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計算十年,期待「少年郎」

  中國雲計算十年,期待「少年郎」數據庫

  十年以前,雲計算還屬於一門曲高和寡的新興技術,從認識到承認,隨着雲計算技術發展與應用的普及,也帶來了更大的市場潛力。安全

  來自Gartner的數據顯示,到2021年,全球公共雲服務的市場總規模有望達到3020億美圓,而且全球雲的使用率整體預計將從2016年的58%提升到2019年的85%。併發

中國雲計算十年,期待「少年郎」

  而在中國,雲計算也經歷了十年來風起雲涌的發展歷程。從最先只有阿里雲、UCloud等一批探路者,到百家爭鳴羣雄逐鹿,再到市場的逐漸冷靜和洗牌,隨着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推動,以及工信部的百萬企業上雲計劃,更多的政府和傳統企業產生巨量需求。面對擴大的增量市場,已經作好準備的雲廠商到底都有哪些高見呢?性能

  枕戈待旦在雲計算新元年學習

  做爲國內領先的中立雲計算服務商,自2012年創立起來,UCloud做爲雲計算行業先行者,已歷經7年發展。7年市場佈道和角逐以後,UCloud CEO季昕華更加躊躇滿志。在面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季昕華深刻披露了他對行業的見解。阿里雲

  在UCloud CEO季昕華看來,中國雲計算將進入指數級的增量市場,優秀的企業將在千淘萬漉以後脫穎而出。他認爲:就中國來看,從2009年進入雲計算行業到如今,10年間,已經沉澱了一批比較優秀的雲計算企業。有一些號稱作雲計算的公司,已經死了;留下來一批真正作事情的公司。雲計算

  整個行業已接受並相信雲計算的做用和價值,與美國有差異的是,目前中國相信雲計算價值的仍是一些互聯網企業居多,傳統企業和政府的接受度還慢一點。雖然慢,可是中國政府和企業也已經意識到雲計算的巨大價值。特別是政府部門,甚至提出「全部政府部門信息系統遷移上雲」,開始作雲計算平臺、數據互聯共享工做。人工智能

  對於有意願有能力的雲計算廠商來講,2019年的機會猶如被擦亮的阿拉丁神燈,會照亮整個行業的前景。季昕華認爲:2019年將是雲計算很是重要的時間點,主要在於5個緣由:blog

  第一,2019年中國經濟形勢仍將遇到一些挑戰,不少企業都在降本增效,而云計算是降本增效的很好方式。好比美國2009年雲計算產業發展的很快,是由於2008遭遇了經濟危機,不少公司要裁撤人員,將非核心業務外包。而IT的外包促進了當年美國雲計算產業的發展。部署

  其次,傳統企業接受雲服務的愈來愈多,特別是中國政府推出了「百萬企業上雲計劃」,經過政府的支持和鼓勵,傳統企業在對雲計算的態度從觀望轉向嘗試,互聯網企業對雲計算的態度從嘗試轉向所有遷移上雲。

  第三點,也是更爲重要的一點,政府在大力發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這也給雲計算創造很是多的機會。

  第四點,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讓中國更多的互聯網企業走出去,也會推進雲計算跟着這些出海企業一塊兒走出去。

  最後,雲計算市場的競爭正在從混亂走向有序,真正有實力的雲計算企業將在競爭中迎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在市場的大門逐漸打開後,雲計算的陣型彷佛有所變更。前幾年,有不少公司爲了爭取所謂的市場份額,而放鬆了成本控制,2019年,這部分企業發展的壓力會比較大。

  而對於UCloud來說,一直堅持的CBA戰略可能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C」就是Cloud,努力在雲計算領域不斷向其餘行業拓展。

  「B」就是Big Data,公司自主研發數據交換產品安全屋,將數據的全部權和使用權分離,爲數據流通交易、融合創新、實現數據增值提供技術支撐。

  「A」就是AI,公司聚焦AI技術實踐,研發構建了高性能高可用的AI計算平臺,支持AI企業快速便捷地部署AI應用和產品,吸引全球AI研發中心落戶上海。持續爲用戶創造不可替代的價值,才能在市場中不斷髮展。

  在CBA戰略的指引下,UCloud爲互聯網企業、傳統企業、政府企業等,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專有云在內的綜合雲服務,覆蓋金融、教育、醫療、零售、人工智能等行業的數萬家客戶,定製化的解決方案造成了難以跨越的行業壁壘。

  爲用戶定製「樂高積木」式的雲服務

  季昕華認爲:魔鬼體如今細節裏。既要爲用戶提供一個像自來水同樣通用的底層服務能力,又要提供像樂高積木同樣能夠定製的行業化解決方案。

  他說:產業互聯網是將來的發展方向,可是否能作好,有幾個關鍵因素:是否能看到將來的方向,戰略是否清晰;是否能投下身段,研究學習各產業領域,去發現用戶的需求;在找到需求之後,是否有技術實力研發出適合的產品,來爲用戶提供解決方案。

  好比,工業互聯網的特色是:數據點很是多,互聯網的用戶若是按全球全部70億人都算進去已經夠多了,但物聯網的數據點更多;數據量的產生會更多,每時每刻在產生數據,原有的數據庫沒法知足需求。這就對數據存儲和分析提出了更復雜的要求。

  針對擁有大量數據,想要挖掘數據價值的產業互聯網用戶,UCloud推出了自主研發的數據可信流通平臺,在保證數據全部權不變的狀況下,讓需求方得到數據的使用權,在確保用戶隱私的條件下應用併發掘數據的價值。經過安全屋這一平臺,有效匯聚數據提供方、數據需求方、合做夥伴方、和第三方監管方,打造一個數據流通的流暢生態。

  針對受安全或合規限制,短時間沒法使用公有云,但又有云化或虛擬化需求的用戶適用場景,好比企業內部的私有云,垂直行業雲或園區雲、政務雲、智慧城市等,在2018年上海TIC大會上,UCloud發佈了UCloudStack新一代輕量級IaaS平臺,既有私有云的安全保證,又有公有云彈性擴展靈活易用的特色。目前已爲北京市政務雲、泉州移動企業雲、富士康工業雲等提供服務。

  在AI上UCloud發佈了GPU、UAI-Train、UAI-Inference等自研產品,提供AI SaaS、私有化部署以及FPGA/ASIC等產品和解決方案,並將探索更多貼近應用的解決方案。

  除了自主研發更多創新產品,UCloud也在下游與更多的合做夥伴合做。針對政企客戶用戶少、使用頻率不高,但對業務和定製方案要求極高的特色,UCloud將和行業ISV/SI合做夥伴以及各種SaaS合做夥伴一塊兒來爲政企客戶提供服務,加快市場的拓展。

  機會期待少年郎

  TO B 與 TO C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競爭有不少層次;To C可能存在具有某一個優點就能夠贏家通吃;但TO B不同,每一方面的能力都不能弱,要有強的客戶關係,強的實施團隊,強的品牌,強的背書,同時還要有強的技術。

  就看其間競爭,誰能發展得更快。

  雲計算的市場上,需求方躍躍欲試又當心翼翼,而云廠商則磨拳擦拳準備大施拳腳,這是一場關於服務、技術、解決方案的大賽。機會的果實永遠都在,亟待成長起來的雲廠商去摘取。

  這是一個既關於速度,也關於力量,更須要穩健的步伐,也須要長久的耐心的比賽。期待在巨頭的邊緣,有新的角色成長的更快更好,成爲市場的積極建設者和推進者。

  堅持中立的雲服務商,應該有將來,期待少年郎。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