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15-至今,由系統測試轉向APP測試已有4月,怕忘記了短暫的系統測試所得,在此對比下兩者的異同:前端
1、側重點不一樣web
系統測試:數據庫
一、系統內置app功能穩定可用,不出現閃退等惡劣現象網絡
二、系統穩定,不出現黑屏、死機、卡頓現象,使用流暢app
三、響應時間、功耗知足要求模塊化
四、開機啓動時間工具
五、系統自帶設置項功能正常可用,測試時要注意設置項與內置app等功能不衝突性能
六、可正常開關機,測試時要考慮異常斷電,關機重啓,鎖屏重啓等現象單元測試
七、系統須要作性能測試,以前常常用安兔兔等軟件作性能測試測試
八、簡單的壓力測試(以點擊次數爲準)
九、兼容性測試,主要是從當前主流市場下載不一樣app,在所用系統作簡單功能遍歷,看看是否兼容
十、升級測試,以自身造數據爲主,升級後,查看數據是否依然保存
十一、內部app互相干擾,是否正常
APP測試:
一、app須要測試前端UI、功能,後臺接口
二、結合設備自身的設置項,如網絡、手勢、來電等進行測試
三、升級測試,須要考慮後臺數據庫升級、web升級、前端升級是否正常
四、兼容性測試須要考慮:不一樣設備、不一樣系統和版本、設備其餘項、新後臺對應老前端、iOS和Android交互等
五、非主流app性能測試能夠稍微放後一點測試,等app上線後用戶量達到必定數量時,再做爲重點測試項
2、測試方法不一樣
系統測試:
一、以前測試的是yunos系統,相似Android系統,可以使用adb命令收集log,使用monkey跑穩定性
二、響應時間和功耗測試,以第三方軟件爲主,進行自動化測試
APP測試:
一、目前主要在Andorid和IOS兩種系統中進行測試,沒有使用app自動化測試工具,以手動功能測試爲主
3、case編寫方式不一樣
系統測試:
一、系統比較穩定,測試人員在6-8個,每人負責只幾個模塊
二、針對模塊,詳細的編寫case,包括每個執行步驟
APP測試:
一、需求變化較大,測試人員1個
二、測試任務較重,採起的是較爲簡陋的測試方法,沒有寫詳細的測試case,以思惟導圖代替case集
三、將探索性測試、容易忘記測試步驟、逆向思惟的測試以case形式寫出來,防止測試時間過緊而被遺忘
開個小差:測試的時候,越怕測試那一塊或者是故意躲開哪一塊,那裏就必定有問題
4、項目流程類似
分析需求-->基本單元測試-->模塊化測試-->全面測試-->升級測試
↓ ↓ ↓ ↓
———BUG提交、跟蹤、管理—————>發佈上線-->項目掃尾
感言:雖然知道本身的文筆不行,知識儲備也不夠,但仍是硬着頭皮寫下這篇文章,但願可以看着本身一點點進步。每次回讀也好知道本身缺了什麼,要補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