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一次接觸k8s,當時的搭建過程沒那麼複雜,yum裝裝,手工配配,沒有證書,沒有Dashboard,也沒有牆…… 。過了3年沒碰k8s,現在再來看,發現變化太大了,有了各式的自動部署工具,有了容器,也有了牆…… 。按照新的方式從新搭建了一遍,參考的帖子放在前面,由於別人寫的比我好多了,因此這裏只總結經驗。html
1. 手工搭建k8s:https://www.kubernetes.org.cn/3096.htmllinux
這篇帖子寫的很細,一步一步作證書,修改各個配置文件,純手工部署。但這不是主流的部署方式,適合新手經過手工搭建去深刻理解k8s各個組件。git
2. Kubeadm搭建k8s:https://www.kubernetes.org.cn/3536.htmlgithub
Kubeadm和kubespray的優劣我沒仔細研究過。多是由於玩kolla時用過ansible,因此對kubespray感受比較親切,而對Kubeadm就沒那麼多興趣了。另一個有意思的是,寫Kubeadm部署的帖子大部分是16年的,而kubespray的帖子大部分是17年的。github上kubespray的start也遠高於Kubeadm,因此如今的主流是kubespray了?docker
言歸正傳,帖子的詳細程度通常般,雖然是18年寫的,但內容有點老。搭建的麻煩之處就是去搞kubeadm等rpm包和pause-amd64等鏡像。我經過google虛機去搞到了相關的東東,但總的來講仍是很是麻煩。畢竟不是主流,沒仔細研究。centos
3. Kubespray搭建k8s:工具
https://www.jianshu.com/p/68925cb902e7google
https://www.cnblogs.com/iiiiher/p/8128184.html阿里雲
Kubespray的部署帖子寫的比較全一些,鏡像都被做者放到了阿里雲倉庫上,下載鏡像也很方便。和帖子不太同樣的地方是我裝的docker-ce版本有點高,docker-ce-17.12.1.ce-1.el7.centos,而做者提供的kubespray裏面要校驗docker-engine-selinux(在docker-ce-17.12.1版本中已經沒了)。因此改了kubespray/roles/docker/vars/redhat.yml配置文件,去掉了docker_selinux校驗。其它的參考帖子,改改Ip什麼的。總的來講搭建過程很順利,重新建虛機裝系統到部署完成,大概3個小時左右吧。htm
最後上個圖,mark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