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志願錄取標準html
零、概況
1、傳統志願錄取過程
2、平行志願錄取過程
3、17年志願錄取過程算法
零、概況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高考錄取標準,做爲公平線,都是至關透明的。
這部分分享,以錄取標準(過程)的演變爲主線,從而得出17年的錄取標準(過程)的可能性的結論。
雖然,結論是猜想,但從演變的過程來推測,結論的可靠性是至關高的。
每一年,以省(市)爲單位,多少考生,多少高校要招多少考生,都要報教育部。經教育部批准,每一個高校的招生名額才能肯定,精確到個位數。
高考先後,高校要到每一個省招考生,省裏要把考生檔案送進高校,具體運做銜接領導的是省教育廳下面的教育考試院。
因此,要留心教育部及教育考試院的新政策。如下爲兩個網址:
http://www.moe.gov.cn/
http://www.zjzs.net/app/portal/index.html
網上傳言常常會不少,以官網公佈的文件爲準。數據庫
1、傳統志願錄取過程
羣裏家長們,不少是參加太高考的吧。咱們那個時候,填的志願是一張卡紙。
我記得是五個志願(學校),下面是若干欄的專業。
那時候是錄取方式是傳統志願錄取。錄取的標準是名次。
傳統志願的錄取過程大概是:
一、把全部卡紙,標上名次與編號(或者原來就有),而後,按第一志願分堆。
二、高校招生負責人來到某堆前,好比說浙大,把第一志願填浙大的這一堆進行排序。排序的標準是省名次。
三、假如說浙大要招一萬人,那麼前一萬張卡紙,浙大就拿走了。剩下的2萬張,歸還。而後浙大招生的人就回去了。
四、假如說浙大要招一萬人,但那一堆的卡低是五千張,浙大就所有拿走卡低。而後不能回去,由於事還沒辦完哪。
而後浙大招生的,就要等待。等到第一志願的卡紙所有處理完畢(要麼全拿走,要麼歸還部分)以後,而後:
把全部歸還的卡低,按第二志願分堆。浙大招生的,來到了第二志願填浙大的那一堆前,開始幹活了。
不是還少五千我的嗎?若是卡紙多於五千張,好吧,按省名次排序,拿走前五千張。剩下的歸還。而後就能夠回去了。
若是卡紙少於五千張,好吧,所有拿走,還不能回去,要繼續等待。。而後是第三志願、第四志願。。
在招生負責人回去以前,要與考試院相互登記備案。這時候,這一年某校的最低招生分數纔出來。
好比說浙大,某年最低分數是588,那就是拿走的卡紙中,名次最低的那一位的分數。
拿走卡紙,至關因而提檔。學生檔案,就歸高校了。到時高校再發通知書給考生。
再好比浙大,把名單拿回去以後,再分配專業。
專業的分配與傳統志願很相似,好比把第一志願填自動化的卡低,放在一塊兒,再按省名次排序。好比說自動化專業要招一百個,拿排名前一百的,就進這個專業了,肯定。一百之後的,歸還。。。這個過程與傳統志願中學校選擇學生很像。
當專業被招滿的時候,這個專業的最低招生分數纔出來。
那最後呢,有一些學生在歸還的那一堆中,一直沒有被分配專業,咋辦?
那就分到那些還沒被招滿的專業中去,這叫調劑,專業調劑。
不管是學校選擇考生,仍是專業選擇考生,都是手工操做。因此要請不少幫手,化的時間很長。
最後分析一下,傳統志願方式的優勢:
至少有個統一的標準,操做透明,憑分數(名次)說話,錄取標準清晰。
缺點:
手工操做,費時費力。
第一志願與第一專業過度重要了。
假如一個考生,第一志願北大,第二志願浙大。那麼ta可能差北大1分,就可能浙大也去不了了。
專業順序也同樣,若是第一專業填得太好,若是進不了,那可能就會被調劑到莫名其妙的專業中去。
編程
2、平行志願錄取過程
傳統志願時沒電腦啊。後來,電腦出現了,人們就想偷懶了。還有啊,也想改進政策,因而,平行志願就出來了。
平行志願,是對傳統志願的改進,並且改進得很是好。
平行志願的錄取過程大概是:
一、把全部考生的志願卡紙(電腦志願的話,就不是卡紙,而是考生數據庫資料,說成卡紙是爲了理解方便)按省名次排序。
二、名次在前面的,先來選擇高校。
三、好比第n名的,來看志願。第一志願是北大。再看北大的招生狀況,哦,北大已經招滿了。
四、好吧,再看第二志願,是浙大。浙大沒有招滿,好了,把卡紙給浙大。
這些是電腦程序運做的,速度很快。
而後浙大把這學生檔案就提走了。要注意的是,一次提檔。那若是五個志願下來,學校人都滿了呢?
