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監控崛起,你落伍了麼?

插播一條近期新聞:雲應用數據監控創企 Datadog 獲 9450 萬美圓融資。html

1月13日,雲應用數據監控創企 Datadog 宣佈得到9450萬美圓融資,本輪融資由 Iconic Capital 領投,Amplify Partners、Contour Ventures、Index Ventures 和 OpenView Venture Partners 參投。ios

##雲服務吞噬世界程序員

咱們能夠發現一個現象,以國外的 Datadog 爲例,雲監控市場正在崛起,15 年開始尤其明顯。數據庫

而這一切都是因爲,一場雲革命正在影響科技領域。經過惠普和 IBM 這種公司的運營策略也能夠清楚的發現這一點。確實,傳統的技術提供商正在擁抱雲計算。他們將業務從創建和運行內部部署的基礎設施,轉變爲提供基於雲的服務。api

前兩年咱們說,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軟件正在蠶食世界,如今咱們能夠說,Cloud service is eating the world——雲服務正在吞噬世界。在雲服務日益成熟,企業紛紛擁抱雲計算的同時,另外一股力量也在悄悄壯大。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同時,咱們不只要跑得快,還要跑的穩,國內外很多企業開始使用雲服務監控,越是大型互聯網企業,用的越早,好比 Facebook,好比 Netflix。網絡

Facebook 用了 Datadog 來作運維監控,Netflix 用了 Boundary 來作運維監控。架構

而新聞主角 Datadog,做爲國外雲監控領域的旗艦公司,也擁有不少重量級客戶。運維

雲監控崛起,你落伍了麼? ##咱們來談談國內外雲監控產品工具

集羣監控和雲監控這件事,能夠從不少運維工程師和開發人員都熟悉的 Zabbix 和 Nagios 談起。阿里雲

Zabbix 和 Nagios 相繼出如今 1998 年和 1999 年,通過歷史的發展和迭代,以及社區中不少程序員的貢獻,已經發展得很強大了。不少公司初期都使用 Zabbix 來作全部雲主機和物理主機的監控。可是也有一些公司在後期遇到了不少大的麻煩,主要有三個緣由:

  • 用 Zabbix 和 Nagios 真的很依賴運維工程師的實際水平和 Docker Mesos 這些新技術的支持。
  • 須要本身去找腳原本試驗,真的很麻煩。
  • 數據是隻讀的,運維工程師真的就只是看看,出啥問題了,最後仍是重啓,甚至須要從騰訊雲換到阿里雲等等這種麻煩的手段。

若是將 Zabbix 和 Nagios 等監控產品看作運維 1.0 時代的佼佼者,StatsD 系監控產品能夠算做是運維 2.0 時代正在等待大放異彩的探索者。在國外基於 StatsD 產生了一系列的工具,或者在成熟的項目基礎之上,開始兼容 StatsD。若是按照方向能夠劃分爲指標集成、可視化、數據託管、時間序列數據庫、事件引擎處理、一體化解決方案這幾種。

雲監控崛起,你落伍了麼?

因爲 StatsD 自己不負責定義指標的涵義,因此從數據庫或者操做系統中採集的工做,須要進行腳本的開發,而 Datadog 在這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dd-agent 這個項目在 GitHub 多達 150 個貢獻者,兼容多達 60 多種操做系統、中間件、數據庫。Datadog 的服務支持大多數主流雲服務提供商,例如亞馬遜的 AWS、微軟 Azure、谷歌雲平臺和 Red Hat OpenShitf 以及 OpenStack 平臺等。該公司透露,他們的檢測服務可以支持這些雲平臺所使用的共計超過 100 種雲技術。

除此以外,Librato 和 App First 也加入到 StatsD 的陣營中。而基礎設施管理的解決方案:Puppet 和 Chef 也開始兼容將 StatsD 批量安裝到基礎設施中。

數據可視化方面 Graphite 能夠說是家喻戶曉,做爲一個可視化的控件,Graphite 不只包含可視化還自帶存儲的部分。可是單論可視化,Grafana 是作得最好的一家,其展示形式豐富,可配置項目鉅細靡遺。Signal FX 後來居上,也參與到競爭中。數據可視化的基礎之上,也有服務開始從事可視化數據的託管服務。例如:Host Graphite。

