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爲何中國的To B企業都活得這麼慘?(演講全文)

本文節選自美團創始人王興內部講話。在講話中,王興罕見地分享了他對全球和中國宏觀經濟的理解,談了他對 TO B 業務的深度思考。全文近 15000 字,乾貨很是多,值得你花時間閱讀。瀏覽器



咱們今天講一下餐飲生態業務部,以及對咱們整個公司在整個業務發展過程當中的思考。安全


首先我先講下半場的意思,我估計大部分人應該對於下半場是什麼意思是缺乏概念的。app


「下半場」這個詞是去年上半年提出來的,並且這個詞提出來以後,在整個行業,包括國家產生了比較大的反響。下半場究竟是什麼意思,爲何會有下半場這個說法?分佈式


這個下半場是幾個層面,一個是咱們美團點評這家公司要進入下半場;一個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這個行業咱們認爲要進入下半場;一個是中國的產業、中國的經濟要進入下半場;全球的經濟和政治,咱們認爲也要進入下半場。ide


- 1 -工具

宏觀經濟的一點波動學習

對企業可能就會有致命傷害網站


我先從全球講起,咱們這家公司雖然是一個只有3萬5千人的公司,只有一千來億人民幣的市值的公司。可是咱們極度關注宏觀,宏觀是極其重要的。我舉一個例子,大家就知道宏觀有多重要了。
搜索引擎


你們知道人在這個地球上已經生存了不少年了,可是在人的生存環境裏面有不少東西是很是根本性的東西。只不過在地球上這麼多年沒怎麼變,因此你們不以爲。好比說空氣,好比說水,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溫度。人工智能


溫度有多根本呢?或者是它多關鍵呢?我告訴大家,人生存對溫度有多敏感呢?


就是人的大腦,溫度上限是42度。若是人的大腦的溫度超過42度,人的大腦裏面的用來思考記憶的那一部分蛋白質就發生化學反應了。一旦發生化學反應,就永遠不可逆,就變成了一個沒有生命力的固態物體,就變成癡呆。


如今不多人看到這種狀況要。稍微大一點的人,可能有人說這我的發燒燒癡呆了。發燒燒癡呆了就是大腦超過42度之後,那部分蛋白質發生化學反應。因此,這是人大腦的溫度上限。人心臟的對溫度也比較敏感,人心臟的溫度下限據我瞭解應該是35度,心臟若是低於35度,就停了,就不泵血了。


因此,人生存的那個溫度帶其實很是窄,那這個窄的溫度帶在整個宇宙裏面大概是一個什麼水平呢?就是地球離太陽的距離若是變近1%,若是變遠了1%,1%就超出那個溫度帶了,人就沒了,整我的類社會就沒了。


我爲何講這個例子,就是告訴你們宏觀是極其重要的。


宏觀一小點點的波動,其實對於微觀,對於咱們每一個生存的實體,咱們的人類,咱們的企業都是致命的打擊,致命的傷害。因此咱們這家企業是極度關注宏觀的一家企業。


因此,最近一段時間,整個宏觀在發生很是大的變化,發生極其大的變化。


好比川普上臺這件事情,川普這我的我我的認爲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雖然看起來那麼古怪的一我的,可是這我的我以爲問題不大。可是這個事情所標誌的意義就大了,川普應該是美國曆史上的一個特殊存在。


美國這個國家,長期以來從二戰之後基本上就是全球的價值觀標杆,道德楷模,倡導平等、自由、包容這些理念,倡導民主、科學。可是川普上臺以後,美國在這些他們被認爲作的很是好的普世價值觀踐行上產生了巨大的撕裂。


我講幾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了,一個是科技業有個大佬叫彼得.泰爾,英文名叫Peter Thiel。


這我的他是很是牛逼的,是PayPal的創始人。PayPal就是美國的支付寶,是Facebook的天使投資人。Facebook很是很是小的時候,投了Facebook50萬美圓。


因此,也是在Facebook董事會上,在去年出了一本書流行到中國來叫《從0到1》,因此在整個的互聯網科技圈影響很是大。這我的的長處就是獨立思考。當川普競選的時候,整個硅谷的精英們都是反對川普的。只有Peter Thiel這我的支持川普。


在過去的美國,他支持川普也沒有什麼大事。美國人有一點頗有意思,好比說美國鄰居兩我的,在打官司,兩家產生糾紛在打官司。兩家一邊打官司,也並不太影響這兩家其它交往。他們認爲打官司只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們繼續交往。


可是此次發生了什麼,Peter Thiel由於支持川普致使Facebook董事會要把Peter Thiel趕出去,在美國這是一個很是痛苦的事情。


第二個案例是我們有一個小同行叫GrubHub,美國的送餐網站,他們很小,一天只有20來萬單。這個網站在前一段時間川普上臺以後,內部發了一個郵件。郵件的內容是此次大選競選的時候,投票投了川普的那些員工請離職。


這在過去的美國是徹底不可能的,還有不少其它的事件,這個國家過去這一年忽然走了相反的方向。


過去一直包容,咱們多個民族,無論是哪一個膚色,哪一個國家,只要你在美國出生,你就是美國人。只要你是美國人,咱們就公平對待,人人生而平等。只要承認咱們的普世價值觀,你就是咱們其中的一員。