那就不能提檔了,檔案就進入下一批次——好冤哪。。。
浙大招滿人以後就回去了,回去以後分配專業。
一、把全部考生的志願卡紙按省名次排序。
二、名次在前面的,先來選擇專業。
三、好比第n名的,來看專業。第一志願是自動化。再看自動化專業的狀況,哦,這專業滿了。
四、好吧,再看第二專業,是化學。化學專業人還沒滿,好了,把卡紙給化學專業。
專業的分配,與考生選擇學校是很相似的,這裏是學生選擇專業。
咱們把問題簡化了,但思路是很清楚的。從而也看到了平行志願與傳統志願的本質差異:
平行志願是考生(名次)主動,傳統志願是,考生很被動。
因此說平行志願相對於傳統志願,是很合理的,是很好的改進。
而後再說一些細節:
一、當高校去考試院招考生時,可能會要多餘名額。好比想招100人,可能會拿走105張卡紙。
這對高校有利,由於能夠多選擇。但考生就苦逼了,若是剛好在多出來的5人之中,那就完了。
怎麼個完法?可能會退檔。退檔的結果很嚴重啊,第一批次的會退到第二批次,虧大了。
16年,浙江高校承諾,只要考生在專業調劑上打鉤(服從調劑),原則上不退檔。總有個專業把你安下。
可是呢,若是你太有個性,不服從調劑,那麼被退檔的可能性就大大增長了。
每一年有三四千人,由於專業不服從調劑而退檔的。16年退檔的理科生,最高分數有670多吧,原本可讀很好的高校。
因此在16年高考羣中,當時我兩次重點@,提醒考生及家長,至少回頭檢驗三遍,看服從調劑的鉤有木有忘記打上。
二、在專業分配的時候,不少高校有專業級差。
上海有不少高校在專業分配的時候,有專業級差。其實各地都有,有很多。上財啊、人大啊,都有專業級差的。
浙大好像木有專業級差,這裏咱們爲了舉例方便,假設有:
浙大招滿人以後就回去了,回去以後分配專業。
A、把全部考生的志願卡紙按省名次排序。
B、名次在前面的,先來選擇專業。
C、好比第n名的,來看專業。第一志願是自動化。再看自動化專業的狀況,哦,這專業滿了。
得,咱們有專業級差,把你降三分。(我好冤哪,但沒辦法,這是規定)
D、好吧,你已經降了三分了,暫時沒有權利選擇專業了,等着吧。。
好吧。。一直等到分數在前的選擇完畢。。好了,終於輪到我了,再看第二專業,是化學。化學專業還好沒滿,好了,把卡紙給化學專業。
若是化學也滿了,那就更苦逼了,分數再減3分。再等着吧。。我去。。
能夠看出,專業級差是很折騰考生的,但這是規定呀。還好的是,在招生簡單中,若是有專業級差的話,是要寫清楚的。
某校專業級差:3 3 2
意思是說,第一個專業進不了的話,減3分,第二個還進不了,減3分,第三個專業還進不了,減2分。。。
這個很坑爹。就算招生老師事先告訴你,你孩子第二個專業確定木有問題。。蛋是,到時候,由於有專業級差,後果很難預料。。
(我這裏講得很細,由於16年有不少高校有專業級差。17年不會有專業級差的概念了,想跳過的就跳過不用看了。。)
三、學校最低分與專業最低分,是錄取完畢後才知道的。
之後會有大厚書發下來,是過去數年的一些錄取數據。無非是某校某專業,最低錄取分是多少,名次是多少。
這些是參考數據。當年分數是多少呢?誰也不知道,要錄取完畢以後,纔會知道。
過去的數據,只能做爲參考。
通常來講,最低錄取分數是評價一個學校(專業)最客觀的標準。
綜上,經過考察平行志願的過程與一些細節,咱們能夠看出,平行志願的優勢:
速度快、省力,克服了傳統志願的缺點。
第一志願(第一專業)再也不是起決定做用的了,考生有主動權。
(通常考生填寫平行志願時,會選擇:一2、衝,3、正常,四5、保底。但也有激進型的:一二三4、衝,5、保底。只要底足夠牢靠,這樣填寫風險也是不大的)
平行志願的缺點:
由於是一次性投檔,可能會進一個比較理想的高校,但專業是你不想要的。
在16高考羣中分享時,我就說過,如今的數據庫處理能力很是強大了,這個缺點徹底有條件克服了。方法是:
志願詳細到專業。好比說,你能夠填寫30個志願,每條是專業+學校,最終按平行志願的方式錄取。
