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bytes和str

一、python中bytes和str

Python3 最重要的新特性大概要算是對文本(text)和二進制數據(binary data)做了更爲清晰的區分

(1)Python 3.0使用文本和(二進制)數據的概念而不是Unicode字符串和8位字符串。全部文本都是Unicode; 但編碼的 Unicode表示爲二進制數據。用於保存文本str的類型是用於保存數據的類型 bytes。與2.x狀況的最大區別在於,任何在Python 3.0中混合文本和數據的嘗試都會提升 TypeError,而若是你要在Python 2.x中混合使用Unicode和8位字符串,那麼若是8位字符串可使用它碰巧只包含7位(ASCII)字節,但UnicodeDecodeError若是它包含非ASCII值,則會獲得 。多年來,這種特訂價值的行爲形成了許多悲傷的面孔。、html

(2)您不能再將u"..."文字用於Unicode文本。可是,您必須將b"..."文字用於二進制數據python

(3)因爲strbytes類型不能混合,所以必須始終在它們之間進行顯式轉換。使用str.encode() 從去strbytes,並bytes.decode() 從去bytesstr。你也能夠分別使用bytes(s, encoding=...) 和str(b,encoding=...).web

>>> b=b'good' >>> print(type(b)) <class 'bytes'> >>> str(b3,encoding='utf-8') 'example' >>> print(type(str(b3,encoding='utf-8'))) <class 'str'> >>>

4)原始字符串文字中的全部反斜槓都按字面解釋。這意味着原始字符串中的轉義'\U''\u'轉義不會被特別處理。例如,r'\u20ac'Python 3.0中是一個包含6個字符的字符串,而在2.6中,ur'\u20ac'則是單個「euro」字符。(固然,此更改僅影響原始字符串文字;歐元字符'\u20ac'在Python 3.0中。編程

總結bytes和str的區別:瀏覽器

一、bytes(一堆二進制的數字,如:b'11001010')主要是給在計算機看的,string主要是給人看的服務器

首先計算機能存儲的惟一東西就是 bytes。因此爲了在計算機中存儲東西,咱們首先得將其編碼(encode),例如將其轉化爲 bytes。好比:
要想保存音樂,咱們首先得用 MP3, WAV 等將其編碼
要想保存圖片,咱們首先得用 PNG, JPEG 等將其編碼
要想保存文本,咱們首先得用 ASCII, UTF-8 等將其編碼
Unicode 是字符集,不是字符編碼。Unicode 把全世界的字符都蒐集而且編號了,可是沒有規定具體的編碼規則。編碼規則有 UTF-八、GBK 之類的。編程語言

Python3 不會以任意隱式的方式混用 str 和 bytes。正是這使得二者的區分特別清晰,你不能拼接字符串和字節包,也沒法在字節包裏搜索字符串(反之亦然),也不能將字符串傳入參數爲字節包的函數(反之亦然)。函數

二、中間有個橋樑就是編碼規則,如今大趨勢是utf8編碼

例如:在編輯和保存文件時,從文件讀取的UTF-8字符被轉換爲Unicode字符到內存裏,編輯完成後,保存的時候再把Unicode轉換爲UTF-8保存到文件:spa

 

三、bytes對象是二進制,很容易轉換成16進制,例如\x64

四、string就是咱們看到的內容,例如'abc'

五、string通過編碼encode,轉化成二進制對象,給計算機識別

六、bytes通過反編碼decode,轉化成string,讓咱們看,可是注意反編碼的編碼規則是有範圍,\xc8就不是utf8識別的範圍

二、bytes和str的相互轉換

(1)string to bytes

按 utf-8 的方式編碼,轉成 bytes

1 >>> string='good job' #str類型
2 >>> str_to_byte=string.encode('utf-8') #轉換爲bytes類型 3 >>> type(string) 4 <class 'str'>
5 >>> type(str_to_byte) 6 <class 'bytes'>
7 >>> print(str_to_byte) 8 b'good job'
9 >>>

按 gb2312 的方式編碼,轉成 bytes

>>> str_t_bytes=string.encode('gb2312')
>>> type(str_t_bytes)
<class 'bytes'>
>>> print(str_t_bytes)
b'good job'
>>>

 

(2)bytes 轉換爲s't'r

解碼成 string,默認不填

>>> website_string = website_bytes_utf8.decode() >>> type(website_string) <class 'str'>
>>> website_string
>>>'http://www.jb51.net/'