在今年他們徹底背離了過去的他們所強調的價值觀,其實不只是美國,再回過頭來看歐洲。


歐洲是法國、意大利、英國,我不點名了。


除了德國之外,基本上新興的政治勢力,意大利有個五星黨,過去是很小的黨派,在這一兩年時間裏成爲他們政治影響力最大的黨派。


再好比說西班牙也有一個很奇葩的事情。西班牙由於政選,選完了以後,都沒有達到一個足夠多的選票。主要參選人都沒有拿到足夠多的選票。由於這個緣由就沒法組合,組不成政府,就沒有政府了。


因此,西班牙在今年一段時間裏面,整個是一個沒有政府的國家。很奇妙的是,在西班牙沒有政府的這段時間裏面,西班牙經濟增加領先歐盟全部經濟體。西班牙的羣衆都說這是過去這些年西班牙最幸福的時代。西班牙羣衆認爲咱們根本就不須要政府了,要政府幹什麼,原來都起負做用。


打個比方,忽然有一天,公司這幫頭頭腦腦全砍掉了,這樣公司仍然還能繼續運營,並且還作的更好。不可思議是吧?這就是全球在發生着巨大的變化。


- 2 -

O2O

是從中國傳到美國去的


我再回到中國來,今年應該是年中吧,人民日報上以一個著名的權威人士的口氣發了一個社論。社論說咱們中國經濟要進行L型走勢,大寫L,L型走勢就是下一個臺階以後是橫着的。


過去這是歷來沒有過的,從1978年小平同志改革開放以來,這是第一次出現了一個叫L型走勢的提法,過去咱們一直都是一個高歌猛進的經濟體。


那爲何出現一個L型走勢這個事情呢?我把時間再稍微往回拉一點,回到2012年,2012年中國經濟是一個標誌性的一年。


2013年的時候,我當時把我負責的事情交給咱們其餘的同事了。我去探索新的業務,我那時候正好有點時間研究。


由於我認爲咱們是作O2O的,因此咱們就看一看美國O2O市場發展的狀況,以及美國人對O2O的將來怎麼看待。


那個時候2013年的時候,O2O這個詞在中國是火的一塌糊塗。當時有兩個概念很是火,一個是O2O,一個是互聯網思惟。這兩個詞都火的一塌糊塗,很是巧的是,我在那個時間點去美國搜索O2O和互聯網思惟的相關資料,發現一個讓我很是震驚的事情,這兩個詞都是中國人造出來的。


也就是說當時在美國的Wikipedia上,基本上不少人關注的關健詞,在Wikipedia上均可以搜到,但在2013年Wikipedia找不到O2O和互聯網思惟這兩個概念。


這說明什麼呢?


這說明這兩個詞在英文世界上被沒有被普遍使用,或者說這個詞是中國人造出來的。中國人創新能力還挺強,中國人創新的事,中國人不知道本身在創新。


美國人真正知道O2O這個詞是怎麼知道的呢?


是李彥宏說他要花200億進入O2O這個市場。而後美國資本市場就問,什麼是O2O,怎麼出現一個O2O的東西,李彥宏要花200億?


美國人徹底蒙了:忽然出來一個叫O2O的東西。而後一個市值五六百億美金的公司說要花一半的資金幹這個事情,這究竟是一個什麼事情。


因此,當時李彥宏花了大量的時間跟他們解釋什麼是O2O。因此,咱們在國內搞了很長時間的O2O,真正把O2O出口到美國的主要就是Robin(李彥宏)。


以前,好比說美團也好,點評也好,咱們去融資,找美國投資人融資,說咱們是中國最大的O2O企業。他們說什麼是O2O,沒人知道,並且也沒時間聽咱們講。


由於咱們江湖地位不夠,說大家一幫×××搞一個名詞來騙咱們。直到Robin說O2O的時候你們才重視起來,說連他都想作,好像這是個事。


因此O2O這個詞是中國傳播到美國去的,是中國人在教育美國人。咱們在世界科技領域的創新裏面第一次領先全世界了。


- 3 -

互聯網和90後崛起

傳統行業的營銷渠道和策略走到頭了


那爲何O2O這個詞在2013年會那麼火呢?


我當時發現這個現象之後,我就很是驚訝,我就回來觀察中國的狀況。我發現了一個讓我很是震驚的事情。


O2O這個詞不只是在互聯網圈內,投資界、媒體火,並且出現了一個新現象,在傳統行業很是火。並且在傳統行業比互聯網科技和媒體圈還火,這是中國互聯網上的第一次。


中國互聯網歷史上全部的新概念,新名詞的傳播規律都是什麼?


