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次評測選取了8家雲服務提供商,包括阿里雲,青雲,天翼雲,Ucloud,聯通沃雲,華爲雲,移動雲,aws。旨在對雲服務提供商提供的計算、網絡、存儲的相關指標進行量化評比,在儘可能保證測試環境相同的狀況下,提供客觀公正的測試數據,從技術層面評估各雲產品性能。
測評手段
本次評測使用提供客觀公正的測試數據,從技術層面評估各雲產品性能,用24h連續測試的數據進行對比。選擇開源的工具進行對比測試,數據和測試方法更加的客觀公正公開,也爲用戶本身去測試雲產品的性能時提供參考。
雲服務提供商配置
備註:
1.因aws-china只針對企業用戶開放使用,我的沒法購買其產品,因此選擇了aws-global東京節點來進行部分指標的測試。web
2.操做系統、資源區域等個別雲服務提供商沒法提供相同的條件,只能選擇最類似的測試條件。數據庫
Part1.雲主機計算性能瀏覽器
1.1 綜合性能 服務器
字符串處理、浮點運算效率和速度、文件數據傳輸、管道吞吐、系統調用等多個維度的處理能力的綜合 網絡
移動雲的雲主機綜合性能得分都是最高的。天翼雲在綜合性能得分排在最低的位置。其餘雲的雲主機的綜合性能得分比較接近,也都比較不錯。穩定性方面從
24
小時的走勢來看,基本都比較穩定,沒有大幅的波動
。
1.2
CPU延時
特定時間內,虛擬 CPU 在排隊等候物理 CPU 進行處理的時間,衡量cpu超分超賣的狀況 併發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相比較,aws和華爲雲的cpu延遲比較高,而青雲和阿里雲的cpu延遲比較低。
1.3 內存性能
用戶空間程序內存數據拷貝操做的速度
聯通沃雲的內存帶寬最高,
aws
、移動雲、阿里雲的內存帶寬也都比較高,華爲、青雲、
ucloud
次之,天翼雲最低。穩定性方面,
24
小時內華爲雲的內存帶寬波動比較大,移動雲的也有兩個時間點降低明顯,其餘雲相對都比較穩定。
1.4
數據庫業務性能測試
雲主機中跑數據庫業務的性能,Tpmc值指單位時間內處理訂單的個數
聯通沃雲和
aws
的雲主機上部署數據庫的性能最好,阿里雲、青雲次之,移動雲和天翼雲
tpmc
表現也還不錯,
ucloud
和華爲雲在數據庫性能方面與其餘公有云方面表現較差。穩定性方面,
24
小時內除了
aws
在
12
點有所降低,其餘都相對很穩定。
Part2.網絡性能
2.1 網絡延遲
阿里雲、華爲雲、
Ucloud
、青雲幾乎沒有網絡延遲,網絡很是流暢。
天翼雲、聯通沃雲、移動雲網絡延遲程度良好,沒有明顯的延遲狀況,基本不影響用戶體驗感覺。
2.2 外網帶寬測試
天翼雲訂購了5M帶寬,實際卻達到了20M左右的帶寬,應該是限速方面存在bug。
除去異常的天翼雲外,華爲雲帶寬較高,阿里雲稍高於5M,其餘聯通沃雲、Ucloud、移動雲、青雲相差不大。整體來講,你們基本都能達到訂購的5M帶寬,表現合格。
一樣的測試工具、測試方法,天翼雲沒有采集到相關數據。
測試時,華爲雲發送的udp包亂序嚴重,除此以外,其餘公有云廠商都表現合格。
3.3 UDP抖動時間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聯通沃雲、阿里雲和華爲雲的抖動時間很是小,udp包在鏈路上傳輸時間至關一致,網絡很是穩定。Ucloud、移動雲和青雲的udp抖動時間較大,網絡穩定狀況相對稍差。青雲的抖動時間在24小時內波動也相對較大。異步
Part3 應用用戶體驗
3.1 鏈接時間
鏈接時間是瀏覽器與雲主機中部署的web服務器創建TCP/IP鏈接所消耗的時間
各個雲的鏈接時間,整體來講都在
100ms
之內,並且都比較平穩,無較大的波動。
3.2 首包時間
首包時間是指瀏覽器發送HTTP請求結束開始,到收到WEB服務器返回的第一個數據包的消耗時間
在首包時間上:阿里雲<華爲雲<ucloud<移動雲<青雲<聯通wo雲<天翼雲工具
在指定的首包時間測試中,各個雲的鏈接時間,整體來講都在
200ms
之內,在
14:00
時間點有延遲加大,向上波動,
16:00
迴歸,
各個雲的表現總體均在
200ms
一下,表現合格。
3.3 首屏時間
