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鏡頭與不一樣相機系統的配合

蔡司鏡頭與不一樣相機系統的配合 ide

卡爾•蔡司生產的鏡頭涵蓋了手機、小型數碼相機、35mm電影攝影機、高清晰度攝像機、 spa

35mm相機、中畫幅相機、大畫幅相機等領域,是如今全球產品線最廣也是最頂尖的光學鏡頭生產商。 設計

從攝影器材的角度來看,不一樣體系的蔡司鏡頭之間也具備至關大的差別。 orm

固然,最好的卡爾•蔡司鏡頭仍是35mm電影鏡頭,不過,35mm電影鏡頭動輒都是數萬美金起價,對於圖片攝影來講簡直就是天價。除去像場不足的問題,若是你用用它們,會對什麼是頂級鏡頭有更深入的認識。 blog

而對應的手機鏡頭和便攜數碼相機鏡頭來講,多數只是廠家借用蔡司的名聲進行的市場行爲,對於蔡司來說,也沒什麼損害,可是它們不能表明蔡司真正的光學水平。 圖片

至於圖片攝影經常使用的鏡頭,因爲使用相機的畫幅、設計製造年代和成本的差別,也存在着巨大的不一樣。 開發

在基本退出大畫幅鏡頭的生產領域以後,若是僅僅從最好的影像素質來看,中畫幅最能顯示蔡司的水準。若是把哈蘇的200系列、500系列、900SWC)系列分開來看,蔡司爲至少6箇中畫幅系統提供鏡頭,並有各自的特點。哈蘇的500系列得以成功幾十年,蔡司鏡頭是最重要的保證,獲得了全世界職業攝影師和高級攝影愛好者的一致認同,基本就是頂級光學水準的代名詞;但有些款式的鏡頭更新速度比較慢,並不能徹底表明蔡司最高的光學設計能力。 get

哈蘇的200系列使用焦平面快門,因此同焦段的鏡頭一般光圈都要比500系列的大一級,而因爲設計的年代比較近,並且200系列的價格比500系列略高,於是能夠給蔡司設計師更大的空間,所以它有些鏡頭要超過同焦段的500系列鏡頭,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150mm焦段,500系列使用的150mm f/4的鏡頭遠遠不是200系列150mm f/2.8的對手。 產品

哈蘇的9 0 0 系列只有一支鏡頭, 3 8 m mf/4.5,實際上這臺相機是哈蘇爲蔡司這支鏡頭而生產的,表現了蔡司在超廣角領域絕對的領導地位;而一樣的鏡頭哈蘇也提供給了阿爾帕(ALPA),使用它,能夠把這支鏡頭的潛力發揮到極至。 it

康太時645使用的鏡頭是蔡司最新光學設計理念的表明。和以前的中畫幅鏡頭相比,整體上具備更好的色彩還原能力,鏡頭的通透感和立體感都明顯加強。

35mm相機佔據了攝影消費的主要份額,而從攝影術的角度來講,影像的質量和膠片畫幅之間沒有成正比的關係,因此絕大多數咱們看到的好照片也是使用35mm相機拍攝的。所以,蔡司對這個領域始終很是重視。

最近30年來,蔡司採用不一樣方式爲很多於1035mm相機系列提供光學產品,有些由本身生產,有些則受權由其餘公司生產(好比祿來35系列)。其中下面這些系列是格外能表明蔡司不一樣時代水準的。

康太時相機的品牌復活於20世紀70年代初期,結束於21世紀初期。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裏,C/Y系列是康太時最大的鏡頭羣,老的鏡頭具備的濃重色彩和柔美焦外成像始終爲蔡司迷津津樂道,然後期在日本的合做工廠也生產出了Distagon 21mm f/2.8這樣的頂級鏡頭,又顯示出蔡司高超的鏡頭設計和品質控制能力。

康太時G系列旁軸鏡頭出如今2 0世紀9 0年代末期,在高速AF化的同時,它保持了驚人的低價格。是蔡司全部鏡頭體系裏性價比最好的。


攝影:趙嘉(Photo by Zhao Jia),加拿大·魁北克

    康太時N系列是蔡司對數碼時代鏡頭光學質量最好的詮釋,同時也是蔡司近期光學設計思路在35mm單反相機上最好的展現,尤爲以17-35mm f/2.8鏡頭最具備價值。

    在康太時各系列全面停產以後,受與合做方日本京瓷公司卡口上的限制,蔡司經過開發配合其餘卡口的鏡頭繼續提供35mm鏡頭。

    最先推出的鏡頭就是使用徠卡M卡口的ZM系列鏡頭,雖然同屬旁軸鏡頭,可是因爲價格比G系列更高,並且不須要AF功能,所以,賦予蔡司設計師更多的空間,使得它在光學上有超越G系列的可能。

而不久以後,蔡司又發佈了ZE/ZF/ZK/ZS單反系列手動對焦鏡頭,其中不只恢復生產了Distagon 21mm f/2.8這樣的傳奇的鏡頭,還有一些新規格的鏡頭被設計出來。在數碼產品大行其道的今天,還有能力和信心生產這麼多款手動對焦單反鏡頭的,全憑優異的光學質量,真也就只有蔡司了。

總的來講,若是僅僅從圖片的影像質量來看,從康太時645之類的中畫幅相機入手瞭解蔡司是最好的,可是考慮到不一樣的攝影者有不一樣的出發點,會有更多人選擇35mm系統,那麼,你能夠從不一樣的拍攝領域或者本身的經濟能力預算出你的選擇,可是不管怎麼樣,蔡司都不會令你失望的。

書名:《頂級攝影器材:傳統卷(第3版)(全綵)

書號:978-7-121-13710-5

訂價:118.00

開本:16

頁碼:328

做者:趙嘉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8     

購買連接:互動出版網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