都是投資圈、媒體圈和互聯網圈、創業圈先火,火完了以後,而後纔是傳統行業有選擇的跟進。也就是這個傳播過去一直是這樣一個路徑。


可是在O2O這個詞火的時候,路徑反過來了,傳統行業這幫人比咱們還熱衷。


並且頗有意思的是在O2O以前,我去參加全部的互聯網會議,不多見到傳統行業的人來參加。即使來參加,他們也說是來學習的。


O2O這個詞火了以後,發現不少傳統行業的人來參加,並且他們也在大談O2O,說O2O怎麼着。


並且頗有意思的是,咱們說到底什麼是O2O,他給我解釋半天,發現兩我的說得還不太同樣。


這就是2012年、2013年發生在中國一個很是奇葩的事情。那麼究竟是什麼致使O2O這個詞在中國這麼火呢?在中國傳統行業這麼火呢?


其實緣由很是簡單,2012年發生的事情,2012年中國的自有服裝品牌都出現了大規模的整個全行業的庫存積壓。


服裝行業的庫存積壓是很是恐怖的,基本上出不了就倒閉。


由於服裝這個行業是什麼?是春天作夏天的衣服,夏天作秋天的衣服。因此,庫存積壓意味着什麼?


是春天作完這批衣服以後,到夏天沒賣出去,到夏天快過去的時候,發現我庫存積壓了。他沒賣出去,錢就回不來,並且這些擠壓的庫存,夏裝到明年夏天才能賣。


糟糕的是你們都是買流行時裝的,明年夏天去年的款式就沒人買了。因此服裝這個行業裏面一旦出現庫存積壓,貶值速度是很是快的。它跟礦泉水、快消品不同,積壓一年沒關係,主要是倉庫的成本,明年還能賣,服裝明年就不能賣了。因此,基本上服裝行業出現積壓,就是倒閉前的信號。


那服裝行業爲何在2012年出現庫存積壓呢?


這個事要往前說,中國的服裝品牌基本上都是在90年代成立的。在過去的這些年,他們活的太滋潤了,他們活的方法太簡單了。我給你講一下作服裝企業有多簡單,就是跟他們比,我們這個作O2O實在是太難了。


服裝企業基本上就作幾件事這個公司就能成。


第一,在央視打廣告。


並且這個廣告不須要很是巧妙的廣告設計,不須要特別高端的廣告市場人員。很是簡單,好比說你能記住某些服裝公司他們的廣告差異嗎?你記不住,你是記不住的,他們打的是徹底沒有品位的,無差異廣告,這是第一,這是他們過去的市場營銷策略。


第二,擴張發展是開店。


從一線城市開到二線城市,二線城市開到三線城市,三線城市開到四線城市,如今都開到我家鎮上去了,總不能開到村上去吧。因此,市場***到頭了。


可是變化出現了。


第一,當新一代的90後成爲消費主體的時候。90後的經濟水平,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我的追求跟咱們這一代,不是大家這一代,是我這一代的人不太同樣了。我告訴你不太同樣,不是不同,是走到了徹底相反的方向。


好比說在我初中的時候,我周圍的同窗若是買一件衣服的話,不敢本身買。就是幾個同窗比較好,你們買一樣的衣服,以確保我是主流的。明白吧,確保我是主流的。因此能出現一種狀況,就是一個裏面會有一個款式的衣服,一個學校裏面1/3的人在穿。這就是你們每一個人不自信,這個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文化發展不自信。


由於不自信,就有羊羣效應,你們追求統一化。


你們看90後,如今是什麼狀況呢?


他的信息輸入、經濟狀況,包括學校的教育。他們都有個性化,自主獨立。他生怕跟別人同樣,他以爲我要跟別人同樣就太丟人了。因此,他們開始追求個性化,追求本身的標籤。因此整個消費的追求走向走到了過去徹底相反的方向去。


若是這個時候你的服裝,還打一個徹底沒有差異化的廣告的話。他們的廣告其實無論怎麼打,他們就打一個意思,就是說我是一個大品牌。


但糟糕的是,當你們足夠個性化,足夠追求自個人時候,你們不喜歡大品牌了。你們都生怕本身穿一件衣服的時候在街上撞衫了,你們知道撞衫這個詞吧。


這個時候,你那個打廣告的方法已經跟你的消費者徹底相反了。


消費者的注意力從電視裏走出,看電視的時間愈來愈少,玩遊戲,在網上看小說,在網上看視頻。因此,傳播消費者消費的注意力的平臺發生了變化。


消費注意力發生了變化,你在央視打廣告就無論用了,如今年輕人誰看央視。這個緣由致使過去的營銷平臺無論用了。新媒體的出現,他們又沒有及時學會新媒體營銷怎麼作。


幾個要素放在一塊兒致使什麼呢?致使2012年他們的路走到頭了。


我只是舉服裝行業爲例,那接着我告訴大家,在2012年中國的傳統行業全都是這樣子的。


- 4 -

傳統行業增加幾乎停滯

互聯網+經濟被認爲是新的出路


而如今2012年以後,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一個事情,就是互聯網公司終於能夠在A股上市了。在過去互聯網圈裏面,整個主流互聯網根本看不起這些公司,在A股上市以後雞犬升天。


好比說暴風影音,某企業,全都雞犬升天,估值高的一塌糊塗。好比樂視,樂視上市的時候,整個互聯網圈說絕對是一個騙局。緣由很是簡單,整個主流互聯網沒有人知道樂視的存在。上市以前,互聯網圈都不知道樂視的存在。


因此,就不要說優酷、土豆、愛奇藝比,而樂視上市的市值居然比優酷、土豆、愛奇藝還高。因此,整個主流互聯網就說,A股股民太好騙了。


是A股股民好騙嗎?其實不是A股股民好騙。


在2013年左右的時候,當時還有一波科技股在美國上市,也有人以爲那個公司不咋地。怎麼出現這種狀況?


