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極客公園算法
做者|在野安全
疫情常態化的今天,當屏下指紋成爲蘋果用戶最羨慕安卓用戶的功能之一,蘋果會否做出改變?微信
近日,天風國際郭明錤在報告中表示,蘋果有望在明年使用光學屏下指紋。而且他判斷從 2021 年開始,光學屏下指紋將成爲智能手機行業的主流。測試
在疫情常態化的今天,對於蘋果用戶來講,最惱人的除了出門要記得佩戴口罩,可能就是戴着口罩沒法順利「刷臉」了。 優化
不只如此,因爲蘋果 FaceID 背後的 AI 算法在每一次刷臉中迭代,所以你可能會發現,在一次又一次的因爲戴口罩致使的沒法識別中,你的 FaceID 正變得愈來愈不認識你。就算是摘了口罩,識別的準確度也在降低。 spa
在近一年的被疫情影響的生活中,iPhone X 及後續系列的蘋果用戶們估計不止一次產生過這樣的疑問——問什麼個人手機不能在刷臉的同時支持指紋識別?在屏下指紋已經被安卓機普遍應用的今天,爲何蘋果仍舊不採用這一技術? 設計
最直觀也是最容易被人理解的緣由固然是 FaceID 是更無感的技術,不須要用戶主動按壓。然而,當疫情常態化,FaceID 再也不無感,甚至成爲讓用戶一遍一遍輸入密碼的「罪魁禍首」時,iPhone 12 系列仍舊沒有增長屏下指紋功能。這一問題還能被如此簡單解釋嗎? 3d
爲了得到更深層的答案,咱們較真兒地和從事手機硬件研發的工程師以及長期觀察蘋果的消息人士聊了聊,如下是咱們的發現。 事件
01get
早有技術儲備
iPhone X 是第一代支持蘋果 FaceID 的手機,於 2017 年 9 月發佈。2018 年初,vivo 發佈全球第一款量可產的屏下指紋手機。從時間上來看,屏下指紋技術的量產要晚於第一代搭載 FaceID 技術的蘋果手機 iPhone X 的上市。
在指紋識別方面,蘋果是業界的先驅者,表明做是從 iPhone 5s 開始採用的 Touch ID。但此次,在屏下指紋的浪潮中,蘋果沒有入局,甚至沒有讓本身的技術方向朝着屏下指紋作一點偏斜。
▲2018 年 1 月,vivo發佈全球第一款可量產屏下指紋手機 vivo X20Plus|極客公園
表面上看,是 iPhone X 沒有搭上屏下指紋的車,但事實上,在 iPhone X 上市以前,蘋果就已經掌握屏下指紋技術,而且是「很早以前」。
2014 年,蘋果收購微 LED 技術供應商 LuxVue,後者擁有一項名爲「配備紅外二極管的交互式顯示面板」的技術專利,這一專利指向屏幕指紋識別技術。收購 LuxVue 後,蘋果將這項仍在申請中的專利轉至本身名下。2017 年 2 月,這項專利獲批。
收購 LuxVue 並非蘋果在屏幕指紋識別方面的惟一一次大動做。在 Google Patents 上搜索蘋果公司名下的「screen」+「fingerprint」關鍵詞,能夠獲得 20 條結果。
作屏下指紋,對蘋果來講不是難事。在有技術儲備的前提下,蘋果選擇了 FaceID 而非屏下指紋方案,主要是因爲早期屏下指紋技術的不成熟。
一位曾深度參與 vivo 屏下指紋模塊測試的工程師告訴極客公園,在早期,3D 人臉識別的安全性遠高於屏下指紋,這是蘋果沒有采用屏下指紋方案的首要緣由。
02
安全是第一優先級
當時,主流的屏下指紋方案有兩種,一種是以 Synaptics 以及匯頂科技爲表明的光學屏下指紋技術,另外一種則是以高通爲表明的超聲波屏下指紋技術。
前者是當時國內安卓廠商廣泛採用的技術,優勢是成本低、能夠溼手識別,缺點是隻能在屏幕開啓最高亮度的狀況下進行識別。後者無需最高亮度、安全性更高,但不能溼手識別,用戶體驗很差,同時成本也更高。
能夠看到,不管是哪一種方案,在當時都並不完美。而且,在成本和用戶體驗以外,屏下指紋技術在當時有一個致命問題是蘋果最爲在乎的,那就是安全性。
