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在中國賣出1000萬臺電視的品牌,爲何是小米?

  <strong>文:黃自然</strong>
  12 月 30 日上午,小米中國區銷售運營總經理蔣聰宣佈,小米電視已提早完成了 2019 年中國市場 1000 萬臺的銷售目標。
  蔣聰在微博上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原本想年後再宣佈,但實在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小米電視已提早完成了 2019 年中國市場 1000 萬臺的目標!這是中國電視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2019 小米電視中國第一穩了!咱們就這麼任性,敢公開銷售系統截圖!」
  1000 萬臺的年銷量,確實是中國電視產業發展史上的新紀錄:2018 年,創維電視以 800 萬臺的銷量位列第一,2017 年,衛冕銷量冠軍的是海信,成績是 774 萬臺。讓大部分國內老牌電視廠商始料不及的是,這個「1000 萬臺」的銷售紀錄,竟被僅僅「入行」6 年的小米拿下了。
  <strong>小米電視性價比過高了</strong>
  衆所周知,小米產品一直主打高性價比。而自 2013 年進入電視行業以後,小米一樣運用了這一策略,不少消費者都是由於價格實惠而選擇了小米。
  在今年 5 月的促銷中,小米將各平臺的 4A 65 英寸大屏 4K 智能電視價格調整到了 2899 元,55 英寸 1699 元,43 英寸 1099 元,這在整個電視行業裏,幾乎都處於最低的價位。
  同爲 65 英寸 4K 智能電視,索尼智能旗艦機 KD-65X9500G 的價格接近 1 萬元,三星相似配置智能電視的價格爲 4099 元,海信、TCL 等老牌國產電視品牌的 65 英寸 4K 智能電視也都在 3300 元以上。
  在 2000-4000 元價位,相比「環繞聲」「杜比視界」等技術術語,智能電視的消費者對三五百的價格差距更敏感,而小米正是用低價在這一層級的市場中佔據了絕對優點。
  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1099 元的小米電視評價數量達 59 萬,1699 元的小米電視評價數量達到 96 萬。說白了,小米電視就是性價比高。對於對畫質要求不是特別苛刻的消費者來講,大屏以及便宜就是王道。
  在知乎上,曾有人測試了 55 英寸小米 5pro、索尼 9500G 和三星 Q70 的畫質。結果顯示,小米電視在黑暗場景中,峯值亮度、對比度和暗部細節均不敵三星和索尼的高端機型,但在人物膚色表現、色彩鮮豔度、色準等方面並無肉眼可見的明顯差距。
  雖然小米宣佈在中國市場賣出了 1000 萬臺電視,但在 65 英寸 6000-11000 元和 55 英寸 4000-7000 元價位,也就是智能電視利潤最高的兩個價格區間,小米的產品幾乎是空白。
  <strong>小米靠的是「生態鏈」打法</strong>
  雷軍曾說,小米每一年總體硬件業務,包括手機及智能家居產品的綜合稅後淨利率將不超過5%。但是小米電視的低價策略,卻遭到全行業的怒懟。
  有媒體人批評小米實現中國出貨量和銷量第一的成績,不是中國電視行業的高光時刻,相反倒是至暗時刻,更是中國電視人最大悲哀:一大批的老牌企業,應對小米這種「一無技術力、二無製造力、三無服務力」菜鳥級對手的無力。而中國電視市場的低迷和電視企業的困頓,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小米電視「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價格戰攪局,拖累了產業轉型升級的進程。
  然而,這些批評者卻彷佛忘了,小米的低價策略,是基於它徹底不一樣於傳統電視廠商的打法。
  智能電視,說白了只是小米「手機 +AIoT」版圖上的一環,「持續提供豐富的互聯網服務」纔是小米商業的重點。小米從未考慮過靠硬件價格獲利,它最終仍是但願經過售出更多的硬件,來構建完善的智能家居生態支持以及強大的語音交互系統,最後仍是要靠互聯網服務來賺錢。
  小米 2019 年半年報便顯示,雖然小米 9 成營收來自硬件銷售,但營收佔比僅 9.2% 的互聯網服務,爲小米貢獻了 47% 的毛利。互聯網服務遠比單純賣硬件更賺錢,毛利率高達 65.6%,碾壓智能手機的 8.1% 和 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的 11.2%。
  所以,小米電視就不只僅是一臺電視,更是一個強大的家居物聯網終端,可以控制全家的小米智能家居設備,並與手機端、電腦端完美同步,在語音助手小愛同窗的協助下,小到電飯煲、燈具、智能插頭,大到空調、淨水器、洗衣機……只要簡單說幾句話,所有搞定。
  截至 6 月 30 日,小米 IoT 平臺鏈接設備數 1.96 億臺,同比增加 69.5%,家中擁有 5 件及以上小米 IoT 產品的用戶超 300 萬,小愛同窗月活躍用戶超過 4990 萬,米家 APP 月活用戶 3040 萬,中國米家 APP 非小米智能手機用戶佔比超過 50%。
  從表面上看,老牌電視企業們敗給了小米的「價格戰」,其實倒是輸給了小米不斷髮展的「生態鏈」。本來智能手機、智能門鎖、藍牙燈、空氣淨化器等小米產品的用戶,均可以成爲小米電視的潛在消費者,並且在更高性價比產品的吸引之下,老牌電視企業的消費者很快就向小米電視倒戈。
  目前,小米在中國乃至印度的智能電視市場高歌猛進的銷售成績,已經能夠看到這一打法初顯成效。
  <strong>當智能電視成爲客廳流量C位</strong>
  2019 年上半年,中國電視總銷量只有 2194 萬臺,而同期智能手機賣出了 1.89 億部,幾乎是電視的 9 倍。
  雖然用戶注意力已經從大屏轉移到小屏,可是據中國互聯網電視行業統計,智能電視的保有量一直處於上升的態勢,以電視爲核心樞紐之一的智能家居場景也在逐漸變成可能。
  當 5G+AIoT 時代到來,許多廠商如華爲、小米等都投入其中,押注智能電視的將來:「智能電視將會是物聯網的數據中心、智能家居的控制平臺、家庭的內容中心,以及 5G 時代最大的終端。」
  從 2012 年開始火爆的互聯網電視,到現在智能電視點燃傳統企業與小米、華爲等新入局廠商的戰火,這場客廳流量的C位的爭奪戰還將繼續。
  小米電視第一代發佈於 2013 年 9 月,至今也不太短短 6 年時間,而今年華爲「智慧屏」也帶着最新的鴻蒙系統,入局了智能電視行業。
  無論怎樣,新入局者引起的行業變革,正將智能電視市場引向更激烈的競爭。而電視系統與多種設備的開放互融、智能設備生態鏈的創建,更多價格實惠產品誕生,意味着消費者將成爲受益者,智能家居帶來的生活變革,將更加快速走進咱們的家庭。ide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