隔爲小一些的衝突域的技術。學習

衝突域:是指用兩臺或多臺設備對網絡進行分段所造成的區域,這些區域共享同一帶寬。3d

交換機:按MAC地址進行傳送數據,它與網橋同樣,用來分隔衝突域,並在每一個端口提供獨立的帶寬,所以提升了用戶的訪問速率。blog

STP - 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樹協議)邏輯上斷開環路,防止二層網絡的廣播風暴的產生,當線路出現故障,斷開的接口被激活,恢復通訊,起備份線路的做用接口

根橋:橋ID最低的網橋。get

BPDU:橋協議數據單元。it

橋ID:STP利用橋ID來跟蹤網絡中的交換機,由橋優先級和MAC地址組合決定。ast

非跟橋:非跟橋網橋。

1.交換機功能

①地址學習:學習每一個幀的源設備硬件地址,並把他們寫到MAC地址表中。

②轉發過濾:交換機將目的地址與轉發過濾MAC數據庫中的地址進行比較,而後轉發幀到目標地址。

③避免環路(STP生成樹機制)

2.交換機與網橋比較

①、網橋是基於軟件的,而交換機是基於硬件的;

②、交換機能夠當作是多端口的網橋;

③、每一個網橋只有一個生成樹,而交換機能夠有許多生成樹;

④、交換機的端口數量比網橋大的多;

⑤、網橋和交換機都轉發第二層廣播。

3.STP目的

STP的任務:是找到網絡中全部的鏈路,並關閉任何冗餘的鏈路,以防止網絡出現環路。其實現方法是:STP首先選舉出一個根橋,由根橋來負責決定網絡的拓撲。

四、生成樹端口狀態

阻塞(blocking):被阻塞的端口不能轉發幀,它只能監聽BPDU。當交換機加電時,默認狀況下,全部端口都處於阻塞狀態。

偵聽(listening):端口都偵聽BPDU,以確信在傳送數據幀以前,在網絡上沒有環路產生。

學習(learning):交換機端口偵聽BPDU,並學習交換式網絡中全部路徑。處在學習狀態的端口造成了MAC地址表,但不能轉發數據幀。

轉發(forwarding):在橋接端口上,處在轉發狀態的端口發送並接收全部的數據幀。

禁用(disabled):處於禁用判詞的端口不能參與幀的轉發和造成STP。

注:只有處於學習狀態或轉發狀態下,交換機才能填寫MAC地址表。

收斂:當網橋或交換機上的全部端口都轉變爲轉發或阻塞狀態時,變產生了收斂。在交換機端口上,生成樹拓撲從阻塞到轉發的收斂時間爲50秒。也能夠設置快速端口(portfast)在某端口上禁用生成樹。

輕鬆一刻(本實驗主要作交換機與STP基本配置)

kp

1.交換機基本配置

jb 1

jb

注:配置可網管VTY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