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安裝MangoDB要禁用THP,就比較好奇緣由,因此纔有瞭如下。程序員
Huge Pages(如下簡稱HP),又叫「大頁」(編者注:你看咱們搞IT的,翻譯起來就是那麼的直白生猛),或者叫「標準大頁」、「傳統大頁」——這就是相對Transparent Huge Pages(如下簡稱THP)「透明大頁」來的名字。算法
咱們知道CPU讀取數據,順序通常是:一級緩存-->二級緩存-->內存-->硬盤(不嚴謹,可是你們都明白這個意思)。讀取速度依次變慢。緩存
拋開Cache不談,咱們作個不恰當的比喻,CPU就是售貨員,負責拿貨給客人,要想速度快,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商品(程序的數據、指令等)放在櫃檯(內存)裏,可是櫃檯畢竟有限,並且要裝不少種商品(不一樣的程序),不可能徹底放下,那麼大量的商品仍是會放在後面的倉庫(硬盤)。數據結構
這樣處理,問題:ide
A、櫃檯對全部商品是開放的。甲商品能夠把櫃檯裏放着的乙商品隨意處置,乙商品就懵B了。性能
B、櫃檯空間不足,賣的甲商品一旦過多,就得把其餘商品挪到倉庫裏,再把甲商品從倉庫提出來放在櫃檯裏。這一進一出,效率極其低下。spa
C、咱們能夠將程序分割成小份,先在內存處理A部分,而後從硬盤調取B部分,駐留在內存進行處理。可是如今的程序功能複雜,用戶腦洞太大,程序員也沒法預測處理完A部分以後,接下來必定就是B部分。翻譯
等等吧,以上這些內存的尋址、讀取、清理等操做,要全靠程序員來處理,因此打擊知道爲何程序員多禿頂了吧。進程
爲了解決這些問題,不讓程序員干預內存的處理,就有了虛擬內存技術。內存
簡單地說,在硬盤劃出一塊,叫SWAP分區,跟物理內存同樣,被系統當作內存對待,但畢竟不是真內存,故稱虛擬內存。
OS把暫時用不到的數據,放入SWAP區,當要處理的數據不在物理內存中時,從硬盤再讀取至內存。
各位看官會說,這和剛纔咱們說的問題C有什麼區別?區別就在「地址」!
在問題C的處理中,程序必須知道數據在內存的地址(好比M一、M二、M9......),還要知道在硬盤的地址(好比D2一、D2二、D29......)。同一份數據,每次從硬盤讀取到內存的地址都是隨機的(D21的數據此次在M1,下次可能就在M9)。
而虛擬內存則是把內存、硬盤的地址統一編號(S一、S二、S3......),對於程序來講,這份數據在S3就在S3,無論它是在內存仍是硬盤,我不care。
還有其餘的好處,好比咱們說到的問題A,虛擬內存就能夠控制進程對內存的訪問權限,再不能隨意處理了。對於程序來講,能夠分配連續的虛擬內存地址——哪怕物理地址不連續。經過頁面調度(從硬盤讀取數據至內存,從內存寫數據至硬盤)算法——先進先出(FIFO)、最近最少使用(LRU)、最佳頁面替換(OPT)等,儘可能避免問題B中,裝入裝出大量數據形成的性能浪費。再也不一一解釋。
關鍵在於虛擬內存地址,它畢竟不是真實的地址,程序說我要S1的數據,CPU就必須給出真實的地址(M1或D21),這塊工做是有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TLB)來作的,TLB經過頁表(Page Table)這種數據結構,緩存了虛擬頁與物理頁的映射關係。打個比方,有點相似虛擬地址:物理地址這樣的鍵值對(固然沒那麼簡單,你們理解便可)。
可是當咱們使用Oracle、MangoDB這樣須要大內存的應用時,可想而知,這個頁表會很大很大。咱們知道Linux管理內存,是以4K爲一個頁面進行管理的。當數據很大的時候,除以4K,所需的頁表也會愈來愈大,維護頁表就變得很消耗資源。
舉個例子,一個公務員若是想創建一個居民信息表,要是以家庭爲單位,那麼映射表就會很大,解決辦法呢?咱們就用小區爲單位吧~~~
這就是「大頁」(Huge Pages),更大的頁!一樣的數據,除以4K,須要多少條目,除以2M(HP默認的大小),又須要多少條目,不言而喻。
終於說到本文主題了,不過好像可說的也很少了。
THB相對於HB來講,區別主要在於HB是要預分配的,而THB則是由khugepaged進程進行動態分配。可想而知,對於DB這種內存操做頻繁的應用,預分配的更省事,第一次搞好便可,不用每次現分配。Oracle就要求關閉Linux默認啓用的THB。
今天是2019乙亥豬年初一,文章前兩天就開始邊查資料邊寫,很倉促,裏面不少知識點沒有寫,好比虛擬內存、HB的優勢、HB/TLB的各類操做都沒有寫,之後有機會再寫吧。即使是文章寫道的也確定會有謬誤,請你們批評指正。
祝你們新春玉快,闔家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