找資本市場那些投行的人來,花旗、高盛的人聊天,問爲何這些公司上市能拿這麼多錢,人家還虧損,一直虧損。大家知道A股是很是很是貴的,離譜的,美股也是這個樣子。


因此,你能夠解釋爲A股股民中國股民不會炒股,不知道該值多少錢,因此亂訂價亂炒股。


美股是比較理性的,仍然出現了互聯網公司上市以後估值高於咱們認爲的客觀估值。


因此,我當時就問了投行的人,我說怎麼出現這種狀況,估值怎麼這麼高呢?


投行的人給了我一個答覆,我認爲這個答案是很是深入的。他說你以爲估值高對不對?那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去看一下傳統企業他們的增加評估。


好比說你看美國,某著名連鎖餐飲品牌的增加率是多少你知道嗎?


2%,2%是什麼意思?


2%的意思就是說買這個公司的股票還不如把錢存銀行拿利息,每一年只漲2%。因此,這是整個傳統行業出現的狀況,你們不漲。整個傳統行業都走到頭了,當整個傳統行業走到頭的時候,還有不少人手上有錢沒地方投。尤爲是中國4萬億,這致使什麼,致使資本市場錢很是的多。


資本市場有很是多的錢,可是傳統行業又不漲,因此這地方就沒地方去了。錢沒有地方可去的時候怎麼辦?


錢沒有地方可去的時候,就是有我的跟他講一個可能性,他都願意去掏錢。由於傳統行業是沒有可能性了,是註定死亡,因此錢就不會去了。


錢可投資的標地變少了,好比說最近歐洲還出現另一個事情。歐洲多個經濟體出現了負利率,大家知道負利率嗎?


負利率就是你把錢存到銀行裏面,好比說今天存一萬塊錢,明年這個時間點你要給銀行交300塊錢。不是銀行給你300塊錢,是你要給銀行交300塊錢,這就是負利率。


你們知道負利率的舉手,不少人都知道,大家本身體會。


我把錢放在你這裏,你能夠去幹任何事,我還要給你錢。你想想。可是,問題是什麼?


爲何會出現負利率?就是你把錢存到銀行,銀行放貸都放不出去,沒人貸款。


由於你們發現貸錢幹嗎呢?貸完了以後每一年增加2%,我就不敢貸款了。因此,錢都貸不出去,並且不止銀行負利率。


今年還發生了企業債務負利率,銀行如今是很安全的,起碼不是賠了。企業債務負利率了,你說咱們美團點評發一個企業債。發10億人民幣的企業債,發了企業債過一段時間我把錢還給你,就像我借你的錢而已,可是這筆錢是負利率的。就是你借美團點評一萬塊錢,一年以後你要再給我三百塊錢,這就是負利率。


我跟大家講,大家若是以前沒有了解過負利率,沒有認真體會過負利率的。我建議大家回去有時間認真體會一下,負利率意味着一個什麼樣的事件。


由於這樣的緣由致使什麼呢?


致使整個互聯網在A股被炒上天了。某企業的老闆跟我說他徹底沒有想到他能上市。他感受這家公司都快倒閉了,他在A股上市是700億人民幣,對應100億美金。


這是中國2012年、2013年發生的事情,整個中國傳統經濟走到2012年、2013年的時候,掉了一個很是深的坑。


其實從那以後,會出現互聯網的泡沫,在2014年、2015年出現了很是大的互聯網泡沫,緣由很是簡單。


就是當整個傳統經濟都不漲的時候,錢沒有地方可去,因此他們就開始投互聯網。你們不懂市場,你們都不懂,網民、投資人都不懂互聯網市場。由於錢沒有地方可去,這時候看互聯網公司都作得很好,就投資互聯網。一開始在二級市場買股票,就在A股買股票。


後來發如今A股買股票,股票沒啥買,就不去A股買了,我們去買沒上市公司的股票。


因此,他們組基金,人民幣組基金買沒上市公司的股票。沒上市公司的股票過了一段價格也搞上去了,公司融資是天使ABCDE輪,而後一直往下,最後上市。


他們最開始買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司很快漲上去了。因此他們去買前面一輪,由於上市以後,能夠漲十倍、二十倍,買前面一輪就買F輪、G輪、E輪的,買即將上市的。過一段時間這個也漲上去了,那麼多人買D輪的,過幾天D輪也漲上去了。而後說咱們就買C輪的,買B輪的,買A輪的,最後就天使漲上去了。


因此,就會出現一個公司還什麼都沒有,剛起一個團隊,估值就2億美金了。光一個團隊剛開始就2億美金了。


這是整個中國經濟走到2012-2016年走到這個週期裏,你們終於從最開始的開始尋找出路,到最後這四年裏最後接受了說咱們經濟要走L型走勢。


因此這個時間點你們對O2O這麼熱衷、這麼嚮往很像什麼?


