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談]惟有數學不會因時代的變遷而沒落

前幾天有個網友告訴我:數學在編程過程當中徹底沒有用。程序員

我沒反駁他,今天放出一篇「扯淡「文,來給你們洗洗腦。編程

 

好多年前,我在某個公司作兼職顧問時,曾經給當時的老闆扯淡過一個理論,固然那時還小小的杜撰了一篇文章。今天我再次把這個」謬論「拎出來給你們分享下,並給出個人新觀點。微信

 

這家公司的老闆當時年末要評定公司優秀員工(除了老闆以外,其餘人均要參加),因而他吩咐人事部的大姐規劃了一個考覈公式,我給你們列一下:架構

每一個員工接受全公司除了本身以外的投票。有三項:ide

一、通常員工投票(包含項目組長等)學習

二、中層員工投票(包含部門經理、副經理、項目經理)spa

三、高層投票(包含總經理、副總、總監、架構師等)開發

 

而後呢,這位大姐給這三項得分分別乘以一個比重係數,由於她認爲普通員工頭髮長、見識短,所以票數只能佔20%的比重,相應的,中層員工能夠佔30%,高層佔50%。數學

 

好吧,赤裸裸的歧視產生了,反正這位大姐認爲防止員工互相拉票,必須限制普通員工的票數比重。it

 

確實,在這以前他們採起的票數計算方法更加簡陋,譬如中層領導的票數按1:5放大,高層的按1:10放大。而後看總票數誰多。如今能用比重來計算票數的質量已經算更進了一步。

 

一天晚上和該公司老闆以及一堆「在公司屬於大腦級」的人物一塊兒吃飯,老闆酒過五分,拍了一千大洋在桌上,說誰能想出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優秀員工考覈大法,這一千大洋就歸他了。

 

金錢的刺激每每是最有效的。瞬間衆人立馬發動億萬腦細胞開始思考,因而出現瞭如下建議:

一、添加績效考覈因素。把一年各個季度的績效打分算進去。

人事大姐瞪了該人一眼,「要不你來算?」

該人瞬間癟氣

 

二、有人提出再次下降通常員工的票數比重,譬如10%

「傻X「,這是酒後的老闆對此建議的直接評價

 

三、「要不咱內定一下?「,公司負責市場的總監小聲細語

除了老闆表情略有察覺不到的一絲變化外,衆人均向他豎起了中指。

 

爲了這一千大洋,我做爲惟一一個局外人此時已經滿頭大汗的寫下了公式。

 

其實如今講起來很簡單,也就是咱們小學時候學到的公式:海倫公式。用來計算三角形面積:

咱們先假設公司一共170我的(包括老闆),其中普通員工100人,中層40人,高層30人。

假設A員工是個八面玲瓏的員工,很得領導和客戶喜歡。可是他的技術或者實操能力則通常,因此他在普通員工中的票數會不多。

譬如他最終得到普通員工投票40票,中層票數是30票,高層票數是20票

則他的最終得分是:

先計算平均數 :p=(40+30+20)/2=45

則最後的總票數結果是:(p*(p-a)*(p-b)*(p-c))的結果真後再開根號(不知道怎麼打符號)=290(去除了小數點吧)。

 

其實這裏面的道理就是把40,30,20分別當作三角形的三個邊。誰長誰短不重要,關鍵是誰能組成的「面積最大」。

 

一樣,員工B的票數是:普通員工投票30票,中層票數是10票,高層票數是25票、

先計算平均數 :p=(30+10+25)/2=33

則最後的總票數結果:33*(33-30)*(33-10)*(33-25)=134

 

這裏,看似好像員工B獲得普通員工票差很少,高層對他比A員工更加承認,可是總分算出來要比A差好多。實際上中層的10票充分說明了員工B在具體項目和工做上比A員工要差不少。

 

不過這裏有個問題,根據三角形定律 :任何兩條邊加起來必須大於第三條邊。 而假設員工C得到的票數是滿票(100,40,30),那麼其實這三個值沒法構成三角形。因此咱們必須把員工的分配作一次調整:

一、普通員工(只包含開發人員和無任何職位級別的員工,剔除項目組長),這樣算起來大約有80人

二、中層員工(要把項目組長包含進來),這樣算起來有60人

三、高層員工,仍是30人。不變

 

 

最後我來總結下,應該這麼計算分數:

一、首先把人數均衡,保證三項總票數能構成三角形

二、開始算票數

三、直接剔除得分依然不能構成三角形的員工(由於說明他們不均衡,要麼技術不行、要麼客戶承認度不行、要麼團隊精神不行),做爲優秀員工必須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

四、經過上述公式來計算 每一個員工的「面積「。覆蓋面最大者取勝,表明他是相對」性價比「最高的員工,才能被稱爲」優秀員工「。

 

 

本文附加題:

一、其實上文講述的是比較簡單的考覈基準。只有票數

二、根據網友過後給個人建議,考覈還能夠加入不少元素,不光是這三項,譬如再來個客戶評分(有的軟件公司年終會把客戶請來,給員工投票),或者不按票數計算,而是按照業績(季度)打分、自評分。或者按照項目金額等等。

 

我想說的是,一旦定下來用某個主題,那麼必然能夠構建多個模型。上面是三角形,那麼多邊形呢?或者立體幾何呢?

 

再延伸下:

也許咱們還可讓員工分別讓客戶(用戶)給其打分(1-5分制)。經過餘弦定理找出口味最類似的客戶(猜你喜歡?)。

好吧。之後這些口味相似客戶的項目實施工做一概由這批員工負責了。注意:重口味客戶除外。

 

本文也許給了你一個荒誕的思路。建議你們不要吹毛求疵,而是要理解在如今互聯網告訴發展的年代,無論你是作什麼工做和崗位,惟有數學不會因時代的變遷而沒落。

數學能爲你的技術添磚加瓦。

數學也能爲你賺到那一千塊大洋。

數學應用到實際場景中時其實也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只有相對的是否合理。


————————————————–

【你若是不愛讀書、不愛看新聞、不愛學習,不要緊。我來作你的」陪讀郎」】

奴隸個人方式:請關注微信訂閱號:程序員在囧途。

天天講故事、講商業模式、講技術給你聽。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