而國內的淘寶、小米都開始使用時間序列數據庫,來解決這個雲監控和集羣監控的難題:

而事件處理引擎方面,Riemann 等開始與時間序列數據庫,或者基於 StastD 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對接,在彌補除開展示以外的報警這個方向上的不足。

擁有自主研發監控產品實力的公司能夠定製個性化監控產品,而中小型尤爲是創業公司,也在紛紛尋找最適合本身的解決方案,國外除開這些細分的方向以外,也有廠商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經過輕量級的 StatsD 來達到更高的計算能力,來處理日益複雜的基礎設施架構。如:Datadog、Librato 等等。而國內恰好有惟一一家這樣的監控產品——Cloud Insight,利用 Statsd 和 OpenTSDB 實現的一個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免費但不開源)。

採用 StatsD 的採集技術,對接 MySQL、Redis、MongoDB,以及 CentOS、RedHat、Windows 等操做系統,利用 Hbase 存儲和 OpenTSDB 的數據聚合、切片等功能,最終流向 Cloud Insight 進行展示。

雲監控崛起,你落伍了麼? 雲監控崛起,你落伍了麼?

##雲監控的將來

國外 AWS 規模愈來愈大,而國內阿里雲也較其餘競爭對手來講走的更遠,在國內 laas 層面市場佔有率極高。從全球市場來看, 微軟 Azure、谷歌 GCE、IBM 的 Softlayer 和阿里雲的市場份額與 Amazon 的 AWS 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通過了 5 年沒有競爭對手的成長以後,有人說阿里雲將來會有與 AWS 和 Azure 一塊兒競爭的實力,你們也都在注視着國內雲廠商的成長。

2016 年的「雲」戰爭也已經打響,雲網絡裏的數據會愈趨複雜、聯網設備裏的流動數據在雲網絡裏也會愈來愈多,愈來愈多的企業使用雲服務的同時,也必將愈來愈關注雲監控。據報告顯示,53 家被多家頂級風投最爲看重的初創企業,中有 23 家是雲技術初創企業,佔據了近一半的比重,而這其中就有 Datadog。

Datadog 號稱目前已經得到了數千個企業用戶。而對於本輪 9450 萬美圓的融資,Datadog 方面表示,將用於拓展亞洲和歐洲市場。但總管互聯網業態發展趨勢,考慮 GFW 及國外軟件使用門檻等因素,國內勢必會有同類雲監控企業崛起,與之抗衡。目前被使用比較多的國內雲監控產品應該是阿里雲自身的監控、小米的 Open-Falcon|、和專門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的 OneAPM 的雲監控產品 Cloud Insight。

####支持 Windows,對接 ChatOps 工具,Cloud Insight 快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Cloud Insight 做爲一個正式上線不足2個月的產品,除了 Linux 系操做系統,近期還會上線對 Windows 監控的支持。於此同時,集合了報警功能,對接了簡聊、BearyChat、瀑布等事件流工具的 Cloud Insight,試圖將 DevOps 與 ChatOps 相結合,爲產品發展奠基一個高格局的基調。

曾經在創投界盛行過這樣一句話 「你沒法經過向開發者銷售工具來賺錢。」 但在過去幾個季度,GitHub、Stripe、Twilio 和 Slack 均完成了鉅額融資,而且每家公司在融資中的估值都達到 10 億美圓以上。與此同時,在公開市場,儘管 Twitter、Yelp 和 Etsy 等公司的股價遭受重挫,但 New Relic 和 Splunk 之類的公司股價卻出現上漲,或者至少與以前持平。

咱們有理由相信,雲監控市場還擁有巨大的潛力,尤爲國內雲監控市場,能夠說是一塊巨大的,只漏出冰山一角的金礦。

Cloud Insight 集監控、管理、計算、協做、可視化於一身,幫助全部 IT 公司,減小在系統監控上的人力和時間成本投入,讓運維工做更加高效、簡單。 本文轉自 OneAPM 官方博客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