首屏時間是指,瀏覽器顯示第一屏主頁面的消耗時間
在首屏時間上:華爲雲<青雲<阿里雲<聯通wo雲<移動雲<天翼雲<ucloud
在指定的首屏時間測試中,各個雲的鏈接時間,整體來講都在2000ms之內,比較平穩,相差不大。
Part4
塊存儲性能
4.1 IO帶寬
IO尺寸:256K iodepth:32 thread:1
4.2 IOPS
IO尺寸:8K iodepth:32 thread:64
天翼雲和聯通沃雲的io性能都很是的高,移動雲、阿里雲、華爲雲的帶寬iops都達到了官方文檔的限速數據。天翼雲的順序讀、寫帶寬性能最好,可是與官方文檔查到的限速數據不符,若是用戶多的狀況下,性能是否會相互影響,是否還能保證如此高的數據?聯通雲默認雲硬盤只能是性能盤,iops至關之高。
4.3 時延
IO尺寸:256K iodepth:32 thread:1
IO尺寸:8K iodepth:32 thread:64
參考iops和吞吐率,不難分析出,因爲部分公有云iops和帶寬都有作限速的緣由,壓力測試的狀況下,io會排隊,延遲會比較高,是正常狀況。
Part5 對象
存儲性能
主要經過各個雲內網測試了移動雲、阿里雲、華爲雲的對象存儲性能。其餘雲環境未測試緣由以下:
1)青雲和天翼雲不支持內網訪問。
2)聯通沃雲中止提供對象存儲服務。
3)經過jmeter工具測試ucloud的對象存儲,須要開發jmeter插件。
4)經與華爲雲技術客服確認華爲雲主機訪問對象存儲內網帶寬約100Mb/s,與實測結果相近,單個客戶端併發訪問量增大,性能測試出現Error警告。
5.1對象上傳
5.2 對象下載
對象大小不變的條件下,隨着併發數的增大,阿里雲主機提供了更大的內網訪問帶寬,移動雲因爲受內網訪問帶寬限制,訪問雲存儲時帶寬限制成爲瓶頸。相同併發線程條件下,阿里雲對小對象具備較好的性能優點。
移動雲刪除文件時,採用同步刪除方式,即刪除元數據的同時刪除了實體數據,優化了小對象垃圾數據回收效率;阿里雲刪除對象性能較好,採用異步刪除方式,即只刪除元數據,實體數據後臺異步刪除。
Part6 雲主機穩定性
在各個公有云虛機上部署的web應用在相同運行壓力下查看網卡流量、應用cpu負載、磁盤io的穩定性及虛機可用性。
阿里雲:性能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Ucloud雲測試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移動雲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青雲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華爲雲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各公有云廠商虛機穩定性都不錯,測試期間雲主機的可用性都爲100%。其中移動雲平均CPU利用率較高,華爲雲磁盤利用率在測試過程當中出現了幾個比較高的峯值。
總結:
從本次測試結果來看,
- 雲主機計算性能排名:聯通沃雲>移動雲>aws(global)>阿里雲>青雲>Ucloud>華爲雲>天翼雲;
- 網絡性能:阿里雲>華爲雲>Ucloud>青雲>聯通雲>天翼雲>移動雲;
- 雲主機部署應用用戶體驗性能:華爲雲>阿里雲>青雲>Ucloud>移動雲>聯通雲>天翼雲;
- 存儲性能因各家雲的限速值不一樣,不做排名,詳細數值參考Part4。
爲了考察可用性、可靠性,在雲主機中部署web應用檢測了一週,各家雲之間的差別都比較小,穩定性都不錯,可用性100%。
另外,本次僅從性能方面去考量各個雲的產品,還沒有考慮到價格方面等因素,價格一樣也是用戶作出選擇很是重要的因素,後續會把價格考慮進去。
因爲精力有限,沒法將國內其餘雲計算廠商的產品都拿來測試,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對本身所使用的雲計算產品進行測試,並將結果分享出來,方便你們參考。
本文中若有任何錯誤,還請你們指正。
附錄
![](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