遙想 FaceID 以前的 Touch ID 技術,其原理是經過電容解鎖,須要帶有微電流的生物體才能夠識別。但上述兩種屏下指紋識別技術,不論哪種都不是活體檢測,在屏下指紋識別手機剛剛上市的時候,甚至出現過橘子皮解鎖這樣滑稽的安全事件,這顯然不是蘋果所能接受的。
▲2017 年 9 月,搭載 FaceID 的 iPhone X 初亮相|視覺中國
安全和隱私在蘋果官方被列爲最高優先級,這從蘋果不容許美國政府監控、破解 iPhone 就可見一斑。蘋果甚至由於隱私保護而不容許自家的 Siri 團隊收集機主信息,在產品迭代及優化面前,蘋果選擇了保護用戶隱私。
在這樣的產品設計哲學下,蘋果選擇了儘管更貴,但卻能夠活體檢測的 FaceID 技術。它可以經過面部肌肉的微動做識別機主,即便佩戴 1:1 的仿真面具仍不能破解,確保了用戶信息的安全。
除此以外,FaceID 所承擔的,並不只僅是屏幕解鎖一項功能,還有定製化 emoji 等軟件功能。所以儘管「劉海屏」下的 3D 模組成本高達屏下指紋模組的 2-6 倍,蘋果認爲其仍舊可以值回票價。由於押寶在上面的,是軟件生態的更多玩法。
03
口罩將如何改變蘋果?
疫情常態化的今天,當屏下指紋成爲蘋果用戶最羨慕安卓用戶的功能之一,蘋果會否做出改變?
首先,當初蘋果不選擇屏下指紋的首要緣由仍舊沒有被攻克。上述曾深度參與 vivo 屏下指紋模塊測試的工程師告訴極客公園,通過幾年的發展,屏下指紋的安全性已經獲得了大幅提升。但儘管如此,屏下指紋技術仍不能進行活體識別。
若在 FaceID 的基礎上增長指紋識別功能,就意味着安全性的下降。畢竟,整個手機的安全性取決於安全等級更低的解鎖方式。
其次,當前的屏下指紋識別模組須要佔據較大的機身內空間,而且因爲較厚,這類模組的存在每每擠佔電池的體積,但相較於「解鎖」這樣的單點用戶體驗,續航時間是手機最基本的評價參數。
另外,儘管屏下指紋識別模組成本價較低,但以 iPhone 的利潤率計算,傳遞到終端消費者處,售價仍將升高數百元。
▲常見的光學屏下指紋識別模組,由一個圖像模塊和一個獨立芯片組成|極客公園
一位長期觀察蘋果的消息人士分析,蘋果大機率不會考慮增長屏下指紋功能,由於其設計哲學就是要儘可能簡單,不要複雜。「蘋果只要一條路,按下 Home 鍵永遠回到桌面,FaceID 足夠好,就讓用戶一直用。」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蘋果有足夠強大的產品矩陣作支撐。就算沒有屏下指紋,FaceID 又由於口罩不那麼靈光,讓 Apple Watch 解鎖 iPhone 也比往手機裏塞一個硬件模組要簡單。
「Apple Watch 能夠解鎖 Mac,讓它解鎖 iPhone 就更不存在技術障礙。藍牙、NFC 均可以搞定,可是蘋果沒這麼作,本質上仍是對 FaceID 自信」,前述消息人士表示。
該消息人士進一步闡述道:「若是疫情真的長期持續,最終將歐美國家改形成如日韓通常擁有『口罩文化』的國家,那麼蘋果可能會考慮增長屏下指紋,不然蘋果是不會變的。」
一如往年,關於蘋果下一代新機的諜報正以天天幾條的速度被曝出。但也一如往年,最後新機發布時,這些傳聞又最終被證僞。
近日,又有蘋果屏下指紋專利曝光的消息出現。然而,在前文所述的種種緣由下,好像另外一種聲音更爲「靠譜」——側面指紋識別。
據 DigiTimes 報道,手機產業鏈近期頻傳蘋果極有可能將 iPhone 指紋識別功能改成手機側面設計。而且從臺系供應鏈端的消息看,Andorid 陣營品牌已經開始跟風,第四季度多家品牌手機廠商已將 2021 年上半年的新機設計改成右側指紋識別。
或許是想要在疫情期間對 FaceID 進行補充,蘋果又會走回用電容識別微電流的「安全路」。
RECOMMEND
「
網易智能有12個不一樣垂直領域社羣等你來
添加智能菌微信:kaiwu_club
」掃碼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