告訴大家,歷史上出現過這種狀況,只不過你們可能沒有認識到這個狀況。就是咱們出現這種狀況,你們對O2O這麼熱衷,對新概念這麼熱衷,這個狀況在人類歷史上是出現過的,何時呢?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就是春秋末期。你們知道中國歷史上很是重要的一段是春秋戰國,春秋末期,中國有一個叫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什麼孔子、老子、墨子、韓非子都是那個時間出現的,出現了不少流派理論。什麼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出現不少流派,每一個流派都提出本身的主張,認爲這個世界向何處去,那時候出現什麼狀況?


你們認爲世界末日了,過去的路都走不通了,提出這個世界要向哪裏走的主張。


因此在2012-2016年這個過程當中,就是中國經濟,其實準確來講是世界經濟在過去的路走不通了,你們紛紛也要去求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要向哪裏走的過程,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在這個時間點,O2O和互聯網思惟被提出來,認爲是中國經濟的出路。因此這是中國經濟+互聯網。


- 5 -

互聯網行業市值快速上升

馬太效應愈來愈強


互聯網從大概90年代末進入中國到如今20年左右,過去的20年是互聯網的黃金時代。在過去的20年裏的中國只有三個行業值得去從業的,互聯網、金融、房地產,其餘行業都是入錯行。


因此在過去的20年整個中國互聯網飛速發展,因此如今整個中國互聯網加起來市值大概有1萬億。因此從零起步,大概20年時間,發展速度很是快。尤爲到2010年左右移動互聯網普及的時候,又一波新的浪潮,出現了不少新的公司。


可是走到2015年到2016年,整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出現了新的症狀,新的狀況,新的狀況是什麼呢?


第一,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轉型基本完成了。


移動互聯網的驅動力是智能手機,也就是智能手機用戶量不怎麼增長了。緣由很是簡單,過去沒手機的都有了,有手機的用戶上一代都換成智能手機了。連我媽哪兒也不去,不工做,只跟家哄孩子,都搞一個手機,沒有人沒有智能手機了,因此這個市場紅利就完了。


你們看到小米今年不斷下調它的銷售目標,就是由於用戶已經有智能手機了,用戶換手機的意願降低了。


事實上整個移動互聯網的體量就是幾個數乘起來的,一是手機數,二是手機上的APP數,三是每一個APP的使用時長,就這幾個數乘出來的


因此最大的第一個數手機數沒了,停了,這是第一,手機數增加停滯。


第二,咱們觀察到了一種很是可怕的現象,用戶在手機上,過去一段時間裏是不斷地裝APP,如今在不斷地刪APP。


大家能夠回憶一下大家過去有沒有刪過什麼APP,或者你換下一個手機的時候只裝了幾個。


咱們給很是牛逼的投資人作了很是普遍的調研,調研以後說只有11個APP能穩定在留在消費者手機上,只有11個APP


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大量的APP沒了,事實上咱們觀察今年Q3 Questmobile出的數據看,很多APP的量都在跌。固然還有不少在漲,漲的主要是體量大的,體量小的在減,這件事情很恐怖的。


因此最近一段時間你們看風投都不投錢了,由於沒有新興公司出來能拿到錢。


還有一個很是恐怖的,在互聯網時代,由於它是瀏覽器模式使用網站。因此用瀏覽器打開一個網站的時候,是從一個網站跳轉到另一個網站的門檻是很是低的。不少時候你都不知道你跳到另一個網站,隨便一點連接就跳過去了,這是其一。


其二,有搜索引擎這麼奇葩的東西,能夠把用戶的流量分發到各個網站上去。


可是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裏面,你想從一個APP跳到另一個APP,門檻是很是高的,大量的APP之間是不支持跳轉的。由於不支持跳轉,致使用戶都被留在一個APP上去了。


由於沒有這種搜索引擎的分佈式、去中心化的流量分發渠道,如今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流量分發渠道,APP你要不下載怎麼辦?


只有兩個途徑,一是買電子市場排名,二是買手機廠商預裝。只有這兩個選擇,這兩個渠道能推的量很是很是少,因此馬太效應很是強。


因此咱們觀察美國互聯網再觀察中國互聯網,兩個國家的互聯網出現了同一種狀況:


過去這些年互聯網整個行業的市值在快速上升。可是咱們來看這個市值分佈的話有一個很是恐怖的現象,美國互聯網的市值主體都被三大互聯網公司佔了,其餘公司都是很小很小的。


三大互聯網公司就是facebook、亞馬遜、Google,除了他們以外,其餘互聯網公司很小,小兩個數量級。中國也這樣,都變成騰訊和阿里的了。


還有一個事情,過去手機廠商由於業務快速增加了,因此商戶對利潤、毛利空間也比較大,對利潤追求也很是強烈。他們不漲的時候就要賺錢,賺錢怎麼賺呢?


