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爲四個內部類型轉換操做符之一的dynamic_cast和傳統的C風格的強制類型轉換有着巨大的差異。除了dynamic_cast之外的轉換,其行爲的都是在編譯期就得以肯定的,轉換是否成功,並不依賴被轉換的對象。而dynamic_cast則否則。在這裏,再也不討論其餘三種轉換和C風格的轉換。
首先,dynamic_cast依賴於RTTI信息,其次,在轉換時,dynamic_cast會檢查轉換的source對象是否真的能夠轉換成target類型,這種檢查不是語法上的,而是真實狀況的檢查。
先看RTTI相關部分,一般,許多編譯器都是經過vtable找到對象的RTTI信息的,這也就意味着,若是基類沒有虛方法,也就沒法判斷一個基類指針變量所指對象的真實類型, 這時候,dynamic_cast只能用來作安全的轉換,例如從派生類指針轉換成基類指針.而這種轉換其實並不須要dynamic_cast參與.
也就是說,dynamic_cast是根據RTTI記載的信息來判斷類型轉換是否合法的.
下面看一個例子:
struct B1{
virtual ~B1(){}
};
struct B2{
virtual ~B2(){}
};
struct D1 : B1, B2{};
int main()
{
D1 d;
B1* pb1 = &d;
B2* pb2 = dynamic_cast<B2*>(pb1);//L1
B2* pb22 = static_cast<B2*>(pb1); //L2
return 0;
}
上述定義中能夠看到,B1和B2是不相關的類,從L1能夠看到,dynamic_cast容許這種轉換:只要B1存在多態方法.
L2將編譯失敗,static_cast並不容許兩個徹底不相干的類互相轉換.
dynamic_cast的這種特性,在提取一個對象的某個接口的時候,很是有用,它很相似於實現了COM的QueryInterface的功能。
正好在網上看到一個講解強制轉型的文章:
http://www.xker.com/article/articleview/2005-8-23/article_view_2732.htm
文中這樣描述:
--
dynamic_cast 主要用於執行「安全的向下轉型(safe downcasting)」,也就是說,要肯定一個對象是不是一個繼承體系中的一個特定類型。
---這個描述是不完整的,dynamic_cast 當然能夠實現徹底的向下轉型,也能夠實現更爲強大的QueryInterface的功能。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