 

解碼成 string,使用 gb2312 的方式

>>> str='good job'
>>> website_bytes_gb2312=str.encode('gb2312') >>> type(website_bytes_gb2312) <class 'bytes'>
>>> website_string_gb2312=website_bytes_gb2312.decode('gb2312') <class 'str'>
>>> website_string_gb2312 'good job'
>>>

 

 

 

補充:字符編碼

        咱們已經講過了,字符串也是一種數據類型,可是,字符串比較特殊的是還有一個編碼問題。由於計算機只能處理數字,若是要處理文本,就必須先把文本轉換爲數字(二進制)才能處理。最先的計算機在設計時採用8個比特(bit)做爲一個字節(byte),因此,一個字節能表示的最大的整數就是255(二進制11111111=十進制255),若是要表示更大的整數,就必須用更多的字節。好比兩個字節能夠表示的最大整數是65535,4個字節能夠表示的最大整數是4294967295。因爲計算機是美國人發明的,所以,最先只有127個字符被編碼到計算裏,也就是大小寫英文字母、數字和一些符號,這個編碼表被稱爲ASCII編碼,好比大寫字母A的編碼是65,小寫字母z的編碼是122。可是要處理中文顯然一個字節是不夠的,至少須要兩個字節,並且還不能和ASCII編碼衝突,因此,中國製定了GB2312編碼,用來把中文編進去。你能夠想獲得的是,全世界有上百種語言,日本把日文編到Shift_JIS裏,韓國把韓文編到Euc-kr裏,各國有各國的標準,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衝突,結果就是,在多語言混合的文本中,顯示出來會有亂碼。

       所以,Unicode應運而生。Unicode把全部語言都統一到一套編碼裏,這樣就不會再有亂碼問題了。Unicode標準也在不斷髮展,但最經常使用的是用兩個字節表示一個字符(若是要用到很是偏僻的字符,就須要4個字節)。現代操做系統和大多數編程語言都直接支持Unicode。

如今,捋一捋ASCII編碼和Unicode編碼的區別:ASCII編碼是1個字節,而Unicode編碼一般是2個字節

字母A用ASCII編碼是十進制的65,二進制的01000001

字符0用ASCII編碼是十進制的48,二進制的00110000,注意字符'0'和整數0是不一樣的;

漢字已經超出了ASCII編碼的範圍,用Unicode編碼是十進制的20013,二進制的01001110 00101101

你能夠猜想,若是把ASCII編碼的A用Unicode編碼,只須要在前面補0就能夠,所以,A的Unicode編碼是00000000 01000001

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若是統一成Unicode編碼,亂碼問題今後消失了。可是,若是你寫的文本基本上所有是英文的話,用Unicode編碼比ASCII編碼須要多一倍的存儲空間,在存儲和傳輸上就十分不划算。

因此,本着節約的精神,又出現了把Unicode編碼轉化爲「可變長編碼」的UTF-8編碼。UTF-8編碼把一個Unicode字符根據不一樣的數字大小編碼成1-6個字節,經常使用的英文字母被編碼成1個字節,漢字一般是3個字節,只有很生僻的字符纔會被編碼成4-6個字節。若是你要傳輸的文本包含大量英文字符,用UTF-8編碼就能節省空間:

字符 ASCII Unicode UTF-8
A 01000001 00000000 01000001 01000001
x 01001110 00101101 11100100 10111000 10101101

從上面的表格還能夠發現,UTF-8編碼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ASCII編碼實際上能夠被當作是UTF-8編碼的一部分,因此,大量只支持ASCII編碼的歷史遺留軟件能夠在UTF-8編碼下繼續工做。

搞清楚了ASCII、Unicode和UTF-8的關係,咱們就能夠總結一下如今計算機系統通用的字符編碼工做方式:

在計算機內存中,統一使用Unicode編碼,當須要保存到硬盤或者須要傳輸的時候,就轉換爲UTF-8編碼。

用記事本編輯的時候,從文件讀取的UTF-8字符被轉換爲Unicode字符到內存裏,編輯完成後,保存的時候再把Unicode轉換爲UTF-8保存到文件:

 

瀏覽網頁的時候,服務器會把動態生成的Unicode內容轉換爲UTF-8再傳輸到瀏覽器:

 

因此你看到不少網頁的源碼上會有相似<meta charset="UTF-8" />的信息,表示該網頁正是用的UTF-8編碼。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