這樣,就能夠選擇一個理解的學校與理想的專業,從而克服了之前平行志願的缺點。
之前平行志願是先選擇學校,再選擇專業,分兩步走的。若是一步到位,則兩步產生的缺點就避免掉了。
(萬萬沒想到,這個理想會實現得那麼快。。)
app
3、17年志願錄取過程
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相關材料彙編.doc
這個羣文件中,詳細記錄了新高考主要的文件內容。
最重要的一個文件,在考試院網站中:
關於印發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
http://www.zjzs.net/app/portal/article.html?articleDomain.id=96755&categoryDomain.id=196
是以浙江省人民政府的名義,於2014年9月9日發佈。
(至於選考、考試次數、分數計法,這裏就不用多囉嗦了,這裏咱們專一於統一高考考生的錄取標準(過程)。)
重點關注:
++++++++++++++++++++++++++++++++
3.錄取。
高校根據自身辦學定位和專業培養目標,分專業類或專業肯定選考科目範圍,但至多不超過3門,並在招生2年前向社會公佈;
考生選考科目只需1門在高校選考科目範圍以內,就能報考該專業(類)。
高校沒有肯定選考科目範圍的,考生在報考時無科目限制。
高校可對考生高中階段綜合素質評價提出要求,做爲錄取參考。
考生志願由「專業+學校」組成。
錄取不分批次,實行專業平行投檔。填報志願與投檔按考生成績分段進行。
++++++++++++++++++++++++++++++++
關於什麼專業(類),要求什麼選考科目,主要參考這個文件:
關於公佈2017年擬在浙招生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範圍的公告
http://zt.zjzs.net/xuanke/
昨天分析過了,這基本上是個雞肋,可是呢,文件一旦產生,不會輕易改變。因此老老實實參考就行。
而後重點中的重點,是這兩句話:
*******************************************************************
考生志願由「專業+學校」組成。
錄取不分批次,實行專業平行投檔。填報志願與投檔按考生成績分段進行。
*******************************************************************
前面有朋友問,錄取過程明確了嗎?其實在這兩句話中,不少東西都明確了。
咱們已經清楚了,16年及之前的幾年平行志願的錄取過程,是先學校、再專業,文理分開,分幾個批次分時進行。
如今呢?17年及之後,啥都整在一塊兒了。
一、
雖然電腦很快,但仍是要人配合的。因此這麼大的工做量,不可能同時進行,因此才「分段」進行。
在時間段上,仍是分開的,但已經沒有批次概念,如今是「時間段」的概念。
分段的標準是有的,是按考生成績。分幾段?不知道,我估計,分三段的可能性最大。也可能會分兩段。不太多是四段,一段更不可能。
既然按考生成績分段,那麼在填報志願時,考生成績與名次,就已經知道了。
這個推論多數不會錯。因此網上傳言說不知道分數名次就填志願說法,是不靠譜的。
二、
在正式填報志願(160626)以前的一週左右時間,會有一次模擬在電腦上填寫志願的練習。
17年也同樣,估計會有。模擬時候的學校、專業、代碼、板面等等,與真實時是如出一轍的。
16年的長啥樣?這個樣:網站
到時考試院官網上,會提供入口。準備好相關資料(身份證號、准考證號、報名號等等),就能夠模擬了。
(高考報名後,應把相應一切資料通通記錄下來,之後都會有用。尤爲是,要把密碼改掉,並記在紙上。每一年有登陸人家志願而改掉志願的惡做劇事件發生。)
三、
17年的志願,會長啥樣?