由於消費者買了手機,手機就那麼貴。他賺錢的方式就是向預裝和電子市場要作推廣的人收費,並且每一年漲得很是厲害。


咱們估測2017年預裝費和電子市場費用會比2016年漲30%。這些要素加在一塊兒,對移動互聯網公司來講是很是恐怖的。


第一,手機數不漲了;

第二,消費者的卸載;

第三,推廣費用漲30%。


因此整個中國移動互聯網在2016年我認爲就是一個分水嶺,將來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明年移動互聯網會很是慘烈,不少大家想象不到的公司會死掉。固然了,咱們美團點評應該會更強。


- 6 -

企業發展三段論

互聯網經濟紅利期結束


我繞了這麼遠的路講全球經濟、政治,中國的經濟、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其實本質上都是同一件事。


咱們若是按照企業發展三段論來看的話,大家據說過企業發展三段論嗎?


企業發展是三個階段,是市場驅動發展、領導力驅動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


市場驅動發展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市場自己在快速增加,因此企業變得大了。


領導力發展就是咱們這個企業經過管理、組織結構這些事情作得很好。因此咱們在市場上可以搶到更多市場份額。


創新驅動發展是說原先的市場不同了。咱們開創新業務,開創新服務,咱們能經過創新提供更低成本的服務,更高的效率。


因此若是以這三段論來分析全球、中國的互聯網的話,全球經濟、中國經濟和互聯網經濟都是同一個問題就是市場驅動的發展結束了。


市場驅動的發展有另一個詞叫紅利,紅利來自外部,結束了。


我講一下這個紅利是什麼紅利,全球經濟體在過去這些年的紅利就是全球化,由於全球化讓整個成本下降,效率提高。由於全球化讓全球的分工合做更精密、更復雜,致使效率上升,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是科技,準確來講就是互聯網與電腦,信息科技的發展把整個全球的效能大幅上升。


這兩個要素是整個全球經濟的主要增加引擎。但糟糕的是,從2012年到如今爲止,這兩個引擎熄火了。科技已經好久沒有突破了,若是科技在將來的十年裏沒有突破,將來的二十年就必定會有戰爭。


剛纔咱們提到的Peter Thiel,在二零零幾年的時候就說到了一句很是經典的定義。他應該對世界的發展花了不少時間思考的。他就說咱們的科技好久沒有突破了,咱們要出問題了。


如今來看的話,在生物科技和新能源以及人工智能這三個方向裏面,你們看起來有苗頭。可是尚未造成真正的能夠產業化的突破,這是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在過去一段時間市場紅利是什麼呢?


第一是人口紅利,就是人口成本低,人口基數大。由於這樣的緣由,咱們能夠在全球化的浪潮裏面成爲一個生產工廠,因此出口是咱們第一大增加驅動力。


第二是房地產。


第三是消費。由於經濟增加,消費就必然造成新的驅動力。


糟糕的是,這三個驅動力都沒了。由於咱們的房地產老漲,出口的紅利沒了,人口紅利沒了,咱們如今人口老齡化很是嚴重,人口紅利沒了。咱們的勞動力在飛快地減小。


房地產成爲最後一個,你們都知道只要它漲就會傷害整個國家的將來。不讓它漲經濟就停擺。爲何房地產老漲的緣由就在這兒,漲了你們很難接受就在這兒,這是最後一步。這個紅利已經明顯消耗光了,如今也在過分消耗,因此國家壓力很大。


互聯網也是同樣,過去這些年,全都擴網民增加,靠CPU速度變快。


互聯網的第一大紅利是網民增加,第二大增加是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是說美國18個月,CPU的速度上升一倍,就靠這個漲。


如今呢?網民增加到頭了,因此市場紅利全都結束了,紅利期結束。


因此這是整個全球經濟、中國經濟和互聯網經濟面臨的問題。


因此在面臨這些問題的時候,若是按照企業發展三段論的話,應該從市場驅動切換到領導力驅動和創新驅動。若是看領導力驅動和創新驅動這兩個解藥的話。


咱們再去看全球經濟、中國和互聯網經濟,咱們發如今領導力創新、領導力驅動和創新驅動這兩個方案裏面,歐洲都已經用過了。歐洲他們已經很是發達了,因此領導力驅動這件事情,他們的管理科學已經很是發達了,已經沒了,創新這個也沒了,高端製造也沒人家發達,因此歐洲是無解了。


美國還有幾年,由於美國沒有把它本身的牌拿過來。因此這一波,美國川普上臺,就是要改變他的經濟政策,把過去保留的牌打出去。因此美國應該問題不太大,歐洲註定要完蛋了。


大家若是心懷夢想打算去歐洲旅遊的話儘早去,晚了可能去了就有生命安全問題了。相信我,絕對是這樣的。如今就已經有了,巴黎已是一個很危險的城市了。今年夏天有一個大牌模特去巴黎五星級酒店。不是像香格里拉這種廣泛的五星級酒店,是那種不對外開放的五星級酒店。這個酒店不對外開放的,只有社會名流才能進去的,沒有人介紹不能進去住。這種酒店,在酒店房間裏被搶劫了。


因此巴黎已經變得如此不安定,這是巴黎。因此歐洲基本上註定了已經無解了。


- 7 -

供給側改革

是走出經濟困境的惟一出路


中國經濟還有解,咱們中國經濟還有解,中國經濟還有解在哪裏呢?


其實咱們仍是有高人的,今年人民日報的一篇社論說「供給側改革」,誰是供給側?


