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JELLY技術週刊 Vol.37: 揚帆截海行

距離上次和你們見面,已經是有些時日,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小助手一直在「凹凸實驗室」等着你們呢?本期蒲公英做爲辛丑牛年的首刊,也但願能夠和你們一同犇牛年,在新年裏牛氣沖天。

此次蒲公英改版以後,再度迴歸月刊,每個月都會潛心爲你們推薦各種技術文章熱點,但願改版以後能夠獲得你們一如既往的支持。前端

觀海志

爬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先後端協做模式面臨革新

梗概:在 20 年的聖誕前夕,Dan 和咱們分享了 React 團隊正在探索的新特性「服務端組件 RSC」。Dan 提出在以往的界面開發中,用戶體驗、可維護性、性能三者不可兼得,而使用 RSC 則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此問題。視頻詳細介紹了 RSC 的具體用法與優點:減小打包體積、自由獲取服務端資源、自動分割客戶端代碼等。RSC 能讓我用編寫老式 Web 頁面的方式,構建出很像應用程序的現代化用戶體驗。程序員

推薦語:從 Fiber 到 Hooks,React 團隊每一年都能給前端技術圈帶來新的玩法與驚喜。從 Concurrent Mode 到 Suspense,此次 React 團隊爲咱們帶來的是 RSC(React Server Component)。React 開發團隊正在逐步引導、幫助開發者打造體驗出色的應用程序。回顧前端技術的發展,從最先期的服務端模板渲染,到先後端分離的開發模式,到服務端渲染(SSR)技術的出現,先後端協做方式一直在升級。React 可否憑藉 RSC 技術從新定義先後端協做模式?咱們須要繼續保持關注。數據庫

跳動的 React Fiber

梗概:React 16 開始,採用了 Fiber reconciler 機制替代了 Stack reconciler, 提升了頁面渲染性能和用戶體驗。文中列出了 Fiber 的關鍵特性,如:增量渲染、渲染任務的暫停/恢復/複用及任務調度策略並詳細介紹了其中的運行機制。編程

推薦語:提升用戶體驗,底層技術上能作的就是及時響應用戶交互,Fiber 機制打破原有不可中斷的渲染模式,以可被調度的細粒度的任務進行拆分,每一次的調度好似 React 的脈搏,接收來自用戶指尖的距離。後端

系統設計是前端的基礎課

梗概:本倉庫圍繞如何設計大型系統展開,全面的講解了在系統設計中須要考慮到的設計原則。包括了性能與拓展性、延遲與吞吐量、可用性與一致性、負載均衡和數據庫等等。目前 repo 已被翻譯成 20+ 個語言版本,star 數量達到了 120+k。緩存

推薦語:在前端的平常工做中,系統設計每每偏向 Client 端 ,如反向代理、緩存、通信協議等。然而也有須要設計整個系統的場景,咱們須要考慮使用 SQL 仍是 NoSQL、CP 仍是 AP (CAP 理論)、如何作到系統高可用。系統設計不像技術知識,須要多年的沉澱和經驗,本倉庫精心整理的系統設計資源,將幫助你更快的積累設計經驗!前端框架

機器學習是新時代的魔法

梗概:這是一本機器學習的入門教科書,書中剖析了許多重要的機器學習方法、模型、概念。包含了4大塊的內容:基礎知識和概念,經典的機器學習方法模型(如決策樹、支持向量機、集成學習等),進階理論、前沿探索和研究,基本上涵蓋了機器學習的方方面面。app

推薦語:數智化做爲當前移動互聯網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伴隨着不斷涌現的各類數據「魔法」,這趨勢已經不可阻擋。在這個數智化時代浪潮底下,咱們不能止步於當個見證者,更要做爲參與者創造咱們的數據「魔法」。機器學習就是一把創造數據「魔法」的魔杖,咱們得學會怎麼用好這把魔杖,魔杖的說明書已經給你了,啓程吧!負載均衡

眺望閣

一區聊寄塵囂外,萬景皆歸眺望中

專題話題: AI 竟在我身邊

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不少時候都很難想象,咱們一邊展望它將來的前景,一邊又時不時抵觸 AI 可能會帶來的隱患,做爲程序員可能會比較擔憂 Bug 都被本身寫的 AI 都寫完了,而後就面臨一波失業潮……固然雖然業界已經有不少嘗試,但還遠沒有到這個地步,咱們平常可能接觸的也就一些代碼補全插件,諸如: IntelliCode 或者 Tabnine 等等幫助咱們快速編寫代碼。框架

小助手最近在觀察凹凸實驗室的在研項目中,發現了一個特殊的存在,那就是 Deco,相信不少小夥伴們都在去年末的週年系列中窺見端倪,那麼 Deco 到底發展到什麼地步?它真的能夠幫助研發流程加速麼?將來它又會走向何方?或許小助手以前作項目時找大佬們調研的聊天記錄可以解開你們的一些疑惑。

期待小助手此次的經歷能夠給你們一點小小的收穫,咱們下期再見~

「蒲公英」期刊,每個月更新,咱們專一於挖掘「基礎技術工程化跨端框架技術圖形編程服務端開發桌面開發人工智能設計哲學前端框架」等多個大方向的業界熱點,並加以專業的解讀;不只如此,咱們還會推介精選凹凸技術文章,向你們呈現團隊內的研究技術方向。

擡頭仰望,蒲公英的種子會生根發芽,如夏花絢爛;格物致知,咱們登高遠眺、滄海拾遺,以求積硅步而至千里。

蒲公英 · JELLY技術期刊貢獻指南

FOOTER

歡迎關注凹凸實驗室博客:aotu.io

或者關注凹凸實驗室公衆號(AOTULabs),不定時推送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