我估計會提供30個左右的專業+學校的選擇欄。
專業與學校,都會有代碼。由於代碼可使搜索加快。
是先選擇學校,仍是先選擇專業?我估計會先選擇學校,再選擇專業。由於在學校中搜索專業速度快。
能夠想像,學校+專業,有30個左右的選擇欄。
專業服從與走讀服從還會有嗎?
專業服從已經沒有意義,確定不會有了。走讀服從原本就是雞肋,也會去掉。
四、
錄取標準(過程)是什麼?
以平行志願的方式,學生優先選擇學校+專業,一次性定位。
具體過程是:
A、按學生的全省排名,排名高的先來選擇學校+專業。
B、好比排名爲n名的考生來選擇了。
C、第一志願的學校+專業,人滿了麼?沒有滿,則被招走。
滿了,則看第二志願的學校+專業。
如此不斷搜索下去,總有一個沒滿的,則被招走。招走以後,學校招生的輕鬆不少,分配專業這個步驟已經完成了。
那萬一,到最後一個學校+專業,都已經滿了,咋辦?
那你到下一個時間段去玩吧(至關於之前的退檔),到下一個時間段,你還得再填寫志願。
五、
全省排名怎麼來的?
錄取標準必定是排名,不會是分數。由於分數能夠相同,排名永遠不會相同。
總分的計算,是語、數、英三門分數加起來,再加上三門選科通過賦分的分數。
當總分相同時,排名的時候要另加條件,好比取數學看誰高。還相同,再加上語文成績看誰高。。。
那全部科目分數所有相同。。我去。。。這種狀況機率極低,萬一發生了,要問考試院的編程負責人了。。
關於錄取標準,只能是惟一的一個能夠排序的數據。這個數據也僅多是全省排名。
由於給選科賦分,就是用於這個目的。
那有另外的可能嗎?好比我填報物理專業,選科物理的的權重會不會加大?
你想多了,這種可能性僅爲百分之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爲何呢?由於這不具備操做性。從傳統志願到平行志願,再到如今的專業+學校,一步步是穩紮穩打過來的,絕對不會出現這種沒事找抽的算法。
六、
賦分不太公平啊,咋辦?
目前來看,賦分主要牽涉到權重問題。好比說,上海的賦分方式使選科權重減小,語數英權重相對就大了。
而浙江的則選科權重較大,語數英權重就沒有上海的大了。
就公平性而言,目前沒有比這種賦分方式更公平的了。(也可能會有,但不具備操做性。)
固然,微小的不公平是存在的,那隻能暫時放一放了。選科是一次性的,又不能變動了。
總結一下幾個結論:
志願填報的時間會分幾段?我估計,分三段的可能性最大。
在填報志願時,考生成績與名次,就已經知道了。
在正式填報志願(0626)以前的一週左右時間,會有一次模擬在電腦上填寫志願的練習。
學校+專業,有30個左右的選擇欄。
以平行志願的方式,學生優先選擇學校+專業。錄取標準是全省排名。
不會出現不一樣專業不一樣選科權重不一樣的腦殘算法。
這裏我下了六個斷論。到底準不許呢?咱們能夠拭目以待。
至少,目前,咱們能夠暫時把這些當成定論來應用。
第二部分講完了。
家長們第一反應多是,這麼麻煩啊。。我去,不想玩了。
個人建議是,最好你本身親自玩一下,由於孩子不會有這個功夫瞭解這麼多東西。
而後是你把了解的大概,說給孩子聽。
最後與孩子一塊兒做決定。
spa
T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