整個產業都是兩部分,一部分是需求側,一部分是供給側。需求側就是消費者和市場,供給側就是企業和供應商,就是商家。


因此供給側改革的意思是說,過去你能靠消費者增加的路已經走到頭了。大家若是本身不變的話大家就死了。他告訴企業說你不變你就死了,產業不變你就死了,須要大家本身變,作哪些變化呢?


效率提高,成本下降,創新業務,提高用戶體驗。


這是我黨給整個國家經濟開出的藥方,這個藥方從我我的角度看是很是牛逼的。


我不知道中國的企業到如今爲止對供給側改革有多深的認知。但從個人角度看,這基本是中國經濟發展要走出這幾個困境裏面的惟一解藥。


我再繼續講一下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到底怎麼作供給側改革。大家記住供給側改革,什麼叫供給側改革,我說另一件事。


我在2013年的時候作了一個事,美國科技界或者互聯網圈的資本市場、科技業和互聯網信息產業,美國的上市公司,我把它拉了一個名單,中國也拉一個名單。事實上中國從整體上來講發展是跟着美國走的。


由於美國多是先遇到了,不少創新技術先到了。因此我當時看說有哪些產業在美國已經產生了很牛逼的公司在中國還沒被真正作起來,並且這個產業未來若是時機具有的話也會在中國是很牛逼的公司。


這個方法論很是簡單,我就把美國拉一個名單,把中國拉一個名單,來對比。我這個對比完了以後發現一個讓我很是震驚的事,美國的互聯網公司,很牛逼的好比facebook、Google、亞馬遜,都是很是牛逼的。可是美國上市的科技公司裏還有另一派,也很是牛逼。只不過是這一派沒有像互聯網公司這種曝光多,名氣大。


可是這一派其實都很掙錢,好比說salesforce,好比說workday(音),他們基本佔據科技業的另一半。


在科技業的一半是to C的公司,他們佔了一半的市值。在20十二、2013年的時候,to B的這些公司佔了另一半市值,好比說Oracle,他們佔了另一半市值。


因此其實還有不少很牛逼的公司,可是咱們把這個來看中國的話發現中國to C的公司都很牛逼,最大的是阿里,而後是騰訊、百度。to B的公司竟然找不到,基本上找不到,就是說有活着的,可是活得很慘。


因此我就很納悶,爲何中國這些to B的企業活這麼慘呢?爲何美國能產生這麼大的to B的企業中國產生不了呢?


我就很納悶,因此我就找了一些我認爲比較有真知灼見的人交流。其中有一我的仍是比較牛逼的,給了我一個答案,我認爲這個答案是比較真實的。


他說你看這是美國的to B科技企業作出來的,都是給企業或者給商家提供解決方案的。


我剛纔說的salesforce是銷售團隊管理解決方案,workday是HR解決方案,都是給企業和商家提供解決方案的。


爲何這些提供解決方案的公司在美國活得很好,在中國活得很差呢?


緣由很是簡單就是,美國這個國家商業週期很是長。由於商業週期長,因此任何一個企業全部能用來競爭和發展的東西基本上都用光了。他們的發展出現瓶頸了,當他們出現瓶頸的時候就開始搞內部提升效率,下降成本,創新服務。


而他們要搞內部提升效率、下降成本、創新服務的時候,他們沒有這些技術支持作不了。因此說白了就是美國的企業,在過去這些年率先遇到了市場紅利枯竭的狀態。


由於遇到市場紅利枯竭,它就要尋求本身的效率成本和創新。它要尋求自身的效率成本和創新的時候,就對各類新式的能提升效率下降成本的各類工具開始產生興趣。


而過去中國這些年是什麼狀況呢?


×××經營一個企業都能賺錢。這麼說好像咱們比×××還不如,咱們還虧錢呢,咱們是戰略性虧損。我這麼說,大家可能說我言過其實,但中國過去這些年實在是賺錢太容易了。


固然了,大部分人存在的問題是,不具有可能知道這個事情很容易賺錢的認知或者不具有進入這個行業的資本。其實中國過去不少行業是極其賺錢的,很是多。


我給你講幾個賺錢多的例子,由於這樣的緣由致使什麼呢?


你們說我這個企業搞得很好,發展很好,賺錢很好,我爲何要冒風險去用你新給我提供的產品呢?我爲何要冒險使用一個salesforce呢?


salesforce是一個很難用的產品,雖然這個公司很是很是值錢。可是是一個很是很是難用的產品,並且很是很是貴。


因此咱們爲何要冒這個險呢?


不必,由於企業發展很好。


這是根本緣由,也就是說由於過去這些年整個中國市場、中國企業的發展特別容易。靠市場紅利驅動就能發展,就能賺錢。因此他們對於新工具、新方法的採用意願特別特別低。這時候有人說我給大家公司作一個工具你要不要買,他根本沒有興趣的。


走到今天,我認爲這個事情發生變化了。全部的企業,全部的商家的經營由於遇到障礙了。因此當它的銷售額不漲、利潤不漲的時候它就要想辦法提升效率,創新服務,想法下降成本,它本身沒有辦法。


- 8 -

To B 行業

能夠從哪些方面變革和創新?


最近一段時間裏面,個人判斷是下一波中國互聯網若是想回暖的話,一個很是重要的方向是供應鏈和to B行業的創新,是他們驅動的。


因此這是供給側,這是回到我說他們過去存在的問題以及可能有的解決方案。因此咱們來看供給側,若是要作改革的話,可能有哪些變化,有哪些變化能實現他們的創新,實現效率成本改變。


一、管理


其實咱們中國企業的管理水平是很是很是差的,大家不可思議。我原來也挺自卑的,以爲咱們互聯網企業,由於發展速度太快了,管理不好。


並且不少傳統企業的HR,那些大牌公司的HR,一問咱們互聯網企業的狀況都面露鄙夷之態,大家互聯網企業太糟糕了。因此我心裏一直對於咱們互聯網企業的管理包括美團點評的管理很是自卑,可是過去的幾年,我對這個問題的見解有一個極大的變化。


二、戰略差


跟不少傳統企業的老闆交流,問他們說大家公司戰略是什麼?


大概有一半回答這個問題很明顯是現場隨口講的,有90%的回答出的那個戰略,那句話的陳述方式就明顯是戰略的陳述方式,有90%的。在剩下的10%裏面,那個戰略不是一個可行戰略,中國企業的戰略能力太差了。


三、營銷太差


都是無差異營銷,都是效率極低的營銷。


四、經營水平太差


賬算不清,咱們這個行業應該見不少餐飲商家。大家認爲大家服務的這些餐飲商家裏有幾個可以把他的賬算清的?


我認爲在餐飲行業裏可以把賬算清楚的商家不超過1%,不少商家莫名其妙的倒閉了。並且看起來很牛逼的品牌,你跟他聊聊,他連賬都算不清,經營水平太差了。


五、技術理解能力、技術應用太差了


過去這些商家根本就沒有科技意識。爲何到互聯網來的時候,中國的電商把中國的零售所有打慘了。美國雖然零售業壓力很大,可是美國的沃爾瑪和亞馬遜打了不少年。


緣由很是簡單,沃爾瑪這家企業,美國的傳統企業技術實力是很是強的。


我講一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了,亞馬遜你們如今公認是一個科技企業。亞馬遜的第一個CTO是沃爾瑪的CIO,也就是貝索斯做爲一個橫跨科技業與互聯網的人。


他在成立亞馬遜的時候第一想到的人不是去微軟招人,也不是去雅虎招人,第一想到的是去沃爾瑪招人,可見沃爾瑪的技術有多強。


沃爾瑪的技術有多強我講一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了,沃爾瑪這家公司是有本身的衛星的,以爲技術夠強了吧。


因此在美國,任何行業都是科技業。開超市的這麼一個公司人家都作科技,也是一個科技公司。


這就是美國和中國的差異,中國有渠道公司,有營銷公司,有零售公司,有培訓公司。這些公司渠道公司就是渠道公司,零售公司就是零售公司,銷售公司就是銷售公司,營銷公司就是營銷公司,在美國全部公司都是科技公司。因此中國對於科技的應用太差了。


六、供應鏈產業的結構太差了


供應鏈產業結構是什麼呢?好比說中國,任何一個餐廳,他從哪兒進貨,沒有專業的供應商。在歐美都是有專業公司的,因此他們的效率極高。


這些都是咱們整個供給側如今存在的巨大問題。面對這些供給側存在的巨大問題,跟咱們有什麼關係呢?


關係巨大。由於其實從我剛纔講的這些要素裏看到,從咱們剛纔講的要素裏看到,咱們提出要搞供給側改革,咱們的商家,咱們所面臨的商家本質上就是供給側。


可是問題在於他們是否有可能自我革命,自我提高呢?


不可能,這是不可能的。


因此對於咱們來講,咱們是有但願經過咱們的努力來幫助咱們整個產業實現此次供給側改革的。而此次供給側改革一個很是重要的驅動力就是讓整個中國的產業供給側實現互聯網化、數據化。


由於實現互聯網化、數據化,在這基礎上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經過這些解決方案實現讓整個咱們產業的供給側商家經營再上一個臺階,經過他們的效率提高、成本改善、服務創新,讓咱們的消費者享受更好的服務,推進整個產業發展。


你們不要格局過低,把咱們作的事情理解爲咱們這個公司要怎樣,咱們要從產業角度出發來看咱們這個產業要向哪裏去。


我有一個判斷,我認爲整個中國的餐飲行業的成本和效率有25%左右的改善空間。這是一個很是恐怖的空間。由於你們知道它的淨利潤也沒多少。


個人判斷根據我過去一段時間對整個產業的瞭解和經營狀況,各類經營若是改進,個人判斷是有25%的改善空間。而這25%左右的改善空間,咱們等它來是不可能的,必須咱們來驅動它。


因此這是咱們整個美團點評這家公司在整個中國服務業裏面,在當前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下咱們所承擔的使命。


咱們要經過互聯網和科技改造,爲整個中國服務業的供給側改革此次升級提供驅動力,推進整個中國的服務業率先完成供給側改革,這是個人整個的分享的上半場。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